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虎溝化石表明1.6億年前的穗花杉與銀杏類一樣是活化石

2020-08-30 熱河生物群燕遼生物群

活化石」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達爾文1859年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活化石」所反映的形態演化遲滯現象是演化生物學最令人饒有興趣的科學問題之一。

我國現代植物多樣性豐富,其中不乏大量起源古老的科屬和孑遺類群。根據化石記錄,我國的珍稀植物滇桐、珙桐、青錢柳和水杉等最早記錄可追溯至新生代早期;臺灣杉、雪香蘭等可追溯至早白堊世。而紅豆杉是著名的庭園樹種,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栽培,一直備受世人喜愛。

穗花杉屬於松柏綱紅豆杉科植物,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的部分省份和臺灣南部以及越南北部。穗花杉植物需要雨量充足的氣候環境,多生長在山地森林中比較蔭溼的地方、溪邊或山谷中。穗花杉兼具觀賞價值、經濟價值與藥用價值。穗花杉葉四季常綠,掛果之時,紅果如珠,極其美觀,觀賞價值較高。其木材材質細密,可供雕刻、器具農具及細木加工等用,具有較高經濟價值。此外,穗花杉根、樹皮能入藥。穗花杉較高的價值導致其採伐過度,再加之其本身植株數量較少,生長緩慢,其數量在野外已變得越來越少。目前穗花杉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並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嚴重瀕危珍稀物種。

然而這樣一個瀕危珍稀物種其實在地球上至少已經生長了1.6億年了。2020年6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史恭樂副研究員、王永棟研究員、美國芝加哥植物園、美國橡樹泉園林基金會和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學院等中外機構同行合作發現,穗花杉和銀杏一樣,是名副其實的植物「活化石」。其最早化石記錄可追溯至侏羅紀。

化石證據顯示,紅豆杉科演化歷史漫長,其祖先類群在侏羅紀最早期就已經出現,並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可能已具有一定的多樣性。但具研究價值的紅豆杉科化石非常有限,尤其是保存了繁殖器官的化石材料更加缺乏,使得研究者們對紅豆杉科現生屬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認知較為匱乏。

而本次研究的化石產自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村的道虎溝化石層。化石上清楚保留了植物的枝、葉和種子,科研團隊研究發現,這些形態特徵和現生穗花杉非常相似。研究者對化石中帶種子的枝進行了宏觀和微觀的形態分析,確認可以把它歸到現在穗花杉屬裡,這就說明現在的穗花杉起源時間至少是中晚侏羅世,大概是1.6億年前,這一植物一直保留下來了,而且它的形態是沒有什麼變化的,這個在生物學裡面叫生物的遲滯演化,稱為活化石

研究團隊在我國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共發現了兩枚植物化石。這兩枚化石保存了枝、葉、芽、種子等重要器官。為了辨別化石的真實身份,科研人員充分利用光學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斷層無損掃描成像等儀器,對化石展開了進一步研究。通過對化石的枝、葉、芽、種子等重要結構進行的細緻觀察,並採用比較形態學和系統發育分析方法,對化石的分類位置進行了確定,研究人員發現,化石末級小枝近對生,幾乎展布在同一平面,葉呈線狀披針形,交互對生,葉正面具明顯凸起的中脈,背面中脈、兩條氣孔帶和兩條葉邊緣帶非常明顯;種子著生結構單生於小枝上葉腋,由一個頂生的直立種子和一個短而裸露的種柄構成,種子基部有約5對交互對生的苞片。

化石的這些形態特徵和現代穗花杉非常相似,研究進一步採用13組形態特徵對包括狹義紅豆杉科現生種和化石種、三尖杉屬現生種在內的10個類群進行了系統發育分析,並分別採用了完全基於形態學數據的傳統方法,和以分子系統發育樹為骨架的分子骨架法。分析結果均證實道虎溝村發現的這一侏羅紀植物化石可歸入現代穗花杉屬。

與現代穗花杉植物相比,化石形態特徵與現生穗花杉屬非常相似,除了種柄比現生穗花杉種子的種柄短一些以外,其他包括枝、葉、種子等方面的形態樣貌,與現代穗花杉完全一樣,表明穗花杉這一植物在近1.6億年來形態幾乎未發生變化,顯示了明顯的形態演化遲滯現象。這意味著,與銀杏類似,穗花杉是另外一類延續了至少1.6億年的古老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可追溯至侏羅紀的植物「活化石」。

研究者認為該成果對研究演化生物學中的物種演化遲滯有重要科學價值。同時,能夠為1.6億年前古氣候古生態等方面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因子信息。地球在這1.6億年裡多次經歷了溫室期和冰期的環境,尤其是在第四紀冰川浩劫侵襲地球後,使得地球的氣候、環境、生態發生了顛覆性改變,許多陸生植物因此而消失,在第三紀曾分布在歐洲、北美、東亞等高緯度地區的穗花杉也相繼消失。

相關焦點

  • 跟銀杏一樣古老?穗花杉起源至少1.6億年
    近1.6億年形態演化遲滯紅豆杉是著名的庭園樹種,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栽培,一直備受世人喜愛。通過比較形態學證據和形態譜系分析均支持這些化石屬於現生的穗花杉屬。研究結果表明,與銀杏類似,穗花杉代表了另外一種起源時間可追溯到中-晚侏羅世(距今約1.6億年)的植物「活化石」,在近1.6億年來其形態幾乎未發生變化。2020年6月,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高水平綜合類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一種植物「活化石」——穗花杉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史恭樂副研究員、王永棟研究員和美國芝加哥植物園、美國橡樹泉園林基金會和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學院等中外機構同行合作發現,穗花杉和銀杏一樣,是名副其實的植物「活化石」。其最早化石記錄可追溯至侏羅紀。
  • 1.6億年!一個存活到現在的植物「活化石」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等人與美國科研人員一起合作,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了兩枚1.6億年前的穗花杉化石植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科學家是如何辨別出1.6億年前化石的真實身份?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穗花杉與它的祖先相比有什麼改變?它們如今的生存狀態又如何呢?記者走訪了參與研究的相關科學家。
  • 存活1.6億年的植物「活化石」長什麼樣?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等人與美國科研人員一起合作,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了兩枚1.6億年前的穗花杉化石植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科學家是如何辨別出1.6億年前化石的真實身份?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穗花杉與它的祖先相比有什麼改變?它們如今的生存狀態又如何呢?
  • 1.6億年樣貌不變 這種植物「活化石」暗藏古氣候秘密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等人與美國科研人員一起合作,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了兩枚1.6億年前的穗花杉化石植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雜誌上。科學家是如何辨別出1.6億年前化石的真實身份?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穗花杉與它的祖先相比有什麼改變?它們如今的生存狀態又如何呢?記者走訪了參與研究的相關科學家。
  • 昔日動物樂園,今朝化石寶庫——寧城道虎溝
    在我國遼西與冀北地區,保存著大量形成於1.2億年前的精美化石,這個古生物群落,便以當地民國時期的名字「熱河省」,被命名為「熱河生物群」。在寧城縣所發現的古生物化石,一度被當作熱河生物群的支系來研究。1998年,還是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的任東來到了寧城。在這裡,經過多年的考古研究,任東證明了寧城最主要的「化石基地」道虎溝地區的珍貴化石不再歸屬於熱河生物群,而成為了燕遼生物群早期的重要代表。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道虎溝地區氣候溫溼,湖泊星羅棋布,河流交錯,草木蔥蘢,森林沼澤發育,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 昔日動物樂園,今朝化石寶庫——寧城道虎溝
    道虎溝地區的古生物化石在我國遼西與冀北地區,保存著大量形成於1.2億年前的精美化石,這個古生物群落,便以當地民國時期的名字「熱河省」,被命名為「熱河生物群」。在寧城縣所發現的古生物化石,一度被當作熱河生物群的支系來研究。1998年,還是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的任東來到了寧城。
  • 中美學者新發現一類植物「活化石」
    新華社南京7月13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發現一類新的植物「活化石」:穗花杉。這類植物至少可以追溯至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且形態沒有明顯變化,對人類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主要參與者之一、中科院南古所博士董重介紹,所謂生物「活化石」,是指一些延續了上千萬年的古老生物。
  • 南京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銀杏木化石 距今約1.6億年
    距今約1.6億年的銀杏木化石標本。王永棟供圖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命名為「遼寧銀杏木」。  王永棟介紹,之前,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5億年左右的地層中發現了不少類似的銀杏葉片化石;而與現代銀杏有關的銀杏屬葉子和果實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但是,銀杏木化石,也就是莖幹化石之前的記錄是1.2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相比於保存較多的葉片化石,銀杏的樹幹化石發現得最少,所以非常稀有。」  不過,這次王永棟他們的發現,刷新了紀錄。
  • 南京專家發現1.6億歲最老銀杏木化石 當年或是恐龍食物
    銀杏有「活化石」之稱,可是你知道真正的銀杏化石究竟長什麼樣子嗎?最古老的銀杏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近日,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棟領銜的中法科學家研究小組,在遼寧西部北票地區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1.6億年前的銀杏木化石,被命名為「遼寧銀杏木」。令人驚訝的是,這棵1.6億歲的銀杏,細胞結構和現在的銀杏幾乎一致。
  • 盤點自然界的十大活化石 印度紫色青蛙已有1.34億年
    盤點自然界的十大活化石 印度紫色青蛙已有1.34億年時間:2016-06-22 15:09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自然界的十大活化石 印度紫色青蛙已有1.34億年 說到化石,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遠古時期的一些爬行動物,而一些哺乳動物、樹木、鳥類往往會被大家忽略,殊不知,有些甚至曾經與恐龍同時期存在
  • 世界上首塊偽郭公蟲化石被發現 記錄提前1.65億年
    世界上首塊偽郭公蟲化石被發現 記錄提前1.65億年 World’s first tooth-necked fungus beetle fossil found in China
  • 為什麼「活化石」上億年都不再進化了?
    化石簡答來說就是生物石化後的產物。化石的形成條件非常的苛刻,首先,要求這種生物的身體內無機物較多,比如骨頭;其次,生物死亡後要立即被埋於地下,甚至死亡還沒有死亡就因為地殼運動被埋於地下,這樣避免了被過度的氧化;最後就需要時間了,理論上在達到以上兩個條件下,生物在1萬年就可以形成化石。
  • 為什麼銀杏和水杉被稱為活化石?
    為什麼銀杏和水杉被稱為活化石? 因為他們及其珍貴,有著悠久的歷史,與它們同期的動植物早就滅絕了。只有它們的生命力非常頑強,是植物界的"明星",而且樹形美觀,具有很好的觀賞和研究價值。
  • 1.1億年前蜻蜓化石與恐龍同時期 俄古蜻蜓遷徙東亞滅絕原因成謎
    1.1億年前蜻蜓化石與恐龍同時期 俄古蜻蜓遷徙東亞滅絕原因成謎  1.1億年前蜻蜓化石與恐龍同時期 俄古蜻蜓遷徙東亞滅絕原因成謎(圖文無關)  日前,甘肅竟然出現了1.1億年前的蜻蜓化石,這些化石的時間,或與恐龍是同一個時期的。
  • 甘肅現1.1億年前蜻蜓化石 翅膀保存完好(圖)
    事實上,蜻蜓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億年。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碩士研究生鄭大燃和導師張海春,在甘肅酒泉發現了生活在1.1億年前的遠古蜻蜓——巴依薩晝蜓的化石。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它們和現代蜻蜓的模樣沒啥差別,簡直比來自星星的「都教授」400年容顏不變還牛。
  •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1.65億年前奇異蟲吸蠑螈血 跟蒼蠅蚊子是親戚(圖) 2014-07-03 09:56:55其實,早在1.65億年前,牛虻的前輩就已經誕生了。它長相奇特,又叫「侏羅紀奇異蟲」,雖然個頭只有兩釐米,但膽子奇大,緊緊吸附在蠑螈身上,吸它們的血。因此,古生物學家又叫它「水中吸血鬼」,也是已知最早的水生外寄生昆蟲。 最近,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與臨沂大學等單位合作,揭開了「侏羅紀奇異蟲」的秘密,並發表在國際著名刊物《eLife》上。
  • 我縣驚現世界珍稀植物——穗花杉原生群落
    點擊題目下方平江鄉友網,每日為您推送平江最新最有趣的內容作者:林思文   鄒 江 6月21日,經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植物學博士李家湘證實
  • 銀杏水杉為什麼說是活化石?
    世界上已知的植物被稱為活化石的並不多,其中水杉和銀杏就是。一、什麼叫活化石活化石是在漫長的歷史演化的過程中,自身沒有發生進化,並且它的生長過程中間也沒有被間隔,並且到現在還在頑強的生存者的生物。因為這些生物在地球上的就像記錄者一樣,給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內蒙古發現1.65億年前最大型史前蜘蛛化石(圖)
    迄今最大:這個1.65億年前的大金蛛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境內。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近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了迄今最大型的史前蜘蛛化石。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一史前蜘蛛化石保存極為完好,蜘蛛大約生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當時正是恐龍主宰地球的年代。目前,專家已經識別出這隻蜘蛛的確切屬類,甚至還可以辨別出這是一隻成年雌性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