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年譜》記述人民科學家生平、思想和業績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新華網北京4月12日電(記者 吳晶)我國首部記載錢學森生平、思想和業績的編年體著作《錢學森年譜》12日在京宣告出版。這是繼《仰望星空》人物故事片後,又一項繼承並發揚錢學森精神的實際行動。

據了解,此次宣告出版的《錢學森年譜》、《錢學森力學手稿》等系列圖書均由錢學森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學下屬出版社出版。《錢學森年譜》以大量文獻檔案資料為依據,全景式地展現了錢學森一生事跡,為人們了解、學習和研究錢學森提供了一個翔實的史料文庫。《錢學森力學手稿》則反映了錢學森留美期間在力學和火箭領域所做的研究工作,對國際力學和航空航天學界具有重要而廣泛的影響。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起錢老就在不斷闡述創新人才培養理念,錢學森這個名字以及「錢學森之問」所引發的深思已成為大學的精神象徵和推動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動力。作為錢學森的母校,西安交通大學有責任踐行並傳播他的思想,學校自2006年設立錢學森班,2011年已有首批學生畢業。通過改革實驗,全人教育理念正在得到更好的詮釋和拓展。

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司巡視員李凌指出,系列圖書的出版,有助於將錢學森思想內化為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提高我國教育質量的強大力量,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祖國建設當中。

據悉,2007年以來,西安交通大學已發掘和整理一批關於錢學森的文獻檔案資料,相繼出版《錢學森科學思想研究》、《錢學森論沙產業、草產業、林產業》等圖書。

相關焦點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初心使命
    作者:姜斯憲(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2019年是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同志逝世10周年。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之際,從錢學森光輝燦爛的科學人生中,我們可以重溫他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熾熱情懷。
  • 江澤民評價人民科學家錢學森
    江澤民於2001年12月11日上午來到錢學森家中,看望這位為新中國科技事業建立了卓著功勳的人民科學家。在錢學森簡樸的居室裡,擺放著社會各界送來的鮮花。倚牆而立的書櫥裡放滿中外科技、文史等方面的書籍,顯示著這位老科學家不倦的思想活力。
  • 我國科學家錢學森發明了什麼東西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有些人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貢獻,並從此為人們所敬仰,這其中就有我們所熟知的錢學森老先生。錢學森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了非常多,錢學森更多的是理論方面的貢獻和關於航天學的學說真正的發明確是很少的。
  •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雕像在我市鹽湖區科技實驗小學落成
    65周年之際,一尊凝聚多方心血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雕像在我市鹽湖區科技實驗小學揭幕落成。錢學森同志是一位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更是在工程、技術、科學到哲學的層次上做出了許多開創性貢獻的學者、長者和智者。當今社會,學習和紀念錢學森精神更具社會意義和時代價值。為錢老造像,也是為時代造像。錢學森雕像是一種榜樣,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動力,一種傳承,鞭策我們努力進取、追求卓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貢獻!
  • 科技日報:錢學森和他的系統科學思想與方法
    STRONG>    編者按今年12月11日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97華誕。在錢學森長達70多年的科學生涯中,他對我國火箭、飛彈和航天事業的開創性貢獻,彪炳史冊。有評論說,他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思想家。錢學森研究領域涉及科學、技術、工程、哲學等,特別是在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相互交叉、結合和融合的綜合集成研究方面,做出許多開創性的貢獻。
  • 錢學森上熱搜,我們為什麼懷念他?
    >錢學森是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光輝典範、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人民科學家。2019年10月1日國慶當天,史詩般的國之重器「東風-17」再一次讓國人內心澎湃,從「兩彈一星到「東風-17」,錢學森的科學思想不僅影響了幾代人,還在繼續指引著中國航天科技事業前進的方向。
  • [特稿]楊利偉等眼中的錢學森:<錢學森故事>讀後感
    一拿到塗元季、劉瑩著,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錢學森故事》,我就被它精美的封面裝幀、新穎獨創的故事形式、生動引人的故事題目、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和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深深吸引,我連續幾天認真閱讀,那通俗洗鍊的文字、繪聲繪色的描述、適時插入的評論,把錢學森近百年的人生和不同時代的風貌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展現在我面前,尤其是「報效中華」篇,對我國「兩彈一星」事業、航天事業的準確真實再現,直接勾起了我深深的回憶和對錢老的深切懷念
  •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時代價值
    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精髓可以歸納為:頂層設計、科學管理、自主創新、全國協作、綜合集成。系統工程思想是錢學森晚年的重要理論建樹和思想結晶,是支撐其人生歷程中第三座科技創造高峰的代表性成果。在全面深化改革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溫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的理論內涵和現實情懷,具有重要時代價值。
  • 【院士和科學家之家】錢學森的科普實踐與科普觀(上)
    錢學森不僅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熱心傳播科學新知識的科普大師。他認為科學普及是一項偉大的戰略任務,是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科學的普及往往會開創一個嶄新的領域。他號召科技工作者把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傳授給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希望有更好的科普作品問世;研究科學普及工作的規律,大力加強科普工作。
  • 晚年錢學森:「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作者:葉永烈「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錢學森是一個謙遜的人,他從未稱自己是「大科學家」。
  • 從物理力學起落看錢學森學術思想
    為此,除了紀念他為解決當時國家所急需的工程技術任務等作出的貢獻之外,我們也要討論和反思,在他的身上,還有哪些是今天可以借鑑,而且今後很長時期對我國經濟和國防建設還能作出貢獻的思想和理念。」  正是出於這一目的,日前,作為「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先生的夫人,年屆90歲仍然精神矍鑠的李佩協助《科學時報》記者,組織了一場關於錢學森先生學術思想的座談會。
  •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出版: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隨後,他重點介紹了書中存在的三條「故事線」:第一條故事線是「科學自信」,敘述的是錢學森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經過科學覺醒,如何憑藉著個人的探索和鑽研精神,在二十年間從一位普通中國留學生成長為在世界航空航天科學領域內的頂級科學家。第二條故事線是「思想啟蒙」,展示錢學森青年時代樹立「科學報國」理想的啟蒙過程,揭示錢學森是如何成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
  • 錢學森要對醫生喊:我是大科學家錢學森
    錢學森講: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正是他對故土的熱愛,才讓他當初毅然決然歸國,把熱淚和熱汗灑在這片我們摯愛的土地。我們大多數人了解到的錢學森是那個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令人敬仰的「兩彈一星」研發者,那位腦子裡裝著宇宙、國家和數不盡知識的偉人。
  • 鄭哲敏:從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談起
    隨著科學與工程結合的趨勢不斷深入和擴展,世界工程技術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尤其是,二戰期間火箭、高速飛機、雷達、核武器等重要武器裝備的發明和使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生產與戰爭的面貌。這些重大發明與以前的發明創造明顯不一樣,它們不是依靠工程實踐積累和經驗判斷設計出來的,而是需要數學、力學、物理學等理論科學作為設計依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密切合作的產物。
  • 籌建錢學森科技大學,就能解開錢學森之問這個痛點嗎
    最終選擇科研的人未必適合搞科研,適合科研的人未必選擇了合適的方向,而有機會成為科學家的很多人早早地放棄了對世界的好奇和努力。這無疑是一齣悲劇,有著複雜的成因,不是創辦一所新大學就能解決的,因此對於錢學森科技大學破解「錢學森之問」的前景,筆者難以樂觀。不如回到「錢學森之問」的發出者那裡去,從錢學森的思想財富中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
  • 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1950—1955年的5年中,美國政府成為這位科學家的迫害者,將他視為異己的共產黨分子予以拘捕,並試圖改變他的思想,違背他的意願滯留他,最後才放逐他出境回到自己的祖國。」   早在1953年,錢學森就研究了星際航行理論的可行性。1958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以錢學森為組長、趙九章和衛一清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籌建人造衛星、運載火箭以及衛星探測儀器和空間物理的設計、研究機構。
  • 錢學森歸國,充滿艱辛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70年來,國內外雖然已有一些記述錢學森在美國的成就和遭遇的小冊子、文章等。但是,由於錢學森在美國的很多檔案資料一直保密,所以,難免有些是人云亦云,一鱗半爪,不很準確,甚至有誤。幸好,正當作者張現民和他的團隊承擔起研究「錢學森」的任務時,美國檔案館有關錢學森50年前的檔案資料解密了,可以查閱了。
  • 上海交大走出來的科學家——錢學森(組圖)
    錢學森,中國當代傑出科學家,浙江杭州人。對中國火箭、飛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榮獲 「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 」 榮譽稱號和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協主席、名譽主席。被譽為 「中國飛彈之父 」 和 「人民科學家 」 。   1911 年 12月 11日 (農曆辛亥年十月廿一),錢學森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是獨生子。
  • 《平臺目標經緯梭錢學森綜合揚棄學》
    《平臺目標經緯梭錢學森綜合揚棄學》一門代表人民學術水平與方向的全新學科!從學品與人品達到錢學森院士水平者天下期待有之!因此,天下為學者唯有以錢學森院士學品與人品為見賢思齊導師才能成人成才成功。基於錢院士姓錢不愛錢的人民學術高風亮節和「綜合揚棄學」博大精深通曉人類思維歷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大成智慧。
  • 餘鵬鯤:錢學森科技大學選址瀏陽,合理嗎?
    最終選擇科研的人未必適合搞科研,適合科研的人未必選擇了合適的方向,而有機會成為科學家的很多人早早地放棄了對世界的好奇和努力。 這無疑是一齣悲劇,有著複雜的成因,不是創辦一所新大學就能解決的,因此對於錢學森科技大學破解「錢學森之問」的前景,筆者難以樂觀。不如回到「錢學森之問」的發出者那裡去,從錢學森的思想財富中獲得繼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