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遵循自然規律,而不是仁愛

2020-12-06 大李員外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通述的說:

天地根本就沒有仁愛,把世間萬物都當成草扎的狗,任其自生自滅。

聖人也沒有仁愛,把所有百姓當成草扎的狗,對其不理不睬。

天地之間,不正像大風箱一樣嗎?

中間是空的,拉動起來,可以發出無窮無盡的風。

說多了做多了,反而容易無路可走無話可說,不如守住靜虛,順其自然。

不同的《道德經》版本,對於這一章有不同的用詞,最後一句有的寫成「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也有不同的翻譯,但大體意思差不多,本不做學術研究,不究於細節某個詞的意思。

很多人最開始看這一章,覺得很詫異,「天地不仁」,「聖人不仁」,太違背常理了。

我們以前受的教育,天地多仁慈啊,提供我們吃的給我們喝的,聖人就應該一心為別人,聖人是雷鋒的代名詞,是好人的代名詞。

為什麼老子說,他們都那麼殘忍,把老百姓當成早把子狗呢?

老子並沒有錯,老子看到的是本質。

天地有自己的法則,天地遵循的是法則,而不是仁愛。

無論風調雨順,還是地震火山;無論是生老病死,還是富貴貧窮,都是遵循天地法則。

如果天地是父母,那麼地上萬事萬物都是她的子女,人、山、水、鳥、豬……哪怕一個石頭都是,父母沒法去偏袒任何一方,只能制定規則,讓大家在規則裡面遊戲。

聖人也是如此,得道的人,已經沒有分別心,對所有的百姓一視同仁。

在聖人眼裡,沒有好人還是壞人,沒有善良還是醜陋,沒有富貴還是貧窮。老子雖然說聖人把百姓當成芻狗,其實反過來也一樣,聖人把芻狗也當成百姓,因為在聖人眼裡,沒有分別。

聖人和天地為什麼能這麼想?

所有有生命的物體,本質都會走向死亡,只不夠有時間有長短而已,青蛙最多能活五六年,狗最多能活20來年,人能最多能活100來歲。

《莊子·逍遙遊》中的說: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因為朝菌早上生晚上就死了,不知道月初和月末,寒蟬也就活一個多季度,肯定也不會體會春秋兩季。

人身體內的細胞呢?

人體內腸道細胞的生命最多只有兩三天。如果把天地和得道的人想像成我們自己的身體,把百姓當成身體裡面的腸道細胞細胞,來看看會看見什麼現象。

試想有兩個腸道細胞在吵架,一個要走前面一個要走後面,在我們肚子裡還打起來了,我們會不會覺得特可笑?

還有個只能活兩天的細胞,一直在擔心自己很快就要死亡了,沒過多久,在它提心弔膽的時候,咯嘣就死了!我們會不會覺得它特無知?

我們心想,就兩天時間,你還不好好的該吃吃該喝喝,擔心什麼呢?

還有一些更倒黴的細胞,我們不小心磕破皮了,磕破的地方,它剛生出來就死了。身體磕破點皮和地球發生地震火山沒有什麼區別。

從這個角度看,天地和聖人,把百姓視為芻狗,太理所當然了。

我們都不是聖人,但聖人的理念可以借鑑。

我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看法,不同的是,每人管事不同的區別。

為什麼這樣呢?若對所遇的有所不同之時,其實是有自己的私心雜念在裡面了,說明自己有私心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在社會上應該承擔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不要輕易去改變別人的軌跡。

天地之間遵循的最公平規則是什麼呢?

大自然最公平的規則就是死亡。

看似殘酷,但實際是最公平最合理的制度,所有有生命的生物,都會死亡。但怎麼樣才會死亡?

例如人,交通事故可以導致人死亡,疾病可以導致死亡,自殺可以導致死亡,自然老去也能導致死亡…….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還可以從中體會出「無常」。

每一段感情,都是一段過程。

戀人只是這個時間的狀態下,是你的戀人; 父母也只是在這幾十年是你的父母。 無論長或是短,都只是一個狀態的長短。

天地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我們不應該過於擔心,做好自己能做的,其他的就平淡對待。

學習聖人的思考方式,再來觀察周圍的世界,或許能想通很多道理。

我很擔心工作中發生的問題,哪一個人的問題,哪一個工作環節的問題,就身心疲憊的不斷地說,去看,去做,當然也有效果,但不明顯。

我以前很焦慮這件事情,因為問題解決不了,現在我逐漸不再焦慮,每個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命運,生老病死循環往復都是自然規律,我能做的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結果如何,我無法去操控。

其實,世上所有的焦慮都是多餘的。

相關焦點

  • 楊超越古裝動圖天地混沌 昊天居於蒼穹之上憐憫仁愛
    楊超越古裝動圖天地混沌 昊天居於蒼穹之上憐憫仁愛時間:2020-01-12 00: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楊超越古裝動圖天地混沌 昊天居於蒼穹之上憐憫仁愛 楊超越古裝動圖# 品一品楊超越古裝新劇《將夜2》動圖:天地混沌,昊天居於蒼穹之上,憐憫仁愛,俯瞰億萬蒼生,賜予子民萬物。
  • 《素書》解碼:一定要遵循的天地萬物運轉法則,你越早明白越好
    譯文:所謂道,是人所遵循的自然法則,它支配著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而天地萬物卻不知其所緣由。道,是人所遵循的自然法則如果說老子的思想體系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道。道是萬物的起源。在老子看來,在天地萬物形成之前,就有道的存在,它先天地而生,似萬物之宗,經過一個發展過程之後,孕育了天地萬物。之後,道並沒有消失,而是繼續養育著萬物,使得萬物得以生長、發育、成熟。老子認為的道又是規律性的。它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道運行不止,但運行向前到某一階段會「各復歸其根」。
  • 如何理解「三個規律三種發展」:遵循自然規律 推動可持續發展
    原標題:遵循自然規律 推動可持續發展(經濟時評·如何理解「三個規律三種發展」②)   目前,我國大氣、水、土地汙染形勢都很嚴峻。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只有一個,就是走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從傳統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
  • 韓愈名篇《原人》傳承仁愛思想:讓愛充滿天地間
    韓愈名篇《原人》傳承仁愛思想:讓愛充滿天地間   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劉冰說:「古籍的深奧也是特別寶貴之處就在於用文言文傳承了先賢對世界的觀察與思考。」
  • 多重維度中的儒家仁愛思想
    並據此認為,儒家並不是抽象地肯定「公共性」,而強調「家」作為儒家社會秩序的基礎地位。另有一些學者則認為,重視家庭倫理及人倫的意義,固然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傾向,但在儒學發展史上,仁愛並沒有被局限於「家」的範圍,人類要把仁心從血緣之愛推廣到所有的群體。仁愛並不能簡單「固化於」血緣之愛,其最高境界應該是愛及所有人。  確切地說,對於儒家之愛的不同認識由來已久。
  • 《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橐龠怎麼理解?
    在老子的眼裡天地無私,坦言自己是一個無神論者,說聖人不會以仁愛的名義,偏走一端,聖人無為,內心世界一片空靈。關於仁愛的討論,由來已久,孔夫子強調了仁,老子說不仁,他們思想難道是對立的嗎?放下語言文字的桎梏,從客觀的角度觀察,老子說:「萬物作焉而不辭」天地生化萬物,讓其欣欣向榮。
  • 唯有遵守因果報應規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自然規律
    因果不是哪一個人發明出來的,而是宇宙的自然規律。就好像我們人類和動物是自然的產物一樣,都是遵循自然規律而存在的。可是我們現在卻不知道好歹,大肆地破壞自然環境。雖然大家近年來也為保護環境拯救地球做了許許多多的努力,但是仍然是杯水車薪罷了!若是人心壞了,無論如何做表面文章都是無濟於事的。人類真是太愚痴了!我們吃動物家禽的肉,穿動物家禽的皮毛,心靈上還以此為榮耀!
  • 那位注射350萬年細菌的科學家,違背自然規律,如今怎樣了?
    那位注射350萬年細菌的科學家,違背自然規律,如今怎樣了?每個人的一生短短幾十年,在這天地間如同蜉蝣一般,有的人內心豁達,在有生之年不斷奮鬥,創造人生價值,一生過得極其精彩,不枉此行。而有些人卻懶散無目標,荒度了一生,沒有任何意義。
  • 仁愛思想的現代價值
    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餘名與會學者,就儒家仁愛思想的義理闡釋、歷史實踐、宗教向度和當代價值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一、儒家仁愛思想的義理闡釋。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仁愛」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體現了儒家思想最基本的價值。後世儒家學者對仁愛的具體義理不斷做出了新的詮釋,構成了儒家仁愛思想解釋史。
  • 儒家仁愛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督教談「博愛」,佛教倡「慈悲」,儒家言「仁愛」。儘管各種哲學與文化形態存在宗教和歷史文化的差異,但在關愛生命、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方面,卻是殊途同歸。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建構在全人類共同認可的道德基礎和價值信念基石之上。「愛人類」是儒家「仁愛」思想底色,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儒家思想的現代性價值不可低估。
  • 尊重自然 順應自然規律
    這個鬥,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安徽省考察調研時指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我們面臨一系列重大而緊迫的考驗。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同時自然災害的發生不可能完全避免。
  • 白話講易經,第二十三卦,山地剝卦,遵循自然規律,順勢而止
    君子應遵循有生有滅有盈有虛的自然規律,謹慎隱忍,順勢而止,前進只會見害於小人。來看一下剝卦的爻辭:初六爻:剝床以足,蔑貞兇。大家看剝卦的樣子,是不是很像一張床,上爻是床板,下面五個爻是床腿,所以剝卦闡述道理用床做比喻。初爻處在剝蝕的初期,床腳被侵蝕了,所以說剝床以足。蔑同滅,指消除,蔑貞,就是陰爻逐漸驅逐陽爻,以邪壓正,兇險。
  • 請以敬畏之心,遵循大自然法則
    沒有敬畏之心,不遵循自然規律。你說你沒事吃那些幹嘛?四五十年代那會兒窮,過糧食關,吃不飽飯,都沒人敢去碰那玩意兒。你說你一吃播,為了賺粉,去碰那些,這不是作死嗎?你死了都不要緊,你知道,你害了多少人嗎?現在大家都不敢出門,城市安靜的像一座空城。
  • 紅會仁愛基金將萬輛劣質自行車捐給大國企和老幹部局
    「仁愛基金」是紅基會下屬一項專項公益基金,是實施上述兩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於助學、救助社會弱勢群體、改善貧困地區農村醫療衛生條件。管理原則:遵循雪中送炭、公開透明、尊重捐贈方意願、體現資助效益四項基本原則。一提起停放在公司遊泳池的200輛自行車,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飛公司)工會生產辦負責人郭公利就有些氣不打一處來。
  • 科學家稱它違背自然規律,它還能生長多久?
    但是事物的發展都是要遵循自然規律的,即使是那些倖免於滅絕之難的生物,它們也要遵循大自然的發展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不斷地進化和發展,才能夠使自己更長久的生存在地球上。不過有一種生物生活在地球上很久,卻被科學家稱,它已違背自然規律。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科學家所說的這個生物叫「太歲」。
  • 拽著寶寶雙手學走路,純粹是「幫倒忙」,遵循孩子生長規律是關鍵
    每天她都期待寶寶快點長大,自己跑著玩,而不是整天抱著。最後,寶寶快一歲了,但是沒有跡象表明寶寶會走路。小張很著急,所以她開始每天牽著寶寶的手教寶寶走路。結果過了幾天,孩子怕媽媽拉著他走。此外,當小張抱著嬰兒的胳膊走路時,嬰兒會哭,好像胳膊受傷了。崔玉濤老師說,我們不應該按照成年人的標準來撫養孩子,更不要過多地幹涉他們的成長。接受早教,讓孩子提前學會走路,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