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山火威脅 「恐龍樹」,被稱為億年活化石的瓦勒邁松我早有引種

2021-01-14 社會與視界

作者 海軍山

2020年1月16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官員確認,他們通過一場類似軍事行動的營救,加派人力,花費物力,增設「水源隔離」帶來阻止山火火勢蔓延,以讓世界聞名的古老樹種——瓦勒邁松倖存下來。這種又被稱為「恐龍樹」的植物,一下子又讓澳大利亞的瓦勒邁松引發了世人的關注。被譽為「億年活化石」的瓦勒邁松究竟有什麼來路,值得澳大利亞大費周章,如臨大敵進行搶救。

廬山植物園引種瓦勒邁松已到2米高

瓦勒邁松確不簡單,就全球範圍來說,目前僅有200餘棵。而澳大利亞的雪梨西北部藍山附近的國家公園內的瓦勒邁松是純野生的原生物種。目前也只剩100餘棵的野生種群。如若被燒毀的話,則野生的瓦勒邁松將面臨絕種。

瓦勒邁松的盆栽「貴氣」的很

應該說這種瓦勒邁松是澳大利亞「國寶中的國寶」,遠比什麼「考拉」等動植物要珍貴。瓦勒邁松的珍貴之處在於它是地道的「活化石」,瓦勒邁松已有兩億多年歷史(早在恐龍時代之前就出現),是研究地球植物的起源與演化的活標本。

瓦勒邁松的葉子

除此之外,其還有一種特殊的藥用功能,瓦勒邁松上容易附生(共生)一種真菌,這種真菌常用於提煉紫彬醇,這是一種昂貴的「特效抗癌生物藥」。

正因為其巨大的科研與經濟價植,被澳大利亞視為「國寶中的國寶」。有幾件事可以說明瓦勒邁松極其珍貴,早前有科研人員發現了瓦勒邁松後,對松樹的具體位置一直都是保密的,外界只知道瓦勒邁松的大概位置是在藍山附近,卻不知道具體的位置。但現在這一場山火的威脅已將瓦勒邁松的具體位置也暴露了,不知道對瓦勒邁松來說「是福還是禍」?當然,澳大利亞當地法律規定人為損毀瓦勒邁松是犯罪行為,或將被重罰及被判坐牢2年。

瓦勒邁松的形態

另外,正因為這種松樹極其稀少,當時只有約100棵。上古時期,瓦勒邁松在澳洲隨處可見,後來由於氣候、地理變化等原因,大批滅絕,僅剩百餘棵。

所以澳大利亞在十幾年前的2005年曾經實施了一項「世界各地植物園的移植計劃」,將其培育的第一代瓦勒邁松人工種苗轉移栽至世界各國,以便增加其可能的種源延續,不至於因「山火」等突發情況,遭到完全滅絕。

但這計項移植計劃,並非是免費的。而是採用拍賣的形式移植,當時拍賣瓦勒邁松種苗,最高拍賣價達到了100萬美元/棵。第一代瓦勒邁松的種苗,身高只有50公分不到。按這個價格,瓦勒邁松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樹種了。

正因為此項「瓦勒邁松人工傳種」計劃成功執行,目前全球的瓦勒邁松總數達到了200餘棵。

瓦勒邁松的種苗

幸運的是,我國江西廬山植物園也於2005參與了瓦勒邁松的移植計劃,有幸拍到了兩棵45公分高的種苗,也是中國首次引種瓦勒邁松。為了保證移植的成功,廬山植物園最初將瓦勒邁松種苗周邊所有的植物完全隔絕,防止其發生病蟲害。現在十餘年過去了,我國廬山植物園成功存活,目前已經長到2米左右的高度。

成活良好的瓦勒邁松

十多年過去,瓦勒邁松才多長了150公分,可見這種松樹生長也極其緩慢,難怪其能存活2億多年,成為活化石也不奇怪了。另外,瓦勒邁松與南洋松一樣,雖同屬喜溫的熱帶植物,但其在-7度的環境下仍能過冬存活,這種耐寒的特點,也有助於其從2億多年存活下來。

相關焦點

  • 30年後考拉將滅絕,澳洲保守派總理:山火和碳排放無關
    根據多家研究機構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公布的數據,在去年山火肆虐的地區,共有超過300個受威脅物種被捲入了這場無妄之災,其中考拉種群數量下降了71%,僅新南威爾斯州就有約6000隻考拉死於烈火,同一地區鴨嘴獸數量則下降了32%,兩個旗艦物種距離瀕危地位又近了一步。
  • 澳洲山火持續4個月,一片生長於2億年前的「恐龍」樹林保存下來了
    1月16日,澳大利亞相關部門負責人發表聲明稱,在近日的澳洲山火救災中,消防隊員們成功保護了一片全球僅存的、具有2億年歷史的恐龍樹。 直至今日,澳大利亞多地爆發的特大森林火災已經持續了4個月,目前仍有多處火災未被撲滅。
  • 有些植物被稱為活化石,那麼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因此,銀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貓」之稱。銀杏樹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並與雪松、南洋杉、金錢松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園林樹木。銀杏樹不僅以其俊美挺拔、葉片玲瓏奇特而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而且她適應性強,藥用功效大,經濟價值亦非常可觀。
  • 世界上最有特點的十種樹,奇異程度超出你想像
    五、瓦勒邁松 澳大利亞生長在澳大利亞山林中的瓦勒邁松也被稱為「恐龍樹」。並不是因為這種松樹長的像恐龍,而是這種留存在山林中的松樹和恐龍一樣古老,這種神奇的樹木可追溯至2億多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之一。恐龍樹」的別名,讓人不禁聯想,在這樣的深林中是否會藏有恐龍。
  • 澳洲山火霧霾將繞地球一圈 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澳洲山火對環境有什麼影響?  澳洲的山火已連燒3個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澳洲山火霧霾將繞地球傳播至少一圈。1月8日,NASA稱霧霾已繞地球半圈,穿越了南美,並將在未來幾日重回澳大利亞。NASA還稱,山火霧霾已對紐西蘭產生了嚴重的空氣品質問題,"山頂積雪明顯變暗"。
  • 2020年山火再起,加州葡萄園還好嗎?
    近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alifornia)的山火又雙叒叕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加州州長向澳加兩國發起滅火求助」和「加州山火過火面積超過三千平方公裡」的相關新聞陸續現身國內熱搜,國外各大媒體也紛紛報導加州山火肆虐情況。那麼,為何加州山火災害如此嚴重?肆虐的山火對酒莊和葡萄酒有什麼影響?
  • 為什麼「活化石」上億年都不再進化了?
    在生物學上,活化石又稱為孑遺(jieyi)物種。存活上億年的「活化石」在當下,能稱得上是活化石的生物有很多,比如硬骨魚綱下的矛尾魚、哺乳綱下的大熊貓、爬行綱下的鱷魚、銀杏綱下的銀杏、松柏綱下的水松等等。但是,能夠滿足存活上億年的「活化石」並不多。我們簡單的列舉幾種。
  • 它已經存活了3.5億年,有「生物活化石」之稱
    你可能不認識這種小生物,但是它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3.5億年。它叫中國鱟,今年3月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瀕危」。我與中國鱟的故事:小時候喜歡和哥哥去池塘,小渠溝裡捉魚,我在上遊趕,我哥在下遊用紗窗網做的圓扁筐撈,能撈上來不少東西,蝌蚪啊,泥鰍啊,田螺啊,小扁魚,各種水生蟲子啊什麼的。
  • 30年後,我們恐怕再也看不見考拉
    根據多家研究機構和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公布的數據,在去年山火肆虐的地區,共有超過300個受威脅物種被捲入了這場無妄之災,其中考拉種群數量下降了71%,僅新南威爾斯州就有約6000隻考拉死於烈火,同一地區鴨嘴獸數量則下降了32%,兩個旗艦物種距離瀕危地位又近了一步。
  • 聯合國剛把莫裡森禁言,澳洲山火又再起!火勢失控緊急出動直升機
    自然災害帶給人類的損失永遠都是無法估量,在2020年美國加州大火和澳洲的山火給地球帶來的損失已經是相當沉重了。當時澳洲的山火燃燒了將近6個月,根據澳大利亞政府提供的信息,在2019年爆發的澳洲山火竟然從9月份開始不停燃燒,一直持續到2020年2月份。
  • 人間「煉獄」,澳大利亞又有多股山火匯合!山火肆虐近5個月,到底禍...
    據外媒統計,澳大利亞全國範圍內已有600萬公頃土地因山火被毀,是2019年巴西亞馬孫雨林大火焚毀面積的2倍、2018年美國加州山火面積的6倍;目前,山火已造成28人死亡、2000棟民居被燒、5億動物葬身火海。
  • 澳著名天文臺遭山火侵襲 多國望遠設備受威脅
    賽丁泉天文臺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偏僻山區      據英國媒體1月14日報導,當地時間13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山火已經蔓延到了著名的賽丁泉天文臺,英美澳等多個國家設立在那裡的天文望遠設備恐受威脅
  • 活了4.5億年的"活化石",藍色血液極昂貴,卻被人們吃到瀕危
    活了4.5億年的"活化石",藍色血液極昂貴,卻被人們吃到瀕危眾所周知,地球上除了我們之外,還生活著成千上萬的生物。在幾千年前,地球還是各種生物們的天堂。可是隨著人類的統治,所有的生物都只能淪為魚肉、寵物。人類統治地球的這幾千年裡,大部分的物種都已經滅絕了,僅剩下來的是一些很普通的生物。像一些物種,也逐漸的面臨著瀕危了。
  • 活了4.5億年的「活化石」,藍色血液極昂貴,卻被人們吃到瀕臨滅絕
    活了4.5億年的"活化石",藍色血液極昂貴,卻被人們吃到瀕臨滅絕!眾所周知,地球上除了我們之外,還生活著成千上萬的生物。在幾千年前,地球還是各種生物們的天堂。可是隨著人類的統治,所有的生物都只能淪為魚肉、寵物。
  • 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一個典型案例就是鱟,鱟作為海洋中造型奇特的動物顯得與其他生物格格不入,它們的歷史已經有4.5億年了。今天的美洲鱟與1.4億年前生活在侏羅紀的達爾文鱟相比,在造型上幾乎沒有區別。它們是已經停止進化了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成功的物種誕生後甚至不需要太多改變,靠苟就能千秋萬代,走上物種巔峰?
  • 盤點自然界的十大活化石 印度紫色青蛙已有1.34億年
    盤點自然界的十大活化石 印度紫色青蛙已有1.34億年時間:2016-06-22 15:0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自然界的十大活化石 印度紫色青蛙已有1.34億年 說到化石,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遠古時期的一些爬行動物,而一些哺乳動物、樹木、鳥類往往會被大家忽略,殊不知,有些甚至曾經與恐龍同時期存在
  • 這種魚離開水源還能存活4年,被稱為「活化石」,如今是稀有動物
    它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4億年前,是現存最古老的魚類之一,所以也被稱為「活化石」。據考古學家分析,大概在兩億年以前,肺魚還存在我國的所有水域中,後來由於地殼運動,發展到今天,只有南半球赤道附近才有它們的身影了。
  • 別動不動就「活化石」了,哪有什麼活化石呀
    人們曾經認為,鱷類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沒有什麼變化,就像所有活化石一樣。當時的標準理論認為,我們今天所知道的鱷目類動物起源於白堊紀(6600萬到1.45億年前)的非洲,當時七塊大陸還沒有分離太遠。隨著各個大陸漂移,鱷目動物也隨之散落四處,這解釋了它們為什麼會分布在全球範圍的熱帶上。
  • 道虎溝化石表明1.6億年前的穗花杉與銀杏類一樣是活化石
    活化石」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達爾文1859年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活化石」所反映的形態演化遲滯現象是演化生物學最令人饒有興趣的科學問題之一。 我國現代植物多樣性豐富,其中不乏大量起源古老的科屬和孑遺類群。根據化石記錄,我國的珍稀植物滇桐、珙桐、青錢柳和水杉等最早記錄可追溯至新生代早期;臺灣杉、雪香蘭等可追溯至早白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