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數》:每個人其實都愛數學,只是不了解他!

2021-02-19 哆嗒數學網

內容簡介

你觀察過鸚鵡螺的外殼嗎?注意過松果表面的螺紋嗎?偵探劇中確定嫌疑人位置的三角定位是什麼原理?阿爾法狗的算法與數學有哪些關聯?

在史前時代,數學是為了實際應用而出現的。數字被用來計算羊群的數量,幾何圖形被用來測量田地並繪製道路。自那時以來,很多藝術家、創作者、匠人或者單純的夢想家和好奇者,在無意中踏入了數學的領地。他們是不自覺的數學家,是人類歷*早的提問者、*早的研究者、*早的頭腦風暴踐行者。如果想了解數學到底是什麼,我們就必須追隨他們的腳步,因為一切正是因為他們而起。

本書將引領我們穿越回史前時代、四大文明古國、歐洲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也會帶領我們漫步於巴黎羅浮宮與發現宮。作者巧妙運用歷史學的方法,構建了無數歷史或現今的場景,將數學從亭臺樓閣之上帶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將數學之美化為一篇篇優美的文字,娓娓道來。

「大部分人是喜歡數學的,但問題在於很多人並不了解這門學科。」如果你從來沒有了解過數學,如果你討厭數學,何不考慮給這門學科第二次機會呢?跟隨作者回顧這門人類歷*不可思議、*迷人的學科發展至今的曲折歷程,認識那些通過意外發現和奇思妙想而創造了歷史的人。你一定不會後悔的。

作者簡介

米卡埃爾·洛奈,2005年進入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並於2012年獲得概率學博士學位。2015年以來,洛奈參與了大量的、針對公眾的數學推廣活動,是法國「文化與數學遊戲沙龍」的成員。他在網絡平臺策劃的數學節目擁有近30萬訂閱,頻道節目觀看量近2000萬。

目錄

第一章  不自覺的數學家  … 001

第二章  數字的形成  … 017

第三章  不習幾何者不得入內  … 033

第四章  定理時代  … 049

第五章  一點兒方法  … 071

第六章  從 π 到壞  … 087

第七章  零和負數  … 103

第八章  三角原力  … 119

第九章  面對未知  … 139

第十章  數列  … 153

第十一章  虛數的世界  … 165

第十二章  數學語言  … 181

第十三章  世界的字母表  … 201

第十四章  無窮小  … 217

第十五章  測算未來  … 231

第十六章  計算器時代的到來  … 251

第十七章  未來的數學  … 269

結 語 … 289

擴展閱讀 … 293

參考文獻 … 294

《萬物皆數》,定價55元

請點擊閱讀原文購買或者長按掃描二維碼訂購



相關焦點

  • 萬物皆數,畢達哥拉斯的宇宙法則
    在公元前550年左右,作為古希臘的唯一哲學門派,愛奧尼亞(Ionia)的米利都學派(Miletus)已經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米利都學派創始人泰勒斯一天到晚念叨著:「萬物起源於水」「水是最好的」。誰知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馬上站出來否定:「水太實際了,萬物起源於具有無限屬性的阿派朗」。話音未落,他的第二個弟子阿那克西美尼又慷慨陳詞:「你們都錯了,萬物起源於氣」。
  • 從《萬物皆數》到《數學之美》,一個數學學渣的科普讀物進化史
    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10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594字,大約需要3-5分鐘時間閱讀《數學之美》已經出到第三版了,我才知道還有這樣一本書。其實按照原來我的閱讀習慣,這本書還是不應該在我的閱讀範圍內。作為一個理科生,其實我是一個能不用腦絕不用腦的人,數學這麼複雜的物種,不適合我。
  • 萬物皆數,萬物皆象,《周易》的生活應用!
    早期易佔的過程取之於筮法,和《易傳》中所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揲蓍求數,因數設卦,由卦觀象,依象繫辭,以斷吉兇,這就是易佔的體例和方法。不了解《周易 》的讀者,看到這裡一定感到糊塗了。
  • 萬物有靈皆需愛
    這說明世間的萬物皆有靈性,而不光是有生命力的靈長動物獨有。如果我們能夠從這項科學實驗中讀懂水所傳遞的這個信息,就等於了解了世界,了解了自然,也就了解了我們自己生命的全部。對人生感到悲觀的人,就會發出悲觀的波動頻率;而為人友善寬容的人,就能發出一種歡喜的波動頻率;愛上他人時,會發出愛的波動;做了壞事時,所發出的波動頻率也就具有破壞性。既然水喜歡善意不喜歡惡意;既然髒話能對水造成破壞性影響,那麼我們就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要想使事物向好的方向發展,就應該善待它,特別是對人就更不能出言不遜了。
  • 萬物皆有定數,數的變化是無限的,在易經,「數」是這樣說的
    人們說《易經》是從大象開始的,事實上這並不十分準確,應該說一切都是從數字開始的。我怎麼能畫那隻大象而不在心裡數呢?只是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畫出來的圖像,但我們對每一幅圖像都沒有深刻的理解,後面一定有數字。人們常說萬物皆有定數。其實,這句話並不迷信,他告訴我們萬物大都都有一定的規律,宇宙萬象都有一個定數。
  • 「萬物皆數」,數學統治著宇宙
    12那年今日 1985年6月12日,華羅庚教授永遠的離開了他熱愛的講臺,離開了我們。 華羅庚教授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蜚聲中外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複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
  • 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只是你不知道
    這些人分享著同一具身體,但他們說話的聲音、動作、神態都截然不同,而他自己無法控制在他們之間轉換。甚至,他一開始沒有意識到自己是一個DID患者,只是感到自己的記憶很不連貫。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他逐漸認識自己的分身(通過錄像和筆記)。
  • 趣知識;光速不變的證據、萬物皆數及宇宙三公理
    二,光速不變原理:無論在何種慣性系(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都為299792.458公裡/秒。證據之一:恆星都靜止,若所有恆星的光速都不隨時間變化,都始終恆為常數c不變。這是因為如果光速不斷變化,則看起來恆星必然是運動的。
  • 「愛情數」是什麼?數學家:萬物皆數,數字與愛情有什麼聯繫?
    小編前面說過「完滿數」的概念,這是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兄弟會提出的一個數學概念,當一個數除它本身的因數的和等於他本身的時候,我們就稱這個數為「完滿數」。如28,他的因數為1,2,4,7,14,加起來就是1+2+4+7+14=28,因此28是一個完滿數。
  • 萬物皆數!神聖幾何的真相:能量、頻率、通道、意識的進化合一!
    「萬物皆數」——畢達哥拉斯神聖幾何神聖幾何學是一個將人的心、思想和精神調整為源頭的過程。它是以太和物理領域之間的通道。與神聖幾何學一起工作是靈魂的鏡子~它是意識進化的基礎,也是生命自身存在的基礎!在看似混亂的自然背後,卻隱藏著比例完美的結構與模式,這事實上揭示了萬物都遵循著一樣的方式在創造,所有的事物都和諧共振,就像翠玉錄裡赫爾墨斯(透特)說的那樣「as above so blow」上行,下效。沒有事物是單獨存在的,萬物是一體的。
  • 牛頓一生致力研究,其實一直都是鍊金術,研究物理只是副業?
    如果要評選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那麼一定少不了牛頓,我們今天所學的初高中物理知識,其實大部分都是牛頓年輕時候發現的,如牛頓三定律(力學)、微積分(數學)、萬有引力(天文學),而以上我們提到的例子,只是牛頓一生之中為數不多的研究成果。
  • 數學啟蒙,不只是數數那麼簡單!做到這4方面更關鍵,家長要牢記
    對於孩子的數學問題,家長總是會更操心一些,畢竟從小學到高中,甚至有些專業到大學之後還是會有數學課。而從各位家長的自身經歷來講,也知道,學數學是一件多麼耗費心神的事情,所以從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是一件在有必要不過的一件事情了。數學啟蒙,不只是數數那麼簡單!
  • 為何孩子會數數,但不識數?了解孩子的左右腦,進行高效數學啟蒙
    數學啟蒙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學前教育專家們曾對此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在幼兒時期就有良好的數學意識,對數學原理有基本了解的孩子,未來不僅在數學方面更加出眾,而且思維邏輯能力也會優於常人。 已經播出了三季的兒童綜藝節目《了不起的孩子》,這檔節目被譽為《最強大腦》的兒童版,節目邀請了各領域能力優異的一群孩子。
  • 每個人都要了解的一點宇宙知識
    水元素:哲學家泰勒斯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水這種基本元素構成的。氣元素:阿那克西曼德認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而是某種不明確的無限物質。火元素:赫拉克利特認為萬物由火而生。土元素及四元素說的形成:恩培多克勒綜合了前人的看法,再添加「土」,遂有水、氣、火、土四元素。
  • 量子理論詳細解析:為什麼宇宙萬物皆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即使他(她)們長相完全一樣,難道他(她)們的喜好、性格、智商等這些內在的東西,也完全一樣嗎?或許,還會有人問:複製的物體與原物體之間,難道也存在差別嗎?如果存在差別,還怎能叫做「複製」?回答:有一句古老的哲語叫做「眼見不一定為實」。
  • 九宮數易:您對自己了解有多深?
    它透過個人的生日及名字,運用一套簡易的計算系統,準確地展示出你的生命地圖,揭示你此生的目的及達到該目的的路徑。 肯定自我特質,建立自信,增進溝通技巧。這樣不僅自己會快樂、滿意的工作及生活,也能夠在人際關係有更好的發展。九宮數易:即為九宮河圖解讀生命密碼!
  • 致我今生愛而不得的人:我望萬物皆是你,怎奈風雨不同舟
    作者:念空大叔有些時候,哪怕是一杯酒,都能勾起淡淡的憂愁,刻骨銘心的愛,留下的都是撕心裂肺的感受。自從出現了DY之後,抖出了多少人的辛酸往事。就像看到了一個關於夕陽落下的視屏,裡面有一段旁白:今天晚上的晚霞很美,我想拍給你看……不知道為什麼,就流淚了,就想起了我們一起牽手走過的黃昏。可是,我卻沒能陪你從清晨到黃昏,從開始到最終……冬風悽涼,思念如雨,飄落了一地憂傷。因為,有一種思念叫做不打擾,有一種愛叫不聯繫,進一步沒資格,退一步不舍。原以為,你只是我生命中的過客,誰知卻成了餘生心中的常客。
  • 每個人都有量子糾纏的另一個自己,你找到了嗎?
    「萬物皆有聯繫」這句經典的哲語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在未涉及量子領域之前,大多數人對它或許並沒有太大的感觸,但隨著人類對世界認識程度的不斷加深,許多人開始對這句話產生新的理解和思考。
  • 德謨克利特:世界由原子和虛空構成,萬物皆從原子演化而來
    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出生在色雷斯海濱的阿布德拉的商業城市,古希臘偉大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唯物論學說的創始人之一,他率先提出原子論,認為萬物由原子構成。古希臘偉大哲學家留基伯的學生。德謨克利特一生勤奮鑽研學問,知識淵愽,他在哲學、邏輯學、物理、數學、天文、動植物、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教育學、修辭學、軍事、藝術等方面都有所建樹。
  • 萬物皆振動,共振可以治癒人,也可以毀滅人!
    萬物皆『振動』(Everything in life is「vibration」)是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名言。自然界的兩種物體如果振動頻率一致,能出現諧振共鳴,也就是通俗上說的共振。(聲明一點:是「振動」而不是「震動」)萬事萬物都有振動頻率,我們人體自然也不例外。我們身體的每個器官也有自己的頻率,譬如大腦也有自身的頻率。在《極簡宇宙》這本書裡,介紹了我們人擁有的幾種腦波。當我們處於阿爾法腦波這一階段時,將會感到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