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一種植物「活化石」——穗花杉

2021-02-22 化石網

在植物界,大家最為熟悉的活化石便是銀杏了。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史恭樂副研究員、王永棟研究員和美國芝加哥植物園、美國橡樹泉園林基金會和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學院等中外機構同行合作發現,穗花杉和銀杏一樣,是名副其實的植物「活化石」。其最早化石記錄可追溯至侏羅紀。

(a, b) 中‒晚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穗花杉化石;(c,d)現生穗花杉;(e, f) 中‒晚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穗花杉化石重建圖

「活化石」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達爾文1859年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活化石」所反映的形態演化遲滯現象是演化生物學最令人饒有興趣的科學問題之一。

我國現代植物多樣性豐富,其中不乏大量起源古老的科屬和孑遺類群。根據化石記錄,我國的珍稀植物滇桐、珙桐、青錢柳和水杉等最早記錄可追溯至新生代早期;臺灣杉、雪香蘭等可追溯至早白堊世。

紅豆杉是著名的庭園樹種,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栽培,一直備受世人喜愛。狹義紅豆杉科植物包括紅豆杉屬、白豆杉屬、穗花杉屬、榧樹屬和澳洲紅豆杉屬。在野生狀態下,很多紅豆杉科植物都屬於瀕危珍稀物種。穗花杉屬現今僅有5~6個現生種,它們均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嚴重瀕危珍稀物種。

化石證據顯示,紅豆杉科演化歷史漫長,其祖先類群在侏羅紀最早期就已經出現,並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可能已具有一定的多樣性。但具研究價值的紅豆杉科化石非常有限,尤其是保存了繁殖器官的化石材料更加缺乏,使得研究者們對紅豆杉科現生屬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認知較為匱乏。

科研人員經過系統的研究,發現我國東北中‒晚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中的一類紅豆杉科化石。通過比較形態學證據和形態譜系分析均支持這些化石屬於現生的穗花杉屬。

研究結果表明,與銀杏類似,穗花杉代表了另外一種起源時間可追溯到中‒晚侏羅世(距今約1.6億年)的植物「活化石」,在近1.6億年來其形態幾乎未發生變化。2020年6月,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高水平綜合類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該植物化石產自內蒙古寧城道虎溝村的道虎溝化石層。化石末級小枝近對生,幾乎展布在同一平面,葉呈線狀披針形,交互對生,葉正面具明顯凸起的中脈,背面中脈、兩條氣孔帶和兩條葉邊緣帶明顯;種子著生結構單生於小枝葉腋,由一個頂生的種子和一個短而裸露的種柄構成,種子基部有約5對交互對生的苞片。化石的這些形態特徵和現生穗花杉非常相似。

研究進一步採用13組形態特徵對包括狹義紅豆杉科現生種和化石種、三尖杉屬現生種在內的10個類群進行了系統發育分析,分別採用了完全基於形態學數據的傳統方法,和以分子系統發育樹為骨架的分子骨架法。分析結果均證實道虎溝這一植物化石可歸入現生穗花杉屬。內蒙古東部中‒晚侏羅世道虎溝化石層中發現的這一植物化石證實,穗花杉的起源時間至少可追溯至約1.6億年前。

相關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等機構的聯合資助。

論文相關信息:Dong Chong, Shi Gongle*, Herrera F., Wang Yongdong, Herendeen P. S., CraneP. R., Middle‒Late Jurassic fossils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reveal morphological stasis in the catkin-yew.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https://doi.org/10.1093/nsr/nwaa138

編輯排版:盛捷

學術審核:董重

相關焦點

  • 道虎溝化石表明1.6億年前的穗花杉與銀杏類一樣是活化石
    活化石」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達爾文1859年所著的《物種起源》一書。「活化石」所反映的形態演化遲滯現象是演化生物學最令人饒有興趣的科學問題之一。 我國現代植物多樣性豐富,其中不乏大量起源古老的科屬和孑遺類群。根據化石記錄,我國的珍稀植物滇桐、珙桐、青錢柳和水杉等最早記錄可追溯至新生代早期;臺灣杉、雪香蘭等可追溯至早白堊世。
  • 中美學者新發現一類植物「活化石」
    新華社南京7月13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美古生物學者最近發現一類新的植物「活化石」:穗花杉。這類植物至少可以追溯至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且形態沒有明顯變化,對人類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研究主要參與者之一、中科院南古所博士董重介紹,所謂生物「活化石」,是指一些延續了上千萬年的古老生物。
  • 一個存活到現在的植物「活化石」
    ◎ 實習生 王溪佳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1億多年前,它與恐龍共生;1億多年裡,地球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它卻至今還存活在我們的世界裡,且形態幾乎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就是紅豆杉科的穗花杉。
  • 存活1.6億年的植物「活化石」長什麼樣?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等人與美國科研人員一起合作,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了兩枚1.6億年前的穗花杉化石植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科學家是如何辨別出1.6億年前化石的真實身份?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穗花杉與它的祖先相比有什麼改變?它們如今的生存狀態又如何呢?
  • 我縣驚現世界珍稀植物——穗花杉原生群落
    ,是具有「冰川元老」之稱的世界珍稀植物——穗花杉原生群落。這是迄今為止湘北地區目前唯一發現的穗花杉種群,也是全國已知穗花杉群落分布最密集的地方。胸徑近500px、樹齡約400年的穗花杉穗花杉為紅豆杉科,穗花杉屬,是我國特有樹種。
  • 1.6億年樣貌不變 這種植物「活化石」暗藏古氣候秘密
    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的穗花杉化石受訪者供圖1億多年前,它與恐龍共生;1億多年裡,地球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它卻至今還存活在我們的世界裡,且形態幾乎沒有發生大的變化……這樣一種神奇的生物就是紅豆杉科的穗花杉。
  • 穗花杉起源至少1.6億年
    狹義紅豆杉科植物包括紅豆杉屬、白豆杉屬、穗花杉屬、榧樹屬和澳洲紅豆杉屬。在野生狀態下,很多紅豆杉科植物都屬於瀕危珍稀物種。穗花杉屬現今僅有5~6個現生種,它們均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嚴重瀕危珍稀物種。化石證據顯示,紅豆杉科演化歷史漫長,其祖先類群在侏羅紀最早期就已經出現,並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可能已具有一定的多樣性。
  • 在上思縣 廣西首次發現珍稀一級植物——穗花杉
    圖片來源網絡6月26日,筆者在上思縣南屏瑤族鄉江坡村第一書記丘福漢的引領下,來到了長勢茂盛的珍稀植物——穗花杉的自然保護園地。今年3月,廣西藥用植物園專家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博士親臨深山瑤寨鑑定,證實這種 「國字號」植物的生態保護存活在廣西尚屬首次。
  • 防城港發現珍稀一級植物——穗花杉
    圖片來源網絡6月26日,筆者在上思縣南屏瑤族鄉江坡村第一書記丘福漢的引領下,來到了長勢茂盛的珍稀植物——穗花杉的自然保護園地。今年3月,廣西藥用植物園專家聯合中國農業大學博士親臨深山瑤寨鑑定,證實這種 「國字號」植物的生態保護存活在廣西尚屬首次。地處十萬大山腹地的江坡村江坡屯,82歲的貧困戶鄧海連(鄧進營的母親)家門口生長著一棵穗花杉,高達近2米,這種紅豆杉科穗花杉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陰性樹種,喜溫涼潮溼,雨量充沛的氣候,生長於林下黃壤或黃棕壤。
  • 防城港發現珍稀一級植物——穗花杉
    7月1日 星期一農曆五月二十九防城港 雨 28-33℃1、廣西首次發現珍稀一級植物——穗花杉6月26日,筆者在上思縣南屏瑤族鄉江坡村第一書記丘福漢的引領下,來到了長勢茂盛的珍稀植物——穗花杉的自然保護園地。
  • 利川驚現世界瀕臨滅絕的「穗花杉」
    近日,在利川市境內的忠路花臺、黎山一帶,發現了有著「冰川元老」「植物黃金」之稱的穗花杉樹種,穗花杉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珍貴稀有的物種
  • 植物所合作揭示活化石銀杏的種群進化歷史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葛頌團隊2016年首次與浙江大學傅承新-趙雲鵬團隊、華大基因研究院三方合作聯合發表了銀杏基因組草圖。此次三個團隊再次合作,通過對全球採樣的545個銀杏基因組重測序揭示了活化石銀杏種群進化歷史、避難所及進化潛力。
  • 有些植物被稱為活化石,那麼植物活化石有哪些?
    活化石定義是一般先發現化石再發現活體,或活體與確認的化石屬同一種且同時存在。關於植物活化石植物活化石,是指在在地球史上出現過,而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經絕跡,只有在某些狹小的地區保存下來的植物。例如銀杏、杜仲、金錢松、珙桐、紅豆杉等樹種。
  • 銀杏水杉為什麼說是活化石?
    世界上已知的植物被稱為活化石的並不多,其中水杉和銀杏就是。一、什麼叫活化石活化石是在漫長的歷史演化的過程中,自身沒有發生進化,並且它的生長過程中間也沒有被間隔,並且到現在還在頑強的生存者的生物。因為這些生物在地球上的就像記錄者一樣,給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被稱為古老的「植物黃金」的一種樹木,堪比「活化石」
    最重要的是,它們還吃特殊植物的飼料。這種大大提高豬的價值的珍貴植物就是著名的中藥杜仲。上世紀50年代以來,蘇聯醫學科學家在我國對杜仲的研究基礎上,首次發現杜仲具有降血壓的作用。隨後,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醫學界和我國的醫學研究人員相繼發現,杜仲葉、花、果中含有豐富的能提高細胞活力的核酸、綠原酸,具有很強的抗癌作用,因此,杜仲不僅能降血壓,而且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
  • 現代植物活化石是什麼?答案居然是銀杏……
    1994年,科學家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恐龍時代的植物「活化石」——瓦勒邁杉。恐龍就是以瓦勒邁杉的樹葉為食的。地質歷史上出現很早,至今仍存活於世上未滅絕的生物統稱為活化石。狹義上的活化石是指孑遺生物。孑遺生物是那些在古老的地質年代中曾經非常繁榮,種類眾多、分布廣泛的生物,由於後來迅速衰退,只留下1~2種孤獨地存在於個別地區並有日趨滅絕之勢的物種。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 與現存最小鳥類蜂鳥相當
    中新社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外科學家通過合作研究,在緬甸北部一塊約有9900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迄今最小恐龍,大小與現存最小的鳥類蜂鳥相當。古生物領域這一重要發現的成果論文,北京時間12日凌晨獲國際權威期刊《自然》最新一期以封面文章發表。論文描述了一種像鳥一樣的恐龍新物種,研究人員通過保存在琥珀中一塊微小的像鳥頭一樣的顱骨將其鑑定出來,該顱骨保存完整,喙後長度僅7.1毫米。
  • 重慶新發現13種中藥材植物 首次見植物界的活化石
    原標題:重慶新發現13種中藥材植物 首次見植物界的活化石   華龍網訊 (記者 李珩 實習生龔曉菲)7月23日,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局獲悉,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在我市已完成野外調查採樣。此次普查中,我市新發現13種中藥材植物。
  • 【中國新聞網】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離龍類新屬種「侏儒黑山龍...
    【中國新聞網】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離龍類新屬種「侏儒黑山龍」 2020-05-13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字體:大 中 小】
  • 湖南江華發現植物活化石「蕨類植物之王」桫欏
    楊丁香攝中新網長沙11月3日電(楊丁香 王偉)近日,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蔚竹口鄉黃南口村村民在自家後面的山坡上,發現約10來棵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稀有植物——桫欏樹。被發現的桫欏樹。楊丁香 攝被發現的這些桫欏樹均算不上高大,最大的直徑也只碗口大小,高近2米,小的只有幾十釐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