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我國環保大年。特別是對汙染大戶印染行業的整治從未間斷:紹興柯橋「每周一查」環保執法、福建長樂打擊「黑印染」聯合執法、江蘇「263」環保攻堅戰……
作為傳統工業典型代表的紡織印染業,不僅面臨環保高壓、企業成本上升,且由於設備工藝落後、環境汙染嚴重等問題,已經走到了必須進行產業革命的臨界點。如何既能節約成本又能生態環保成了眾多印染企業攻克的難關。
今年初,國內首家生態光電智能印染廠正式投產。這家名為蘇州迪利安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廠坐落於蘇州市吳江區風景名勝太湖之畔。眾所周知,太湖流域是我國重點生態保護區,國家嚴令太湖10公裡範圍內不得有任何汙染企業存在。究竟是怎樣的生態環保技術能讓高汙染的印染企業在風景區範圍內投產?不妨跟著記者去看一看。
蘇州吳江區的紡織印染業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紡織印染行業集聚區,是中國著名的4大紡織基地之一,僅所轄盛澤鎮紡織企業就達5000餘家,年產各類布匹上百億米。曾幾何時,紡織印染行業在創造大量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遺憾的是,沿襲兩千餘年的傳統缸染技術是採用液態水來完成染色過程,俗稱「洗大池」,因此織物印染成了一個高汙染產業。據測算,一家小規模印染廠1天至少要產生2000噸左右廢水和10噸左右廢泥。然而,做為重點生態保護區,為了還太湖一湖清水,當地各級政府部門頻出重拳治理太湖水汙染,近年來一批批中小印染企業被迫紛紛關停。
不僅如此,據國家統計部門資料,我國是全球紡織品生產大國,2016年營收約4萬億元,其中紡織品印染業達3800億元,產量佔全球的80%以上。據統計,我國每年染布總量在533億米以上,每染100米布就會產生3到5噸廢水。1年排放的廢水約21億噸,相當於150個杭州西湖的儲水量。長期以來,相關政府部門與企業一起,耗費巨資對印染業的汙染問題進行了大力整治,但始終沒有在源頭上獲得根本性解決。
「能在美麗的太湖之畔投產,足以證明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環保的可靠性。」在迪利安公司辦公室,公司一位負責人指著不遠處的太湖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這裡離太湖不足5公裡,是在國家嚴控範圍之內。企業之所以能順利投產,原因是迪利安沒有鍋爐,真正做到了廢水廢氣「零排放」。可以說,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將讓盛澤鎮的印染企業看到了新的生機。
據蘇州迪利安環保科技公司董事長、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發明人邱繼中介紹,迪利安公司從2010年起,針對傳統缸染工藝汙染大、耗能高、效率低的特點開展科技攻關,歷經8年砥礪創新,應用自主研發的DLN綠色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終於改變了沿襲2800年用缸染布的傳統工藝。邱繼中十分感慨地說:「這是紡織品印染產業一場廢水『零排放』的『環保革命』的開始。我相信,佔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約10%的印染廢水有望得到有效根治。」
邱繼中介紹,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的核心是運用一種新型染料和光電技術,採用一種瞬間上色的模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缸染工藝,不需要水印染及清洗、不需要傳統排廢(汙)水處理、不需要鍋爐熱(蒸)氣供應,全過程實現了廢水、廢氣、硫化物「零排放」的環保生產。邱繼中表示,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已經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證書。
迪利安公司現有3條生態智能印染生產線。記者走進生產車間,看見一大卷白胚布在生產線上經過滾筒、染料槽後瞬間均勻著色,隨後被送入軋車經特殊工藝流程擠壓,再進入溫度可智能調控的高達245度的高溫烘箱中烘乾定型。數分鐘後,色澤均勻豔麗的紅色布匹源源不斷地從烘箱另一端輸出。現場沒有一般傳統印染廠內常見的汙水橫流、蒸汽漫天、異味刺鼻的情況。1條生產線只需要4名員工操控管理,現場井然有序。
邱繼中表示,迪利安公司已印染的數百萬米各類成品布經權威機構(SGS/BV/ITTC等)多次測試,其印染織物的色牢度、色差度、化學助劑安全性等各項質量指標均達到國家和歐盟標準。由於優良的生態環境,迪利安公司已經成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典範,生態光電印染系統的誕生,實現了印染廢水零排放,給當地印染業脫胎換骨式大改造帶來新的生機。
據邱繼中介紹,同比生產時間內,這樣一條生態智能印染線,不僅實現廢水「零排放」,還比傳統缸染工藝流程生產成本降低25%、人工節省50%、佔地面積減少80%。傳統印染企業8隻染缸每天生產約8000米布,採用了此種全新工藝的生產線日產量可以提高8倍,達7.2萬米。而且每條生產線相當於傳統工藝的8隻染缸、1臺定型機和日處理千噸廢水的設備。以公司所在地蘇州吳江區為例,按照此標準計算,生態光電智能印染系統技術如果在當地紡織印染行業中得到全面推廣應用,每年可為當地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將超過上千億元,而間接帶來的各種生態收益更是不可估量。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的大趨勢正在迅猛地衝擊和改變著我們的社會和經濟生活。作為推進我國製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智能製造是建設紡織強國,實現科技、時尚、綠色紡織新定位的重要路徑。邱繼中表示,迪利安公司將繼續運用科技創新驅動,強化標準支撐,實現紡織染色全流程數位化、自動化、智能化,助力中國紡織工業智能製造,以智能車間為突破口,形成數位化驅動工廠,促進集成,培育智能製造生態,以消除印染產業廢水汙染為己任,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境界邁進。
據邱繼中透露,他們目前正在蘇州和河南信陽兩地合作籌建新的規模化生態印染樣板廠,以進一步提升環保智能製造改造傳統印染產業的力度,加快推進示範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