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數位化變革正在改變傳統的零售消費行業。
2017年,還在做網店的李濤,第一次在鍋圈食匯的店裡,買到一份十幾塊錢的毛肚時,驚嘆到「顧客在外面的火鍋店,要點上一份這樣的毛肚,可是要花五六十塊錢。」
當時,李濤正在從事著「時髦」的線上網店生意,但在接觸到鍋圈食匯後,他還是被這樁生意吸引。
2020年,一場疫情改變了消費者「到店吃火鍋」的習慣,但因為鍋圈食匯提前拿出了從食材到配料再到用品用具一站式的解決方案以及背靠強大的智慧供應鏈體系,讓李濤的加盟店大賺。
事實上,類似鍋圈食匯這樣正在積極探索「數據驅動業務」的零售企業還有很多。縱觀那些開始逐浪「數位化「的超市門店,它們或自建大數據團隊,或開始與數位化服務商進行合作,但探其根本的共性是,它們無一不是要把握住「消費者」這個核心,通過數據智能更好地為客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當越來越多的零售企業加入數位化行列之後,那些原本對消費者的真實需求迷茫不解,只能依靠一店通吃的舊運營模式開始鬆動了。
比如鍋圈食匯通過數位化變革將產品的周轉率從原來的30天縮短到了10天左右。2020年,鍋圈食匯宣布要繼續進化,通過與觀遠數據團隊聯合開發AI智能補貨系統,將常規產品的周轉率做到5到7天,鮮品做到3天一周轉。
顯然,此時的鍋圈食匯,已然從一家傳統的渠道供應商開始朝一家名副其實的平臺型企業進化。
鍋圈食匯的演變過程是近幾年國內線下零售商正在從流量經濟到效率經濟的縮影。如今,與觀遠數據合作的大小零售商,如沃爾瑪、蜜雪冰城、元氣森林、Lily商務時裝……無不運用數位化工具,將自己的經營決策從過去的一批貨、一群人,開始向單店、單品、單時、單度、單客、單次轉化。
將經營元素不斷細化是企業的創新業務得以落地的前提。
這是因為零售企業本身就帶有高頻快速迭代的特點。因此,競爭並不需要比對手領先幾個月,也不可能一招致敵。零售行業制勝的關鍵是精和快。
「一年有52個星期,你一定要讓零售企業每個禮拜的經營策略都要比對手快幾天。」業內人士總結道。而這就需要數據分析平臺能夠將渠道、庫存、銷售各個層面的數據底座打通,才能更快速更精準地給出行動建議。
新一代智能分析平臺正在將分析的顆粒度變細
數據洞察支撐智能決策,不是看了數據之後就立即採取決策,而是 「將企業經營元素細化拆分」,在複雜的信息中找到異常問題並加以判斷和採取行動;不是產生10x爆炸式增長,而是持續產生10x-1000x的增長機會,這也是數據驅動決策最本質的邏輯。
作為新一代智能數據分析與決策平臺,觀遠數據的理念極為務實。「數位化」在最近幾年成為了一個熱詞,但很多好的算法只是在實驗室裡非常高端,一旦走出實驗室就「見光死」。通過梳理近200家客戶案例,觀遠數據得出一個結論:一家成熟的數據服務商,不僅要執著於做技術領域的「黑科技」,更要把「黑科技」演變成為真正可落地的「灰科技」,而實現這個目標,絕不可能是向企業提供一次性解決方案就能解決的。
「AI會不斷改變商業運作的模式,但是它一定不是一場顛覆式的革命,而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觀遠數據創始人兼CEO蘇春園總結道。這意味著,打造一套數據智能決策系統,需要數據服務商在基於技術之上不斷實踐,創新。
2019年,為了響應客戶快速響應的需求,觀遠數據的產品就迭代了48次,截止到2020年10月,已經更新了85次。
這種及時迭代的速度,也代表著這家公司已然從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數據方案在企業中落地的基本路徑。即從Agile敏捷化、Accurate場景化、Automated自動化、Augmented增強化到Actionable行動化分五步來搭建驗證。
具體來說,「敏捷化」指的是不管什麼樣的數據,不管新業務還是老業務,觀遠數據都會第一時間快速構建數據體系;「場景化」指的是分析這個行業裡面最領先的企業怎麼去看店、看貨、看人、看供應鏈,怎麼去對標;「自動化」指的是當企業初步搭建了數據體系之後,能不能讓它更普惠,更自動地運用數據追人,去提醒企業發現問題;「增強化」指的是更進一步利用AI實現增強化,通過先進的計算力實現更深度的分析。「行動化」指的是建議行動化,即通過預測、自動診斷,指導決策優化,打通行動閉環。
通過數位化來重塑商業的構想不可一蹴而就
僅僅用提供一款「智能決策「的產品依舊無法完整定義如今的觀遠數據。搭建觀遠學院進行產品教育是這家公司近兩年一直在做的事情。這意味著,它更有意願為數位化帶來更本質的改變------超脫於提供產品本身,成為一支在認知層面推動數據生態的力量。
蘇春園稱,觀遠學院近期的工作重點是通過產品顧問專家以及內外部結合的行業專家,幫助客戶掌握和熟悉數據分析的工具與方法,並結合行業業務輸出最佳數據分析實踐。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因為觀遠數據的產品一直保持一周一次小更新,一月一次大迭代的節奏。為此,觀遠學院會定期為客戶及員工分享最新迭代的功能,以及行業領先客戶的使用場景。
這種分享交流會也是觀遠團隊欲與客戶建立長期陪伴關係的證明。
在蘇春園的認知裡,客戶是可以服務10年20年的長期合作夥伴。因此,觀遠數據向來堅持以「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的引領者,客戶長期信賴的合作夥伴」為願景,提倡「偉大產品引領未來」,做具有長期生命力的產品。
在觀遠數據2020年的智能決策峰會暨產品發布會上,觀遠數據就公布,觀遠學院已經舉辦了超過20場交流活動,所有參與的成員都要接受數據分析師認證考試,整個培訓過程不收費。此外,觀遠數據從今年疫情開始,推出「數據分析研習社」,會聘請業內一些既懂業務又懂數據的專家去做專業分享。更進一步,觀遠學院也與一些頭部客戶共建數據分析學院,為客戶的數位化建設進行組織賦能,培育數據方面人才。
從上述行動足以看出,遠觀數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中國的數據服務商,正在幫助企業做認知落地、重塑客戶、重塑商業和價值主張的任務。正如蘇春園所說,「只有企業對於數位化的認知、目標和邊界不斷迭代,才會最終決定企業數位化推進的方向和節奏。」
2016年,麥肯錫學院曾在出版的《麥肯錫大數據指南》一書中指出,數據驅動決策的公司是一股代表未來趨勢的力量,因為它能夠將市場營銷投資回報率提升到15%--20%。如今時間已經過去4年,越來越多的企業正投身於這場變革之中。觀遠數據也與眾多零售消費品牌落地了推動業務增長的數位化實踐,例如,與某世界500強快消品合作「AI智能稽查」項目,產生了32倍ROI的回報。
這樣的實踐也讓我們看到,一旦數據成為一種商業洞察能力之後,一場新的變局正在發生。也正如蘇春園所說,「國外的數據分析與BI很早就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業,而國內過去多年仍停留在IT化建設的階段;但是,未來已來,隨著未來十年從IT到DT的轉變,結合數據、算法、算力三股浪潮,中國的智能化正在以更大的加速度前進,未來十年,有機會引領全球。我相信,未來的企業與任何一個組織,PK的都是誰更聰明 - smart is the new sexy。讓決策更智能,這是一個確定性的大趨勢。」
文:王曉坤/數據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