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普通人熟知葉問都是從影視劇中了解的!
但是,葉問對詠春的發展和發揚也絕不是影視劇裡那一個半小時可以講述清楚的!
葉問對詠春的發展,最大的貢獻就是摒除門戶之見,胸懷廣博,廣納門徒,在葉問及其弟子的努力下,詠春拳覆蓋了全球近60多個國家,詠春學者達到了近200多萬。
詠春拳可以發展至今,並如此受到歡迎,詠春的魅力可見一斑,詠春也是經得起科學驗證的!
動力學分析詠春「撐掌」
詠春講究「中線原則」,無論是攻擊還是防守,都要著重搶佔中線。
分析「撐掌」可以從四個階段出發:預備期、豎掌預備期、出掌打擊階段、打擊後還原階段。
從圖中「地反力」的變化來看,地面反作用力振幅上下變化基本為正值,有此看來,測試者出掌時,需要通過催動腰馬之力來發勁!
詠春撐掌在發力時,上三關和下三觀需要同時發力,武術中稱此為「整勁」,此時地面發作用力將更強。
詠春拳在撐掌運動的時候,上下協調,由此藉助地反力發勁,不是只靠上肢的肌肉力量!
生物力學分析日字衝拳
從上面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到,日字衝拳的手臂前伸幅度小,實驗甚至出現了部分受試者沒有明顯的三角肌活動信號。
由此看來,上肢遠端肌肉先激活,近端肌肉隨後再激活!
這一順序,完全符合傳武中「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的發力特點。
日字衝拳的發力線路短,不用蹬地以旋轉帶動上肢發力的鞭打型動作,這是詠春獨特的發力之法。
從實驗數據還可以看出一點,日字衝拳是在二字鉗馬的姿勢下,強調只用上肢和軀幹部分,不用轉體發力,亦不用送肩來發力,技術水平一般的詠春練習者明顯存在「借力」的現象,表現在數據中,就是上肢對側和下肢的部分肌肉有激活的現象。
小年武術觀
詠春還是一個比較科學的實戰性也較強的拳術,他講究攻而迅捷、守而嚴密,注重剛柔相濟。
一般的拳法攻是攻,守是守,攻守轉換之間分為兩步走,如此動作便慢了一拍,但是詠春卻是攻防一體,攻擊中有防守、防守中有攻擊,這樣的攻擊方式在攻速上明顯是更甚一籌的!
武術除了用五行八卦、陰陽平衡來解釋,用科學理論更是可以解釋,這是傳承了千百年的經驗科學,雖然有些地方略有不足之處,但總有其光芒,否則不足以流傳千古,不足以門徒千千萬萬!
本文由小年學武術原創,資料來源《武術科學·詠春拳技擊特點分析》、《詠春拳撐掌各階段運動生物力學研究》、《淺談葉問對詠春拳發揚的影響》、《詠春拳典型生物力學分析》等。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大家評論區留言!小年學武術,熱愛武術,喜歡傳統文化,關注小年,獲得更多的功夫秘籍,武林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