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載歲月的輪迴,又是一年光陰的周而復始。春夏輪迴中,2005年正漸漸遠去,持續的暖冬,讓時令上的冬天總是來得特別晚——據說連續數天氣溫在10度以下才表示進入了冬季——而與之相比,這一年裡的中國媒體,卻經歷著罕見的嚴冬和「寒夏」,風霜雨雪間,媒體內的氣溫基本是在零度上下徘徊。
所以,當我如過去年終歲尾一樣再次在鍵盤前敲擊下「中國媒體十大事件」時,也不禁感到了一絲寒意。還是那句話,該文只是意在以我個人的視角記錄媒體的變遷,一家之言,歡迎探討。
1、《新京報》不再「負責報導一切」
還未及等到兩周歲生日,《新京報》報徽下面的這句口號就消失了,這就是天下徹底太平的標誌嗎?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只有那6個飄落在風中的文字才清楚其中的寂寞與空靈。
從2003年11月11日至今,「一出生就風華正茂」的《新京報》屢遭坎坷:創刊前即被打壓、出刊後高層人事變遷、再到今天連報紙的宣傳口號都莫名其妙消失,是「槍打出頭鳥」的中國傳統慣性使然,還是中國媒體的水實在深不可測,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不管怎樣,今天的《新京報》表面看起來似乎風採依舊,用著與《人民日報》同質的新聞紙,內容質量亦與紙張質量一樣一塵不染,在北京知識圈內保持著良好的口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對河北定州暴力事件的報導直接引發當地官場地震,該報導也成為中國媒體2005年履行輿論監督職能為數不多的亮點。
只是前路漫漫,要想從過去兩載的遭遇去勾勒《新京報》的未來,簡直難於上青天。
2、「《南方周末》墮落了」
說這話的不是我,而是方舟子。方得出這個結論的來由源自《南方周末》刊發的《于建嶸PK方舟子》,認為該文刪減了他自己很重要的表達語句。其中是非曲直暫且不論,讓人意外的是,《南方周末》開始出手反擊,負責報導的記者和編輯在網上「解釋」前因後果——一場本是報導對象之間的言語紛爭變成了三方大戰,在細枝末節的計較之間,無形中把自己捲入了無趣的是非漩渦。
其實,南方周末的反擊不只這一次,其上級單位南方報業集團發表的一則「嚴正聲明」也使人感到訝異。除表明「集體辭職」為子虛烏有外,還將兩年前流傳的廣告風波扯了進來,老百姓看的只是熱鬧,這下好了,所有的「汙水」打包出現,到底是不是汙水,實在考驗大家的判斷力。
3、低俗的CCTV
高雅和低俗的標準,似乎總要被自以為「高雅」的人所掌控,並進而批判他人的「低俗」。CCTV就是這樣一個自以為是的龐然大物,生活在它蔭翳之下的人們自然不會放過任何恥笑他人「低俗」的機會,尤其是看到別人在某一方面的水平已經超過了自己時,恥笑往往就成了攻擊,甚至帶著高級大棒張牙舞爪欲除之而後快。
沒錯,我說的「超級女聲」火暴中國後CCTV和他的員工們的態度:先是低俗說,組織專家炮轟,在新聞節目中有意識地打壓,甚至連「焦點訪談」也加入進這場大合唱中,矛頭一致指向「低俗」。如果說把宣傳機器利用到這裡就此打住,那還好說,小崔也好,李詠也罷,包括那個裝腔作勢的「老畢」,都不值拿太多筆墨來說事。只是到了奧運吉祥物發布晚會上,CCTV這次集體展示了他們的素質。當朱軍在那邊高呼「以博大的胸懷迎接2008」的時候,CCTV卻利用「先進的技術」將被奧組委請到現場的5位超女「屏蔽」,所用招數已遠非高雅與否層面的問題。
指望一群自以為是的人在臺上玩著弱智遊戲來代表國家電視臺形象,實在可笑之至,看來,何時成立個國家電視二臺的建議的確很有必要考慮一下了。
4、一批報紙安靜死去
如果說去年是報紙新生年——有那麼多報紙選擇在2004誕生——那麼今年幾乎成為中國報紙的消亡年,從南到北,多家報紙在2005年徹底告別舞臺。
《新周報》,2004年即休刊,而它徹底倒掉是今年3月15日。
《巷報》,號稱中國第一份社區報,它的誕生曾攪動了一團死水的長春報業市場,在支撐了1年後,卻無奈資金不足草草收場。
《球報》,曾經的中國三大體育報紙之一,8月1日也走完了17年的旅程,宣布停刊。都說老戰士不會死去,球報的精神卻已如它的軀體一樣被人徹底遺忘。
《南方體育》,8月30日走完最後一程,一群滿懷新聞理想之夢的年輕人,隨之雨打風吹去。
《深圳法制報》,11月5日突然停刊,原因是「報業結構調整需要」,但其生前頻頻繁發表揭露陰暗面的文章還是令人對其死因莫衷一是。
……
蒼涼的場景,落寞的數字,在其背後都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如果是無情的市場規律成就今天的頹勢,那只能抱怨命運的不公,但如果是因某種不便言說的理由導致悽悽慘慘戚戚,我們只能無言。
5、傳媒人辭職潮沸反盈天人員流動行行如此,按說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喜歡用文字說話的人,卻常常成為關注的對象,尤其是當他們就此事又是寫公開博客又是發公開信的時候,就成了一種特殊的現象。
動靜鬧的比較大的有人來自兩家單位:《經濟觀察報》和《南風窗》,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許知遠了,很多對經濟觀察報青睞的讀者相信都讀過他的大作,對其推崇備至的粉絲更是數不勝數,所以聽到他辭職的消息第一反映就是震驚,繼而從其個人自述中得知了「前因後果」。南風窗那邊的行動被稱為「集體出走」,張良、陳初越、袁衛東、章敬平,據稱是因為內部原因而離開。
除了這兩家外,還在網上見到了令狐磊致《新周刊》的公開信,相比較而言,更多的是對原東家的感謝和禮貌。
還有一個人的離職比較特別,中國青年報的李方,雖然默默無聲,但卻尤其令人感嘆。
6、《北京青年報》高層被拘
「2005年對於《北京青年報》來說,無疑是一個多舛之年。」
這是一家媒體報導中的導語原文,其意在指出「收入結構不合理導致收入銳減,上市公司北青傳媒亦遭遇『滑鐵盧』」。媒體產業化之後,經濟問題往往就成為擺在桌面上的問題,可能會成為遭到整治的理由,也可能真的是作繭自縛,前者有南方那家報紙的前車之鑑,後者北京青年報即是一面鏡子。
從傳媒人到可能的階下囚,其中轉折實在值得三思。
7、《中國青年報》李大同「一劍封喉」
如果在中央級媒體裡評出個最客觀公正敢為底層鼓與呼的什麼獎來,那就非中國青年報莫屬。這份我從高中時即開始閱讀的報紙,走到今天才更多地了解了辦報人其中的艱難。
李大同的一封公開信,再次將中青報人的職業精神一覽無餘。不媚上,不做表面文章,使得早已揚名海內外的冰點報導和時評,成為這份報紙的王牌欄目。而對王牌欄目的管理,其實也正是經營一份報紙的「藝術」所在,如何做到圓滿又不失風骨,這才是真正的經營之道。
8、《足球》PK《體壇周報》
沒有了南方體育和球報,中國體育紙媒僅有的兩員大將開始掐架了。不是說他們犯賤,而是這種火藥味十足的公開叫陣可能在其他媒體絕無僅有,實屬罕見。
10月7日,足球報主編劉曉新在頭版撰文,公開質問體壇周報,目標直指《體壇周報》10月5日A8版、關於前陝西國力總經理、現西藏惠通陸華俱樂部總經理王珀的報導,認為是在「混淆是非」,其後在新浪網的聊天中,劉曉新還忠告對手:做人要厚道。
看到足球報被報導對象推上被告席,體壇周報做出了不尋常的行動,在當天的報紙中為原告叫屈,這種行為從法律上來說如果尊重事實固然沒錯,但在虛虛實實的足球和體育媒體圈中,真實往往要經過揭開幾道包裹後才能得以清晰,所以外人看來,體壇此舉無異於幸災樂禍之餘,還在對方身上插了一把刀子。
不過所句實在的,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願意看專業體育媒體了,內部的公開較量除了徒增一道風景外,只是更暴露了新聞人的職業素質之低,僅此而已。
9、溫衝:斷指之痛
2005年,對於南方都市報記者溫衝來說,大概是刻骨銘心的。5月18日中午,他在廣東省中山市的住所被一伙人闖入,遭遇毒打後,居然被砍斷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斷指事件由此引起軒然大波,由於其先後報導過香港《「新義安」黑幫案》、《南方都市報記者採訪遭毒打》等事件,對其遭遇是是非非自然是傳言不斷。
6月初,新華社的報導為此做了「蓋棺定論」,大意是:溫衝的女友因感情問題僱用七名歹徒,闖進寓所,砍掉了溫衝的兩根手指,警方指出,這是一宗普通的刑事案件,與被害人記者身份及其報導工作沒有關係。由此,坊間又開始了對溫衝的冷嘲熱諷,澄清或否認成為他和其前女友分別要做的工作。
事實到底如何,至今不得而知,但這一年,溫衝一定難以忘懷。
10、湖南衛視一枝獨秀,地方衛視紛紛「中國」
雖然我也不喜歡李湘那種嬌媚的聲音,更對所謂的金鷹之星、「美麗中學生」等拿孩子選秀的節目不太感冒,但不可否認的是,湖南衛視的2005賺了個盆滿缽滿,更成為討厭CCTV的人們可以聊以寬慰的一個存在。
「超級女聲」、「大長今」,這些都足以成為2005年描述中國娛樂市場的關鍵詞之一二,而對我個人來說,也是第一次完整地看一部韓劇,第一次算是比較投入地關注一檔娛樂節目。記得國慶去西北時,那個我們包車的那個年輕司機司機還告訴我,他也喜歡看超級女聲,而且還給周筆暢投了票。一個節目,火暴到東西南北都為之牽掛的程度,一枝獨秀的湖南衛視2005的確可以用「成功」兩個字來評價了。
與湖南衛視恰到好處地演繹了「快樂中國」的概念相比,其他地方衛視紛紛玩起了「XX中國」的遊戲,比如重慶衛視的「麻辣中國」、吉林衛視的「幽默中國」,好象還有某個衛視的「情感中國」等等不一而足,實在讓人大跌眼鏡,難道大家就不能把眼光放寬一點、再寬一點嗎?
除了上述事件之外,還有一些事情值得關注,包括外交學院教師接受採訪要收費、南昌晚報弄錯任長霞照片、河南商報停刊後又復刊等等。
熱鬧的還在熱鬧著,而所有的事情都必將遠去,下一個年度,一切又將重新開始,如此往復。只是,當我們回望過去的時候,總還是會發現點什麼,或者有了新的感悟吧。
這是我寫「中國媒體10大事件」的第五個年頭,其間經歷了數個城市以及工作單位的轉變,希望將這些根據自己主觀的觀點得出記憶,如同那些逝去的年華一樣,可以成為我們大家共同的珍藏。(曉德)
(編輯: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