一群野鴨在戴家湖嬉戲。 (圖片由戴家湖公園提供)
楊柳依依,湖水清清,野鳥翻飛。近日,武漢青山區戴家湖公園工作人員首次拍攝到一隻紅色冠頭、灰色羽尾的野生雉雞。這意味著,隨著環境持續改善,到戴家湖公園安家的野生動物又添一種。
「綠頭野鴨前年1隻,去年變為7隻。今年,這群綠頭野鴨又增多到四五十隻。不僅如此,它們還迎來新鄰居。」戴家湖公園工作人員金喆是名攝影愛好者,經常在戴家湖拍攝。上周末,他在園內草叢中捕捉到一隻雉雞的身影,它紅色冠頭,灰色羽尾,十分漂亮。
「雉雞一般早晚覓食時才會出現,而且它們一見到人就會跑,能夠拍到這個畫面很難得。」金喆說,雉雞是國家野生保護動物。雉雞的出現,讓此前群棲園內的綠頭野鴨家族再添新夥伴。
綠頭野鴨,一種冬候鳥,每年11月從北方飛來越冬,至次年3月飛走。但也有一小部分留下來安家落戶,變成留鳥。
戴家湖公園地處青山區和平大道與建設十路路口,原址是粉煤灰堆場,粉煤灰曾高出地面十餘米,遇風揚塵,逢雨流漿,成為當地居民望而生畏的「煤渣山」。
上世紀90年代,人們搶挖粉煤灰制磚,「煤渣山」被挖得千瘡百孔,大坑連小坑。不斷傾倒的建築垃圾,又把它變成了一座垃圾場。
2013年12月開始,武漢市、青山區兩級政府籌資近億元,將戴家湖原址改建成面積50公頃的大型生態公園。市民和單位前往植樹3萬餘株。昔日不毛之地,變成綠化覆蓋率達91.8%的生態綠地。
2015年5月1日,戴家湖公園建成開放。5年來,公園生態修復持續推進。如今,這裡草木豐茂,湖水清澈,吸引喜鵲、戴勝鳥、野雞、野鴨等20多種野生鳥類來此安家、棲息。2017年10月,該園榮膺「中國人居範例獎」。
「鴨群正在擴大,如今雉雞也出現,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到戴家湖安家了,與公園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有很大關係。」公園管理處主任劉志強說,發現野生動物後,園區相應地也加強了管理,每到野生動物繁殖季節,公園都會開展相應的保護工作,同時對遊客的行為進行正確引導。(記者夏中華、通訊員郭焱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