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今天要講的美食,又是南方人民所熟悉的。作為一個北方人,我的嘴角不爭氣地流下難過的淚水。
今天的主角是彈塗魚,是沿海很常見的有趣小魚——不但能上岸爬行,還能在水面跳躍。然而,當它遇到了中國人民,就變成了海邊人的一道下酒小菜......
彈塗魚(跳跳魚),可煎炸可紅燒可燉湯
不愛泡水裡,偏愛陸地
「
跳魚,生閩浙海塗。
性善跳,故曰跳魚,亦曰彈塗。
」
《海錯圖》中,作者聶璜開門見山,介紹了「跳魚」名字的由來。這魚確實很能跳,尾巴忽地一擺,就能把身體彈向空中。
有些小型的彈塗魚,甚至會用尾鰭不斷擊打水面,像打水漂的石頭一樣貼水「飛行」。
《海錯圖》中的跳魚
但是,它最拿手的還是在陸地上跳躍。
作為一條魚,它喜歡爬出水面,待在陸地上。每當落潮時,都能看到灘涂上無數的彈塗魚跳來跳去。這也是「彈塗」一名的來歷:彈跳在灘涂上的魚。
我跳!
彈塗魚屬於蝦虎魚科,蝦虎魚對氧氣需求比較高,缺氧的話容易死。彈塗魚則把這個特點發揮到了極致——既然喜歡氧氣,那乾脆在退潮時爬出水面呼吸唄。
而「大鰭彈塗魚」等種類,甚至連漲潮時都不願泡在水裡,只要身體保持潮溼,就更願意呆在岸上。
這簡直和青蛙一樣啊!
大彈塗魚常在灘涂上跳來跳去
蝦虎魚家族還有個特點:左右兩個腹鰭癒合,變成了一個吸盤。彈塗魚將這個吸盤發揮到了極致:它藉此吸住紅樹的樹根,一點點爬到樹上覓食——雖然不能爬得很高,但好歹也算是上了樹了。
所以,真要是「緣木求魚」的話,最可能抓到的就是彈塗魚。
彈塗魚依靠腹部的吸盤,爬到了紅樹上
為了適應陸地,彈塗魚的胸鰭長出了「柄」,相當於兩個小胳膊,可以在地上爬行。
除此之外,它的身體還發生了各種改變,比如它可以聞到空氣中的氣味、看清空氣中的物體、抵抗陸地上的病菌等。
努力爬行的彈塗魚
看似很兇,其實吃素
雖然已經成功登陸了,但彈塗魚還保持著一種習性:兩隻公魚見面後,會展開背鰭露出鮮豔的花紋。
除此之外,某些種類的彈塗魚還會仰天張開大嘴,好像在怒吼一樣——這是蝦虎魚家族標誌性的的示威動作,彈塗魚把它從水下帶到了陸地上。
哦吼!
「
怒目如蛙,侈口如鱧,
背翅如旗,腹翅如棹,褐色而翠斑。
」
根據上面《海錯圖》中的這段描述,我們可以推測,聶璜描述的是東南沿海常見的一種彈塗魚:大彈塗魚。
這種魚可以長到20釐米長,身上零星分布的翠藍色亮斑是它的標誌。
大彈塗魚
大彈塗魚活力四射,經常互相「對吼」,看上去特別兇猛。但是你肯定想不到,它其實是個吃素的!很難相信,濾食淤泥上微小的藻類,就能滿足它旺盛的精力。
有趣的是,其他肉食性種類的彈塗魚,反而比大彈塗魚斯文得多,可一不留神,它就悄悄地抓住一隻小螃蟹,面無表情地啃起來。
也許真正的猛士,都不太張揚吧。
薄氏大彈塗魚正在「對吼」
請君入甕,精準捕魚
小海鮮彈塗魚這麼美味,抓它的漁民怎麼可能會少呢?嘿嘿嘿。
不過,這魚不太好抓。因為它生活在泥灘上,人很難在上面行走,剛要接近,它就立刻鑽進泥洞裡了。
洞口暗中觀察.
《舌尖上的中國》大家都看過吧?裡面記錄了一種抓彈塗魚的好辦法:用魚竿把特製的魚鉤甩出,再迅速收回,就能把半路上的彈塗魚鉤住。
可這種辦法需要很高的技術,魚鉤也會把魚身給鉤破。
彈塗魚:剛發生了啥???
這時候,我們就要看《海錯圖》裡的秘笈了——
清代漁民觀察彈塗魚的習性,發現它們喜歡在泥灘表面先挖好洞,遇到危險時就鑽進去。於是,人們就把底端封閉的竹筒插進彈塗魚挖好的洞裡,再用長竿驅趕,彈塗魚就配合地鑽進竹筒。然後就可以輕鬆地拔出竹筒,把魚倒進魚簍了。
新鮮「入甕」的彈塗魚
直到今天,浙江三門、寧波的漁民還在用這種方法。並且進行了改進:他們做了一種迷你小船,加上扶手,名曰「泥船」。
漁民捕魚時,一條腿跪在船尾,另一條蹬踏泥面,就能在灘涂上快速行動,不會陷進泥裡。泥船上裝滿了竹筒,看到彈塗魚的洞,就把竹筒插進去。
來看漁民精準捕魚
哦對了,對於分辨彈塗魚和招潮蟹的洞,漁民也有辦法:招潮蟹的洞,洞口有蟹爪的爪印。彈塗魚的洞,洞口有胸鰭爬行留下的兩串小坑。
招潮蟹經常和彈塗魚生活在一起
《海錯圖》的作者聶璜,看到當時熱火朝天的捕彈塗魚場景,曾經感嘆:「苟竹罄南山,則魚嗟竭澤矣!」 意思是說,如果整座山的竹子都拿來抓彈塗魚,總有一天,彈塗魚會被抓完的。
這句話很有預見性。今天,彈塗魚的數量已經不如以前多了,雖然各地都有彈塗魚養殖戶,但他們的魚苗也大多是野外直接抓來的。
圖片來自:reddit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不過好消息是,人工繁殖大彈塗魚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還有人用螺旋藻飼養彈塗魚,養殖效率大大增加了。
中國的彈塗魚有好幾種,但人們卻獨愛品嘗大彈塗魚,因為它口感好。
《海錯圖》中記載:「一種瘦小者,名『海狗』,無肉,人不捕。」 說的應該是彈塗魚屬、青彈塗魚屬的小型種類。又說:「一種肥大而色白者,名曰『頰』,味薄不美。」說的可能是齒彈塗魚屬的巨型種類。而大彈塗魚屬介於二者之間,成為了人類口中的美味。
即將被端上餐桌的大彈塗魚
在浙江寧波,當地有句話:「冬天跳魚賽河鰻」——認為冬天的彈塗魚肉肥不腥,最好吃。
在寧波的寧海縣,小孩吃的第一口肉就是彈塗魚,因為大人希望小孩子摔倒時,能像彈塗魚一樣昂起頭,不會磕到地。
紅燒彈塗魚
所以,怎麼做它才好吃呢?
《海錯圖》裡又說了,只有浙江台州的彈塗魚做成魚乾好吃,福建的彈塗魚則只能吃鮮的,做成魚乾則「味薄」。
其實,還是鮮魚才不浪費它的細膩口感。可以掛麵糊炸後撒椒鹽,也可用寧波人喜歡的鹹菜加醬油一起炒。
黃酒燉跳跳魚
椒鹽跳跳魚
不過,最能體現跳跳魚鮮味的,還得是一鍋乳白色的跳跳魚豆腐湯——把跳跳魚先煎一下,再和豆腐同煮,都不用放味精,就已經鮮得掉牙了!
唉,說到這裡,北方人的嘴角再一次流下了淚水......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