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繼承和發揚科學家艱苦奮鬥、科學報國的優秀品質,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推動「科教興蒙」行動深入實施。10月20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辦、內蒙古科協承辦的「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內蒙古行」活動在內蒙古科技館舉行報告會,中國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緯祿之女黃道群女士作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專題報告。
內蒙古科協黨組書記麻魁,黨組成員、副主席榮昌平出席報告會,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學師生、內蒙古科協機關及事業單位幹部職工220多人參加。內蒙古科技館館長額爾德尼主持報告會。
在報告會中,黃道群深情追憶了黃緯祿院士生前的點滴往事及為我國飛彈研究所做出的重要貢獻。她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黃緯祿院士少年時期孜孜不倦的學習經歷、青年時期貧困不堪的艱苦生活、中年以及老年時期對飛彈事業和科技強國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講述黃緯祿院士的艱苦歲月和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時,黃道群數次哽咽,臺下聽眾都深受感動,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2020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50年來,在「兩彈一星」精神指引下,我們國家成為核大國、航天大國。黃偉祿院士艱難求學和科研經歷等人生故事,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兩彈一星」精神和科學家精神的偉大。
來自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學初一年級的師佳妮說,「聽了黃老師的報告,讓我深深感受到我們中國科學家的偉大,我非常欽佩他們。作為中學生,我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將老一輩科學家鍥而不捨的精神傳承好、發揚好。」
「兩彈一星」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空前壯舉。錢學森、黃緯祿、鄧稼先等科學家,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原,在人煙稀少的荒山半島,克服了各種難以想像的艱難險阻,自力更生,艱苦創業,頑強拼搏,發憤圖強,銳意創新。他們用驚人的毅力和勇氣,用鮮血、汗水、甚至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他們偉大的科學家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傳承學習。
來源:內蒙古科技館專題合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