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吳元奇
這是我們的第25篇文章,訂閱後回復文章序數可查看往期內容,例如回復8可獲得葉子的水彩教程!
青鱂,曾經是一種在河道水渠中最常見的魚類,廣泛分布於中國東南各省。它們常常群聚在踏埠,橋頭,碼頭邊的淺灘。由於青鱂的眼眶能反射出淡淡的藍色,白天能看到水中星星點點的亮光,所以小時候都稱它們為亮晶晶。
然而由於水體的汙染破壞,以及外來物種食蚊魚的引入,它們的生存空間受到了巨大的限制,從而導致它們漸漸淡出了人類的視線。
封面照是一條帶卵的雌青鱂。
而這是一條雄青鱂。
分辨雌雄的方法,可以通過觀察魚鰭的不同。雄魚背鰭下方有一道豁口,雌魚則沒有,而雌魚的臀鰭略窄。當然當繁殖時期,雄魚的腹鰭臀鰭會發黑。
青鱂嘴朝上翹,適宜覓食漂浮於水面的食物,食性較雜。
在繁殖期中的雌青鱂,排卵時會將卵排出掛於腹下,卵上有所謂的粘毛互相纏繞,具有一定的粘性。雌青鱂在遊過水草或者任何浮於水面可附著的物體時,將卵蹭於物體上。經過約兩周的時間,魚卵便能孵化成為小青鱂。下圖為魚卵一枚
當然有許多青鱂是具有一定的觀賞性的,在熱帶地區生活的種則色彩更為鮮豔靚麗。下圖為分布在中國廣西的一種青鱂(未能定種)各鰭都帶有橘色,尾鰭兩條橘色更為明顯。
在日本國,青鱂已像金魚一樣被培養成一種觀賞魚類,有著各種「神奇」的體態,下面一段視頻是本人收藏的日本對於青鱂研究培育的小短片,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WIFI條件下觀看。
由於青鱂這種魚容易飼養及繁殖,所以在這也成為自然教育觀察中的一種相對來說容易上手的生物樣本,並也被科研界大量使用於胚胎,遺傳等方面的研究。
我喜歡中國本土魚,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河道水系的破壞,很多看似沒有任何經濟價值的魚類都在還沒有被認識之前就已經消失了,以後我們會陸續介紹一些漸漸消失的中國原生魚類。
在這裡強調一下我們的拍攝原則,我會在有把握能繁殖的前提下飼養一些原生魚類,其他都是拍攝後放生,不贊成大家在不熟悉它們的情況下捕撈飼養。
原來的山烏龜公眾號,由於申請實名認證的需要而暫時更名為原生影像製作,內容一脈相承,依舊是分享水彩繪畫、植物影像、生態攝影、生活隨筆的私人花園,並且增加了水彩畫預購和小夥伴互動的平臺,特此聲明。
該訂閱號目前由自由繪畫者李茜和野生動物攝影師吳元奇獨立製作完成。我們的工作需要您的支持,通過以下聯繫方式可以找到我們。
E-mail:daliliqia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