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歸納總結,新學期預習/複習必備!
更多高中學習資料
請拉到文章末尾
1.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運動狀態為止.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慣性.
(3)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但是建立在大量實驗現象的基礎之上,通過思維的邏輯推理而發現的.它告訴了人們研究物理問題的另一種新方法:通過觀察大量的實驗現象,利用人的邏輯思維,從大量現象中尋找事物的規律.
(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不能簡單地認為它是牛頓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係.
2. 慣性:
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1)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即一切物體都有慣性,與物體的受力情況及運動狀態無關.因此說,人們只能「利用」慣性而不能「克服」慣性.
(2)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3. 牛頓第二定律:
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達式F 合 =ma
(1)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F 合 =ma,F 合 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別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2)牛頓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間效果.即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效果是瞬時對應關係,力變加速度就變,力撤除加速度就為零,注意力的瞬間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頓第二定律F 合 =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與F 合 的方向總是一致的.F合 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ma也可以進行合成與分解.
(4)兩種類型:已知受力情況,求運動情況;已知運動情況求受力情況;中間橋梁是加速度。
4. 牛頓第三定律: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1)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指出了兩物體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因而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它們總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種性質的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疊加.
5.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宏觀低速的物體和在慣性系中.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
物體有向上的加速度稱物體處於超重。處於超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N (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於物體的重力mg,即N =mg+ma.
(2)失重:
物體有向下的加速度稱物體處於失重。處於失重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N(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的重力mg,即N=mg-ma。當a=g時,N =0,物體處於完全失重。
(3)對超重和失重的理解應當注意的問題
①不管物體處於失重狀態還是超重狀態,物體本身的重力並沒有改變,只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不等於物體本身的重力。
②超重或失重現象與物體的速度無關,只決定於加速度的方向。「加速上升」和「減速下降」都是超重;「加速下降」和「減速上升」都是失重。
③在完全失重的狀態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如單擺停擺、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再受浮力、液體柱不再產生壓強等。
7、處理連接題問題:通常是用整體法求加速度,用隔離法求力。
▍ 聲明:本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