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民航建設專項規劃(2017-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為深入貫徹五大發展行動計劃,落實安徽省政府關於加強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工作部署,推進安徽省民航業加快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規劃指出,到2021年,全省基本形成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區域性航空樞紐為中心、其他支線機場為節點、通用機場為補充,覆蓋全省、輻射周邊、通達全國及部分國家的民用航空網絡。全省開通民航運輸機場達到10個,建設通用機場16個以上,實現全省92%的縣級行政單元能夠在地面交通100公裡範圍內享受航空基本服務。
安徽省民航建設專項規劃(2017-2021年)
為深入貫徹五大發展行動計劃,落實省政府關於加強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工作部署,推進我省民航業加快發展,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一)建設成就。
「十二五」以來,省委、省政府將加快民航發展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全面統籌謀劃全省民航發展,加大機場建設、民航市場拓展、航空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工作力度,安徽民航進入較快發展階段,取得了顯著成績。
1.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先後建成合肥新橋、池州九華山2個民航機場和寧國1個通用機場。其中,合肥新橋機場實現「一夜轉場、一次成功」,與原駱崗機場相比,跑道由3000米增加至3400米,航站樓面積由1.46萬平方米增加至10.85萬平方米,廊橋由5個增加至19個。完成阜陽、安慶機場改造,實施黃山機場改造,開展新建蕪湖宣城、蚌埠、亳州、宿州、安慶等民航機場前期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省共有4個民用機場、1個軍民合用機場和1個通用機場,初步形成以合肥新橋機場為中心的「一幹四支」機場發展格局。
2.運輸業務量較快增長。2016年,全省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912.9萬人,貨郵吞吐量6.2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和13.9%。其中,合肥新橋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739.2萬人,貨郵吞吐量5.81萬噸,分別增長11.8%和13.3%。「十二五」以來,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3.2%、11%,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3.運輸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截至2016年末,全省機場通航城市達到52個,運營航線達到109條,平均每周航班起降超過1650架次。合肥機場輻射力大幅提升,在全省16個市和部分縣(市、區)建立了32座異地城市航站樓。國際航線開發成效顯著,合肥機場先後開通了直達5個國家(地區)的15條國際及地區航線。
4.政策體制機制逐步健全。成立民航機場管理辦公室,承擔省內民航機場行業管理相關職責。2012年省政府與中國民航局籤訂新一輪加快全省民航發展會談紀要。出臺支持航空公司開拓航線航班專項資金補助政策,並由2012年的每年5000萬元增長到目前的每年8000萬元。阜陽、黃山、池州、安慶等市也相繼出臺支持本地民航發展的政策。2016年,省政府出臺了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政策機制的不斷完善為我省民航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存在問題。
一是民航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協調。我省各項經濟發展指標一直位於全國中遊,而民航旅客、貨郵吞吐量一直位居全國後位,近年來在華東六省一市中排名末位。二是運輸機場數量少、地域服務範圍不廣。全省16個設區市中只有5個市擁有運輸機場,按直線距離100公裡計算,有36%的縣級行政單元未被航空服務覆蓋。三是基地航空公司少、航空運力不足。我省僅合肥新橋機場擁有東航1家基地航空公司入駐,是華東地區省會機場中基地航空公司最少的,且東航投放的運力也較少。其他支線機場尚沒有基地航空公司入駐。四是通用航空發展滯後。我省已開通運營的僅有寧國青龍灣1個通用機場,通航產業發展剛剛起步。五是空域環境亟需優化。安徽空域是長三角西大門,多條航線成米字型匯聚在合肥導航臺上空,使該點飛行流量常年位居全國前三位。隨著空域內飛行流量逐年增長,空中交通管制負荷逐年增加,空域資源矛盾日益突出。
(三)發展形勢。
未來五年,我國民航業將處於機場數量較快增長、航空服務網絡日益健全、市場總體規模不斷擴大的成長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我省民航業發展面臨重大機遇,同時也存在諸多困難和挑戰。
1.重大機遇。我省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要求民航業必須搶抓機遇,實現突破性發展,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新格局。旅遊業和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對民航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國家通用機場核准權限下放,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出臺關於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發展、交通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等政策,為民航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2.主要挑戰。我省民航面臨高鐵競爭對民航業的衝擊進一步加劇,省外機場對我省客流「虹吸效應」明顯,機場地面交通方式不完善、通達條件不暢和空域條件短期內難以改觀等不利影響。未來五年,在各省將民航列為重點發展產業的背景下,我省民航取得突破性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任務十分艱巨。
二、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第十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圍繞服務「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以推進民航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機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民航機場布局,提升航空運輸能力,改善通航保障條件,大力發展通用航空和臨空經濟,充分發揮航空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支撐引領作用,為堅定不移闖出新路、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安全第一,科學發展。牢固樹立持續安全理念,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全面築牢安全發展基礎,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係,形成良好的安全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
2.政府引導,合力發展。按照國家建設民航強國的戰略構想,加強政府對民航建設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積極落實民航業擴大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投資的政策,積極爭取各方資源支持全省民航建設。
3.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統籌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樞紐機場和支線機場、民航與軍航、民航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協調發展,探索發展空鐵、空空、空地聯運,增強機場在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樞紐地位,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整體效率。
4.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按照國家民航管理體制改革要求,進一步深化我省民航機場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機場建設投融資模式,實行省市共建。探索運輸機場一體化管理體制。
(三)發展目標。
——機場布局進一步完善。到2021年,全省基本形成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區域性航空樞紐為中心、其他支線機場為節點、通用機場為補充,覆蓋全省、輻射周邊、通達全國及部分國家的民用航空網絡。全省開通民航運輸機場達到10個,建設通用機場16個以上,實現全省92%的縣級行政單元能夠在地面交通100公裡範圍內享受航空基本服務。
——樞紐能力顯著提高。合肥新橋機場區域性航空樞紐地位明顯增強,開通航線100條以上,基本實現與國內適航省會城市全部通航。
——運輸規模不斷擴大。全省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年均增長率保持12%以上。到2021年,全省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突破11萬噸。
——臨空經濟實現快速發展。
——航空運輸持續安全。航空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安全運行管理體系不斷完善。
三、重點任務
(一)完善民航機場布局。
1.適時啟動合肥新橋機場二期建設。
繼續完善合肥新橋機場設施水平,新建2個E類貨運專用機坪,新建10個客機遠機位,完善平滑及聯絡道,新建貨運站及工作區業務用房,增設19座登機廊橋橋載空調等。根據新橋機場客貨運發展需求,適時開展第二跑道、T2航站樓及配套空管工程等前期研究工作,擴建相關的生產、辦公、生活區域。
2.加快推進新建蕪湖宣城、蚌埠、亳州、宿州、滁州等民航機場建設。
蕪湖宣城機場。擬選址蕪湖縣小莊,按4C級標準建設,跑道長2800米。
蚌埠機場。擬選址懷遠縣淝河鄉騰湖,按4C級標準建設。
亳州機場。擬選址渦陽縣標裡鎮劉竹,按4C級標準建設。
宿州機場。擬選址埇橋區大店鎮梁家,按4C級標準建設。
滁州機場。擬按4C級標準建設。
3.實施阜陽、黃山、九華山、安慶等機場改擴建。
阜陽機場。實施跑道延長、機坪擴建、新建航站樓等改擴建工程,將機場飛行區等級由4C提升至4D。
黃山機場。完成後續改造工程,對原跑道瀝青蓋被,新增跑道中線燈,配套實施燈光變電站改造和導航臺遷建。建設氣象觀測場、氣象觀測站及氣象自動觀測系統。
九華山機場。實施跑道延長、機坪擴建、新建航站樓等改擴建工程。
安慶機場。實施機坪和航站樓改擴建,提升機場運輸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4.開展新建金寨民航機場以及遷建安慶、黃山機場前期研究。
積極開展新建金寨民航機場規劃研究,進一步優化全省民航機場布局。
鑑於安慶軍用機場軍事飛行與民航運輸相互幹擾越來越大,民航設施和裝備條件不夠完善,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民航運輸需要,結合安慶市經濟社會和民航發展需要,開展遷建安慶民航機場論證、選址等前期研究工作。
考慮黃山屯溪機場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機場發展與城市發展矛盾以及各類安全隱患等問題,結合黃山市經濟社會及民航發展需要,開展黃山屯溪機場遷建的論證、選址等前期研究工作。
(二)提升航空運輸服務水平。
1.培育完善航線網絡。
立足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擴大合肥新橋機場國內航線覆蓋區域,提升機場通達範圍,注重優化部分航線的時刻分配,提高中轉效率,不斷提升新橋機場的中轉功能。積極爭取航空運力投放,繼續鞏固和加密熱點城市航線航班,將部分航線由中短線向中長線調整,從點對點單極航線向串飛航線調整,基本實現與國內適航省會城市全部通航。合理安排時刻,強化與門戶及區域樞紐機場的聯繫,構建戰略聯盟,構建航空直飛快線,形成區域聯動與合作。培育支線航空網絡,以合肥新橋機場為核心,省內支線機場為重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航空公司通過合肥新橋機場經停或串飛支線機場,以及代碼共享合作等方式加強幹支航班銜接。打造精品旅遊航線,在不斷拓展幹支航線網絡的同時,依託安徽各類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吸引國際、國內遊客進入安徽旅遊,打通黃山、九華山至熱門國家、省份的航線網絡,開通旅遊包機或正班旅遊航線,努力把黃山機場建成區域性旅遊航空樞紐。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積極拓展國際客運航線,大力發展國際貨運業務,力爭航線網絡延伸到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
2.加強基地航空建設。
進一步加強與基地航空公司合作,在機場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業務開展等方面配合基地航空公司發展戰略,支持在安徽完善航線網絡,對其新開、加密航線給予一定的航班補貼。開展與東方航空公司的深度合作,支持東航安徽分公司做大做強,並增加在合肥新橋機場的運力投放。積極引入新的基地航空公司,對新入駐的基地航空公司在辦公、生活設施及環境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制定有效的獎勵政策,加快培育本土基地航空公司,補齊我省基地航空短板。加快發展低成本航空,積極與國內外低成本航空合作,爭取在省內設立運營基地或分公司。充分利用合肥新橋、蕪宣機場等航空資源,加強與順豐、圓通等國內外大型快遞物流公司合作,爭取設立貨運基地。
3.提升運輸服務質量。
支持建設民航安徽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完善空管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容量,提高運行效率,減少航空器滯空時間。加強機場、航空公司和空管部門的協調,加強軍民航方面的協調,減少並有效處置航班延誤。以打造「網際網路+」智慧機場為核心,完善機場信息化建設,提升機場服務信息化、自動化水平。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優化機場候機樓和服務流程設計。統籌整合機場機坪管理、運輸服務、空港賓館等服務資源,為旅客提供查詢、問訊、訂票、訂房、訂餐等「一站式」服務。完善機場集疏運體系,提高機場通達能力。加大新橋機場航班時刻與高鐵時刻的銜接力度,更好地滿足機場空鐵聯運需求。
4.優化空域擴容增效。
完善安徽空域分類和管理,細化空域使用規範。整合空域管理區劃,調整航路航線網絡結構,增闢新航路航線,力爭在省內部分地區實現空域主動釋放。實施PBN飛行程序,提高空域使用靈活性。優化省內新改擴建機場進離場航線結構,設計完善進離場程序和等待空域。協助機場方面優化場面滑行路徑和停機位分配,提升飛行區整體運行能力。沿用流量管理等先進成熟技術,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應用場面管理、進離場排序等技術。實施區域導航技術,提高航路航線適應性和飛行靈活性。推廣目視間隔和進近技術,提升新橋機場繁忙時段運行效率。推進實施航空器連續下降進場技術,最優使用有利高度,實現降噪減排。推廣應用多點定位和ADS-B技術,確保監視連續覆蓋。
(三)大力發展通用航空。
1.統籌規劃布局。
加強通用機場整體布局規劃,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8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皖政辦〔2016〕50號),出臺《安徽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在沒有運輸機場的設區市、5A級旅遊景區,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市、縣和區域布局一批通用機場,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各類交通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依託現有支線機場,適當增設通用航空設施,兼顧區域內通用航空需求。
2.加快通用機場建設。
立足市場需求和發展實際,因地制宜推進通用機場建設,合理確定機場建設標準和規模。發揮寧國等通用機場功能,開展通航業務。加快碭山等已批覆通用機場建設。著力推進合肥駱崗、廬江、黃山、涇縣、泗縣、嶽西、無為等通用機場項目前期工作,對看得準、有效益的通用機場項目加大力度推進。完善運輸機場通航功能,支持黃山、九華山、安慶、阜陽支線機場增設通用航空設施,拓展業務範圍,兼顧區域通用航空運營服務綜合保障。對新建蕪湖宣城、蚌埠、亳州、宿州等機場,規劃預留通用航空設施用地。結合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規劃建設一批臨時起降點。
3.推進通用機場配套設施建設。
統籌加快通用航空空管、油料儲運、運營、維修等服務保障設施建設。根據全省通用機場布局規劃及各通用機場的功能定位,在商務型通用機場規劃建設公(商)務固定基地運營設施(FBO),在一般型、專業型通用機場規劃建設普通固定基地運營設施。在運輸機場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通用航空維修基地(MRO),同時在規劃建設通用航空產業園的通用機場,逐步構建專業型的通用航空維修基地。根據《試點地區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運行管理規定(試用)》要求,在全省範圍內結合通用機場布局規劃建設飛行服務站(FSS),為全省通用航空飛行提供氣象、飛行情報等服務。建設通用航空空管監控中心,實施運行安全監管,提升通用航空器地面和空中活動的監控與追蹤能力,實現飛行動態實時監控。
4.拓展通用航空服務領域。
強化交通服務,發展面向偏遠地區、地面交通不便地區和其他特定區域的常態化短途運輸。支持各類社會資本與國內外知名通航企業合作,積極發展公務航空,滿足個性化、高效率的出行需求,逐步將合肥建成通用航空區域服務中心。擴大通用航空公益服務範圍,提升民生服務功能,加強通用航空在搶險救災、醫療救護等領域的應用。擴大通用航空農林作業面積,基本實現主要林區航空護林。推廣通用航空在工業、能源、國土及地質資源勘查、環境監測、警務巡邏等領域應用。鼓勵航空消費,有序推進航空旅遊和航空運動基地建設,推動通用航空與網際網路、創意經濟融合,拓展通用航空新業態。
(四)積極發展臨空經濟。
1.大力推進合肥空港經濟示範區建設。
以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為依託,圍繞「一心、兩園、三區」空間結構布局,以發展航空運輸保障服務和航空物流為突破口,著力推進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對外開放合作和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以航空港經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新模式,努力打造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以航空運輸為依託的區域性航空物流基地、以航空器維修檢測為主導的國際航空運輸保障基地,形成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產城一體化的現代航空都市,努力爭創國家級航空經濟示範區。
2.促進支線機場臨空經濟發展。
合理發展黃山、阜陽、九華山、安慶等既有機場臨空經濟,結合機場和區域產業發展特點,探索臨空經濟發展路徑,推動航空運輸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規劃和建設臨空經濟產業園。對蕪湖宣城、蚌埠、亳州、宿州、滁州等新建機場,在機場前期工作階段同步規劃臨空經濟區,實現臨空經濟區與機場統籌規劃和建設。
(五)強化航空安全能力。
1.加強安全管理工作。
深入落實安全管理體系(SMS),開展機場運行安全和不停航施工專項整治工作等。提高監管效能,強化法治思維,促進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依法、合規、科學、有序開展。強化對生產經營單位運行風險管控,實現對運行風險的動態監測。推進技術創新,加強鳥情預警系統、探鳥設備、外來物探測等科技手段的應用。加強機場淨空保護、空管雷達站導航臺甚高頻臺站電磁環境保護,提高安徽地區民航無線電業務管理及幹擾排查綜合保障能力。
2.提升航空安保水平。
落實「平安民航」建設各項要求,明確民航反恐、空防安全的主體責任。制定、細化主要警種的執法執勤具體規範,開展執法規範培訓,推進航空安保管理體系建設。改進和完善航空安全信息系統,強化安全信息收集、研判和決策機制。加強安全設施設備投入力度,建立專項資金。
3.強化應急處置能力。
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提升影響民航運行的突發公共事件和航班大面積延誤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民航應急工作體系。紮實開展應急預案演練,切實做好隱患排查整改。加強民航突發事件信息的收集、整理、發布和預防工作,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管理體制。
進一步深化我省機場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組建全省機場集團,以合肥新橋機場為主體,逐步整合省內其他機場,實行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同時,按照有利於推進我省民航業加快發展的原則,研究建立職能明晰的行業管理體系,組建職能明晰、服務高效、人員精幹、運轉順暢的全省民航業管理機構。
(二)加強政策支持。
根據我省民航市場發展需求,進一步完善引導國(境)內外航空企業開發培育安徽省航空運輸市場的相關政策。加大對航空公司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培育和扶持航空公司特別是基地航空公司發展的相關政策,在航線開闢、基礎設施建設、土地出讓、行政事業收費等方面,依法依規給予支持。扶持空中交通管理事業,在政府補貼、人才引進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對空管系統工程建設,在項目申報、用地預審、規劃選址、環評批覆、節能審查等方面給予協調和支持。加快航空人才培養,突出航空職業教育,推進蕪湖技師學院籌建安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制定加快安徽民航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三)拓寬融資渠道。
建立公共財政框架下的多渠道融資機制,加大各級政府財政投入力度,支持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採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多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投融資模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吸納社會資本以合資、獨資、項目融資等靈活方式參與機場和臨空經濟區建設。創新投資融資方式,探索發行企業債、中期票據等方式,確保機場作為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
(四)加強銜接爭取。
加強與國家發展改革委、民航行業主管部門及海關、邊檢等部門的溝通銜接,力爭更多重大項目納入國家規劃,為項目審批提供規劃依據。建立健全工作協商機制,在機場及空管設施建設、航空物流業發展、航空公司機隊引進、基地公司發展、航權開放、航線審批等方面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強化地方政府、軍隊、民航三方協調溝通,提高空域資源使用效率,促進空域資源釋放,提升安徽民航發展空域保障能力。
(五)強化用地管理。
嚴格限制機場周邊地區建設用地,做好選址保護。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加強機場規劃、臨空產業園規劃、臨空經濟區規劃與環境保護相關規劃、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等的協調和銜接,避讓生態紅線,為機場長遠發展預留空間,確保機場和周邊地區協調發展。對列入規劃的機場及配套設施建設用地,省、市政府各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
附件:安徽省民航建設重點項目表(2017—2021年)
了解更多通航資源,盡在通航資源網(www.GARNOC.com)
6薦聞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