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中國成立之前,國家積貧積弱,人民一貧如洗。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廣袤的農村,農民的生活發生了天 翻地覆的變化。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我國糧食產量僅有2264億斤。70年裡,我國糧食產量先後 邁過11個千億斤臺階,現在已連續4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成功解決了14億中國人的 吃飯問題。
1979年,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有7.7億,2018年底減少到1660萬,基本 消除了農村絕對貧困。
2019年底,全國95 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0 以上的貧困縣實現 「摘 帽」。
2020年底,我國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將全面實現脫貧,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 貧困問題將得到歷史性解決,我們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時刻!
作為新時代青年,站在人生新起點,你對「我們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時刻」有怎 樣的感悟和思考? 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綜合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 抄襲。
思考
1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 ,「短板」是 。
你打算從哪些關鍵詞入手?
—— 信念、目標、意志、毅力、責任、擔當、奮鬥、拼搏、追求
參考立意:
直面貧窮,堅韌不拔實現扶貧脫貧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
堅定信念, 無堅不摧
文/李玖禕
2020年底,我們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時刻。我認為,無論 是個人,還是集體,抑或是國家,只有有了堅定的信念,進而全力以赴,才 能無堅不摧。
對個人而言,堅定的信念是一往無前的強大力量。社會前行的道路上充 滿著艱險和荊棘,只有鎖定目標,堅定信念,全力以赴,才能跨越這些障礙。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開脫貧致富之門,黃大發咬定青山不放鬆,帶領村 民用了36年的時間,以血肉之軀劈山修渠,創造了奇蹟——引水入村,圓了 千百年來的「窮山村」——草王壩村村民「吃上大米飯」的夢想。
黃大發為什麼能在修渠引水困境中創造奇蹟?就是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 和明確的目標。司圖爾特·米爾曾說過:「一個有信念的人所發揮出來的力 量,絕不下於99位僅心存興趣的人。」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 程中,無數如黃大發一樣有堅定信念的人正發揮著無堅不摧的神奇力量。
對於集體而言,堅定的信念是共同走向富裕的精神支柱。湖南花垣縣十八洞 村,曾經是一個「窮得讓人揪心」的地方,全村225戶939人,貧困發生率高達
57.7 。但他們不怕困難,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念和決心,銳意進取、積極探索, 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之路。如今十八洞村已蝶變成一個漫山透 綠、清新朗潤、「靚得讓人心動」的地方。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溫塞特說:「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信念,他就能創造奇 跡。」那麼,我要說,如果一個集體有足夠的信念,他們也就能無堅不摧。正是 因為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堅定的信念支撐著十八洞村的村民,他們才能齊心 協力,共同走向富裕之路。
對於國家來說,堅定的信念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法寶。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內憂外患,百姓一貧如洗。但我們黨和國家堅信能夠消滅 貧窮,於是全力以赴向貧困宣戰,終於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為全面 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深度貧 困地區,但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有多難啃都將被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 難打都將能被打贏,因為我們黨和國家以及14億中國人都有著堅定的信念,都會 全力以赴……
松下幸之助有言:「在荊棘道路上,唯有信念和 忍耐能開闢出康莊大道。」我們國家為什麼能實現從 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飛躍?正因為我們有堅 定的信念、明確的目標——唯有扶貧脫貧,我們才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為新時代青年,站在人生的新起點,在為能迎 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時刻而自豪的同時,也 必須堅定自己的信念,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為中華民 族的全面復興不遺餘力地奮鬥。
(來源:網絡課件。本號尊重原創,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