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去觀音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它是傳說還是史實?

2020-12-05 二手的歷史學家看過往
南無觀世音菩薩

隱秀庵是普陀山上的一座小廟,外人對它了解不多。從普陀山客運碼頭對面上山,步行十分鐘就到。現在它是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所在地。更為奇特的就是它裡面供奉的菩薩和佛陀都是彩色的。五彩的偶像,才顯得更真實些。1981年畫家朱仁民在創作巨幅(3m*300m)中國畫《大道海天篇》時不慎從梯子上跌落,摔成重傷,傷到了腰椎。醫生說他這一輩子可能都無法再站立起來。他於是就到了這隱秀庵裡來,靜養數年。他時常望見對岸沈家門海中的一座小島,於是發願說,若有天身體能恢復,就在那座島上給觀音塑個像。五年以後,他奇蹟般地站了起來。1996年,他買下了這個島。

這座島名叫採花山。附近的漁民說每次經過這片海域,必是風大浪急。但若是船上載有女眷,則風平浪靜。故島名採花。後來估計是嫌這個名字粗鄙,就改名叫做菜花山。朱仁民買下這個島後改名蓮花島,意為蓮花洋中的一座島是也。朱大師在島上和海塘上塑了許多羅漢像,並特別塑了一尊慧鍔的雕像放置在島上的廣場中央,並說:「我們所見的海天,正是慧鍔所見的海天。」這個塑像下面有塊石碑,上面刻著明朝周應賓《普陀山志》裡的故事:

梁貞明二年,日本僧慧鍔得觀音相與五臺山,將歸日本。舟觸新羅礁,蓮花擋洋,舟蔽不前。鍔禱曰:「使我國眾生無緣見佛,當從所向建立精藍。」有頃,舟向潮音洞泊焉。有居民張氏目睹斯異,遂舍所居,築室供之。號為「不肯去觀音院」。

這段記載,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情節,基本上是把慧鍔和不肯去觀音院的故事講清楚了。慧鍔和尚也就被公認為是普陀山的開山祖師。後世也是以這個記載為藍本,牽強附會,添枝加葉,將這個開山故事演繹成了一個經典。

然而就是這段記載卻也疑點重重。首先,他錯把「不肯去觀音院」的建立時間當成了慧鍔來山的時間,這個錯誤後來已經得到了糾正;第二,慧鍔從五臺山帶來的明明是觀音相,即畫像。以後的記載卻都成了塑像;第三,蓮花擋洋的描寫。海上怎麼可能會有蓮花這樣的植物?到後來又離譜到變成了鐵蓮花。真實事件變成了靈異故事。最後,慧鍔的祈禱言之鑿鑿。山志作者不是當事人,他又是怎麼知道的呢?

蓮花島上的羅漢們

須知,慧鍔開山的故事並沒有留下當事人的任何記錄。它的傳播類似於民間口頭文學傳播一樣,本是大家傳來傳去。如果真正落實到文字和記載,也只能是比較文學或校勘學,比較各個版本記載的異同而已。誠然人是有這麼一個人,但不免會有假託的成分。我不是質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只是想儘量還原它本來的歷史的面目。

這個故事是有兩個不同系統的記載來源的。一是佛教系統,比如《佛祖統紀》(宋志磐,1269年)、《元亨釋書》(日僧師煉,1322年)、《佛祖歷代通載》(元念常,1344年)等等;一個則是歷代的普陀山志,基本上對這個故事是抄來抄去,再加上作者的一些創作。

慧鍔何許人也,他是晚唐來中國學習佛法的僧人。他朝拜的目的地,是山西的五臺山。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在東漢佛教剛傳入中國時就已開山。南北朝北魏時期有一個較大的發展,而到了唐朝迎來了它的再次繁盛,也基本確立了它作為文殊道場的地位。它是當時全國的佛教中心,所謂「天下學佛道者,多宗旨於五臺」(《金石粹編》卷一一三)。也可以這麼說,在普陀山作為觀音道場正式確立之前,五臺山是根正苗紅的觀音道場。

蓮花洋

唐朝對日交流極為繁盛,來五臺山交流學習的日本僧人不計其數。慧鍔就是其中的一個,他來過大唐三次,分別為公元841年,845年和854年。最後一次就促成了「不肯去觀音」這件事。公元854年是唐宣宗大中八年,他歸國的時間是大中十二年(858年)。《佛祖統紀》卷四十二記載:

大中十二年,日本國沙門慧鍔禮五臺山的觀音像,道四明,將歸國。舟過補陀山附著石上不得進。眾疑懼,禱之日:「若尊像於海東機緣未熟,請留此山。」舟即浮動。鍔哀慕不能去,乃結廬海上以奉之。鄞人聞之,請其像歸安開元寺。今人或稱「五臺寺」,又稱「不肯去觀音院」。其後有異僧持嘉木至寺,仿其制刻之。扃戶施工,彌月成像。忽失僧所在,乃迎到補陀山。

這一段是最早的有關慧鍔開山的記載:慧鍔從五臺山得到了觀音像,取道寧波回國至普陀山海域時,船觸礁。慧鍔禱告之後,船才脫險,於是建立寺院。寧波人後來把觀音像請到了城裡,而普陀山上供奉的,是一個奇異的僧人之後的復刻版。而第一部普陀山志盛熙明《補陀洛迦山傳》裡關於此事是這樣記載的:

日本僧慧鍔,從五臺山,得菩薩像,將還國,抵焦石,舟不能動,望潮音洞默叩得達岸,乃以像舍於洞側張氏家,屢睹神異,遂舍居作觀音院。郡將聞之,迎像入城,為民祈福。未幾,有僧,不知何許人,索嘉木扃戶刻之,彌月像成,僧不知所在,金所奉菩薩像,即此也。

這個記載也是比較客觀的敘述,除了時間沒有交代,其他都是經得起推敲的事實。相比之下,志磐的敘述就有靈異的成分,而周應賓的則更是荒腔走板。

在此之後這個故事越傳越離奇。比如有說慧鍔那尊觀音像是從五臺山偷來的。日本籍的僧人從中國五臺山偷一尊觀音像,確實是民族主義者借題發揮的好材料。之後,觀音不肯去又恰好印證慧鍔所為的不義。但是我想,如果普陀山的開山始於一個不義的行為。那麼,那尊觀音像不要也罷。

不肯去觀音院匾額

又比如說慧鍔的船出事時,「蓮花擋洋」。後世有作品直接說船失事就是因為蓮花擋住去路,又或者稱蓮花是鐵的。這都是從諸多靈異故事裡誤植而來。盛熙明的山志裡提到蓮花擋洋,是在元至正十三年,哈喇歹上山,對菩薩不敬,返程登船時「蓮花滿洋」。而到了明朝周應賓寫山志,寫這個靈異發生時間,比元朝還早。在宋初,有日本海島劫掠觀音像回日本,就已經「滿洋開鐵蓮花,舟不能行」。又講到宋太祖叫中官王貴進香,他也對菩薩有褻瀆,之後就「滿海復生鐵蓮花,風濤洶湧,舟不能前」。這一則傳說,其實就是鐵蓮花的依據。但,蓮花洋的稱呼,絕不可能早於元朝。自916年不肯去觀音院正式建立,到1080年正式改名寶陀觀音寺,這一百多年的歷史,基本是空白,若不編造點故事出來,形成連貫呢?

實際上我還有一個疑問,就是他從五臺山請來的到底是一尊佛像還是一副畫像。誠然周應賓和志磐都只提觀音像,而未明確說是畫像或者是佛像。《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七卻明確說:日本僧惠鍔,自五臺得觀音畫像,欲還本國。王亨彥編輯的《普陀洛迦新志》卷六錄有康熙朝復興普陀山的潮音通旭贊觀音像的一首詩,日:「親從五臺來,欲向日本去。普門名號遍十方,何必繪像圖歸計」。我查閱外國人著述普陀山的文字中提及這個故事時,都將觀音像稱作為image,中國人劉恩蘭的文章裡則直接作picture。這些證據都說明是畫像而非塑像。

誠然,唐朝時佛教造像已頗為發達,但慧鍔也不至於千裡迢迢帶著一尊觀音像回日本。朱仁民蓮花島上的塑像是慧鍔手裡抱著一個供著觀音的佛龕,這其實就是藝術家對於文獻的合理想像。先不論佛像大小是否合適,但就這一尊塑像,他就可能受到了所謂學者的誤導了。

不肯去觀音院

因此。我在查閱了諸多關於這個故事的文獻和記載以後,得出大致的關於這個故事的具體內容:公元854年(唐大中八年),日本僧人慧鍔最後一次進入中國訪問。他從五臺山請了一幅觀音畫像,從明州(今寧波)回日本。公元858年(唐大中十二年)的某日,慧鍔的船開到了普陀山的海域,天氣極差,能見度很低,船不幸撞上了礁石。船無法繼續前進,船上的人驚慌失措,大家儘量把東西都扔到海裡,以減輕負重。慧鍔此時是否有祈禱不得而知,但求神明保佑,應該是作為一個佛教徒的本能。最後他們獲救了,就近到普陀山潮音洞附近修整。洞旁邊住著一個張姓的居民目,睹了這個過程,就將自己所住的房子讓出來,供奉觀音。之後不肯去觀音名聲大噪,明州的官員就把觀音像請到城裡去。此時來了一個不知的僧人,根據畫像復刻了一尊觀音像。之後不辭而別。普陀山上的人就將這復刻的佛像送回到了普陀山,將原先的屋宅在梁貞明二年改建為「不肯去觀音院」。

那塊差點斷送了慧鍔性命的礁石,當地人稱為缸爿礁。因為礁石上時常聚集海鷗,當地人又稱海鷗為缸爿,故名。慧鍔當時所乘的船是新羅人張友信的,因此出事以後,這塊礁石就被稱為新羅礁。

手繪蓮花島大觀音效果圖

現在的蓮花島已然是舟山市普陀區的一個文化景觀,但朱先生最初的想法是在島上做一個巨大的觀音造像,不知為何最終未能如願。而後政府填海造屋,原先蓮花島僅有一條海塘可通,現在卻成了半島。無怪乎朱先生有次在訪談裡大呼負負:「我買的可是一座島啊!」臨了,可能我們現在所見的海天,早已不是慧鍔當年所見的海天了吧!

以上文章是我諸多原創文章裡的其中一篇,抄襲或者借鑑都非是我的特長!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點讚;不同意我的觀點,請評論或者私信告訴我;不喜歡我的文筆,可以直接忽略。在我的主頁裡,你們可以看到我的努力。我感謝各位閱讀者的付出,謝謝!

相關焦點

  • 旅遊故事:這尊觀音為何會叫「不肯去」?它又因何成就了普陀山?
    旅遊故事:這尊觀音為何會叫「不肯去」?它又因何成就了普陀山?大家好,歡迎來到旅遊小常識!在國內傳承了近2000年的佛教,可以說對我們影響巨大,國內佛教信眾很多。這當中,位於浙江舟山市的「普陀山」,相必大家都有聽說,在國內,大家把這兒當做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的原始道場。
  • 舟山蓮花洋鐵蓮花,留下了觀音不肯去
    普陀山,位於浙東的舟山,一個島中島。到舟山不到普陀,等於到中國沒有到長城。這裡有嫋嫋的梵音淨化心靈,有觀音道場和觀音學院,還有老謀子操刀的實景演出「印象普陀山」。普陀山,與山西五臺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並稱中國四大佛教聖地,觀自在菩薩的道場。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的誕生日、出家日和得道日。
  • 南海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
    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有一座普濟寺,裡面就供奉著一尊「不肯去觀音」。關於這尊「不肯去觀音」,有一個這樣的傳說。話說唐代末年,日本臨濟宗高僧慧鍔對觀音菩薩十分仰慕,他不遠萬裡來到東土大唐,想朝拜觀音菩薩,並且學習佛法。
  • 《不肯去觀音》受關注 媒體呼籲「正能量」影片
    《不肯去觀音》遭遇排片不公的待遇受到了眾多媒體和觀眾的熱議,一時間院線排片的標準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不肯去觀音》排片遇冷 不公待遇令媒體吶喊《不肯去觀音》作為中國首部觀音題材的故事電影,自7月26日上映以來便遭遇了排片尷尬,形成了「上座率高、口碑好,排片差」的怪現象。影片排片不足1%,多數影院都未在黃金時段提供場次,更有不少影院兩天後便將電影草草下線。
  • MACD炒股指標:不肯去觀音,抓住牛股不鬆手!終於拿了一個主升浪
    MACD葛南維八大買賣法則(免費課程部分):下跌,乖離,水下金叉(第一個買點),回撤不破(第二個買點),拉升乖離(賣出之後會以更高的價格去追),水上死叉(誘空),再次金叉(梅開二度,第三個買點),主拉升行情。
  • 不肯去觀音,你心中的普陀山是什麼樣的?我心中的是這樣
    所以普陀山作為南海觀音的道場,去的人也很多,每個人去到普陀山都有自己的感受,今天來說說我去完普陀山的感受。我第一次去普陀山是大學剛畢業那會兒當導遊,帶團去普陀山,雖然是帶團,但是我也是第一次去,所以也特別新鮮,當地接導遊上車講解時我也聽得非常認真。
  • 《不肯去觀音》主演李純 演出過程的幾個「最」
    李純:因為是表演專業的,最容易就是臺詞表演,包括去理解這些東西會比較快。宗舜法師:覺得最難的是什麼?李純:最難的就是因為年紀輕,很難深刻的理解佛教的含義,去了解菩薩的精神。宗舜法師:比較難,可見學觀音還是一輩子的。李純:一輩子的事情。宗舜法師:說不定還有下輩子,咱要繼續學,一直要學到跟觀音菩薩一樣。
  •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紫竹林內,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地方,攝影者取景地
    不肯去觀音院位於紫竹林內,這裡是普陀山建寺最早的地方,加上「不肯去觀音」的傳說,使它成了「普陀三大寺」之外最有名氣的寺院。每天來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又因為寺院建在海邊,也是攝影愛好者的理想取景地。從紫竹林禪院往海邊走,不一會兒就能到不肯去觀音院。
  • 馬郎婦觀音、蛤蜊觀音與「不肯去觀音院」的由來是什麼?
    不如這樣吧,我教你們誦《普門品》,有誰能一夜之間把它背熟,我就答應嫁給他。【說完,人就凌空而去。馬郎聽完,心中半信半疑,馬上找人撬開棺一看,心中大驚,愛妻的屍體早也不知去向,只留下一副閃亮的金鎖,當下才恍然大悟。由於以上的典故,陝西一帶的人民都非常虔信佛法,而且自宋代以後,供奉馬郎觀音尤為盛行。因其,手提魚籃,故世人又稱之「魚籃觀音」。
  • 普陀山系列故事——不肯去觀音
    觀音大士結緣四海,當地有句俗語為:「人人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音信仰已被學者稱為「半個世界的信仰。」
  • 你真的了解千手觀音翡翠嗎?背後的故事讓人溫暖
    背後的故事讓人溫暖千手觀音菩薩想必大家都不會太陌生,早在2005年春晚的時候,一群聾啞女孩跳的千手觀音舞蹈就已經紅遍了大江南北,很可能很多人對於千手觀音菩薩的了解就僅限於此,但是今天軒哥就給大家一個科普。
  • 翡翠觀音怎麼不穿鞋呢?竟然還有這種故事!
    翡翠觀音是我們常見的雕刻題材,也深深受到廣大翠友的喜愛和追捧,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不管是哪個玉雕師的作品,不管是什麼姿態的觀音,在腳部雕刻時都是一樣的赤腳。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傳說觀音的普陀山本來是一座蛇島,上面的蛇非常多,觀音趕走了蛇王,打算自己在上面居住,找了一個山洞,山洞十分整潔非常適合修行,後面就被稱之為觀音洞。觀音整修完山洞就打算去洗澡,有個大石盆原來是白玉盆,是織女星產子時用過的,王母嫌不乾淨,就丟出了天庭。據說這水是青蛇,為了能夠升天成龍所準備的。觀音急於清洗,顧不得細看,寬衣解帶,脫鞋褪襪便入玉盆沐浴。
  • 世界奇蹟:空中花園,究竟是美麗傳說還是真實存在?
    空中花園就是這樣一個神秘的美麗國度,但現在世人已經看不見它的身影,究竟這是美麗的傳說,還是真實存在的?現在我們只能從一些古籍記載和流傳故事考古尋跡,還原這一世界奇蹟的背後真相。名稱揭秘空中花園僅從這名字來看,似乎是指建造在空中的一花園。
  • 難怪觀音不騎金毛犼出門,你瞧犼的本體是啥?胸前白毛暴露真相
    文/金寶哥講故事西遊記中觀音菩薩的出現,讓我們知道了她是西天靈山中最慈悲的菩薩。觀音很早之前就立下一個誓言,就是普渡天下眾人。在唐僧的取經隊伍遭遇九九八十一難的時候,只要孫悟空抵擋不住,他都會第一時間找到觀音菩薩幫忙。
  • 諾亞方舟,是傳說故事還是歷史事實?
    諾亞方舟是一個出自《聖經》「創世紀」中的傳說故事,講述的是創造世界萬物的上帝耶和華見到地上充滿敗壞、強暴和不法的邪惡行為,於是計劃用洪水消滅惡人。同時他也發現,人類之中有一位叫做諾亞的好人。隨即耶和華神指示諾亞建造一艘方舟,並帶著他的妻子、兒子(閃、含與雅弗)與媳婦。
  • 嫦娥和玉兔的故事 有關廣寒宮裡傳說有哪些
    我國古代流傳著很多神話故事,「七仙女下凡」「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等。馬上就要到月圓中秋節了,今天小編著重給大家講一講嫦娥與玉兔之間的小故事。   傳說一   相傳遠古時,嫦娥吞服長生不老藥奔到月宮躲藏。
  • 史實?摩西過紅海
    原本以為是神話故事,卻在最近的考古證據中發現與《聖經》記載精確吻合的歷史,上帝在埃及降下十災,並在以色列人的生死關頭分開紅海,這些聽上去很神奇的事情確是史實。 瑞典科學家莫勒博士和所在的研究隊員以及電視節目拍攝人員踏上了當年摩西走過的路,並在抵達紅海時,在紅海的陸地橋附近發現了許多屬於埃及軍隊的遺物。
  • 陸地上的百慕達三角,中國最「神秘」瀑布,至今還是謎團重重
    尤其是在現在世界文化互通的情況下,許多人都走出國門,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人們的出行多了,各種服務類行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發展,這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了更大的突破。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界上一些奇觀,原本沉浸在山林裡,卻被人們探索出來。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自然風光,也被人們所熟知。
  • 十二星座傳說故事:金牛座傳說【傳說】
    樹屋故事,每天一個好故事,陪伴孩子成長。歡迎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 母親節的起源由來及傳說故事 母親節是源於希臘還是美國?
    安娜·查維斯夫人(AnnaJarvis)在禮拜堂講授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講到戰役中捐軀的英雄故事後,她進行祈禱時說:「但願在某處、某時,會有人創立一個母親節,紀念和讚揚美國與全世界的母親。」  1913年5月,美利堅合眾國眾議院一致通過決議,號召總統以及內閣、參眾兩院和聯邦政府的一切官員一律在母親節佩戴白色石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