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多個冬奧項目,這套系統真牛!可實時監測關節運動預測損傷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運動損傷是歷屆冬奧會中影響運動員訓練與比賽成績的重要因素,不僅影響運動成績,甚至導致運動生涯終結,也會導致巨大的人力消耗與經濟損失。記者昨天從科技部獲悉,在 「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支持下,科技人員研發的系統可在運動員的動態運動中無創檢測活動關節的三維運動數據,滿足在訓練和比賽中實時運動關節監測並預測可能損傷的需求。

高衝擊動作的高速雙平面數據採集

據介紹,項目團隊研發了亞洲首套高速雙平面螢光透視系統和可攜式在體關節運動測試系統,具有便攜、無創、場地不受限的優點,實現了在動態運動中無創地為運動員檢測活動關節的三維方向運動數據,滿足在運動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實時運動關節監測並預測可能損傷的需求。目前,項目團隊已經使用該系統完成了多例高衝擊動作的數據採集,結合骨、軟骨、半月板、韌帶等結構的三維模型,計算出了各結構的三維運動學數據,建立了軟組織誤差的補償模型,為運動過程中關節不同組織的損傷原因進行精確分析。

個性化膝關節運動護具適配與穿戴

此外,項目團隊還制定了冬季項目運動員膝關節運動損傷防護護具方案,並成功為多名國家隊運動員提供了個性化膝關節運動護具定製服務,減輕了運動員運動中關節內的壓力、增加了關節穩定性。

據悉,高速雙平面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研究不僅針對空中技巧滑雪運動項目,未來還可廣泛應用於自由式滑雪、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等高損傷率冬季項目,為其他項目運動員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預防損傷發生和損傷康復。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航

圖片來源:科技部網站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卓翼科技參股公司地震監測預測系統助力地震預測AI算法大賽圓滿...
    據悉,本次大賽的決賽是基於AETA在全國範圍內共計221個臺站的觀測數據開展的以周為時間窗口的地震臨震預測,是真正意義上的基於實時數據觀測的地震臨震預測大賽。決賽從2020年5月10日開始,到2020年9月7日結束,一共提供了16周的觀測數據,進行了16次地震預測。最終從183個參賽團隊中評選出了10個獲獎團隊。前10團隊的地震有無判斷準確率均在71%以上。
  • 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實施
    《轄區數位化遠程監測監控系統》總體應用框架示意圖如下:  二.5 系統技術架構  本項目系統軟體採用C/S多層體系結構,模塊化結構設計,系統程序語言採用C++,按照相關規範進行設計和開發。系統可實現與國家安監總局、新疆及相關安監信息系統無縫聯接。
  • 結構損傷演化聲發射監測系統
    為了方便開展對起重裝備的局部損傷監測,設計了多種陣列固定裝置,如圖5所示。陣列傳感裝置為每個傳感器都預留了活動區域,保證在進行監測時聲發射傳感器的距離相對可調。 五、典型聲發射監測系統 1.聲發射監測系統 聲發射監測系統一般可分為功能單一的單通道型(或雙通道型)、多通道多功能的通用型和工業專用型,其特點與適用範圍如表3所示。
  • 基於MEMS六軸傳感器的可穿戴運動監測系統設計
    可穿戴設備的功能日趨強大與其內部使用的可穿戴傳感器數量的增加和性能提高息息相關。本文基於MEMS 六軸傳感器技術,目的在於設計出一套可以用於運動軌跡檢測的可穿戴設備。利用現有的藍牙4.0 技術,將六軸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實時傳送到上位機,通過MATLAB 等仿真軟體以及合理的數據處理,得到最接近現實的運動軌跡。
  • 寧波市四大飲用水源地實時監測水質
    昨天,記者跟隨市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前往亭下水庫,這裡的水供往市區。工作人員在水庫的湖心安裝了實時水質監測站。根據實時反映的數據,市環境監測中心自動監測室主任周軍對記者表示:「指標都不錯,飲用水水源水質符合二類水標準。」  3G網絡傳輸監測數據  水質監測站,其實是浮標。浮在水面上,露出黃色的圓柱外殼,和上方圍成三角形的太陽能電池板。
  • 實時監測PM2.5重金屬
    浙江日報杭州12月22日訊(記者 戴睿雲)大氣監測分析能實時精確檢測出PM2.5顆粒物裡的28種元素含量,包括對人體有害的鉛、汞、鎘、砷等;汽車底盤關鍵零部件都能準確、定量預測其疲勞使命……22日,杭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揭曉,由聚光科技、萬向錢潮等公司自主創新的5個項目入選一等獎,這些突破性的技術引人注目。
  • 辛集熔煉爐冷卻水水溫流量監測實時預警系統承諾守信
    辛集熔煉爐冷卻水水溫流量監測實時預警系統承諾守信
  • 北科院環境中心高密度空氣品質監測原型系統項目通過驗收
    5月15日,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組織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航天世紀投資諮詢有限公司的專家,對北京市計算中心承擔建設的北科院城市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高密度空氣品質監測原型系統項目進行驗收。
  • AMAT身體運動功能分析與解決系統應用案例
    根據北京市競技體育項目布局的總體安排,學校設有跆拳道、拳擊、羽毛球、武術、散打、高爾夫球、擊劍、空手道8支北京市專業隊,這些隊伍承擔著代表北京市參加全國比賽和「奧、亞、全」的比賽任務。在信息化時代,學校要求通過專業的體育設備,精準地記錄和分析數據,提供個性化指導方案,降低運動損傷風險,提高體能素質和競技水平。
  • 墨跡赤必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展現氣象科學力量
    原標題:墨跡赤必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展現氣象科學力量  2022年,第24屆冬奧會將在北京舉行。組委會在籌辦中發現,與夏季相比,冬季舉辦運動賽事會受氣象因素影響更大,風力風速、降雪冰雹等氣象條件,不僅會直接影響運動員發揮,還會關係到運動員的生命安全。因此,對於冬奧賽場極端天氣的精準預報極其重要。
  • 北京冬奧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完工,「冰菱花」幕牆驚豔亮相
    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供圖2022年冬奧會冰球訓練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實現完工,將於本月底進行製冰。這是記者26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的。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坐落於長安街沿線五棵松橋邊,位於北京冬奧會冰球比賽場館五棵松體育館的東南側,總建築面積約38960平方米,地上、地下各兩層。
  • 成都變電站電磁環境實時監測系統試運行 可查看電磁場強度
    6月5日,四川省第一套變電站電磁環境實時監測系統,在位於成都市錦江區的220千伏安順橋變電站完成了數字對比,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該系統是按照四川省環保廳要求,為了讓成都市民更直觀更便捷地了解變電站電磁環境而安裝的。即日起,市民可以到安順橋變電站通過電子顯示屏觀測變電站電磁場強度。
  • 下肢機器人關節_外骨骼機器人系統中人體下肢關節力矩動態解算...
    與外骨骼式助力機器人相比 , 柔性助力機器人從人因工程學角度出發 , 採用柔性材料 ( 布帶、氣動肌肉等 ), 穿戴及包覆在下肢周圍 , 人體骨骼作為支撐構件 , 可實現與下肢生物力學更好的人機相容性和穿戴舒適性 [23] , 在助力裝置本體中 , 沒有剛性連杆和機械關節的設計 , 不需要人機關節軸線精確對齊 , 對人體關節自由度影響較小 , 穿戴者可在緊急情況下執行避險動作 , 避免了因人機運動學不相容導致的與助力無關的附加力
  • GPS技術在監測地震與地殼運動中的應用
    1.GPS的特點由於GPS衛星數目較多,分布合理,在地球任何地點均可連續同步觀測到至少4顆衛星,在我國最多可同時觀測到13顆衛星(按現運行的27顆講)。從而保障了全球、全天候連續地三維定位。實時確定運動目標的三維位置和速度,既可保障運動載體沿預定航線的運行,也可監視和修正航行路線,以及選擇最佳航線。定位精度高。
  • 冬奧醫療保障跑出加速度
    本報記者 楊緒軍崇禮,一座塞外小城,因為承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雪上項目,這裡正變成冬季運動勝地,受到來自全世界的關注。為了給冬奧會提供最好的醫療保障,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全面接管崇禮區人民醫院,積極探索區域醫療合作新模式,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冰雪項目交互式多維度...
    」重點專項「冰雪項目交互式多維度觀賽體驗技術與系統」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大學靜園五院舉行。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常宇、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科技冬奧」專項項目主管劉榮霞、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冬奧」專班處長邢永傑、北京大學科學研究部副部長韋宇等相關單位領導,北京大學高文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趙沁平院士、原中央電視臺總工程師丁文華院士等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專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鵬城實驗室、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阿里巴巴集團、創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通研究院和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等參與單位課題負責人和骨幹
  • 地震預警系統
    按照系統響應的順序可包括:地震監測臺網、地震參數快速判測系統、警報信息快速發布系統和預警信息接受終端。整套系統的特點是高度集成、實時監控、飛速響應。尤其是飛速響應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地震預警系統其實就是在和地震波賽跑,多跑贏一秒,就能多獲得一秒的應對時間。 地震的成因是由於地下幾公裡至數百公裡的巖體發生突然破裂和錯動。
  • 「繼承」與「創新」成為冬奧組委關鍵詞,這五年,「冬奧人」是這樣...
    在具體籌辦工作中,北京冬奧組委始終秉持國際奧委會提出的《奧林匹克2020議程》精神,節儉辦奧,用奧運會促進城市發展,而不是要城市來適應奧運會。「這些年,我們也是舉辦世界大賽最頻繁的國家,所以我們能夠融會貫通,真正知道怎麼節儉辦賽,怎麼把奧運會的開支規模降下來卻不降服務水平。」
  • 基於STM32的光功率實時監測系統設計
    光功率檢測儀主要是對光纖中光的強度進行實時監測,是光纜自動檢測和光路切換系統中的關鍵設備,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系統功能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在各種光纖線路的監控維護系統中,光功率監測是最簡單、成熟,應用廣泛的方法,通過對通信光纖中分出的3%~5%的光功率進行實時監測,就能實時地掌握光纖通信線路的狀況,為光纖通信線路的維護管理提供依據。傳統的光功率監測系統首先是光進入PIN光電二極體後,產生了電流信號,且此信號與輸入光功率呈線性關係,最後經程控放大電路和I/V變換放大到所需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