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季節,對我們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溫室大棚內溼度的調控,因為溼度控制的是否得當,除了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發育外,對病害的發生與否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和菜農朋友聊聊如何更好地調控棚室內的溼度。
不同蔬菜作物對溼度的要求
所謂的溼度指的是空氣相對溼度,是相對於空氣絕對溼度來說的。蔬菜的生長離不開溼度,但同時溼度也會影響病害的發生,除了病毒病和白粉病需要乾燥的環境外,剩餘的病害,都和溼度有關係,而且一般都是溼度越大,病害發生的越嚴重。因此,掌握蔬菜作物對溼度的要求就顯得尤為重要。
葫蘆科作物:如黃瓜、甜瓜等,由於這類作物葉片較多而且生長較快,因此,所需要的空氣相對溼度較高,如黃瓜最適宜生長的空氣相對溼度為80%~85%;茄果類作物:如茄子、辣椒、西紅柿等,這類蔬菜作物最適宜生長的空氣相對溼度為55%~65%;豆角類:不管是豇豆還是芸豆等等,最適宜豆類生長的空氣相對溼度為60%~70%;葉菜類:適宜葉菜類生長的空氣相對溼度為50%~60%,但也有一些喜水的葉菜,如芹菜,需要的空氣相對溼度為60%~70%。不同的蔬菜,需要的空氣相對溼度不同。空氣溼度對作物影響最大的是光合作用,空氣相對溼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蔬菜的生長發育,當空氣相對溼度小於40%時,會出現焦邊、生理性失水等問題;當空氣相對溼度太高時,容易產生病害。
空氣相對溼度都有什麼規律
在溫室大棚蔬菜種植中,空氣相對溼度的高低,其實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
低溫季節要比高溫季節高:我們種菜的都知道,棚裡冬季的溼度要比夏季高得多;夜間溼度要比白天溼度高:一般來說,夜間的溼度要比白天高得多,尤其是在早晨揭草苫之前,棚室裡的溼度是最高的,這也是為什麼病害最容易侵染的時間一般都是在早晨這段時間的原因所在;陰天的溼度要比晴天的高:這主要是因為陰雨天氣溫低的緣故;澆水之後溼度大:在剛澆完水之後,棚室裡的空氣相對溼度最大,隨後逐漸降低;一天當中,棚室裡的溫度和溼度成反比:也就是溫度越高,溼度越小;相反,溫度越低,溼度越大。一般來說,溫度每升高1℃,空氣相對溼度下降3%~4%。對越冬茬蔬菜而言,一般夜晚的空氣溼度基本都在100%。
溫室大棚溼度的來源
溫室大棚空氣溼度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地面蒸發和植株蒸騰作用。
地面蒸發:隨著溫度的升高,土壤中的水分會形成水蒸氣蒸發,尤其是在澆水後,棚室裡最容易形成高溼的環境;
植株自身蒸騰作用:作物吸收礦物質營養,是靠植株自身的蒸騰拉力作用實現的。棚室蔬菜早晨結露比較重,一方面是因為地面蒸發水蒸氣在遇到溫差大的時候凝結,另一方面就是葉片蒸騰作用吐水所產生的。
如何降低溫室大棚的溼度
要想調控溫室大棚的溼度,最常見的措施主要有四個方面:少澆水、多通風、加覆蓋及噴施葉面肥。
1.少澆水
從溼度的來源我們知道,溼度來源都是水。這就要求我們要少澆水,少澆水是說要澆小水,而不是減少澆水的次數。在冬春季節,由於溫室大棚的環境相對比較密閉,用不著澆大水。
我們菜農朋友都有這樣直觀的感受,越冬茬蔬菜只要澆水一多,就容易引起病害的大流行,因此,有許多菜農40天甚至50天的時間都不敢澆水,這就導致我們的蔬菜生長出現許多問題。澆水不僅僅是為了供給水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是隨水帶肥,因為缺少了水分,蔬菜植株就無法正常吸收養分。
因此,從11月份以後一直到3月中旬,澆水的原則是澆小水而不是不澆水。那麼,澆水的標準是什麼?一般來說,從11月份~12月中旬,每隔12~15天澆水一次;12月中旬~1月底,每隔20天左右澆水一次。如果是溝灌,每次澆水以12~15方為宜,最多不超過20方;如果是滴灌或者微噴,每次澆水量以6~10方為宜,最多不超過12方。
2.多通風
目前我們大多數菜農朋友,在冬春季節,一般都是早晨揭草苫後等溫度起來後進行放風,等下午的時候再關閉風口,這是一種極其不合理的管理方法,想要更好地控制棚室內的空氣溼度,推薦每日進行三段放風法。
第一段放風:我們前面說,早晨揭草苫前是溼度最大的,因此,只要是晴天,在拉開草苫之後,可以進行短暫的放小風,拉開10釐米左右的小風口,放風10~15風中,可以有效排出棚室裡的溼度;第二段放風:等棚室內的溫度升高後進行放風。放風時間把握的原則是比作物最適宜的生長溫度往下降4℃~5℃左右。比如西紅柿坐果前最適宜的溫度為24℃~26℃,那麼最適合放風的時間則是22℃左右。第三段放風:放風時間是在下午在下午投放棉被之前。在進行第二段放風后關閉風口,棚室裡的溼度就會直線上升,為了防止結露和降低溼度,可在投放棉被前,開10~15釐米的小風口,放風5~10分鐘。當然,有一點是需要注意的,澆完水之後不要馬上開風口。建議大家早晨澆水,一是因為早晨的水溫和地溫相近,另外,早晨在澆完水後,中午有足夠的時間將棚室裡的溼度排出棚外。澆完水放風的最佳時間是棚室裡的溫度要高出適宜作物生長的溫度3℃~4℃,這樣,有足夠的溫度將水分蒸發,從而更好的排出到棚室外。
3.加覆蓋
溫室大棚蔬菜種植,不建議澆明水,不管是溝灌、滴灌還是微噴,一定是膜下澆水最好。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有些菜農朋友在覆膜的時候,喜歡全棚覆膜,這樣是不合理一種做法,因為不管是什麼蔬菜,根系都需要氧氣,當前棚室土壤板結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因此,建議只在種植行覆膜,而且澆水最好進行溝灌或滴灌,走道大行不澆水。
4.噴施葉面肥
在噴施葉面肥的時候,可以加一些含有植物源生長素的葉面肥,不管是腐殖酸、胺基酸還是海藻酸,因為植物源生長素能夠靈活調控植株氣孔的閉合,使得植株在溫度高的時候,蒸騰作用強一些,而當溫度低的時候,儘可能少產生蒸騰作用。
當然除了這些措施外,還有一些其它輔助措施,如棚膜選擇無滴膜、正確噴施藥劑、加溫等,在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希望此篇文章能夠對菜農朋友更好控制棚室內的溼度能有所幫助,如果您覺得有用,也希望多多點讚和轉發,因為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