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航天50周年人物誌】劉超:紮根深山腹地十餘載 託舉國之重器雙手間

2020-12-08 我們的太空



他操作十餘米高的行吊,能夠將懸於吊鉤上的筷子,一次性吊裝插入瓶口只有拇指大的玻璃瓶裡。

他是誰?一個來自齊魯大地的山東漢子,個兒不高,皮膚黝黑,說起話來不緊不慢,他可是發射場上的名角兒。十多年來,他憑藉高超的行吊操作技藝、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安全完成火箭和衛星吊裝任務百餘次,緊急處理故障險情20多起。

他叫劉超,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上有名的「金牌神吊手」。2001年,18歲的劉超懷揣著對火箭升空的向往來到了大涼山深處的西昌發射場,開始追逐他航天夢想的新徵程。



2002年,剛到發射場不到半年的劉超,被安排到測試廠房值班。5月的大涼山正是天氣乾燥少雨的季節,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著火;作為值班員,劉超需要定期對測試廠房進行巡視巡查。某天正當他對廠房進行例行巡查時,突然一陣塑料燒焦的氣味撲鼻而來。「著火了!」劉超猛然意識到險情,他第一時間切斷電源,尋找著火點並火速上報,由於發現及時、處理得當,沒有造成設備設施損失。劉超冷靜果斷的應急處置獲得了上級領導是肯定,這次險情也更讓劉超明白了航天無小事,任何崗位都來不得半點馬虎。

啃的就是硬骨頭,練的就是真本事!2003年,劉超主動申請,調入要求最嚴的行吊操作崗位。新挑戰來了!面對密密麻麻的技術指標和複雜的電路圖紙,他頭都大了。



但劉超並沒有氣餒,憑著山東漢子的那股子虎勁兒,他加班加點地惡補文化知識,一有空,他就抱著資料猛啃,直到弄懂、吃透才肯罷手,最後他以滿分的成績通過了上崗考試。在日常設備操作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追著師傅刨根問底、問個究竟,直到把問題問清楚了他才甘心。在掌握了基本操作以後,「貪心」的他,又開始琢磨行吊的設備技術特點,沒事他就獨自一次往廠房鑽,爬上十幾米的行吊,查機櫃、理電路、畫草圖、練操作……憑著那股子執著勁兒,不到一個月行吊的結構性能就被他摸得清清楚楚。

2004年,劉超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實戰」操作——火箭吊裝卸車。為了能順利完成吊裝任務,提前一天,他就來到現場,把程序走了一遍又一遍,並重新對設備進行了檢查。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憑藉著平時苦練的本領、過硬的心理素質,順利完成第一次火箭吊裝任務。



十多年來,劉超憑藉一股狠勁兒練就了一身「硬功夫」。故障處置,他技術精湛定位準!2012年,距離衛星進場不到4個小時,即將執行衛星卸車任務的行吊突發故障,無法正常運行。接到通知後,劉超提起工具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沉著、冷靜、仔細……」他一遍一遍在心裡告誡自己。結合故障現象,他快速分析可能出現的故障點,並逐一進行排查成功趕在衛星進場前排除故障,行吊恢復工作。大伙兒都說,行吊生了病,找劉超準沒錯!

2018年,劉超代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加全系統崗位技能大比武,憑藉著自己熟練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操作水平,斬獲個人第一名和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神吊手」的名號在發射場越發響亮起來。

憑著精湛的技藝,劉超逐漸在追夢航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憑著對崗位那堆「鐵疙瘩」的熱愛和山東漢子的那份「彪虎」勁兒,劉超紮根深山十餘載,用雙手託舉國之重器,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追逐自己的航天夢想!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楊興國

編輯:麻雨潔

相關焦點

  • 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一」
    原標題: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丨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一」   今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立50周年。
  • 從這裡走向星辰大海丨50年航天報國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多個「第...
    今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立50周年。風雨兼程的半個世紀裡,西昌發射場頂「風雲」、舉「北鬥」、託「嫦娥」、鑄「天鏈」,在走向高軌、走向世界、走向深空的徵程上,創造了中國航天史多個「第一」,不斷刷新著中國航天新高度。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0年全景掃描
    新華社西昌12月23日電隨著長徵八號首飛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2020年度發射任務圓滿收官。至此,這個中心組建50年來,先後使用10多型火箭實施160多次航天發射,成功將200多個各類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時間迴轉至1970年冬,一支隊伍從茫茫戈壁出發,穿河西走廊、越秦嶺、跨大渡河,來到四川大涼山深處。
  • 涼山下雪了,西昌航天人投身「高密度」的心卻很熱
    西昌發射場更是迎來了今年的第一場降雪。但是西昌航天人投身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的心卻很熱。繼10月12日中心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以來,全體科技工作者積極備戰後續發射任務。他們承壓作戰、連續作戰、堅守作戰,不畏寒冷天氣,決心用任務成功報效祖國。在這個銀裝素裹的雪天,讓我們走進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看看奮戰一線的航天人怎麼說。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新華社西昌10月15日電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氣象興    王玉磊、黃國暢    2020年是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年。50年來,我國成功發射了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其中有9顆是從西昌奔向太空的,目前仍有7顆在軌衛星鑄就全球觀測能力,綜合性能達世界先進水平。    誰又曾想到,這個中心在1984年第一次執行發射任務時,請的是當地老農和彝族同胞上山幫忙觀測天氣。1997年第一次發射風雲衛星時,卻又因為天氣原因被迫推遲。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 精心組織一心向「上」
    央視網消息:今天(12月10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是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的第11次飛行任務,也是西昌發射場今年的收官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張學宇:今天凌晨我們用長徵十一固定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兩顆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探測器(衛星),這是中科院科技先導二期工程的首發,也是西昌航天發射場的收官。今年以來,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和兩場高密度任務的持續雙重挑戰,連續奪取了長徵5B首飛、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收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收官等國字號重大任務的圓滿成功。
  • 西昌航天衛星發射中心!您了解多少?
    西大涼山腹地,有一個舉世矚目的地方——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50年來,「北鬥」在這裡組網,「嫦娥」從這裡奔月,「風雲」自這裡升空……中國科技,中國航空!自1984年1月發射中國第一顆通信衛星以來,到2013年底已發射中國國內外衛星82次,為祖國爭得了榮譽。1990年4月7日,該中心成功發射了美國製造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今天,作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和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大國重器風雲衛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氣象局正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為全球防災減災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
    黃國暢 王玉磊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航天兒女多奇志,漫步環宇問蒼穹。徵高軌、闖世界、探深空、舉北鬥、頂風雲……組建50年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中國航天「第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航天「首次」。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
  • 《開講啦》邀請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開講
    嫦娥五號升空是嫦娥系列首次從深山走向大海,第一次在文昌發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是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設,管理,使用的 ,2020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周年,本期節目邀請到嫦娥的「母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開講。
  • 追夢航天向天行——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報國50年全景掃描
    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建設初期,老一輩航天人在安寧河中搶建長徵橋新華社發嫦娥一號衛星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2007年10月11日攝)。
  • 夢耀九天創奇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功中國航天五十年全景掃描之一
    5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西昌航天善於創造奇蹟,更敢於創造奇蹟。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 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任務,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舉世矚目。至此,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晉升成為中國探月新母港。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
    這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茁壯成長的50年,是在追求卓越中劈波斬浪的50年,也是在接續奮鬥中革故鼎新的50年。今天,作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和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大國重器風雲衛星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氣象局正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為全球防災減災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西昌航天「通信人」用身軀搭建通信橋梁 用生命守護星間鏈路
    半個世紀的非凡歷程裡,一代代西昌航天人接續拼搏,追夢西昌、奮鬥西昌、奇蹟西昌,把自己的青春年華融進祖國的星座,將中國航天的「長徵」延伸至深邃無垠的太空。2000年10月31日,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03年,北鬥一號系統建成;2012年12月27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北鬥的建成,舉全國之力;北鬥的應用,惠民生所需。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2020年10月26日23時19分,伴隨著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14天再次圓滿完成新的發射任務,實現了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兩戰兩捷。據悉,此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4發任務並行的狀態下組織開展的,且發射能力逼近極限。
  • 習近平總書記2021新年賀詞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引起熱烈反響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簡稱「中心」)組織西昌、文昌兩場科技工作者同步收聽觀看直播,感恩共克時艱,禮讚偉大成就,共同迎接2021年新年到來!地面設備站西昌測量站1月1日,大山巍峨,寒風凜冽,中心西昌發射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正在準備航天發射任務的地面設備站航天工作者,在學習習主席2021年新年賀詞後,熱血澎湃、激動不已。新年賀詞中,習主席點讚了航天事業。
  • 來看天大校友的航天故事
    今年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組建50周年吳煒琦在航天領域工作了近40年參與的大大小小的航天發射任務共100多次吳煒琦可以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航天老將在參加這次開講前吳煒琦剛剛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短短二十個字,將我國航天人紮根基層、艱苦奮鬥的卓越品質展現的淋漓盡致;「實事求是」校訓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
    ↑12月6日11時5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新華社西昌12月6日電 題:滿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高分衛星收官之戰黃國暢、王玉磊、何習果冬日的川西大涼山腹地,暖陽高照。
  • 聆聽共和國航天往事——《舉國之力,白手起家》
    今天我們繼續為您推出由《中國航天報》和將才學院聯合出品的共和國航天往事系列音頻節目,與您一起聆聽中國航天一甲子以來的奮鬥故事。舉國之力 白手起家撰稿 李淑姮 主播 武佳昊 剪輯 張珺超想了解更多航天歷史、感知航天精神,請關注由中國航天報社編著、中國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弘揚航天「三大精神」推薦讀物——《共和國航天往事》《重走三線路》
  • 讓祖國見證幸福 西昌等七地航天人同步舉行集體婚禮
    國慶佳節,北京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七地同步聯動其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會場為37對航天新人舉辦「讓祖國見證幸福」集體婚禮。舞臺上,由新郎榮崢傑、新娘趙怡涵帶來的歌曲《有點甜》引得臺下掌聲陣陣。原來,夫妻二人都是中心的航天工作者,但一個在溝裡,一個在市區,平日聚少離多。多才多藝的他們,相識在一次文藝創演的舞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