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後期,古生物學家在歐洲的三疊系地層中陸續發現了一些奇特化石,其中一些零散的竹節狀骨骼被認為是某種類似翼龍、可以飛翔的爬行動物的前肢骨。
但隨著更多完整標本的出現,人們驚訝地發現,竹節狀骨骼化石其實是一種具有超長頸部的古怪爬行動物的頸椎。這些動物頸部的長度超過身體全長的一半,但是頸椎數量卻僅有12節左右。因為生有這些細長的、沒有棘突的竹節狀頸椎,這種動物被命名為長頸龍。
長頸龍體長可達6米,頸部長度超過3米。尤為奇特的是,長頸龍每節頸椎上都生長著一對極為纖細的肋骨——頸肋,長度達到甚至超越2~4節頸椎。
由於這些頸肋的存在,長頸龍的脖子是「僵硬的」,無法像其他的長頸爬行動物一樣靈活地轉動。這麼長的頸部無法與全身骨骼相協調,或者說無法符合基本的物理學原理,因而被稱為「生物力學噩夢」。這個噩夢就這樣延續了100多年。
這是為什麼呢?時間來到2004年,中國貴州盤縣地區發現了一種與長頸龍類似的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化石,由於頭骨化石面目猙獰、利齒參差而被叫作東方恐頭龍,其形態以及頸肋的情況都與長頸龍的相似。
通過研究,發現恐頭龍是完全生活在海洋裡的爬行動物,其細長的頸肋雖然極大地約束了頸椎的柔韌度和靈活性,但是可以通過特殊的運動方式使頸部瞬間膨大,在口腔處產生巨大的吸力,將獵物吸進圓柱狀的脖子裡。這在某種程度上給「生物力學噩夢」提出了新的解釋。
好了,本期的節目就到這裡,關注十萬個為什麼,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