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消息,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將於 2 月 3 日在北京舉辦「2017CCF 頒獎大會」,會上將頒發 2017 年度 CCF 終身成就獎、CCF 夏培肅獎、CCF 傑出教育獎、CCF 計算機企業家獎、CCF 傑出工程師獎、CCF 傑出貢獻獎、CCF 卓越服務獎和 CCF 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獎項。
據了解,CCF 在 2017 年會員人數超過 4.6 萬,CNCC(中國計算機大會)參會人數突破 6000,雷鋒網也作為獨家戰略媒體進行了全程報導,詳情可參見雷鋒網 CNCC 2017 系列專題:https://www.leiphone.com/special/306/201710/59e0294fa6dbe.html
近日,CCF 公示了 2017 年度「CCF 傑出貢獻獎」、「CCF 卓越服務獎」、「CCF 傑出教育獎」及「CCF 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的獲獎名單。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整理如下:
「CCF 傑出貢獻獎」設立於 2010 年,距今已有 7 年時間。這一獎項旨在表彰對 CCF 有獨特或重大貢獻的單位或個人,包括但不限於:
就重大問題提出獨到觀點或建議被 CCF 採納並產生良好效果;
發起並組織 CCF 有影響力的新的系列學術會議;
推動學會與其他組織合作,促進 CCF 的發展;
向學會提供大額捐贈或資助;
……
李國傑研究員
李國傑,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43 年生於湖南邵陽,1968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85 年獲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學位,1985-1986 年間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 CSL 實驗室工作,1987 年回國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作,1989 年被聘為該所研究員。1990 年被國家科委選聘為國家智能計算機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99 年 12 月至今擔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2004 年任 CCF 理事長,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主任。2012 年任中國科學院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學院院長。
李國傑在並行處理、計算機體系結構、人工智慧、組合優化等領域發表了 100 多篇學術論文,合著四本英文專著。近 20 年來領導中科院計算所和曙光公司為發展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產業、研製龍芯高性能通用 CPU 晶片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先後獲得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二等獎、首屆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等獎項,1995 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 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獲獎理由:
李國傑研究員自 2004 年擔任 CCF 理事長以來,以現代社團治理的思維,推動並領導了 CCF 在會員服務和發展、先進治理架構和制度體系的建設、開放和規範、學術評價、社會服務等全方位的深刻變革,推動 CCF 成為一個具有巨大學術影響力和很高知名度的社團。
「CCF 卓越服務獎」授予為 CCF 連續服務十年以上並有重要貢獻的 CCF 會員,於 2011 年設立。
史元春教授
史元春教授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 年起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任教,2004 年至今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人機互動與媒體集成研究所所長。任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普適計算研究部主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CCF 常務理事,普適計算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中國圖形圖象學會多媒體專業委員會委員。ISO/SC36 中國代表,IEEE 高級會員。
獲獎理由:
史元春教授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一直在 CCF 擔任重要職務,YOCSEF 發展早期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發起並創建普適計算專委並擔任第一屆主任,多年擔任 CCCF 副主編兼專題主編,ADL 工作組組長,擔任三屆常務理事至今,為 CCF 的變革和發展持續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智慧,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 年度「CCF 傑出教育獎」由國防科技大學王志英教授和武漢大學何炎祥教授獲得。該獎項設立於 2012 年,授予在計算機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教學、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方面有突出貢獻,或在 CCF 推動中國計算機教育改革與發展方面有重要貢獻的人士。
王志英教授
王志英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高校優秀骨幹教師。從事體系結構研究 20 多年,一直工作在教學科研的第一線,學術造詣深,教書育人,師德高尚。先後承擔多項目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和軍隊獎勵。教學方面,先後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骨幹教師,全軍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國防科技大學優秀碩士導師獎,指導的學生論文獲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1 項,二等獎 1 項,三等獎 1 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2 項。在國內外刊物和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 110 多篇,撰寫論著 1 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專利 2 項。
獲獎理由:
王志英教授在推進我國計算機類專業系統能力培養和先進教育理念推廣實踐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為我國計算機專業教育相關規範的研究與制定,以及我國計算機類專業教育學術組織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直堅持工作在教學一線,積極探索和實踐研究型教學,建立起一支國家級教學團隊,在高校教師中發揮了示範帶頭作用。
何炎祥教授
何炎祥教授,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現為國家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學部委員,全國高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委會副主任,各類學術兼職 40 餘項,先後擔任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的大會主席、副主席和程序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分布並行處理(含移動計算、網格計算與 Web 服務)、可信軟體、知識挖掘與數據開採、軟體工程等。主持或參與承擔國家 863 高技術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省市科技攻關項目等 40 餘項,獲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3 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發表論文 200 多篇,其中近 1/3 被 SCI/EI/ISTP/英國科技文摘/俄羅斯科技情報文摘等索引和摘錄。出版著作和教材 15 本,被國內許多高校選作教材。
獲獎理由:
何炎祥教授重視計算機專業基礎教學,積極推動教學改革,把被學生視作「天書」的《編譯原理》課程打造成了國家精品課程,並組織創建了國內第一個信息安全本科專業,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效果;他近 40 年如一日,把教書育人工作很好地結合在自己的崗位實踐中,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
「CCF 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授予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或應用基礎研究方面有重要突破,或在關鍵技術和應用技術方面有重要創新的中國計算機領域博士學位論文的作者。該獎項於 2006 年設立。
獲獎名單如下:
更多獲獎動態,可持續關注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及 CCF 官網 http://www.ccf.org.cn/
雷鋒網版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