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思想的現代價值

2020-11-26 光明網

由中國人民大學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主辦的「國際儒學論壇・2008」國際學術研討會近日在京舉行。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餘名與會學者,就儒家仁愛思想的義理闡釋、歷史實踐、宗教向度和當代價值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一、儒家仁愛思想的義理闡釋。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仁愛」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體現了儒家思想最基本的價值。後世儒家學者對仁愛的具體義理不斷做出了新的詮釋,構成了儒家仁愛思想解釋史。有學者認為,「仁者人也」包含了兩方面的思想價值,即「人的自覺」和人道主義的精神。孔子以「仁」作為理論探討的中心,在以人為本的哲學基礎上開啟了儒家人本理性的思維路向。同時,有學者指出,歷史上,從孔子到後世儒家,仁愛不僅表現在「愛人」上,而且也體現在「愛物」上。

二、儒家仁愛思想的歷史實踐。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孔子不僅是仁愛的思想者,也是仁愛的實踐者。有學者提出,儒家的仁從活生生的人的情感中提取出來,通過「義」和「禮」導入人的現實生活,從而獲取實踐性的品格。有學者結合新出土竹簡《魯穆公問子思》提出,孔子之後,面對「天下無道」的狀況,早期儒家產生了兩大政治方案,即曾子、思孟一派的道德解決方案和子遊一派的政治解決方案。此外,有學者從政治文化的角度考察了儒家仁愛政治觀和循吏文化,提出以仁愛之心發施政教是儒家仁愛政治觀的核心。

三、儒家仁愛思想的當代價值。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儒家仁愛思想為世界文明尤其是亞洲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全球化的新時代,儒家仁愛思想對人類社會的進步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針對現代世界正在遭遇的個人主義危機,有學者提出,儒家仁愛倫理是以家庭為基點的角色倫理學,有益於克服西方個人主義帶來的弊端。有學者從德性倫理學的角度探討了儒家倫理的當代意義,提出在性善論、君子論和仁禮論諸方面,儒家德性倫理是構建當代世界德性倫理學的寶貴資源。針對世界生態環境問題,有學者提出,儒家「民胞物與」的仁愛思想有益於人類理解物我同胞的原理,有益於人類發揮自製之心,創造天人合一、物我共生的美好地球。另外,有學者探討了儒家仁愛智慧在生命科學技術研究中的道德作用。

最後,與會學者一致認為,仁愛既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和首要價值,也是中華文化的最高道德原則和人格理想。仁愛之士具有一種偉大的擔當精神。中華民族就是在這種大愛大德精神中成長、繁榮、生生不息。

相關焦點

  • 多重維度中的儒家仁愛思想
    相較於墨家、道家等思想傳統,儒家的價值在近代中國受到的爭議最大,墨家和道家經常被視為是符合現代中國社會需要的「進步」因素。因多重視野而導致的闡釋策略的衝突,在評斷儒家價值的過程中表現得最為明顯。在21世紀的多元現代性背景下,「公」、「私」對立的問題再度成為學術界關注的議題,不過更多的目光聚焦於作為公私問題的源發點仁愛之上。一般而言,對於仁愛的範圍的確立與對公私問題的認識關係密切。
  • 儒家仁愛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督教談「博愛」,佛教倡「慈悲」,儒家言「仁愛」。儘管各種哲學與文化形態存在宗教和歷史文化的差異,但在關愛生命、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方面,卻是殊途同歸。人類命運共同體應該建構在全人類共同認可的道德基礎和價值信念基石之上。「愛人類」是儒家「仁愛」思想底色,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儒家思想的現代性價值不可低估。
  • 「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原標題:「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蘊籍著豐贍內涵,累積著深厚底蘊,其中傳承久遠、歷久彌新的「和合」思想,不僅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價值取向。
  • 妥建清:中國眼光,世界意義——中國哲學「主體」思想的現代價值
    杜維明先生指出,新人文精神不應限於西方啟蒙主義的視域,而應包容傳統儒家和諧、道德主體意識所彰顯的責任擔當等思想。還有學者亦指出:「只有『具體否定』才能完成文化超越的任務,使中國文化從傳統的格局中翻出來,進入一個嶄新的現代階段。
  • 周山詳解老莊思想的現代意義:開拓進取與順應自然
    3月2日上午9點,「樓觀問道」文化論壇包括《道文化的現代詮釋》主論壇在各界道教、兩岸三地著名國學專家學者與政府官員共同參與下展開。上海社科院終身研究院周山發言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就在於重新發現傳統精神的價值,今天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與闡發,首先是對老莊思想的挖掘與闡發。與前人看法不同,周山認為,老莊思想的現代意義除了「順應自然」之外,更有「開拓進取」。
  •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時代價值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精髓可以歸納為:頂層設計、科學管理、自主創新、全國協作、綜合集成。系統工程思想是錢學森晚年的重要理論建樹和思想結晶,是支撐其人生歷程中第三座科技創造高峰的代表性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溫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內涵和現實情懷,具有重要時代價值。
  • 楊建義:個體價值: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基本向度
    [3] 李月玲.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再釋義[J].理論月刊,2012,(1).[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基本問題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 (11).[5] 項久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與人的價值[J].教學與研究, 2002,(12).[6] 褚鳳英,孔超.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7)中.
  • 論馬克思與弗洛姆異化思想的價值
    【內容摘要】馬克思的異化思想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局限性及其克服給予了深刻的唯物主義的理解。弗洛姆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家,他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深刻的研究,批判並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性異化等問題,並基於此提出拯救人類社會的途徑。本文主要分析了弗洛姆和馬克思異化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價值。
  • 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現代思考
    在此之後,我們將視角回到現代,結合思想本身特點來探討儒法道的現實意義、落後性及需要修正的部分,進行全方位的反思與借鑑。最後是本文的落腳點,即提出在中國現代政治體系的設想——建立現代社會領導體系、社會支持體系與社會穩定體系的三位一體,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克服三大障礙。 一、 引言 1.從文化談起 何謂文化?
  • 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談價值主義教育思想
    我們試圖在價值哲學基礎上,以國際化視野、本土化行動、未來教育趨勢,分析現代教育,構建價值主義教育思想體系。  教育價值危機使教師的職業價值嚴重貶低,教育尊嚴受到嚴重挑戰;使受教育者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精神衰減,社會責任能力下降。消除人類的一切危機應從消除教育危機入手,消除教育危機應在反思人類教育,彰顯傳統優秀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探究適應當代人、當代社會需要,引領時代不斷進步的、先進的教育思想。
  • 韓愈名篇《原人》傳承仁愛思想:讓愛充滿天地間
    韓愈名篇《原人》傳承仁愛思想:讓愛充滿天地間   省圖書館古籍文獻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劉冰說:「古籍的深奧也是特別寶貴之處就在於用文言文傳承了先賢對世界的觀察與思考。」
  • 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蘊含著深刻的生態倫理思想,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引,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馬克思生態倫理思想的理論內涵馬克思的生態倫理思想肯定了人與自然界之間的內在關聯,將倫理關懷的對象延伸到自然界,使人在尊重自然界價值的基礎上達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責任目標。人與自然界具有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 道教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大道至簡,其行維艱
    這不僅表現在道教對中華傳統文化、道家思想、儒家倫理綱常、墨家思想、易學和陰陽五行思想、讖緯之學、古代鬼神思想、巫術和神仙方術、黃老思想的廣泛吸收。而且,還表現在它對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中國學術思想、科學技術、政治、道德倫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風俗習慣、民間信仰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進入近代以來,道教遭遇難以逾越的發展瓶頸和瀕臨滅絕的生存危機,一度沉寂下來,養精蓄銳,伺機而動。
  • 秉承儒家文化精髓 現代管理理念
    修正集團企業文化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融會現代管理理念,再通過企業精神滲透到各個崗位,踐行「在修正中成長,在成長中修正」,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增強了員工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實現了員工素質的整體提升。
  • 現代人類進化動力是什麼?現代人類思想意識復興又是什麼?
    其實這個時代人類主要使命還是不被奴役,自身還需強大,國家與人類思想也同步提升。資本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則是人類發展巔峰,在這個地球人類完全成為主宰者,不為任何環境而逼迫,人類也擁有改造地球能力,那麼現代推動人類進步的使命是什麼?動力又是什麼呢?上面是人類社會各個階段進化動力與方向。在古代人類的所有一切的使命其實都是為了生存,為了延續。
  • 儒家經典思想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今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規範依然以儒家為本,照亮每一個人思想行為前行的方向和路徑。
  • 蔣介石仁學思想,「力行哲學」下的仁學觀念是怎樣的呢?
    導語:蔣介石仁學思想,「力行哲學」下的仁學觀念是怎樣的呢?蔣介石,名中正,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反清革命活動。辛亥革命爆發後,投身民主革命,獲得孫中山的器重,曾任黃埔軍校校長兼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應當說,拋卻建國前後的意識形態理論,平心而論的說,蔣介石的學說同孫中山的哲學,都有相當一部分內容來源於中國傳統儒學,以儒學為基礎,再輔之以西方控啟蒙思想的政治理論,就構成了國民黨的官方哲學。「力行哲學」,用馬克思主義化的語言就是注重實踐。那麼,在蔣介石看來,什麼是最應該實踐的呢?這裡有兩段話可以說明一些東西。
  • 杜甫一生去過很多地方,其詩歌藝術和仁愛思想也存在於香港
    把盞談笑間,我豪邁放言:香港也有歷史文化,杜甫也來過香港,而且長在香港--意思是杜甫的詩歌藝術和仁愛思想早就來到香港,存在於香港。即使在英國殖民地時期,香港大部分青年學生對草堂詩人杜甫的認識,我印象中,還是多於對愛芬(Avon)河邊的莎士比亞。香港的大學中文系講授杜甫詩、研究杜甫詩,相關的著述頗可觀。學長輩舊同事鄺健行兄,曾在希臘深造八年,獲博士學位,而中國古典文學修養精湛。
  • 「產婆術」對現代教學的實踐價值
    這一思想導致了西方啟發式教學的形成。「產婆術」包括四個步驟:反詰、助產、歸納、定義。反詰是指不斷地反問對方,直到對方認識到自己之前的認知是事實是有矛盾的,否定自己之前的觀點。助產是指通過技巧性的言語,使對方進一步思考。歸納是指針對討論涉及的具體對象進行分析,找出它們的共性與特質,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定義指將討論的具體事物或現象歸入一般概念,產生對它們的普遍性認識。
  • 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全面深入地把握和認識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係思想的豐富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對於我們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