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的歲月王懷民原型是誰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名單有哪些

2020-11-23 深圳熱線

「兩彈一星」元勳人物都有誰?《激情的歲月》是今年國慶一部受關注度很高的獻禮劇。劇情是以「兩彈一星」為核心,講述了當年那些年輕的科研人員,為了理想把自己放在一個無比艱苦的環境中,甘願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最後終於實現了「兩彈一星」,鑄成一個偉大的時代。這部劇主要是致敬「兩彈一星」的元勳人物,劇中男主是王懷民,那他的歷史原型究竟是誰呢?這次就為大家講講我們國家「兩彈一星」的元勳都有誰,一起來了解下吧。

王懷民歷史原型是誰?

《激情的歲月》作為國慶的重頭戲,受到了媒體的高度重視,王懷民由李光潔飾演。劇中懷著崇高理想的年輕人,在無比嚴苛與困苦的環境中,默默奉獻。整部劇用有趣的方式表達樸實的價值觀,通過一代科學家的命運來展現激情澎湃的偉大時代。劇中,王懷民有歷史原型嗎,一起來看看!

據悉,《激情的歲月》是致敬兩彈一星元勳的一部作品。拍攝期間,劇組在嘉峪關附近的沙漠取景,時間長達一個季度。演員們頂著毒辣太陽的烘烤,出色完成表演任務。通過這次經歷,他們充分體會到當年科研人員和保障人員的不易。目前,暫未聽說王懷民有人物原型。或許他是無數科研人員的一個縮影。

《激情的歲月》中,王懷民是一名物理學家,他曾經到蘇聯深造。建國初期,王懷民選擇歸國,懷孕的妻子難產而死,他完全不知道怎麼照顧孩子。心地善良的婦科醫生楊佳蓉主動給王懷民提供幫助,替王懷民處理家庭瑣事。1958年,二機部九所成立,王懷民投入對原子彈的研發工作。

八年的時間很快過去,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引爆,患上絕症的王懷民卸下重擔,開始替自己而活。楊佳蓉成為他的第二任妻子,他們正式生活在一起。實際上王懷民的原型人物,就代表了當年成功研發兩彈一星的功勳人物。

「兩彈一星」元勳人物:

王淦昌(1907.05.28~1998.12.10)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慣性約束核聚變研究的奠基者。是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

趙九章(1907.10.15~1968.10.26)生於河南開封,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是中國地球物理和空間物 理的開拓者,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組織者和奠基人之一。

郭永懷(1909.04.04~1968.12.05)空氣動力學家,生於山東省榮成縣。他是中國大陸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和航空事業方面有突出貢獻。

錢學森(1911.12.11~ 2009.10.31)浙江杭州人,漢族,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中將軍銜,被譽為「中國飛彈之父」,「中國火箭之父」,「飛彈之王」,200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錢三強(1913.10.16~1992.06.28)原子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和組織領導者之一,浙江湖州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王大珩(1915.02.26~2011.7.21)光學專家,生於江蘇吳縣。中國光學界的主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 導者。開拓和推動了中國國防光學工程事業。

彭桓武(1915.10.06~2007.02.28)理論物理學家,生於吉林長春。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參與並領導了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的研製計劃。

任新民(1915.12.05~2017.02.12)航天技術和火箭發動機專家,安徽寧國人,中國飛彈與航天事業開創人之一,曾任衛星工程總設計師。

陳芳允(1916.04.03~2000.04.29)無線電電子學家,浙江黃巖人。1964年至1965年,提出方案並參與研製出原子彈爆炸測試儀器,並為人造衛星上天作出了貢獻。

黃緯祿(1916.12.18~ 2011.11.23)安徽省蕪湖人,自動控制和飛彈技術專家,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曾任中國液體戰略飛彈控制系統的總設計師。

屠守鍔(1917.12.05~2012.12.15)浙江湖州人,火箭技術和結構強度專家。曾任地空飛彈型號的副總設計師,遠程洲際飛彈和長徵二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

吳自良(1917.12.25~2008.05.24)材料學家,生於浙江浦江縣。1948年獲美國卡內基理工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在分離鈾235同位素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錢驥(1917.12.27~1983.08.28)江蘇金壇人。地球物理與空間物理學家、氣象學家、航天專家。是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程開甲(1918.08.03~ 2018.11.17)江蘇吳江人,核武器技術專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開拓者之一、核武器試驗事業的創始人之一,核試驗總體技術的設計者。[2]

楊嘉墀(1919.07~2006.06.11)江蘇省吳江縣人,中國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制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 基者。領導和參加了衛星總體及自動控制系統研製。

王希季(1921~ )衛星和衛星返回技術專家,生於昆明。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任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

姚桐斌(1922.09.03~1968.06.08)江蘇省無錫人,飛彈和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專家,中國飛彈與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領導者。

陳能寬(1923~2016.05.27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家,生於湖南慈利縣。1960年以後從事原子彈、氫彈及核武器的發展研製。

鄧稼先(1924.06.25~1986.07.29)安徽懷寧人,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

朱光亞(1924.12.25~ 2011.02.26)核物理學家,湖北武漢人。1957年後從事核反應堆的研究工作。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朱光亞出任工程院首任院長。

于敏(1926.08.16~2019.01.16)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60年底開始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熱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關鍵問題。2015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3]

孫家棟(1929~ )遼寧復縣人,長期領導中國人造衛星事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上世紀60年代,孫家棟受命為衛星計劃技術總負責人,2017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周光召(1929.05.15~ )湖南長沙人,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上世紀60年代初開始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激情的歲月背景

作為首部以年輕科學家為主角的「兩彈一星」題材的電視劇,《激情的歲月》以新中國成立初期為背景,講述科研工作者紮根戈壁、奉獻青春的傳奇故事。該劇由白濤、黃楠執導,黃劍東編劇,李光潔、高露、李健領銜主演,即將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

近日劇研社對話該劇製片人梁仁紅,聊了聊有關《激情的歲月》臺前幕後的故事。在梁仁紅看來,創作這樣一部年代劇最難的在於平衡真實與虛構、保密與揭秘、事業線與情感線這三者的關係。

為了突出作品的真實性,主創團隊採訪了很多當年兩彈事業的親歷者。其中有院士級別的科學家、各級管理機構的負責人,也包含警衛員、保密幹部、工人等基層人員。

據梁仁紅回憶,這些採訪對象的聯絡依賴於中核集團和綿陽九院,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及中核集團。除此之外,主創團隊還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通過閱讀相關書籍了解那段歷史,力求更加真實地去還原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大量的回憶錄,專業的書籍,啃史料,消化史料。」

直到現在,梁仁紅的辦公桌上還放著《中國核工業史》這本書,通過文字記錄和親歷者的講述去一點點還原故事,重溫那個時期年輕科學家們的奉獻精神。

除此之外,該劇還有專門的顧問團,從劇本創作到拍攝期間全程參與其中,「他們負責劇本中的專業知識、史料真實性還有保密審查,在拍攝階段,也要對服化道真實性提供意見。」

而在拍攝階段,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文字和語言轉化為鏡頭語言,怎樣營造整部劇的年代感,成了主創團隊的新目標。

其中僅搭建的場景就有300多個,再通過書籍中的記載和親歷者的講述,一點點歸置物什擺件,填充空間,漸漸呈現年代感。

尤其是劇中出現的核爆塔,高達102米,搭建難度極大。核爆塔中間要有升降梯,頂上需要有爆室,地面要有控制室,通過一個按鈕控制,然後空中起爆。劇組花了3個半月的時間搭建了三分之一爆塔,再通過特效做出一個完整的爆塔。

在拍攝期間,《激情的歲月》這種基於真實生活的年代劇更具挑戰性,一方面很多年長的觀眾都經歷過那個時期,但環境已經變了,有些場景很難完全還原。所以只能一遍遍打磨,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尋找合適的攝影棚、搭景。

而解決了大的場景問題,還得保證場景的真實性,只有真實的環境才能提供真實的創作氛圍。氛圍對了,演員才能更快投入,演員表演的投入,才能讓觀眾產生代入感。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創作過程。

因此道具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關於道具可以去舊貨市場和專業的道具城淘,但用哪個道具就完全取決於製作團隊的眼力和專業性。而《激情的歲月》劇組被稱為是細節控,桌椅板凳,鍋碗瓢盆……每個物什擺件都力求真實。

開機前一天,主創團隊去拍攝地,發現黑板、桌子、燈、窗戶沒有突出年代感。最後劇組連夜通宵改景,第二天早上才順利拍上。

梁仁紅認為細節是決定一部戲質感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年代戲,每一件道具是否符合那個年代,吃穿用度,背景裝飾都很重要,儘管因為時間問題有一些遺憾,但每個成員都出色完成了各自的工作。

除了環境上的變化,演員服飾、髮型、妝容、精神面貌的變化,飲食文化的變化。經歷過的人都還有記憶,想要呈現真實感,更需要花費心思。

《激情的歲月》造型由國家一級美術師陳敏正操刀,劇中每個人物均呈現了原汁原味的年代感。包括臉上都曬斑、嘴唇脫水的效果、高原效果和被曬傷的膚色都很逼真。

此外對人物狀態和年齡差的拿捏也很到位,「因為年代跨度大,主演們要從意氣風發的少年一直演到50多歲,甚至結尾有場女主的戲是70多,這些都很考驗造型。」

《激情的歲月》主場地選在嘉峪關附近一個神秘的地方,說它神秘是因為至今都是軍事禁區,在地圖上找不到。「當年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在那裡造的,那裡本身就是大戈壁。」

梁仁紅用「一年刮一次,一次刮一年」形容拍攝地的風。整個拍攝期,基本每天都在颳風,大風預警很多次。梁仁紅調侃說,「喝風吃土100天,說的就是我們。」

有一次拍戲,監視器在的帳篷被刮跑了,整個帳篷被掀了起來,鐵桿子都從土裡拔了出來,翻滾著往前。當時梁仁紅就坐在導演旁邊,「帳篷杆從土裡拔起,掠過我頭頂那一刻,我抓住那根杆跟著跑,根本拉不住,還有幾個人都各扯著帳篷一角在跑。導演當時大喊一聲『監視器』,就整個人撲在了監視器上。」

「所以再颳大風的時候,一群人壓著帳篷邊,有坐著,有站著,有拉著帳篷繩子,很壯觀。」

除了應付不可控的天氣因素,人員的調配和管理也是一件破費心力的事情。劇組僅工作人員就有600人,參演人員總數更達到12000人。拍攝的地方缺少比較專業的群演,又不能經常從北京調配,只能求助當地單位的工作人員。「一開始報名的人很踴躍,後來就不願意了,寧可加班。」

一如創作初衷,摻雜了民族情懷和個人堅守的《激情的歲月》也希望給現在的年輕觀眾傳遞些什麼,或是那個年代人的精神風貌,或是價值觀、愛情觀層面的內容,至少讓他們看得懂、感興趣。

創新和改變是必然的,保留時代特徵的同時和年輕觀眾產生聯動也很重要。故事發生在幾十年前,與現在觀眾的生活相去甚遠,想要與他們產生情緒上的共鳴,情感是突破時間維度,連接不同觀劇人群最好的方式。

因此在劇本中將情感作為突破口,將喜怒哀樂俱全的科研基地作為一個時代的縮影,對人與人亙古不變的「情」字展現得淋漓盡致。劇中除了家國情懷,還有兄弟情、親情、愛情,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突出他們的特質,完成對那一代青年形象的刻畫。儘量能完整展現那一代人情感、生活的變遷。

比如科研人員住集體宿舍,互懟的日常,寢室夜聊……都非常像現在大學宿舍的相處模式。同時包含了不同類型的愛情,多元化的戀愛方式很容易引起當下觀眾共鳴。

在創作上,精益求精,突出作品真實性。在情感上與年輕觀眾的建立連接,符合當下年輕觀眾的審美。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首部4k50幀電視劇,《激情的歲月》具備了電影質感。

相關焦點

  • 激情的歲月鍾培林的原型是誰結局如何 郭永懷個人資料簡介
    北京時間9月23日,首部以年輕科學家為主角的「兩彈一星」題材的電視劇《激情的歲月》在cctv-1綜合頻道開播了。作為劇中的男主角鍾培林,其身份人物原型自然也引發了外界的猜測。鍾培林,45歲左右,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應用數學家,九所技術領導,鍾心的父親。他樂觀善良,信仰堅定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學一點。常有奇思妙想。
  • 《激情的歲月》:創新敘事的審美價值
    在電視劇創作中,有關「兩彈一星」題材的作品不少,有全景式展現我國「兩彈一星」設計研製和試驗成功全過程的《國家命運》,有再現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科學家傳奇人生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有聚焦「兩彈一星」研發事業的《那些年,我們正年輕》。之前的這批同類作品對於電視劇《激情的歲月》主創來說,是一個挑戰。必須創新,才能有不同的審美價值。
  • 激情的歲月人物簡介分析及關係 劇中有哪些感情線幾組CP
    9月23日,由李光潔,高露,徐曉璐,李健,朱鐵等主演的電視劇《激情的歲月》在cctv-1綜合頻道燃情開播了。作為70周年的國家獻禮劇,該劇雲集老、中、青三代實力派演員,將向眾人講述建國初期一群科研工作者們懷揣著崇高理想紮根沙漠,用堅強的韌性,激情付出,譜寫出傳奇人生的故事。
  • 《激情的歲月》發布角色海報 三代演員打造年代質感
    電視劇《激情的歲月》發布角色海報,7大角色正式曝光。作為總局公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劇之一,電視劇《激情的歲月》一直廣受關注,此次官方發布的角色海報,正式揭開了這部獻禮劇的神秘面紗。  海報展現「逆風前行」姿態 暗藏劇情玄機  《激情的歲月》是一部以年輕科研和保障人員為主角的「兩彈一星」題材電視劇,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科研工作者紮根戈壁、奉獻青春的傳奇故事。
  • 表彰「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由來『兩彈一星往事』
    想來想去,我想到,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時候,如果能夠大張旗鼓地表彰一批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藉以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該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們的原子彈爆炸了30多年之後,那些為國家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仍然鮮為人知,仍然默默無聞,我覺得應該到了讓人們知道並記住這些無名英雄的時候了。把「兩彈一星」精神弘揚光大,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如果父親活著,一定會支持這樣做的。 有一天,我在參加一個活動時,碰到朱鎔基總理,把自己的想法簡單講了一下。
  • 《激情的歲月》 劇情緊湊,家國情懷引網友熱淚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鹿鳴影業有限公司承制,廣電總局公布的70周年獻禮劇之一的《激情的歲月》,在CCTV-1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正在熱播,該劇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科研工作者紮根戈壁、奉獻青春研製出「兩彈一星」的傳奇故事,吟唱一代科研工作者為祖國核事業燃燒青春、熱血奉獻的動人情懷。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功勳獎章捐贈儀式15日在北京舉行。趙理曾和王赤共同為捐贈的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揭幕。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供圖  白春禮在書面致辭中指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揭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社會的序幕。追溯半個世紀前的激情歲月,正是以趙九章為代表的老一代科學家對空間科學的求真執著和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才使得「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
  •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2019-09-18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空間中心—新聞—科學網
    」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 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宣讀了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的書面致辭。白春禮在書面致辭中表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揭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社會的序幕。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為了大力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繼承和發揚科學家艱苦奮鬥、科學報國的優秀品質,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10月20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辦、內蒙古科協承辦的「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內蒙古行」活動在內蒙古科技館舉行報告會,中國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緯祿之女黃道群女士作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專題報告。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2020年第34期內蒙古科普大講堂—「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活動時間10月19日下午15:30-17:00活動地點內蒙古科技館一層報告廳活動主題「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 國科大展出23位元勳肖像畫
    「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在國科大舉辦。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為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推動大學生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在其圖書館舉辦「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展出全部23位「兩彈一星」元勳的個人肖像畫和群像。中科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中科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李樹深院士,國科大副校長董軍社等參觀「兩彈一星」功勳人物肖像畫展。白春禮指出,可以進行巡展,以擴大對科學家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的宣傳。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來衡講述「我的父親」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彭鵬 攝紅網時刻衡陽9月24日訊(記者 譚倩 通訊員 邱霞 夏文輝)9月23日晚,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湘贛行活動走進衡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動情追憶父親用畢生心血鑄就的飛彈人生。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來衡講述 「我的父親」
    9月23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湘贛行活動走進衡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南華大學,以現場報告形式與800餘名師生分享父親黃緯祿的感人故事。
  • 山東倡議向「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學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東榮成人,是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一位因公犧牲的科學家,也是唯一一位在「兩彈一星」三方面研製工作中均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的家國情懷
    」功勳科學家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家國情懷。1999年,郭永懷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也是唯一一位為中國核彈、飛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在講解員飽含深情的敘述中,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傳奇人生路徐徐展開。
  • 「父親和飛彈結緣於『竹蜻蜓』」「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來渝宣講
    9月1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聯合重慶科技館共同舉辦的「百館千場萬人『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宣講活動在重慶舉行,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走進重慶大學,以現場報告及校內直播的形式與千餘名師生分享「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的感人故事。
  • 金瀚奶奶曝 「兩彈一星」背景,金瀚忙打斷,網友發名單猜是誰?
    金瀚奶奶曝 「兩彈一星」背景,金瀚忙打斷,網友發名單猜是誰?一部《你和我的傾城時光》讓不少人迷上了軍人出身的男主角「厲致誠」,而扮演厲致誠的青年演員「金瀚」也順勢走紅,成為新一屆當紅炸子雞。在這部劇中,金瀚所扮演的男主「厲致誠」是個被稱為「西南之狼」的軍人身份。
  • 51年了,有誰還記得兩彈一星元勳姚桐斌,他的功勳至今影響中國
    我國近代一直積貧積弱,在眾多有為之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努力下方才逐漸崛起,在這些貢獻卓越人之中,有這樣一位不為人知的科學家姚桐斌桐斌,他人生曲折,令人唏噓不已。姚桐斌於1922年出生在江蘇,童年時家中做小本生意略有積蓄,保證生活之餘有入學堂的機會,在小學裡成績優異,獲得校長青睞,在其極力支持之下又步入中學繼續學業。1941年,他考入交通大學工學院,後以總評成績全校第一大學畢業。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舉行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舉行 當日,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科學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之《趙九章傳》也於同日正式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