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雜誌發布:有益身體健康的運動排名,遊泳第二,第一不是跑步

2021-01-20 健身半小時

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最近發表了一個關於運動的研究結論,可能出乎許多人的預料。研究發現了揮拍類的運動對於身體收益最好。比如羽毛球,網球可以減少47%的全因死亡率。遊泳排在第二位減少28%的全因死亡率。有氧運動,慢跑,快走,太極拳等排第三位,可以減少27%的全因死亡率。

《柳葉刀》是英國世界權威醫學雜誌,這個研究的主導者來自牛津大學,他們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數據樣本來自美國CDC等機構。研究者從這120萬人的日常裡,一共識別出75種運動,並對他們進行長期的跟蹤統計,所以結果是非常的有可信度的。

我個人是比較推薦羽毛球和桌球的,其中羽毛球我覺得更容易上手些,哪怕不會打也能打得起來。之前看到過一個非常可愛的文案:「做人一定要做一個蹦蹦跳跳打羽毛球的人。」有時候可能沒有人一起,或者場地沒有,也可以試試單人的羽毛球訓練器,也有一樣的效果。下面我首先來說一下我的羽毛球經歷吧。

現代科技的確在不斷地發展,一些電子產品應運而生,再加上現代人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給身體造成了一定的負擔。我的頸椎在這種長期不良生活的影響下狀態已經變得很糟糕。當身體的每一個機能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的身體表面都會出現相應的反應。是的,我感覺出來我身體的右半部分和左半部分不一樣,我能感覺出來我的右半部分有一些僵硬,當時心裡有些害怕,我去做了一個按摩,那個人告訴我,我頸椎的那個部分已經有頸椎病的前兆了。當他告訴我的時候,我的內心一顫,我想著我還挺年輕的,然後我就在網上各種搜索在生活中各種諮詢,這樣我和羽毛球相遇了。

我馬上叫上我妹妹去跟我打羽毛球,揮球的過程中就好像是對我頸椎的一種刺激,我能感覺到我那僵硬的頸椎在活動,我很興奮。打了一天下來,出了一身的汗,這種感覺不要太好,我感覺我的後背得到了放鬆,有一種活血的感覺。打羽毛球可以鍛鍊腰頸部,我們平時由於長時間伏案工作,不活動,在一個地方一坐就是一整天,那麼就會會造成頸部肌肉痙攣等問題,然而打羽毛球可以鍛鍊到頸肩部,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對頸部肌肉的放鬆等方面也起到了關鍵作用。打羽毛球不僅可以放鬆我的後背,我覺得還可以排毒和排除剩餘的脂肪,然後達到塑形的目的。

堅持打球會讓你有顆強大的心臟及心血管系統功能。在提高最大攝氧量的同時也會向身體各個器官輸送的氧氣程度大大增加。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加強我們體內的氧氣循環。增加我們自身的活力。對我們的肺部及呼吸系統來說,如果我們能夠堅持打羽毛球,我們的肺部這一機能就能夠變強,能夠增大我們的肺活量。

那麼打羽毛球時也要注意安全,要先活動下關節,簡單的熱身。同時裝備上要選擇輕便的跑鞋,場地最好在運動場地進行。活動時間建議控制在45-60分鐘,時間不宜過長。

羽毛球的魅力無限大,我也要感謝羽毛球,謝謝你,讓我的身心得到了「放縱」,也替我的身體感謝你,讓我的身體機能不斷地恢復。所以,讓我們一起來動起來吧!請記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好才是真的好!

相關焦點

  • 《柳葉刀》披露:有益健康的運動排名,遊泳第二,第一是什麼呢?
    世界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最近發表了一個關於運動的研究結論,可能出乎許多人的預料。研究發現了揮拍類的運動對於身體收益最好。比如羽毛球,網球可以減少47%的全因死亡率。遊泳排在第二位減少28%的全因死亡率。有氧運動,慢跑,快走,太極拳等排第三位,可以減少27%的全因死亡率。
  • 對健康最佳是哪種運動?不是跑步,不是遊泳,而是它,告訴你答案
    導語:人們總會說運動有助身心健康,運動能抗癌防癌,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如何運動,甚至還有人一直在保持著錯誤的運動方式,對於健康幾乎沒有助益。如果能夠找到對身體益處更多的運動,堅持正確的運動方法,對人們的身體更有好處。
  • 約120萬人調查發現:最佳的運動並非跑步和遊泳,而是此項運動
    人們總會說運動有助身心健康,運動能抗癌防癌,可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如何運動,甚至還有人一直在保持著錯誤的運動方式,對於健康幾乎沒有助益。如果能夠找到對身體益處更多的運動,堅持正確的運動方法,對人們的身體更有好處。如果問你,你覺得哪項運動是最佳運動?跑步?遊泳?打太極?都不是。
  • 《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並非跑步傷了你的膝蓋!
    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跑步百利唯傷膝蓋」的說法。經常跑步是否容易導致關節炎,也一直有爭議。不過,國際上久負盛名的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曾發表文章,給這個爭議話題下了個結論。《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指出,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而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
  • 公認的減肥運動排行榜出來了,跑步排第三,它才是「黑馬」
    邁開腿其實是非常重要的,適當的運動不僅能夠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而且還能夠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讓身體更加的健康。在我們身邊各種運動也是層出不窮,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堅持下去,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減肥瘦身效果。但是你知道什麼運動減肥效果最好嗎?不妨來猜猜看。
  •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布了有關身體活動...
    【世衛組織建議成年人應限制久坐時間】11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發布了有關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最新指南。 指南指出,每天長時間久坐(≥10小時)與死亡風險顯著增加有關,特別是在那些缺乏身體活動的人群中,而每天進行30-40分鐘的中等強度至高強度活動會大幅減弱這種風險。
  • 比跑步和遊泳更簡單!提升免疫,人人都能做!
    免疫系統是我們人體的「衛士」  免疫力高,就不容易生病  免疫力低,各種疾病就會頻繁「上門」  相信大家都知道  跑步、遊泳等運動可以提高免疫力  .........................................................
  • 不要再用跑步減肥了!危害這麼大,現在知道還不晚
    跑步,公認的減肥第一運動。朋友圈裡曬跑步路線數據逐漸代替了曬美食吃喝的,早晨小區和街道上總能看到帶著耳機的跑步者。就在幾年前馬拉松還只存在於電視裡,如今誰還沒幾個跑過馬拉松的朋友。
  • 聽一些音樂對我們的健康有益
    研究人員說,包括來自義大利維羅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雖然早期的研究已經記錄了音樂與鍛鍊之間的某些有益聯繫,但在訓練過程中影響我們的音樂的具體屬性仍然未知。這項最新的研究發表在《心理學前沿》雜誌上,評估了19位活躍的女性在20多歲的耐力中的耐力,他們在跑步機上行走10分鐘,並在四種不同的隨機分配條件下進行了高強度運動-無音樂,低音樂播放,中等和高節奏。
  • 什麼運動燃脂最快?有跑步有遊泳,你應該猜不到第3個是什麼
    小編在前段時間看到這麼一句話「男人說喜歡微胖的女生,並不是真的微胖,而是該胖的地方胖,不該胖的地方不胖,這樣的女生才叫微胖」。其實很多女性朋友,也都非常的苦惱自己的身材,在身材走形的時候,想著如何將自己的身材瘦下來,但是當瘦下來之後,卻又發現某些部位也跟著瘦下來了。
  • 聆聽節奏快的音樂可能對健康有益
    研究人員說,包括來自義大利維羅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雖然早期的研究已經記錄了音樂與鍛鍊之間的某些有益聯繫,但在訓練過程中影響我們的音樂的具體屬性仍然未知。這項最新的研究發表在《心理學前沿》雜誌上,評估了19位活躍的女性在20多歲的耐力中的耐力,他們在跑步機上行走10分鐘,並在四種不同的隨機分配條件下進行了高強度運動-無音樂,低音樂播放,中等和高節奏。
  • 要跑步,更要健康
    2月21日下午,北京市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舉行了一場公園健身跑步10公裡的活動。恰逢北京首次發布了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但主辦方並沒有因此暫停活動。市民認為主辦方並未考慮到他們的身體健康,不太妥當。(2月22日法制晚報A13版)  應該承認,長跑是一項非常健康的體育運動。有組織地開展一些長跑活動,是積極有益的嘗試。一來,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健康和快樂。二來,一些群體性的體育運動,對我們社會也是很好的示範,讓酷愛運動成為我們社會的文明新風。
  • 每天拉伸可軟化血管 揮拍類運動最護血管
    據美國《醫學快報》報導,德國萊比錫大學和薩爾大學的研究者發現,與力量鍛鍊相比,耐力訓練能更好地抵抗衰老。  研究人員選取了266名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他們平時都不怎麼參加體育運動。  研究人員表示,耐力訓練是促進健康衰老的重要機制,其中一種可能性是由於這種類型的運動影響血管中的一氧化氮水平,促使細胞發生積極的變化。此外,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耐力訓練能更好地模仿人類祖先旅行、搏鬥等行為,涵蓋的範圍很廣,跑步、遊泳、滑雪和騎車等都屬於耐力訓練。
  • 運動有利健康!「有氧」和「無氧」運動你選對了嗎?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鄭健陽 記者 寧可堅適量運動對健康有益,怎樣運動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呢?有人說有氧運動更好,有氧氣參與的代謝更健康;也有人說無氧運動更好,因為無氧運動往往運動強度較大,鍛鍊的效果會更好。「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雖只有一字之差,卻截然不同。
  • 消耗相同卡路裡,哪種運動強度對身體更好?一項10萬人研究告訴你答案
    受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陸軍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與體質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 張一民高強度運動對身體更友好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雖然任何強度的身體活動都有益健康
  • 醫學博士提醒:愛跑步的人一定要做個運動心肺檢測
    昨天小虹和一位醫學博士吃飯聊天,當得知我的職業後深沉的告訴我:「一個人心臟跳多次是固定的,早跳完早OVER!一定要科學的跑步啊。」他這麼一說,今天趕緊複習一下心率的知識,要知道醫生這個職業是很嚴謹的,即便嚇唬你那也得有點水平不是?
  • 跟蹤調查了23萬人後,研究發現跑步的人比不跑步……
    而《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一篇研究表明,每周跑步一次,每次不超過50分鐘,速度低於8公裡/小時,對健康有著顯著好處。且通過研究人員對23萬人的14項研究進行分析,發現無論男女,平時跑步比不跑步的人死亡風險降低27%。
  • 71項研究匯總:運動能降低22%癌症死亡率!選哪種運動最好?
    而如果處於康復階段的癌症患者,沒有充足的體力或者不會遊泳,可以嘗試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去買菜,或者做做家務,對於身體的恢復都有益處。而鍾南山院士也曾說過:「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雖然已經過了耄耋之年,但鍾南山院士每天都會堅持半小時左右的跑步或者騎車運動,在其家中,跑步機是最常用的健身器材。
  • 《細胞》:運動10分鐘左右就能讓身體近10000個分子大變樣!科學家首次全面分析運動在分子水平對人體的影響,破解運動有益健康之謎
    生命在於運動。我們都知道運動有益健康,例如能提高免疫力、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認知能力以及調節身體代謝水平等[1]。除了上述好處之外,急性運動測試之後,檢測身體的各項指標,還可以發現一些隱匿在我們身上的疾病[2,3]。不過,對於運動究竟是如何給人體帶來這麼些好處的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人能從分子層面上把問題說清楚。今天,由史丹福大學醫學院Michael P. Snyder和Francois Haddad領銜的研究團隊,在頂級期刊《細胞》雜誌發表重磅研究成果[4]。
  • 跑步作為思考者的運動
    跑步似乎需要比我們大多數人想像的更多的高層次思考。根據一份新的報告,這項運動似乎以令人驚訝的方式改變了大腦的運作方式。研究發現長跑運動員的大腦在已知有助於複雜認知的領域與健康但久坐的人的大腦有著不同的表現。這一發現表明,跑步不僅僅是盲目地將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