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7日舉行的2019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上,中國工程院王恩東院士向廣大院士、專家宣讀「學習郭永懷、建功新時代」的倡議書,倡議學習郭永懷心繫祖國、以身許國的愛國精神,艱苦創業、銳意進取的奮鬥精神,追求真理、勇於登攀的科學精神,一心為公、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東榮成人,是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一位因公犧牲的科學家,也是唯一一位在「兩彈一星」三方面研製工作中均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郭永懷在國防、科技、教育領域的傑出貢獻,鼓舞和激勵了幾代人。
此次山東提出向郭永懷學習,是要學習什麼?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倡議書中提出,學習郭永懷心繫祖國、以身許國的愛國精神。在民族疲敝衰微之時,郭永懷滿懷航空救國之志求學海外,探尋科學報國之路。在學術探索成就斐然之際,郭永懷恪守「出國就是為了學成後回國」的初心,毅然放棄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優厚待遇,攜妻挈子衝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投身到新中國建設中。即便在飛機失事的一瞬間,他首先想到的還是國家,用寶貴生命守護了事關國家利益的重要數據,用血肉之軀為國防事業奠下千秋基石。
回國之後,郭永懷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組織、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上,擱置自己的愛好,不計個人得失。當國家核武器研製事業需要時,他毫不猶豫地投身到這項絕密工程中,常常不辭而別離家數月,銷聲匿跡於戈壁荒灘。郭永懷經常對學生說:「我們回國的目的都是為了報效祖國,你們乃至二三代科技工作者都要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做鋪路石子,要有思想準備吃苦受罪,不要為名利所累!」為此,倡議書提出學習郭永懷一心為公、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
在原子彈研製之初,面對國外專家的突然撤離和百年不遇的嚴重自然災害,郭永懷與萬千科技工作者一道不懼困難,面對缺少關鍵圖紙資料、缺乏先進高端設備等極端惡劣情況,硬是憑著自己的雙手和才智,換來了新中國原子彈的初啼,締造了「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蹟。「我們要學習郭永懷艱苦創業、銳意進取的奮鬥精神。」王恩東說。
倡議書還提出,要學習郭永懷追求真理、勇於登攀的科學精神。在外求學期間,郭永懷用頑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破解了「聲障」這一世界難題。回國後,如何將科學探索、應用實踐與國家民族利益緊密結合,始終是郭永懷為之奮鬥的研究方向。他為「兩彈一星」的研製不懈努力,取得了國際公認的科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