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來衡講述「我的父親」

2020-09-24 紅網衡陽

9月23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湘贛行活動走進衡陽。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彭鵬 攝

紅網時刻衡陽9月24日訊(記者 譚倩 通訊員 邱霞 夏文輝)9月23日晚,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湘贛行活動走進衡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動情追憶父親用畢生心血鑄就的飛彈人生。

黃緯祿,1916年生於安徽蕪湖,中國著名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首枚潛地飛彈總設計師,中國第一艘固體潛地戰略飛彈總設計師,中國陸上發射井液體戰略飛彈副總工程師,水下核潛艇固體潛地戰略飛彈總設計師,陸上機動車固體戰略飛彈總設計師和地空飛彈武器系統總設計師,知名飛彈專家,被譽為「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航天老總」。

黃緯祿院士從幼時起就對飛彈產生了初步熱情,經過不懈努力於1936年考入中央大學電機系。在動蕩的社會現狀以及惡劣的生活環境下,黃緯祿仍堅持不懈學習科學知識,為之後的飛彈研究打下堅實基礎。1957年底,黃緯祿調入國防部五院二分院,負責飛彈控制系統的設計工作。經過日日夜夜的艱苦奮鬥,1960年11月5日,我國自製的第一枚飛彈成功研製。1970年,黃緯祿臨危受命,擔任潛地飛彈巨浪一號技術總負責人。潛地飛彈具有機動性大、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隨時可實施攻擊等優點。作為總設計師,黃緯祿在關鍵時刻,果斷排除隱患,實現了發射的圓滿成功。而黃緯祿為此付出了體重下降整整11公斤的代價。2011年11月,黃緯祿院士過世,他臨終前的一句話「假如有來生,我還要搞飛彈」感動了無數人。

作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黃緯祿院士把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傾注於中國的飛彈事業,他身上所體現的獻身航天、忠誠報國的赤子情懷,發揚民主、大力協同的優良作風,嚴己寬人、默默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闡釋。本次報告會對於南華師生來說,無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與升華。

在互動環節,關於該校核科學技術學院青年教師趙鵬程博士及「兩彈一星」精神研究會學生代表薛海宇提問的科學精神傳承問題和對青年一代的期許,黃道群表示以身作則,端正自身言行思想,加強青年一代的愛國主義教育,潛移默化浸潤、滋養下一代的身心,是科學精神傳承的重要途徑,也是她最希望看到的。

據悉,自2018年,中國科協成立了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報告團由近代中國科技事業啟蒙者、中國科技事業領導者、「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數理化天地生各學科奠基人等科學家的後人、學生及學者組成。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2020年第34期內蒙古科普大講堂—「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活動時間10月19日下午15:30-17:00活動地點內蒙古科技館一層報告廳活動主題「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來衡講述 「我的父親」
    9月23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湘贛行活動走進衡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10月20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辦、內蒙古科協承辦的「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內蒙古行」活動在內蒙古科技館舉行報告會,中國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緯祿之女黃道群女士作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專題報告。
  • 「父親和飛彈結緣於『竹蜻蜓』」「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來渝宣講
    9月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聯合重慶科技館共同舉辦的「百館千場萬人『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在重慶舉行,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重慶大學,以現場報告及校內直播的形式與千餘名師生分享「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的感人故事。
  •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弘揚科學家精神「傳承2020」報告團走進寧夏
    黃緯祿之女黃道群,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之女顧曉曼等組成。2天時間,報告團分3組共6場(次)走進寧夏大學、銀川能源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銀川九中、銀川六中以及銀川唐徠中學寶湖校區,講述楊鍾健、黃緯祿、顧方舟3名科學家的愛國精神、科研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育人精神。
  •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弘揚科學家精神 「傳承2020」報告團走進寧夏
    本次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由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地層學家學家楊鍾健之孫楊大同,我國著名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黃緯祿之女黃道群,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之女顧曉曼等組成。2天時間,報告團分3組共6場(次)走進寧夏大學、銀川能源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銀川九中、銀川六中以及銀川唐徠中學寶湖校區,講述楊鍾健、黃緯祿、顧方舟3名科學家的愛國精神、科研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育人精神。在銀川九中站,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作了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的報告。
  • 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 弘揚科學家精神 「傳承2020」寧夏行 走進銀川...
    本次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由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地層學家學家楊鍾健之孫楊大同,我國著名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黃緯祿之女黃道群,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之女顧曉曼等組成。2天時間,報告團分3組共6場(次)走進寧夏大學、銀川能源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銀川九中、銀川六中以及銀川唐徠中學寶湖校區,講述楊鍾健、黃緯祿、顧方舟3名科學家的愛國精神、科研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育人精神。在銀川九中站,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作了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的報告。
  • 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內蒙古草原行活動啟動
    10月19日,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內蒙古草原行活動在呼和浩特啟動。此次活動由中國科協主辦,內蒙古科協承辦。據介紹,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專家由中國地質科學奠基人李四光外孫女鄒宗平、「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的同事任波等組成。
  • 科學家精神報告團走進內蒙古講述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同志...
    【央視網】近日,內蒙古新聞聯播報導,由中國科協主辦,內蒙古科協承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內蒙古草原行第一站」來到呼和浩特市。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分六組走進高校、中小學校和內蒙古科技館,講述李四光、黃緯祿、程開甲、鄧稼先、黃旭華、黃大年六名科學家的愛國精神、創新精神、求實精神、奉獻精神、協同精神和育人精神。
  • 表彰「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由來『兩彈一星往事』
    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們的原子彈爆炸了30多年之後,那些為國家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仍然鮮為人知,仍然默默無聞,我覺得應該到了讓人們知道並記住這些無名英雄的時候了。把「兩彈一星」精神弘揚光大,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如果父親活著,一定會支持這樣做的。 有一天,我在參加一個活動時,碰到朱鎔基總理,把自己的想法簡單講了一下。
  • 特寫:努力向學 蔚為國用——用「科學家精神」講「開學第一課」
    ,迎來一場特殊的「開學第一課」——茅以升的兒子茅玉麟講述了父親的「橋梁夢」。  9月3日起,茅玉麟與李四光的外孫女鄒宗平、黃緯祿的女兒黃道群、李佩的秘書李偉格、顏福慶的孫子顏志淵一道,分別為哈爾濱市5所學校師生講述了李四光、茅以升、郭永懷、黃緯祿、顏福慶等5位科學家的故事,帶領學生們了解科學家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念。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永剛,講述他父親報效祖國的故事
    9月17日,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錢永剛在慶陽賓館和隴東學院,作了題為《打造國之重器鑄造科技豐碑》的報告,滿懷深情地講述了父親錢學森在「彈」「箭」「星」「船」等研製過程發生的小故事,生動展示了父親為報效祖國而艱苦奮鬥的光輝歷程。
  • 四位科學家後人講述先輩愛國故事與精神傳承——捨我其誰報國志,碧血丹心愛國情
    結合這一活動,光明智庫邀請四位科學家後人,講述先輩的民族大義、愛國之行,共同感受並傳承優秀知識分子「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功勳人物肖像展。資料照片「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先想國家怎麼辦」講述人:黃緯祿之女 黃道群
  •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2019-09-18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兩彈一星」功勳任新民逝世:曾領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
    據央視新聞消息,2月12日,著名飛彈和火箭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科院資深院士任新民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102歲。他曾領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並稱「中國航天四老」。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當天正值趙九章先生誕辰113周年紀念日,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捐贈儀式上,中科院副秘書長周琪宣讀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書面致辭,趙九章先生家人、生前的同事和學生代表,以及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員工等近百人共同見證。「科學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之《趙九章傳》也於當天正式出版發行。
  • 23位「兩彈一星」功勳,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就了時代?
    我們不妨用辯證法的思想來進行一次深度剖析。曾經的「美軍上校」錢學森,右四23位「兩彈一星」功勳包括:王淦昌,趙九章,郭永懷,錢學森,錢三強,王大珩,吳自良,陳能寬,鄧稼先,朱光亞,彭桓武,錢驥,姚桐斌,任新民,陳芳允,黃緯祿,屠守鍔,程開甲,楊嘉墀,王希季,于敏
  • 激情的歲月王懷民原型是誰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名單有哪些
    「兩彈一星」元勳人物都有誰?《激情的歲月》是今年國慶一部受關注度很高的獻禮劇。劇情是以「兩彈一星」為核心,講述了當年那些年輕的科研人員,為了理想把自己放在一個無比艱苦的環境中,甘願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最後終於實現了「兩彈一星」,鑄成一個偉大的時代。這部劇主要是致敬「兩彈一星」的元勳人物,劇中男主是王懷民,那他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