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時代價值

2021-01-13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系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這些組成部分作為分系統,又是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製造、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精髓可以歸納為:頂層設計、科學管理、自主創新、全國協作、綜合集成。系統工程思想是錢學森晚年的重要理論建樹和思想結晶,是支撐其人生歷程中第三座科技創造高峰的代表性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溫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內涵和現實情懷,具有重要時代價值。

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啟迪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時代機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離不開系統性思維,離不開堅持全國一盤棋解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就理論內涵而言,這與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高度契合。

錢學森1978年9月發表的《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一文是系統工程中國學派的奠基之作,而1979年1月《組織管理社會主義建設的技術——社會工程》一文的發表則是他將系統工程思想從工程系統工程向社會系統工程、從工程管理向社會和國家管理推廣,更好實現系統工程社會化服務職能的標誌性成果。

錢學森認為,系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這些組成部分作為分系統,又是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規劃、研究、設計、製造、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精髓可以歸納為:頂層設計、科學管理、自主創新、全國協作、綜合集成。與西方系統工程強調「工程」相比,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更強調組織管理的重要性,能夠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歷史張力。經過40餘年的推廣、應用和發展,系統工程已經從概念走向理論、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航天型號研製部門走向國家決策機構、從工程技術型號設計走向國家管理頂層設計,衍生出軍事系統工程、農業系統工程、社會系統工程、教育系統工程、法治系統工程等眾多分支學科,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成為當今中國社會廣為人知的高頻詞彙之一,並納入了國家公共話語體系。作為對系統工程思想和方法的創新發展,錢學森社會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價值在於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客觀趨勢,成為集成多種學科、涉及現代科學技術不同層次,規劃、研究、管理社會的科學方法論;其實踐價值在於面向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旨在認識社會、改造社會、建設社會和管理社會。系統工程無論在思想方法還是工作方法上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對構建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實踐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錢學森晚年創建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的過程,實質上是構建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提升中國學者學術話語權、向世界發出中國聲音的過程。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體現了中國特色,做到了整體論與還原論的辯證統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形成並發展起來、集其畢生心智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蘊含著顯著的中國基因,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錢學森通過總結自身長期從事航天系統工程管理實踐,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際,提煉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系統工程思想,形成了系統工程中國學派。這一理論的主要特點是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將整個社會作為一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以綜合集成法解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各種複雜性問題。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與西方系統工程思想雖然在探索整體與部分關係以及研究各組成要素、組織結構、信息流動和控制機理等方面有相似的一面,但彼此在理論內涵、思維模式、目標要求、實踐形式等層面存在很大不同。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顯著特色在於「中國化」:第一,注重總體設計。即從國家和民族的高度來思考社會主義建設問題,在做好頂層設計、實現所要達到的目標時,一方面從組織領導上突出民主集中制和黨的領導,另一方面在具體落實上傾全國之力集中攻關,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組織優勢。第二,強調內部協調。社會主義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牽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方方面面,協調發展是系統運行的本質要求。第三,植根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為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提供了文化滋養和思維方式。錢學森系統論建立在中國傳統整體論基礎上,並做到了東方整體論與西方還原論的辯證統一。因此,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本土性。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彰顯了理論自信,做到了理論之維與價值之維的有機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必須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覆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系統工程思想正是發端於中國航天實踐並在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得到檢驗的「正確理論」。就學術貢獻而言,錢學森堅持以我國「兩彈一星」重大科學技術工程為理論原點,著眼服務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系統科學領域努力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彰顯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這些系統性的創新成就使中國系統科學贏得了實質性自我學術主張和學術話語權,並在世界學術之林創立了具有「中國學派」身份標籤的系統科學體系。在此意義上,錢學森是一位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形成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先行者和拓荒者。關於系統工程的發展前景,晚年錢學森曾指出,系統科學是20世紀中葉興起的一場科學革命,而系統工程的實踐又將引起一場技術革命,這場科學和技術革命在21世紀必將促發組織管理的革命。

對完善科學決策機制的現實意義

從「系統五性」到「五位一體」:錢學森社會系統工程思想的當代呈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黨中央頂層設計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只有堅持「五個建設」全面推進、協調發展,才能形成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重在統籌,統籌需要以科學的方法論為引領,錢學森社會系統工程思想可以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供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借鑑。

錢學森社會系統工程思想是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社會化拓展。社會系統作為開放的複雜巨系統,具有開放性、複雜性、層次性、整體性和動態性五重屬性。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重大社會系統工程,同樣具有開放性、複雜性、層次性、整體性和動態性特徵。結合「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認真審視系統工程在國家治理這一社會管理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發現,系統工程不僅是一種技術和方法,更是一種具有普遍價值和意義的科學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在解決複雜問題時運用系統的觀點思考問題,用科學的方法求解問題。而針對國家治理過程中一些牽一髮而動全身、具有開放複雜巨系統特徵的社會系統工程問題,錢學森創立的「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的方法」可以成為解決此類問題的科學方法。

從「綜合集成」到「科學決策」:新時代領導幹部隊伍建設的理論召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題,向全黨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制度體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決策體系。錢學森提出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之初衷,在於建立科學有效的決策機制。綜合集成方法的實質是把智慧體系、知識體系、技術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構成一個高度智能化的知識—智慧融合體系。其最終實踐形式是一個集專家、數據+信息+知識、計算機於一體的巨型智能系統——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錢學森指出,如果將定性與定量兩種研究方法結合起來,使專家群體、數據和各種信息、計算機技術三者集成為一個系統,就可以有效處理複雜巨系統問題。他認為,這是研究處理開放複雜巨系統問題當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背景下,面對全球化進程受阻、國際格局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國內各種新舊矛盾疊加、社會大系統循環面臨多重挑戰等情況,我們更需要科學決策。

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關鍵在領導幹部。如何提高領導幹部的系統科學素養及其決策能力和水平,是我國當前能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貫徹執行黨中央指導方針的關鍵因素。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錢學森應邀赴中央黨校為各級領導幹部作了關於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戰略問題等多場專題報告。其中很多內容涉及如何加強領導幹部隊伍建設、提高領導幹部素質和能力、實現領導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等方面。他多次提出,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看,學習領導科學,努力實現領導工作的科學化,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每一個領導幹部面臨的重要而又必須解決的新課題。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咱們辦個系,就搞系統工程!
    本文結合錢學森創辦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科專業的偉大實踐,探討錢學森的系統工程創新教育思想,以及對「新時代強軍新管科」和「雙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和實踐啟示。1錢學森在國防科技大學創辦系統工程與數學系和系統工程專業1978年,在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長沙工學院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隸屬原國防科工委。
  • 從錢學森系統工程中汲取創新智慧
    而錢學森一生最為珍視的系統工程的戰略思想,對今天的創新中國建設大有啟示。錢學森的系統工程思想,他稱之為「中國人的發明」。早在20世紀80年代,錢學森就總結了他的思想,提出了一系列科技創新的理念。「系統論」的顛覆性思想,實現了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飛躍。
  • 科技日報:錢學森和他的系統科學思想與方法
    這些思想對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也不無裨益。    今天本報推出記者採寫的長篇報導《錢學森和他的系統科學思想與方法》,介紹錢學森創建系統科學的來龍去脈,並獨家揭秘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以饗讀者。    錢學森,人們將這個名字聯繫最多的是中國航天之父,而錢學森為在中國創建和發展系統科學所建樹的功勳,卻並不為多數人了解。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初心使命
    錢學森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在「兩彈一星」工程研製過程中,他始終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自己的卓越智慧和遠見卓識,帶領新中國第一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攻破了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關,解決了一大批關鍵技術難題,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開創了舉世矚目的航天事業;他從戰略高度思考、謀劃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特別是國防科技發展的重大問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造性、富於前瞻性的重要學術思想和有重大價值的建議,
  • 【文匯報】錢學森和系統科學
    為進一步弘揚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不久前在滬召開研討會,國內系統科學界諸多知名學者到會就錢學森系統科學的精髓、核心內容及其對當下社會經濟發展諸多領域的價值等發表真知灼見。本刊特摘發研討會上部分專家的觀點,並藉此紀念錢老。
  • 錢學森系統工程論告訴你
    ,努力思考並構建的重要科學門類,是其以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為代表的學術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具體到中核集團如何運用系統工程思維實現新時代「三位一體」奮鬥目標,我們有必要挖掘其思想的精華,發揮其價值指導實踐,為高質量推進各項工作提供強大動能。
  • 錢學森教育觀念
    「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錢學森院士是難得的國家建設的統帥型人才,他的學術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治學態度、成才學習戰略、處理個人與國家民族的關係準則,以及個性品質等,是內容豐富的思想庫,是我們國家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把錢學森關於科文化的豐富認識,認識與改造世界的精神、觀點和方法,認識與開發人的潛力的觀點以及他的優秀品質,稱之為「錢學森科學思想」。
  • 航天三院科技委張鋒總師為西電師生講述系統工程
    為進一步深化「四史」學習教育,提升學習內涵,11月17日下午,應西電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邀請,79級校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張鋒總師回到母校,為空間學子帶來航天金課——《淺談系統工程》,西電空間院委副書記盧毅以及師生代表共計80餘人參加了活動,活動由李小平教授主持。
  • 學習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座談會在北京飯店舉行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曲阜孔子書院院長、李敏生主持,著名哲學家、錢學森堂妹、錢學敏在會上作主題發言。錢學敏、幾十年如一日,協助錢學森、在哲學社會科學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她保存了約五百封與錢學森往來的信件,並撰寫專著和多篇論文論述錢學森的教育思想。李敏生在講話中感謝錢學敏教授對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深刻全面論述。
  • 從物理力學起落看錢學森學術思想
    為此,除了紀念他為解決當時國家所急需的工程技術任務等作出的貢獻之外,我們也要討論和反思,在他的身上,還有哪些是今天可以借鑑,而且今後很長時期對我國經濟和國防建設還能作出貢獻的思想和理念。」  正是出於這一目的,日前,作為「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先生的夫人,年屆90歲仍然精神矍鑠的李佩協助《科學時報》記者,組織了一場關於錢學森先生學術思想的座談會。
  • 到月宮上挖土-嫦娥五號背後的航天系統工程
    3.兩彈元勳錢學森指出:系統工程是組織管理系統的技術,他將極其複雜的研究對象成為「系統」,這個系統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而這個有個「系統」本身又是它所屬的一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
  • 薛惠鋒:用錢學森智慧點亮「創新中國」—新聞—科學網
    「聚人和」,是指錢學森智庫數十年來的一系列獨有的撒手鐧,參與論壇的數十位院士、上千名專家,能為深圳特區繼續領跑中國、領先世界,提供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重要支撐。大家都知道,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的科技大師、思想大家,為祖國強大、民族進步建立不可磨滅的功勳。已舉辦了11期的「錢學森論壇」,緣起於錢學森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航天第十二研究院的前身,開創並主持的「系統學討論班」。在
  •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出版: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錢學森家屬錢永剛、錢學森身前秘書顧吉環,以及鄔書林、劉恕、郝振省、韓建民、吳明華、於景元、盛懿、金富軍等專家學者,對《他日歸來》的學術價值、史料價值和策劃出版等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擇其精要,以饗讀者。
  • 《錢學森著作系年》(1985—1986年)
    5月27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談科研工作的指導思想》的發言。5月,與王志清合著《科學的人道主義》一文發表於黑龍江大學主辦《求是學刊》1985年第5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58—162頁。6月2日,完成《他是我所敬重的一位同志》一文。
  • 錢學森的草業情懷
    這是錢學森對發展中國草業的基本觀點和鮮明態度。錢學森是新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人們都知道他為新中國的科技事業、航天事業和國防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但他在中國草業科學理論發展和推動草產業進步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貢獻則鮮為人知。這位為中國創造出「兩彈一星」奇蹟、一生成就輝煌卓著的著名科學家,後半生卻始終牽掛著中國草業的發展。
  • 《錢學森年譜》記述人民科學家生平、思想和業績
    新華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 吳晶)我國首部記載錢學森生平、思想和業績的編年體著作《錢學森年譜》12日在京宣告出版。這是繼《仰望星空》人物故事片後,又一項繼承並發揚錢學森精神的實際行動。據了解,此次宣告出版的《錢學森年譜》、《錢學森力學手稿》等系列圖書均由錢學森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學下屬出版社出版。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永剛,講述他父親報效祖國的故事
    ,所展現出來的不朽思想和偉大精神。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
  • 鄭哲敏:從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談起
    錢學森技術科學思想的形成  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的形成應追溯到其赴美留學。1935年,錢學森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獲得航空碩士學位後轉向航空工程理論——應用力學的學習,師從加州理工學院著名應用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
  • 【科技之家】錢學森的科普實踐與科普觀(下)
    1962年美國著名女科普作家萊切爾·卡遜的名著《寂靜的春天》出版,她用文學的筆觸揭露了美國濫用農藥的事實,對環境汙染情況進行了抨擊,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科學--環境保護學由此興起,成為國際「生態學時代」的起始標誌。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我國大地上崛起的一門新興組織管理技術--系統工程,當初就是發端於科學普及。
  • 「致敬」錢學森逝世10周年!除了「兩彈一星」,他還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這裡也是中國航天夢的起點,這個低調而神秘的機構1956年成立時,首任院長正是錢學森。1956年,錢學森(前排左二)等參加全國十二年自然科學遠景規劃會,圖為航空組成員合影那時的錢學森,不但為中國研發了核武器,也為未來中國在大山中藏了一個決勝千裡的「法寶」——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