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攝影來說但值得慶幸的是,經過不斷地實踐運用,人們總結出黃金分割法的一些特點,進而演變出了一些相近的構圖方法,如三分法(九宮格法)。在具體使用這種構圖方法時,通常先將整個畫面用四條線進行等分,而線條形成4個交點即為黃金分割點,我們可以直接將主體置於黃金分割點上,以引起觀者的注意,同時避免長時間觀看而產生的視覺疲勞。
當被攝對象以線條的形式出現時,可將其置於畫面三等分的任意一條分割線位置上。這種構圖方法本質上利用的仍然是黃金分割的原則,但也有許多攝影師將其稱為三分線構圖法。散點式構圖散點式(又稱模盤式)構圖就是以分散的點狀形象構成畫面。整個畫面上景物很多,但是以疏密相間、雜而不亂的狀態排列著,即存在不同的形態,又統一在畫面的背景中。散點式構圖是拍攝群體性動物或植物時常用的構圖手法,通常以仰視和俯視兩種拍攝視角表現,俯視拍攝一般表現花叢中的花朵,仰視拍攝一般用於表現鳥群,拍攝時建議縮小光圈,這樣所有的景物都能得到表現,不會出現半實半虛的情況。
這種分散的構圖方式極有可能因主體不明確,造成視覺分散而使畫面表現力下降,因此在拍攝時要注意經營畫面中「點」的各種組合關係,畫面中的景物一定要多而不亂,才能尋找到景物的秩序感並如實記錄。透視牽引構圖透視牽引構圖,即通過構圖使畫面中主體或陪體的輪廓線條呈現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從而突出畫面縱深感的構圖手法。
在平面的圖像中表現三維空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照片具有空間感、立體感,須依賴透視規則。當畫面中的景物有明顯的近大遠小或近實遠虛效果時,觀眾就會感受到照片的空間感。這種構圖手法,常用於拍攝橋梁或筆直的道路,可使畫面具有很強的縱深感的同時,增強畫面盡頭的神秘感、未知感。光線的特性
直射光直射光充滿力量感,能賦予畫面強烈的效果。直射光的形成原因分為兩種不同的情形。一種是有明顯投射方向的晴天下的陽光,另一種是指人工控制光源得到的無遮擋直射光線。直射光有明確的方向性,並會在畫面中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因此特別適合展現對比度較大的風景畫面、人像攝影中的男性和老人或是靜物攝影中質感粗糙的非反光體等。
以側光或逆光的角度,更能夠強化這種光線的力度與方向感。散射光散射光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然光形成的散射光,如在陰天、霧天的光線均屬於漫散射光線;另外一種是人工控制的散射光,如經過大型的柔光箱過濾後的光線以及通過反光傘等其他柔光材料柔化後的光線等。
散射光的典型特徵是光線沒有明確的方向性,所照明的物體也就沒有鮮明的投影,明暗反差較弱。因此,用這種光線拍攝的畫面,給人寧靜、淡雅、細膩、柔和的感覺。比較適合用於拍攝風光攝影題材中的高調畫面,或人像攝影題材中的少女、兒童。光線的方向光和影凝聚了攝影的魅力,隨著光線投射方向的改變,在物體上產生的光影效果也會隨之產生巨大的變化。
在拍攝照片時,根據與拍攝對象之間的位置,光線的方向(也稱為光位)可以劃分為順光、前側光、側光、側逆光、逆光、頂光。這6種光線有著不同的照明效果,只有在理解和熟悉不同光線的照射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巧妙、精確地運用不同的光位,使照片具有更精妙的光影變化。順光順光是指從所拍攝景物正面照射過來的光線。順光照射下的景物受光均勻,沒有明顯的陰影或者投影,景物的色彩飽和度好,畫面通透、顏色亮麗。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相機的自動擋就能夠在順光下拍攝出不錯的照片,因此多數攝影初學者喜愛在順光下拍攝。
需要指出的是,順光照射下由於景物受光均勻導致所拍攝景物缺乏立體感及空間感。為了彌補順光立體感、空間感不足的缺點,在拍攝時要儘可能地通過構圖,使畫面中的明暗配合起來,例如以深暗的主體景物配明亮的背景、前景,或反之。也可以運用不同景深對畫面進行虛實處理,估主體景物在畫面中突顯出來。側光當光線投射方向與相機拍攝方向呈90°時,這種光位即為側光。由於側光會使景物產生強到的明暗反差效果,在畫面中可以體現出對比明顯的受光面、背光面和投影關係,非常有利於表我增的質感,是拍攝巖石、皮革、棉麻等材質的理想光線。另外,側光照射下的物體陰影濃鬱,明暗對比強烈,可以使畫面有一種很強的立體感與造型意所以說,側光是比較豐富、生動的造型光。前側光前側光就是指從拍攝對象的前側方照射過來的光,亮光部分約佔拍攝對象2/3的面積,陰影暗部約為1/3。利用這種光線拍攝出來的畫面比順光拍援時的陰影更明顯,比側光的亮光部分更大,畫面的光線效果介於這兩者之間。
利用前側光拍攝的照片,可以使景物大部分處在明亮的光線下,少部分構成陰影,既豐富了畫面層次,如出了景物的主體形象,又顯得協調,給人以明快的感覺,這時拍攝出來的畫面反差適中、層次豐富。利用前側光拍攝人像、建築、花木、山水、沙漠、田園等題材時,可以得到有層次感、立體感和空間透視感的畫面。側逆光光線從拍攝對象的後側方射來,既有側光效果,又有逆光特點的光線,就是側逆光。側逆光的光照情況正好與前側光的光照情況相反,拍攝對象的受光面積小於背光面積,陰影暗部大,光亮部小。側逆光既有側光效果又有逆光效果,具有極強的表現力。
在使用側逆光拍攝時,要注意仔細比較、選取光線角度。只要發現側逆光對物體的輪廓勾勒已經能夠描繪出其特徵,就不能再讓光線過多地照射至其側面,以避免失去側逆光的神秘色彩。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認真、仔細地選擇拍攝角度。逆光逆光即來自拍攝對象後方的,投射方向與相機拍攝方向相對的光線。在逆光條件下,景物只有極少部分受光,陰影比較多,往往可以形成暗調效果,因而是表現低調畫面的理想光線。
用逆光拍攝建築、雕像等堅實的物體時,往往會呈現出清楚的輪廓線和強烈的剪影效果。如果拍攝花朵、草叢、毛髮等表面柔軟的物體,其表面的纖毛會在逆光下呈現出半透明光暈,不僅能夠勾勒出物體的輪廓,將物體和背景拉開距離,而且能夠使拍攝對象看上去有種聖潔的美感。但是,無論拍攝哪種題材,如果在逆光拍攝時曝光不正確,就無法得到想要的效果,所以在拍攝時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要充分考慮最終畫面中景物的明暗劃分。在拍攝時,通常可以採取以下3種方法進行曝光,以獲得想要的畫面效果。
(1)當景物最有表現力的部分位於暗部時,對暗部進行測光,以保證暗部的層次。(2)當主要表現拍攝對象的輪廓形態時,按亮部曝光,形成剪影或半剪影效果。(3)當景物最有表現力的部分處於中間影調時,採用亮暗兼顧曝光,取亮暗之間的中間值進行曝光,保留景物的大部分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