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無人機避障技術原理及廠商

2020-11-24 電子產品世界

  什麼是無人機避障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7635.htm

  顧名思義就是無人機自主躲避障礙物的智能技術。很多玩過無人機的小夥伴們 都知道,有避障功能的無人機和沒有避障功能的無人機,可以說體驗是大不相同的!無人機自動避障系統能夠及時地避開飛行路徑中的障礙物,極大地減少因為操作失誤而帶來的各項損失。在減少炸機事故次數的同時,還能給無人機新手極大的幫助!

  無人機避障技術發展階段和趨勢

  根據目前無人機避障技術的發展以及其未來的研究態勢,有資料分析認為無人機避障技術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感知障礙物階段;二是繞過障礙物階段;三是場景建模 和路徑搜索階段。這三個階段其實是無人機避障技術的作用過程。從無人機發現障礙物,到可以自動繞開障礙物,再達到自我規劃路徑的過程。

  可能有人會問無人機達到第一個「發現障礙物」的階段不就很容易避開障礙物了?這第二個階段是不是有些多餘!其實不然,無人機避障的三個階段的劃分都是有技術作為依據的。其每個階段具體的技術分析如下:

  第一階段,無人機只能是簡單地感知障礙物。當無人機遇到障礙物時,能快速地識別,並且懸停下來,等待無人機駕駛者的下一步指令!

  第二階段,無人機能夠獲取障礙物的深度圖象,並由此精確感知障礙物的具體輪廓,然後自主繞開障礙物!這個階段是擺脫飛手操作,實現無人機自主駕駛的階段!

  第三階段,無人機能夠對飛行區域建立地圖模型然後規劃合理線路!這個地圖不能僅僅是機械平面模型,而應該是一個能夠實時更新的三維立體地圖!這將是目前無人機避障技術的最高階段!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電動多旋翼無人機避障系統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超聲波、TOF(雷射雷達測距的一種)以及正有望成為主流的視覺測距。以下是國內外無人機避障技術最新應用案例。

  1、零度Xplorer 2:雷射雷達TOF測距

  TOF是TIme of flight的簡寫,直譯為飛行時間。所謂飛行時間法3D成像,是通過給目標連續發送光脈衝,然後用傳感器接收從物體返回的光,通過探測光脈衝的飛行(往返)時間來得到目標物距離。

  使用這種方式光波容易受到幹擾,系統發出的光,必須避開太陽光的主要能量波段,從而避免太陽光的直射、反射等對避障系統造成幹擾。該原理需要非常精準的時間測量,需要專用處理晶片,而晶片價格則較為高昂。

  零度在CES2016上發布的Xplorer 2,採用的便是TOF測距方案。無人機上的「蘑菇頭」就是自動避障模塊,該避障模塊可以實現在6m有效避障距離內,以每秒50次的速率實現360°全方位掃描。

  Xplorer 2自動避障模塊

  2、昊翔Typhoon H:Realsense(單目+結構光)

  Realsense 的技術原理是,它採用了「主動立體成像原理」,模仿了人眼的「視差原理」,通過打出一束紅外光,以左紅外傳感器和右紅外傳感器追蹤這束光的位置,然後用三角定位原理來計算出 3D 圖像中的「深度」信息。通過配有深度傳感器和全1080p彩色鏡頭,能夠精確識別手勢動作、面部特徵、前景和背景,進而讓設備理解人的動作和情感。據 Intel方面對外透露的數據,Realsense的有效測距可達10米。

  Realsense屬於「單目+結構光」,即單個攝像頭加結構光 發射器構成深度攝像頭。不過結構光卻是個「見光死」,「結構光只適合暗環境、室內。為啥intel弄個仿熱帶雨林的暗環境?因為會受到幹擾啊!」雷動雲合 創始人廖鴻宇說,由於將3D深度攝像頭改為2D深度攝像頭,其「單目+結構光」的智能導航模塊只需200元。

  Typhoon H整合了Intel的Realsense模塊

  3、大疆精靈Phantom 4:雙目視覺+超聲波

  雙目的測距原理,就像我們人類的兩個眼睛,看到的圖像不一樣,假如同一個點,兩個眼睛看到兩張圖像是存在差異的,而通過三角測距是可以測出這個點的距離。

  雙目視覺系統原理圖

  Phantom 4增加了雙目避障,其實是沿用了guidance的核心算法,能夠識別最近0.7米,最遠15米的障礙物;水平視角 60°,垂直視角為30°。雙目視覺的優勢體現在,在遠距離,雙目視覺能保證三維精準信息,比如遠處的兩座山能看出一個近一個遠。當然,遠處的小目標是不可以的。

  Phantom 4 下視視覺定位模塊

  4、極飛:夜間避障採用主動近紅外照射技術

  極飛做夜間避障是因為他們的多數植保作業是在夜間進行。其實他們實現夜間避障的原理並不複雜。

  先說避障原理,向前避障是雙目避障,它利用成像設備的兩隻眼睛來獲取被測 物體的兩幅圖像,通過計算圖像對應點間的位置偏差來獲取物體的三維信息,包括攝像頭與物體的距離和物體之間的距離等。是基於視差原理,是計算機視覺的一種重要形式,這和人眼感知物體三維信息的原理相似。參照下面這個有趣圖片。

  而夜間避障是採用了這個主動近紅外照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加了一個特殊的手電筒和並改造了眼睛。夜間這個眼睛幾乎看不到(和現有大疆產品一樣),而極飛採用的雙目是由兩個黑白鏡頭組成,從380-1080nm 波段都可以成像,也就意味著不僅能看見可見光,還能看見人眼也看不見的紅外線。

  (中間長條裝為發射,兩側為接收)

  無人機會主動發射近紅外線光線,近紅外光是介於可見光和中紅外光之間的電磁 波,雖然人眼看不到,但能作為夜晚的光源,雙目的每一個鏡頭就能接收到環境中的紅外線的反饋,經過雙目計算後(和白天的計算處理相同)就可以「感知」到環境和障礙物了。而且避障距離和白天相比沒有變化,都是 30 米(角度:水平 FOV 65°)。

  其實這個原理並不是極飛所創造,它在軍事當中運用很早,在美、德等國二戰期間,第一代的主動紅外探測裝置用在了戰場上,通過自帶的光源設備主動產生近紅外輻射照射目標區域,然後接收目標返回的紅外信號,轉換為可視圖像進行觀察分析。例如德國研製的車載主動紅外夜視儀可用於夜間無燈光條件下隱蔽行進,並通過這種手段避開同盟國的監視,秘密地把 V-2 飛彈運送到前線。

  而說到這裡,目前所有的民用無人機都不能在夜間或者說光線不好的情況下避障嗎?其實不然,我們可以看看那些本來見光死的避障無人機,在晚上是不是能夠活過來。

  5、美國俄亥俄州的公司Oculii:四維雷達技術

  傳統的民用雷達大多只能提供二維的信息,但是,人們都生活在三維的空間裡,二維信息是遠遠不夠的。舉例來說,現在的民用雷達都無法測量車子的高度,而這對於無人駕駛、無人機等方面的應用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公司Oculii,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商用的四維雷達,使得無人機在三維空間,獲取上下左右的空間信息。

  小結:未來無人機不只會採取單一技術實現避障功能,可能會採取多種避障技術集成的手段來實現不同場景下的避障。

相關焦點

  • 無人機雙目立體視覺實現自動避障
    在無人機領域,雙目立體視覺已經成為一種極其有價值的應用,它可以輔助無人機更快更好地識別周圍場景,通過雙目立體視覺識別來實現自動避障。 雙目立體視覺(Binocular Stereo Vision)是基於視差原理的機器視覺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利用成像設備從不同的位置獲取被測物體的兩幅圖像
  • 分享一個多無人機協同編隊避障控制算法的思路
    近幾年來,無人機集群研究過程中,多機無人機避障控制,成為了當下熱門話題,我們都知道無人機在實際的「飛行空域中可能會存在建築物、山峰、鳥群等障礙物,這些障礙物的存在將威脅無人機的飛行安全。除此之外,避障過程中,無人機之間的距離也會隨著編隊避障機動發生改變,處理不當就十分容易發生相撞。因此,無人機編隊要能夠根據不同環境情況做出決策,同時規避威脅障礙物和其他無人機。
  • 學界推出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可在低空中實現自主導航和避障
    近些年,各種無人機高空秀屢見不鮮,在剛剛過去的七夕夜上,上海警方也運用無人機開啟了一場反欺詐安防宣傳。相比於技術較為成熟的高空飛行,無人機如何在更複雜和現實的低空環境中運行,一直是該領域研究的難點。而豐富的應用場景,對無人機自動導航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無人機廠商技術揭底之昊翔(Yuneec)篇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昊翔最新資訊 > 正文 無人機廠商技術揭底之昊翔(Yuneec)篇
  • 盤點大面積無人機航測常遇的六大困境
    免像控功能經常缺席,效率提升受到限制免像控作為近幾年新出現的一種航測作業模式,它的出現使無人機航測的整體作業效率有了成倍的提升。但實際情況是,除了某些個別廠商的無人機能夠支持免像控作業以外,絕大多數的無人機航測系統都沒法做到在無像控點參與解算的情況下,達到地籍或地形測量的精度標準。可以說,免像控目前還沒有實現完全普及。2.
  • 全新技術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俄羅斯新大型無人機及其彈藥…
    高博特 尖兵之翼 今天1.學界推出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可在低空中實現自主導航和避障論文中提出一種基於非線性模型預測控制(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NMPC)的計算技術
  • AI公司 Neurala 獲1370萬美元融資 空間避障成為風口
    智能的關鍵在於機器人和無人機能不用人類的幫助主動識別路徑和避障功能。也許正是因為解決了這個問題,Neurala 近日宣布獲得1370萬美元融資,但公司未透露本輪融資的投資者。此前Neurala已經獲得了200萬美元融資,投資者包括總部位於中國的海銀資本,以及Tim Draper的投資公司Draper Associates。
  • 小米無人機比大疆無人機差在哪裡?為什麼價格差那麼多?
    組合導航技術中傳感器互補的原理直接源於1948年誕生的資訊理論。提出信息的概念以及如何從數學上度量信息的理論知識來自於克勞德-香農歸納出的資訊理論,資訊理論可以說是現代人類文明的基石之一。解釋清楚信息的本質之後,人們才能夠用數學表示一個樸素而又深刻的原理:信息可以用來估計狀態,越多的信息可以把狀態量估計得越準。
  • 從傳感器和算法原理講起 機器人是如何避障的
    避障常用哪些傳感器不管是要進行導航規劃還是避障,感知周邊環境信息是第一步。就避障來說,移動機器人需要通過傳感器 實時獲取自身周圍障礙物信息,包括尺寸、形狀和位置等信息。避障使用的傳感器多種多樣,各有不同的原理和特點,目前常見的主要有視覺傳感器、雷射傳感器、紅外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等。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幾種傳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無人機飛行感知技術有什麼用途
    無人機的飛行感知技術主要用作兩個用途,其一是提供給飛行控制系統,由於飛行控制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飛機達到期望姿態和空間位置,所以這部分的感知技術主要測量飛機運動狀態相關的物理量,涉及的模塊包括陀螺儀、加速度計、磁羅盤、氣壓計、GNSS模塊以及光流模塊等。
  • 商用無人機的飛行感知技術丨雷鋒網公開課
    周鵬躍無人機的飛行感知技術主要用作兩個用途,其一是提供給飛行控制系統,由於飛行控制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控制飛機達到期望姿態和空間位置,所以這部分的感知技術主要測量飛機運動狀態相關的物理量另一個用途是提供給無人機的自主導航系統,也就是路徑和避障規劃系統,所以需要感知周圍環境狀態,比如障礙物的位置,相關的模塊包括測距模塊以及物體檢測、追蹤模塊等。機體運動狀態感知陀螺儀目前商用無人機普遍使用的是MEMS技術的陀螺儀,因為它的體積小,價格便宜,可以封裝為IC的形式。
  • 基於TOF技術避障與物體3D模型構建
    一、前言對於智慧機器人,避障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功能,本文章提供一種基於TOF技術的紅外避障方案,單晶片同時能夠精準測距、3D圖形構建、手勢識別。距離遠、精度高、延遲少。二、概述TOF,即Time ON Fly,利用紅外光在空氣中的飛行時間,算出距離物體距離。
  • 逛展||2020全球無人機大會:撲翼機亮了,奇怪載荷增加了,反無人機設備多
    一家廠商展示了一架較大型的撲翼無人機,機翼在曲軸的帶動下緩慢扇動。一家廠商則現場試飛多款小型撲翼機,據介紹,這些小型撲翼機為娛樂用途設計,售價只有數百元。而其也配備有氣壓高度計、紅外避障,可用遙控器操控。
  • 學界推出無人機控制技術NMPC,可在低空中實現自主...
    近些年,各種無人機高空秀屢見不鮮,在剛剛過去的七夕夜上,上海警方也運用無人機開啟了一場反欺詐安防宣傳。相比於技術較為成熟的高空飛行,無人機如何在更複雜和現實的低空環境中運行,一直是該領域研究的難點。而豐富的應用場景,對無人機自動導航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機器人及無人機測距中紅外線和雷射誰更靠譜
    隨著機器人(Robot)、無人機(Drone)、無人搬運車、自動駕駛等新概念系統的興起,連帶刺激測距與避障(Obstacle Avoidance)技術需求。其中測距為避障的基礎,並有多種技術可以實現測距,包含無線射頻(Radio Frequency;RF)、超音波(Ultrasonic)、紅外線(Infrared)以及雷射/雷射(Laser)等。這些技術各有其優缺點,且成本也有差異性。
  • 超聲波避障傳感器及超聲波測距傳感器在機器人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人工智慧的發展,移動機器的避障及自主導航技術已經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應用領域也在不斷地擴大,應用複雜程度也越來越高。然而至今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夠在任意環境使機器人進行有效地避障,如何克服相關算法的局限性是今後工作的研究方向之一。
  • 盤點|2018年怎麼挑無人機?大疆:不好意思,在座的各位都是……
    3軸穩定器:就算無人機的技術、算法再好,也不可能做到在空中絲毫不動,颳風天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想要拍出美美噠照片,飛行器上的相機穩定設備至關重要。通常,好點的無人機相機都有加速度傳感器和陀螺儀,以及與之配套的3軸穩定器。續航:飛無人機,當然是續航越長越爽,但長續航意味著大電池,大電池意味著大尺寸。如何在續航和尺寸方面平衡,考驗廠家的功力。
  • 從管道中飛出的無人機,對無人機發展有何推動意義
    微型SQUID 的研發目的是為彈道發射多旋翼飛行器制定通用的空氣動力學和結構原理,而不是開發能夠執行任務的設備。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意味著:不依賴 GPS 的機載自主性,而這要求複雜且耗電的傳感和計算,因此整個機器的規模都要放大。那麼就目前傳感技術的發展及在無人機中起到的作用如何?
  • 毫米波雷達技術及應用大解析(內有大量PPT乾貨) | 雷鋒網公開課
    ,無人機方案提供企業Aerotenna獲得了在美國紐約州雪城舉辦的無人機交通管制峰會無人機避障比賽的冠軍,與通常無人機採用的超聲波或雙目等方案避障不同的是,Aerotenna的避障方案採用以雷達技術為基礎的µSharp 360度微波雷達。
  • 當無人機有了人一樣的眼睛會怎樣?無人機視覺slam給你答案
    RGBD相機是2010年左右開始興起的一種相機,它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通過紅外結構光或TOF原理,直接測出圖像中各像素離相機的距離。這個地圖可以用於機器人、無人機等系統在該環境中導航作用。與其他形式的SLAM技術不同,只需一個3D視覺攝像頭,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通過跟蹤攝像頭視頻幀中足夠數量的關鍵點,可以快速了解傳感器的方向和周圍物理環境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