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將推動我國紡織印染行業迎接大變革

2020-12-05 化工網

  2017年,是我國環保大年。特別是對汙染大戶印染行業的整治從未間斷:紹興柯橋「每周一查」環保執法、福建長樂打擊「黑印染」聯合執法、江蘇「263」環保攻堅戰……

  作為傳統工業典型代表的紡織印染業,不僅面臨環保高壓、企業成本上升,且由於設備工藝落後、環境汙染嚴重等問題,已經走到了必須進行產業革命的臨界點。如何既能節約成本又能生態環保成了眾多印染企業攻克的難關。

  今年初,國內首家生態光電智能印染廠正式投產。這家名為蘇州迪利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廠坐落於蘇州市吳江區風景名勝太湖之畔。眾所周知,太湖流域是我國重點生態保護區,國家嚴令太湖10公裡範圍內不得有任何汙染企業存在。究竟是怎樣的生態環保技術能讓高汙染的印染企業在風景區範圍內投產?不妨跟著記者去看一看。

  蘇州吳江區的紡織印染業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紡織印染行業集聚區,是中國著名的4大紡織基地之一,僅所轄盛澤鎮紡織企業就達5000餘家,年產各類布匹上百億米。曾幾何時,紡織印染行業在創造大量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遺憾的是,沿襲兩千餘年的傳統缸染技術是採用液態水來完成染色過程,俗稱「洗大池」,因此織物印染成了一個高汙染產業。據測算,一家小規模印染廠1天至少要產生2000噸左右廢水和10噸左右廢泥。然而,做為重點生態保護區,為了還太湖一湖清水,當地各級政府部門頻出重拳治理太湖水汙染,近年來一批批中小印染企業被迫紛紛關停。

  不僅如此,據國家統計部門資料,我國是全球紡織品生產大國,2016年營收約4萬億元,其中紡織品印染業達3800億元,產量佔全球的80%以上。據統計,我國每年染布總量在533億米以上,每染100米布就會產生3到5噸廢水。1年排放的廢水約21億噸,相當於150個杭州西湖的儲水量。長期以來,相關政府部門與企業一起,耗費巨資對印染業的汙染問題進行了大力整治,但始終沒有在源頭上獲得根本性解決。

  「能在美麗的太湖之畔投產,足以證明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環保的可靠性。」在迪利安公司辦公室,公司一位負責人指著不遠處的太湖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這裡離太湖不足5公裡,是在國家嚴控範圍之內。企業之所以能順利投產,原因是迪利安沒有鍋爐,真正做到了廢水廢氣「零排放」。可以說,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將讓盛澤鎮的印染企業看到了新的生機。

  據蘇州迪利安環保科技公司董事長、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發明人邱繼中介紹,迪利安公司從2010年起,針對傳統缸染工藝汙染大、耗能高、效率低的特點開展科技攻關,歷經8年砥礪創新,應用自主研發的DLN綠色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終於改變了沿襲2800年用缸染布的傳統工藝。邱繼中十分感慨地說:「這是紡織品印染產業一場廢水『零排放』的『環保革命』的開始。我相信,佔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約10%的印染廢水有望得到有效根治。」

  邱繼中介紹,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的核心是運用一種新型染料和光電技術,採用一種瞬間上色的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缸染工藝,不需要水印染及清洗、不需要傳統排廢(汙)水處理、不需要鍋爐熱(蒸)氣供應,全過程實現了廢水、廢氣、硫化物「零排放」的環保生產。邱繼中表示,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已經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證書。

  迪利安公司現有3條生態智能印染生產線。記者走進生產車間,看見一大卷白胚布在生產線上經過滾筒、染料槽後瞬間均勻著色,隨後被送入軋車經特殊工藝流程擠壓,再進入溫度可智能調控的高達245度的高溫烘箱中烘乾定型。數分鐘後,色澤均勻豔麗的紅色布匹源源不斷地從烘箱另一端輸出。現場沒有一般傳統印染廠內常見的汙水橫流、蒸汽漫天、異味刺鼻的情況。1條生產線只需要4名員工操控管理,現場井然有序。

  邱繼中表示,迪利安公司已印染的數百萬米各類成品布經權威機構(SGS/BV/ITTC等)多次測試,其印染織物的色牢度、色差度、化學助劑安全性等各項質量指標均達到國家和歐盟標準。由於優良的生態環境,迪利安公司已經成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典範,生態光電印染系統的誕生,實現了印染廢水零排放,給當地印染業脫胎換骨式大改造帶來新的生機。

  據邱繼中介紹,同比生產時間內,這樣一條生態智能印染線,不僅實現廢水「零排放」,還比傳統缸染工藝流程生產成本降低25%、人工節省50%、佔地面積減少80%。傳統印染企業8隻染缸每天生產約8000米布,採用了此種全新工藝的生產線日產量可以提高8倍,達7.2萬米。而且每條生產線相當於傳統工藝的8隻染缸、1臺定型機和日處理千噸廢水的設備。以公司所在地蘇州吳江區為例,按照此標準計算,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如果在當地紡織印染行業中得到全面推廣應用,每年可為當地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將超過上千億元,而間接帶來的各種生態收益更是不可估量。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的大趨勢正在迅猛地衝擊和改變著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生活。作為推進我國製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智能製造是建設紡織強國,實現科技、時尚、綠色紡織新定位的重要路徑。邱繼中表示,迪利安公司將繼續運用科技創新驅動,強化標準支撐,實現紡織染色全流程數位化、自動化、智能化,助力中國紡織工業智能製造,以智能車間為突破口,形成數位化驅動工廠,促進集成,培育智能製造生態,以消除印染產業廢水汙染為己任,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境界邁進。

  據邱繼中透露,他們目前正在蘇州和河南信陽兩地合作籌建新的規模化生態印染樣板廠,以進一步提升環保智能製造改造傳統印染產業的力度,加快推進示範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第七屆全國印染行業管理創新年會即將召開
    加強企業管理,推動管理創新,是促進企業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為進一步引導企業管理創新,服務於行業高質量發展大局,由中國印染行業協會主辦、廣東三技克朗茨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七屆全國印染行業管理創新年會」定於2018年10月9~11日在杭州蕭山召開。
  • 看環保高壓態勢下紡織印染行業的發展路徑
    噴水織機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但隨著人們對其認識程度的提高,噴織和印染廢水對生態環境的汙染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從去年6月開始,吳江全面啟動「三水同治」,對噴水織機進行專項整治。在這種形勢下,提升紡織印染企業的創新能力,優化吳江工業空間布局,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變得更加迫切。
  • 紡織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研究現狀及進展
    紡織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研究現狀及進展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我國是紡織印染大國,用水量大,導致廢水排放量大。紡織印染廢水的高排放和重汙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紡織印染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大量人工合成難生物降解染料和助劑的使用,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等,同時由於紡織印染行業工藝的不斷升級,造成紡織印染廢水處理難度增加,採用傳統處理方法已無法滿足日趨嚴格的廢水排放標準。為保證紡織印染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紡織印染廢水處理工藝在不斷升級,但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
  • 專家:表面活性劑在紡織印染中的應用
    「表面活性劑在紡織印染工業中的應用及對環境的影響」高層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企業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80餘位專家與會。    俞建勇代表學校在開幕式上致辭,對領導和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希望通過此次論壇,相互借鑑和分享先進的技術成果和理念,共同努力,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傳統紡織印染工業向環境友好型產業的轉型作出貢獻。
  • 印染廢水處理新技術與工藝 - 紡織資訊 - 紡織網 - 紡織綜合服務商
    紡織行業是我國排放工業廢水量較大的部門之一,每年排放廢水9億多噸,位居工業廢水「排行榜」第六位,其中印染廢水排放量又佔紡織工業廢水排放量的80%,同時廢水回用率很低,印染只有7%(紡織全部10%),是所有行業中最低的。
  • 專家探討表面活性劑在紡織印染中的應用
    「表面活性劑在紡織印染工業中的應用及對環境的影響」高層論壇在上海舉行。來自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企業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等80餘位專家與會。俞建勇代表學校在開幕式上致辭,對領導和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希望通過此次論壇,相互借鑑和分享先進的技術成果和理念,共同努力,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傳統紡織印染工業向環境友好型產業的轉型作出貢獻。
  • 2019第十屆中國(上海)國際紡織染料及印染助劑展覽會
    2019第十屆中國(上海)國際紡織染料及印染助劑展覽會    據悉,幾年來,中國紡織染料及印染助劑行業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產品產量、
  • 印染行業技術進步研究(上)
    印染行業技術進步研究(上) 2007-02-09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1·國內外紡織印染工業的發展趨勢
  • 生物酶在紡織印染行業中到底有哪些作用?精準剖析!
    生物酶用於紡織印染工業具有較大的優越性。要加快對各種生物酶製劑的研製,解決紡織印染中的一些難題,儘可能減少纖維強力下降、酶製劑效率不高等問題,開發耐高溫的酶種,擴大蛋白酶應用的範圍,加速我國紡織印染工業的技術改造。生物酶是一種無毒、無害,對環境友好的生物催化劑。
  • 生態環境部環評司負責人就《汙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紡織印染工業...
    源強核算技術指南是加快推動環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精簡、高效、科學、合理的固定汙染源環境管理體系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生態環境部出臺了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管理辦法、分類管理名錄、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固定汙染源環境管理體系。制定行業源強核算技術指南,是推進固定汙染源環境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促進環評與排汙許可制度互相銜接的具體措施。
  • 七彩雲「新思維·新模式·賦能紡織印染」活動在上海成功舉行
    七彩雲電商立足於產業,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數位化工具,持續優化,不斷創新,先後獲得工信部頒發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紡織工業聯合會頒發的「紡織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試點項目」、中國產業鏈與供應鏈聯盟頒發的「中國2019-2020中國B2B電商50強」等榮譽。
  • 國內無水印染技術跟國外ColorDry無水染色技術有何區別
    導讀:如何讓紡織企業在染整時少用甚至不用水,一直是一個大難題
  • 李陵申:厚積薄發,堅定不移地走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之路
    雖然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我國提供了「換道超車」機遇,但「卡脖子」技術、競爭加劇等挑戰也不容忽視,長期以來全球化帶來的技術擴散紅利顯著弱化,科技創新的邊際效應不斷下降,由此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
  • 助力印染行業高質量發展,七彩雲染化電商3.0開放商城上線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中國染料工業協會副會長田利明,亞洲染料聯合會副主席、巴基斯坦旁遮普染料化工商會會長阿普杜拉•拉西姆•楚泰,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郝新敏博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應用與創新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子競技大會執行主任陸軍,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副院長、博導毛志平教授,江南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博導付少海教授,印度凱利工業有限公司營銷副總安東尼
  • 創新引領化工、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
    環己酮主要用於生產己內醯胺,己內醯胺、己二酸主要用於生產尼龍-6、尼龍-66纖維和工程塑料,尼龍纖維和工程塑料被廣泛應用於紡織、汽車、電子等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己內醯胺主要依賴進口。1995和2005年我國曾兩次從國外引進苯選擇加氫催化技術,但催化劑被「卡脖子」,必須向外國購買且限量供應,直接造成紡織等相關產業產量無法大幅度提升。
  • 一份文件給廣東紡織服裝行業打上強心針!
    支持塑料製品、皮革、造紙、日化等行業企業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支持服裝、家具、家紡、化妝品等行業應用工業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柔性化改造生產線實現個性化定製生產,開展核心業務上雲上平臺、數位化車間、智能工廠的集成創新與應用示範。支持運用虛擬仿真、三維測量、3D可視化等技術形成家居企業戶型產品方案、服裝企業人體和服裝號型標準、鞋履企業腳型等大數據。(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  3.
  • 致敬70年丨回眸紡織科技飛躍的70個瞬間
    同時首次實現了大容量國產化工藝裝備的柔性化生產,適應多種原料,可生產系列差別化、功能化產品。該項目的成功研發實現了我國粘膠纖維技術裝備的創新突破,首創及開發了多項新技術、新裝備,對推動我國粘膠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 光催化技術解決印染廢水汙染難題
    經測算,如果全國10萬臺平洗機、溢流染色機排放的廢水都用此技術治理,可以節約水費等60億元人民幣。根據測算,平洗機逆流漂洗水溫常高達85℃以上,蘊含可觀的熱能價值,處理回收1噸這種水可增收10元左右,一臺平洗機一天可增收熱能價值2000餘元。該工藝及核心技術已獲得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技術專利1項。 印染廢水處理難在哪裡 我國印染行業每年要耗用大量的清潔水。
  • 【乾貨】紡織印染廢水四大處理方法詳解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紡織工業發展主要阻礙之一是環保節能問題,環保的主要問題是廢水處理,而約80%紡織廢水來自於印染行業。作為工業廢水主要來源之一的紡織印染廢水,其處理難度較大,不易處理,本文簡要介紹四種印染廢水處理方法,詳見下文。物 理 法(1)柵欄法:用於去除廢水中紗頭、布塊等漂物和懸浮物。
  • 聚焦新時代新目標 將新時代工會工作落到實處!
    此外,2017年,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在紡織行業還開展了:加強行業工會黨建工作;促成黑牡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石家莊常山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戰略合作,形成跨地區全國勞模創新工作室聯盟;推動新疆紡織服裝業發展和工會工作開展;向全國總工會申報職工創新補助資金項目,兩個紡織項目獲批60萬補助資金;幫扶慰問困難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