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徐雪晴 王亞賽 張軼君
2019-06-21 07:44 來源:澎湃新聞
我們「熔」掉2055件垃圾,得出了全網最全垃圾分類可視化【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7月1日將至,《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前夕,不少人仍在和「某件垃圾究竟該歸為溼垃圾還是幹垃圾」的問題纏鬥。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公眾的熱烈討論中,已被升級為「玄學」般的存在——比如有人認為小龍蝦在丟棄前應先進行肢解,去黃龍蝦頭和龍蝦殼是幹垃圾,剩下的龍蝦肉和龍蝦黃則屬於溼垃圾。儘管相關部門及媒體事後均對此進行過糾正——處理小龍蝦並不複雜,所有部位扔入溼垃圾桶即可——但並沒能有效緩解公眾對垃圾分類的畏難情緒。
為幫助公眾理清如何分類的問題,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牽頭推出了線上垃圾分類查詢平臺,人們只需輸入某種垃圾的中文名稱,即可得到相應的答案。
為摸透其中的分類規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爬取了查詢平臺的數據,得到一份包含4314個檢索詞的垃圾分類清單。儘管這份數據的覆蓋率很高,但新的困惑又冒了出來。比如在該查詢系統中,「骨頭」被歸為「幹垃圾」,但是「雞骨頭」是「溼垃圾」;「植物」是「溼垃圾」,但「粽葉」是「幹垃圾」;「塑料」是「可回收物」,而「塑膠袋」是「幹垃圾」……
繼續探討下去,這些問題似乎無法窮盡,就像沒人可以在每種分類垃圾之下,窮舉所有示例一樣。
為什麼不從各類垃圾的「末端處置手段」來思考分類的問題呢?相比對照一個個示例,這或許是更簡便、更容易舉一反三的途徑。
通過查閱各方資料,並諮詢上海市浦東區陸家嘴街道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社區管理辦員工李玲玲後,上文的困惑得到了解答。
溼垃圾更準確的名稱是「有機質垃圾」或「易腐垃圾」。硬貝殼和粽葉之所以不能扔入溼垃圾桶,是因為溼垃圾的末端處理包含去除水分、粉碎殘渣、加入菌種發酵、生成有機肥等步驟。不易腐爛、不易粉碎或容易纏繞機器零件的垃圾因而不適宜被扔入溼垃圾桶中。「雞骨頭」由於質地相對較軟,容易被粉碎,因而可以被歸為「溼垃圾」。
而儘管
可回收垃圾包含「玻、金、塑、紙、織」五大類,但目前的回收源仍依照回收價值挑選可回收物,部分回收價值較低、或因使用場景特殊不宜回收的物件,仍會被作為幹垃圾進行焚燒或填埋處理。因而在當前回收條件下,一次性塑膠袋、被汙染的紙張、內衣物等物件均歸為幹垃圾。
四種分類垃圾之中最需謹慎對待的是
有害垃圾。投放不當,這類垃圾會汙染環境或傷害人體。有害垃圾的處理方式也很特殊,它們會被運往危廢處理中心進行專業化處理,不同危害品的處置方式均存在差異。
而所有不可被歸類到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溼垃圾的垃圾,被統稱為「
幹垃圾」,它也可以被通俗地定義為「其他垃圾」。
理清各類垃圾的定義及末端處置的大致流程後,我們製作了一張思維導圖。當你手持某件垃圾並希望快速判斷它應被歸入哪個分類時,回答完圖中的幾個問題即可得到一個大致準確的答案。
如果嘗試分類後仍出現錯誤,怎麼辦?「不要因為怕分錯而不去分。」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在官方公眾號「綠色上海」上表示。
「你不可能要求居民一下子就全部掌握……有些人願意分,但溼垃圾裡可能混進了兩個塑膠袋,那保潔員這邊有第二道關,輔助進行兩次分揀,保證進溼垃圾桶的垃圾都符合要求。」負責指導陸家嘴街道垃圾分類工作的李玲玲告訴澎湃新聞。
7月1日起,各社區的分類垃圾桶均需達到純淨度85%的最低標準,才能被收運,但四類垃圾的分類容錯率也存在差異。溼垃圾的雜質含量大於3%-5%時,即無法為垃圾堆肥提供優質原料;而有害垃圾一旦投放錯誤,即可能造成汙染。
「我個人認為有害垃圾(純淨度)應該達到100%,可回收垃圾回收員會進行評判進行分類,幹垃圾主要可以進行焚燒處理,所以最主要的是(分清)溼垃圾和有害垃圾。」李玲玲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垃圾分類,思維導圖,圖解
相關推薦
評論(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