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永剛,講述他父親報效祖國的故事

2020-09-18 掌中慶陽


9月17日,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錢永剛在慶陽賓館和隴東學院,作了題為《打造國之重器鑄造科技豐碑》的報告,滿懷深情地講述了父親錢學森在「彈」「箭」「星」「船」等研製過程發生的小故事,生動展示了父親為報效祖國而艱苦奮鬥的光輝歷程。  

講述人簡介

錢永剛,「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

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將現場觀眾帶回到波瀾壯闊的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讓觀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錢學森作為中國科學家的傑出代表,所展現出來的不朽思想和偉大精神。

  錢學森,中國著名科學家,1934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教授,1955年回到祖國,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工程控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錢學森不僅將中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複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於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 (noetic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於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 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量,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系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量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這樣,就把系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系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部分資料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的人生路
    然而,當說起錢永剛,人們卻知之甚少,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錢學森之子。錢永剛,高中沒畢業就去參軍了,一直到34歲才重新考上大學,40歲拿到碩士學位,最後投身教育事業,擔任多所大學教授。雖然,錢永剛的人生沒有父親那樣的功勳卓越,但錢永剛用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為祖國和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 科學家精神報告團走進慶陽,掀起追「星」熱
    9月17日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慶陽行活動啟動「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 錢永剛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朱光亞之子 朱明遠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鄧稼先妻侄 許進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夫人李佩秘書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人生中的榜樣有若干個,我父親是其中一位
    提起父親錢學森,錢永剛最常說的兩個字就是榜樣。七歲走上回家之途,少不經事的錢永剛無法理解其中的千辛萬難。聚少離多,錢永剛何曾不對父親心懷怨言?長大才知道自己身邊不苟言笑的父親有多偉大。在錢永剛一歲的時候,錢學森蔣英聽聞了新中國成立的好消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國報效祖國,參與祖國建設。1950年,錢學森夫婦帶著尚還幼小的錢永剛和妹妹想要搭乘輪船回國,卻在碼頭上被美國政府人員逮捕,他們誣陷錢學森的行李中有美國國家機密。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高中未畢業去參軍,34歲考進大學,現狀如何?
    錢學森的兒子名叫錢永剛,當他隨著父親返回國內以後,正好趕上國內發生了一些特殊事件,學校紛紛停課,所以錢永每天在學校的生活也非常無聊。之後偶然遇見部隊來學校招兵,覺得念書沒有出路的錢永剛便決定參軍報效祖國。而錢學森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對於兒子的決定也十分支持,於是錢永剛在高中沒畢業時便離開家開啟了自己的軍人生涯。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為了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繼承和發揚科學家艱苦奮鬥、科學報國的優秀品質,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10月20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辦、內蒙古科協承辦的「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內蒙古行」活動在內蒙古科技館舉行報告會,中國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緯祿之女黃道群女士作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專題報告。
  • 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慶陽行活動舉行
    中國甘肅網9月21日訊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9月17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慶陽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慶陽行活動舉行,「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等5位科學家後人組成的報告團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34歲才大學畢業,40歲讀完碩士,後成為多校教授
    科學與政治的糾葛,幾乎構成了他一生的主線。 而 身為錢學森之子的錢永剛與他關係如此緊密,又怎會逃離開時代的漩渦呢?錢學森回國使我國的原子彈發射至少推進20年。但若他沒回國,其子錢永剛也不會直到34歲才上大學,40歲才拿到碩士學位了。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來衡講述「我的父親」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彭鵬 攝紅網時刻衡陽9月24日訊(記者 譚倩 通訊員 邱霞 夏文輝)9月23日晚,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湘贛行活動走進衡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動情追憶父親用畢生心血鑄就的飛彈人生。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來衡講述 「我的父親」
    9月23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湘贛行活動走進衡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之子回憶:父親一輩子低調、一絲不苟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之子回憶:父親一輩子低調、一絲不苟 2020-11-01 15:32:28(鄭瑩瑩 攝) 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1日電(鄭瑩瑩)歷經一年多的巡展,「光輝典範 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跡展」1日在上海科技館開啟全國巡展的最後一站,將持續至12月30日,向公眾講述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核科技事業的重要開拓者、第一顆原子彈氫彈攻關技術總負責人、國防科技領域的卓越組織領導者朱光亞的生平事跡。
  • 錢學森實驗班!校長親赴北京拜會錢學森之子錢永剛
    錢學森實驗班!校長親赴北京拜會錢學森之子錢永剛2020年11月19日,單縣一中校長趙瑞率劉洪波、都德華、趙峰等校領導,親赴北京拜會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就有關「錢學森實驗班」掛牌等工作進行了商討。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2020年第34期內蒙古科普大講堂—「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活動時間10月19日下午15:30-17:00活動地點內蒙古科技館一層報告廳活動主題「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 錢學森之子談家風:如沐春雨潤無聲
    ,常有人問錢永剛,他的父親在教育子女時,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方法或者訣竅。他表示,如果要說他父親有訣竅的話,那就是「不教育」。他認為,父親對國家的大愛和對科學的專注,是通過「身教」而非「言傳」,如春風化雨般影響著他。1.「中國航天之父」的大愛無言  「廣闊無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輪正劈波斬浪駛往香港。一位40來歲的中年人,邁著穩健的步伐踏上甲板。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他多麼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
  • 打破西方列強壟斷,「兩彈一星的功勳」錢學森,他的子女現狀如何
    錢學森,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是我國飛彈研究的先驅,空氣動力學家,而且還被人們稱之為「中國航天之父」,也是一名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在這一串光輝的名銜背後,他呈現在我們的面前也不過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家,年輕的時候他曾經在美國的加州大學留學,後來還擔任了美國麻省理工和加州工學院的教授。
  • 「光影科學夢」科學家精神電影——中科院何林講述「錢學森的故事
    >——中科院何林講述「錢學森的故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何林應邀來到內蒙古科技館,以《錢學森的故事》為題作專題講座。,多角度敘述了錢老不凡的人生,生動地展現了這位大家在科研道路上刻苦鑽研、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和無私奉獻、報效祖國的道德情懷。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7歲回國學漢語,34歲考上大學,如今怎樣了
    提起錢學森,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為我國科技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最著名的成就便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作為"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本應學成歸來,可美國看到了錢學森的能力,不願意放他回國,以各種理由將他囚禁在美國。錢學森一心歸國,想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帶回來,幾經周折,經過周總理的多次談判和11名美國飛行員俘虜作為交換,錢學森終於得以重回祖國懷抱。
  • 東方網專訪錢學森長子:父親教我如何看待名利錢權
    在「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誕辰100周年紀念日之際,東方網記者專訪了錢學森的長子錢永剛教授,他深情回憶了父親給予自己的人生教導。    跟隨父親一同登上回國遊輪異常興奮    時光回溯到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帶著妻子蔣英及兒子錢永剛、女兒錢永真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啟程回國。那一年,錢永剛7歲,妹妹錢永真5歲。
  • 他是錢學森的師弟,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烈士,犧牲姿態感動救援隊
    他們用智慧和血汗創造出"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蹟。1999年9月18日,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在這23位科技專家中,有一個名字叫「郭永懷」,他就是《激情的歲月》中「鍾培林」的原型。在電視劇中,鍾培林原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教,是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應用數學家,A所副所長,青年科學年鍾心的父親。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父親從未要求我要考100分,但他有一個大遺憾
    」錢學森的貢獻實在太大了,2007年感動中國的頒獎詞更是給予極高的評價,「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界,錢學森如何突破艱難險阻報效祖國的
    錢學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可是真正的國之棟梁、國家功勳、民族英雄,一生都貢獻在我國的國防建設上。不過對於錢老,還有一個點是我們不會忘記的,那就是他在美國留學結束後,想要回國,卻橫遭美國幹涉的事。,是不幸的一年,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錢老就一直想要回國,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學有所成,報效國家,改變中國和中國人民落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