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老師去參加高考,能不能考上清華北大呢?
年前,有一篇名為《差等生都去當了老師》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很多人都認為,當年學生時代的差等生,如今都做了老師。而優等生,不是出國留學,就是進入名企。這樣的局面也造成了一些誤解,認為很多人不願意進入到教師行業。
近日,安徽蚌埠教育局幹了一件漂亮事,組織高中數學老師進行模擬考試,在學生的期盼中出來了成績,結果大跌眼鏡。常年奮鬥在一線的高中數學老師,考試成績只有100分左右,現狀令人深思。
安徽蚌埠教育局組織高中老師考試
這一次,安徽蚌埠教育局幹得漂亮,組織了高中數學老師進行模擬考試,大家都以為,這些老師肯定可以考出好成績,甚至滿分都有很多,結果成績出來後,出人意料,常年位居一線的高中數學老師,考試成績只有100分左右。很多網友表示,這也就是中等生的水平。
總分150分,考了100分,就相當於百分之的及格分,這也的成績讓人深思。作為一線教師,如果自己的學科都不精通,可能很難服眾,何況還是一線教師,考得還是自己所教的學科,這樣的水平,確實讓人擔憂。
這件事,也從側面透露出一件事,老師真的不一定能考出好成績,有時候,同樣的題目,學生已經解答出來,而老師還在思考。同時受到考試時間限制,考不出好成績,也在所難免。
老師也不一定能考滿分
有人說:這一件事,可以反映出一定的問題,如果成績優秀,必然不會去做老師,如果這樣想,也過於片面。因為好的老師,不一定是學富五車,在自己的領域裡,也不一定是專家。正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一個學術精通的人,確實可以帶出一個超級學霸,但是一個好老師,卻可以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等生。同樣是學生,後者更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而一個好老師的標準,絕對不是考試成績。
古人云: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作為老師,不管是天賦和見識,不一定比學生強,很多學霸能考滿分,但是老師不一定,一個合格的老師或者教練,向來都是教會學生方法,而不是教會學生如何考試、解題。
提升成績,還需要做好三件事
作為一線教師,成績在100分左右,水平也確實有待提高。其實,作為學生,除了老師傳道授業,還要明白,好成績還是要靠自己。我認識一位學霸,他語文學得格外好,每次作文總是可以引經據典,最後成功考入了985高校。
提升成績,除了老師的諄諄教誨,個人的主動意識也比較重要,過去都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而如今又是得語文者得天下。如何學好語文,似乎變得至關重要。學好語文,主要牢記三點:
1、學習氛圍打造
孟母三遷的故事影響了人們幾千年,故事的道理大家都懂,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才三次搬家,最後成就了孟子一代名家。
現代的學習也是如此,家庭學習氛圍格外重要,如果父母看電視,玩手機,如何讓孩子去學習。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家裡的學習氛圍就很濃,作為父親,雖然是公職人員,但是下班後,總是關掉手機,陪伴孩子學習成長,也成就了一位清華學子的夢想。
2、學會獨立思考
為何古代人總是那麼聰明,學識也比較淵博,而我們現代人,往往學藝不精,主要原因就在於,現代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每天要面對太多信息,讓我們無法安靜下來去思考,遇到難題就想去找答案,導致學習態度也變得懶惰,遇到難題就想問老師,或者去網絡上尋求正確結果,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不管是語文,還是數理化,都需要冷靜思考,才能突破現象看本質。
3、廣泛閱讀書籍
為什麼很多人說,得語文者得天下,主要原因就在於閱讀,閱讀多,語文成績才會好,理解能力才能更上,而其他學科的基礎就是理解,不理解題意,如何解題,所以才有得語文者得天下的說法。
學好語文,最重要的就是閱讀,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作文題,考察的就是《史記》中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的故事,如果沒讀過這段歷史,恐怕作文都不知道從何入手。而且這些故事,在教材中只是簡單涉及,並不會講得很詳細。所以,廣泛閱讀格外重要。
在所有的課外書中,個人推薦的是先讀歷史。最近《大秦賦》在熱播,申越對嬴政說過一句話:你不知道秦國是如何強大的,如何能讓秦國變得更強大。從那以後,嬴政開始讀商君書。
有人不理解,為什麼小孩子要讀歷史,因為只有讀歷史,通過歷史人物故事,才能明白歷史興衰,才能擴大格局,心懷謙卑,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
多讀歷史,讓孩子愛上閱讀,引導孩子走入語文的世界,就像是《大秦賦》中的申越,指導嬴政走入帝王之路。這套書,更像是名師,讓孩子提高語文成績的同時,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歷史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是一切學科的源頭,歷史是我們先人的智慧,作為現代人,不能不學。學好歷史,是現代人的使命,一套好的歷史書是學生時代的枕邊書。
就像是大秦賦中的申越,對他而言,不只是一個師傅,更像是父親,言傳身教讓嬴政走向了人生巔峰,而我們,沒有這樣的名師指路,完全可以讀一本歷史書,陶冶情操的同時,也學習古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領。
延伸閱讀:
大秦賦中「最像父親」的男人,沒有他,也不會有六國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