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操作十餘米高的行吊,能夠將懸於吊鉤上的筷子,一次性吊裝插入瓶口只有拇指大的玻璃瓶裡。
他是誰?一個來自齊魯大地的山東漢子,個兒不高,皮膚黝黑,說起話來不緊不慢,他可是發射場上的名角兒。十多年來,他憑藉高超的行吊操作技藝、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安全完成火箭和衛星吊裝任務百餘次,緊急處理故障險情20多起。
他叫劉超,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上有名的「金牌神吊手」。2001年,18歲的劉超懷揣著對火箭升空的向往來到了大涼山深處的西昌發射場,開始追逐他航天夢想的新徵程。
2002年,剛到發射場不到半年的劉超,被安排到測試廠房值班。5月的大涼山正是天氣乾燥少雨的季節,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著火;作為值班員,劉超需要定期對測試廠房進行巡視巡查。某天正當他對廠房進行例行巡查時,突然一陣塑料燒焦的氣味撲鼻而來。「著火了!」劉超猛然意識到險情,他第一時間切斷電源,尋找著火點並火速上報,由於發現及時、處理得當,沒有造成設備設施損失。劉超冷靜果斷的應急處置獲得了上級領導是肯定,這次險情也更讓劉超明白了航天無小事,任何崗位都來不得半點馬虎。
啃的就是硬骨頭,練的就是真本事!2003年,劉超主動申請,調入要求最嚴的行吊操作崗位。新挑戰來了!面對密密麻麻的技術指標和複雜的電路圖紙,他頭都大了。
但劉超並沒有氣餒,憑著山東漢子的那股子虎勁兒,他加班加點地惡補文化知識,一有空,他就抱著資料猛啃,直到弄懂、吃透才肯罷手,最後他以滿分的成績通過了上崗考試。在日常設備操作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追著師傅刨根問底、問個究竟,直到把問題問清楚了他才甘心。在掌握了基本操作以後,「貪心」的他,又開始琢磨行吊的設備技術特點,沒事他就獨自一次往廠房鑽,爬上十幾米的行吊,查機櫃、理電路、畫草圖、練操作……憑著那股子執著勁兒,不到一個月行吊的結構性能就被他摸得清清楚楚。
2004年,劉超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實戰」操作——火箭吊裝卸車。為了能順利完成吊裝任務,提前一天,他就來到現場,把程序走了一遍又一遍,並重新對設備進行了檢查。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憑藉著平時苦練的本領、過硬的心理素質,順利完成第一次火箭吊裝任務。
十多年來,劉超憑藉一股狠勁兒練就了一身「硬功夫」。故障處置,他技術精湛定位準!2012年,距離衛星進場不到4個小時,即將執行衛星卸車任務的行吊突發故障,無法正常運行。接到通知後,劉超提起工具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沉著、冷靜、仔細……」他一遍一遍在心裡告誡自己。結合故障現象,他快速分析可能出現的故障點,並逐一進行排查成功趕在衛星進場前排除故障,行吊恢復工作。大伙兒都說,行吊生了病,找劉超準沒錯!
2018年,劉超代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加全系統崗位技能大比武,憑藉著自己熟練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操作水平,斬獲個人第一名和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神吊手」的名號在發射場越發響亮起來。
憑著精湛的技藝,劉超逐漸在追夢航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憑著對崗位那堆「鐵疙瘩」的熱愛和山東漢子的那份「彪虎」勁兒,劉超紮根深山十餘載,用雙手託舉國之重器,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追逐自己的航天夢想!
來源:我們的太空
作者:楊興國
編輯:麻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