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認為教育的目的,是通過認識自己達到獲得知識,最終成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的,而是通過一系列有技巧的對話(提問、爭辯),教師幫助學生接受正確知識的過程。蘇格拉底經常用「產婆術」,引導學生自己思索並得出結論。他認為,教師的作用就是「知識的產婆」。這一思想導致了西方啟發式教學的形成。
「產婆術」包括四個步驟:反詰、助產、歸納、定義。反詰是指不斷地反問對方,直到對方認識到自己之前的認知是事實是有矛盾的,否定自己之前的觀點。助產是指通過技巧性的言語,使對方進一步思考。歸納是指針對討論涉及的具體對象進行分析,找出它們的共性與特質,由特殊上升到一般。定義指將討論的具體事物或現象歸入一般概念,產生對它們的普遍性認識。
通過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的認知能夠進一步發展。在當今的教學中,仍然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學習中也不能一直處於被動狀態,對知識永遠是機械式地暗記,是低效的學習。唯有有意識地學習,對掌握知識充滿著渴望,對知識的真偽、意義有著自己的判斷,才是有意義的學習。「產婆術」的成功之處,就是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充當知識的產婆,進而引導學生從不知道到知道過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即使在反詰過程中,學生的思考偏離軌道,教師也可以通過巧妙的引導,使學生回歸正軌。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糾正錯誤,發現新知識,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營造平等的師生關係
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就教學成效來看,是相對低下的。講授式的課堂學習氣氛不濃厚,僵化的教學方式,會增添學生的疲勞感和厭惡感。在那樣的課堂中,明顯教師是佔主體地位的,師生地位的懸殊,直接影響著師生關係的融洽。而在「產婆術」影響下的教學中,通過師生平等的對話,相互討論,合作學習的氛圍之下,會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產生不一樣的教學效果。所謂教學相長,教師在教學中的「示弱」,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增強,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注重學生的思維拓展
「產婆術」的實踐價值在於,這種教學方法仍然適用於當今信息大爆炸的社會。就算是現在這樣的多元化社會,知識的數量是N次方增加,知識再也不是稀有品,也不是私有的,而是共有的。因此未來的教育,教師在知識的傳輸功能上作用會越來越小,而對於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思維能力的拓展上,將會是教育的目標。而蘇格拉底「產婆術」的四個步驟,正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產婆術」有局限性。比如,知識的孕育如果只是簡單的命題,例如什麼是什麼,那麼「產婆術」是有效的,但如果說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學生不能通過隻言片語進行回答時,教師就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條件。再如,反詰不適用於所有學生,也不能一直針對同一個學生不斷地反詰。否則這樣的教學方法反倒成了對學生的諷刺與挖苦,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縱然「產婆術」的教育理念有諸多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它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平等的師生關係、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於現代教學仍有一定的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