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羿射箭的本領很強,就連太陽他都能射下來。
但有一個問題,我們可能忽視了。就是太陽的溫度很高,一般的箭,恐怕還沒碰到太陽,就會被太陽熔化掉。
羿射掉的那九個太陽,基本上落到大海裡了。九個太陽落下去的地方,海水湧過來就會瞬間變成氣,古書上稱這些地方為「沃焦」。太陽被射掉了,都還有那麼高的溫度,我們可以想像,在太陽沒有被射掉的時候,它身上會散發出多麼大的熱量,一般的東西恐怕根本無法靠近它,遠遠地就會被熔化成空氣,別說射中它了。
但羿做到了,是因為羿射箭的技藝高超嗎?
這當然和羿射箭射得準有關,射得不準的話,那一切都免談了。
關鍵是能射得那麼遠,而且射出去的箭靠近太陽也不會被熔化,這就不單是射得準的問題了。
羿使用的弓箭必定不是普通的弓箭。
還有,羿是天上的神,還是人間的英雄?
這些都決定著他能不能射掉太陽。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看看《山海經》裡是怎樣解釋的。《山海經》中有段文字提到了「羿」,是這樣說的: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山海經·海內經》
這段文字很短,但信息量不小。首先,提到了兩個人物:帝俊和羿。
關於「帝俊」,我們之前說「十個太陽」的來歷時提到過他。他的一個妻子羲和,生了十個太陽;而另一位妻子常羲,則生了十二個月亮。也就是在我們的神話中,帝俊是太陽和月亮的父親。能夠做太陽和月亮父親的帝俊,註定不是普通的天神,而是最高的天帝這樣的存在。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似乎暗示了帝俊和羿的關係,「彤弓素矰」,指紅色的弓,白色的帶繩的箭。
我們看到,帝俊給了羿一把紅色的弓和一袋白色的箭。帝俊給羿弓箭幹什麼呢?
是為了「以扶下國」,「下國」指的是人間,「扶下國」就是幫助人類解除災難,拯救人類。可見,帝俊給羿弓箭是讓他到人間去,為人類祛除災難。這裡用「下國」指人間,暗示帝俊和羿並不在「下國」生活,他們應該生活在「上國」,也就是天上,說明羿也是天神。現在人間有災難了,身為天帝的帝俊才讓天神羿到人間去,幫助人類擺脫災難。
那人間發生什麼災難了?引起了天帝帝俊和天神羿的關注。
《淮南子》中有段文字,描述了當時人間發生的大災難:
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風豨、修蛇,皆為民害。——《淮南子·本經篇》
歸納起來,當時人間的災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十日並出),把莊稼都燒焦了,老百姓忍受炎熱的同時,也缺乏吃的了。二是一些吃人的猛獸,乘機溜出來殘害百姓。猰貐、鑿齒等猛獸並非像老虎、獅子那樣的野獸,它們中有不少是有神性的。《山海經》中有關於羿和鑿齒等打鬥的場面,羿使用弓箭,而鑿齒還能使用盾,說明這些猛獸並不容易被打敗。
十個太陽給人類帶來了幾乎是毀滅性的災難。帝俊派羿到人間去,除了打敗那些食人的猛獸之外,應該還有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十個太陽恢復原來的秩序,每天輪流出現在空中,且要保證只有一個太陽出現在天空。
回到《山海經》的記述,我們來看看羿為何能夠射掉太陽。要解釋通這個問題,須留意一句關鍵的話語:「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也就是,羿射太陽用的弓箭是天帝帝俊給他的,是有神性的,不是普通的弓箭。若用普通的弓箭,恐怕羿難以射下太陽來。
這裡又出現了一個問題:既然太陽是帝俊的孩子,那麼帝俊為什麼賜給羿能夠射落太陽的弓箭,難道帝俊要「大義滅親」嗎?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說明上面的這個問題,歡迎關注,懇請批評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