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到了,魚類的眼球壁分三層:第一層:纖維性保護層——鞏膜和角膜;第二層:營養層——脈絡膜和虹膜。今天接著寫魚的眼睛。
第三層:眼球壁的最內層是感光層視網膜層,由神經組織分化而來,是光感受器。
視網膜上有兩個區,一個是中央凹和視神經乳頭,中央凹又稱黃斑,是光感受器的最敏感區域,具有分辨顏色的能力。神經乳頭又稱盲點,是視網膜神經軸的密集部位,無感光機能,視神經由此輸出。
魚類的折光成像系統由水狀液、晶狀體和玻璃體構成。眼球壁把眼球圍成3個腔,即眼前房、眼後房和玻璃體房。
水狀液和玻璃體充滿眼球的內腔,既能保持眼球的形狀,又能折光成像。虹膜將角膜和晶體之間分成眼前房和眼後房,由瞳孔相連通。
內部充滿了上睫狀體細胞分泌的水狀液,水狀液由眼後房經瞳孔入眼前房,再由鞏膜靜脈竇吸收。水狀液主要起折光作用。
魚類的晶體狀是無色透明的球形體,位於瞳孔的後方,借纖維性懸韌帶與睫狀突相連,懸中在眼球的腔內。晶狀體主要由纖維構成,無血管和神經分布,對光線有聚焦作用。
玻璃體是一種膠狀透明物質,填充在晶狀體和視網膜之間的玻璃體房內,由視網膜分泌而來,對視網膜起固定作用和折光作用。
魚的眼球視覺調節,是在自主神經的控制下,將外界環境中不同遠近的距離物體清晰的成像到視網膜上。魚類的眼球晶體呈球形,屈度不能改變。
硬骨魚的調節結構主要有鐮狀體和鈴狀體,其次有虹膜、睫狀體和懸韌帶。
鈴狀體又稱為晶狀體牽引肌,是晶狀體後下方的的一條平滑肌,一端連晶狀體,一端連鐮狀體,收縮進可將晶狀體移近視網膜,適於遠視;反之,晶狀體遠離視網膜,則適於近視。
而軟骨魚類無鐮狀體,只有晶體牽引肌。而虹膜在視覺調節的過程中,起的是調節光線進入眼睛強度。
軟骨魚一般有瞳孔括約肌,能改變瞳孔的大小和調節光量。硬骨魚類一般無瞳孔括約肌,瞳孔一般不變。硬骨魚類的眼球色素可以移動,在黑暗環境中,色素移到視網膜背後,在光亮處,色素移到感光細胞之間,阻止光線的擴散,高節光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