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倡議向「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學習

2020-12-02 大眾日報

在6月17日舉行的2019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院士懇談會上,中國工程院王恩東院士向廣大院士、專家宣讀「學習郭永懷、建功新時代」的倡議書,倡議學習郭永懷心繫祖國、以身許國的愛國精神,艱苦創業、銳意進取的奮鬥精神,追求真理、勇於登攀的科學精神,一心為公、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東榮成人,是著名的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一位因公犧牲的科學家,也是唯一一位在「兩彈一星」三方面研製工作中均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郭永懷在國防、科技、教育領域的傑出貢獻,鼓舞和激勵了幾代人。

此次山東提出向郭永懷學習,是要學習什麼?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倡議書中提出,學習郭永懷心繫祖國、以身許國的愛國精神。在民族疲敝衰微之時,郭永懷滿懷航空救國之志求學海外,探尋科學報國之路。在學術探索成就斐然之際,郭永懷恪守「出國就是為了學成後回國」的初心,毅然放棄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優厚待遇,攜妻挈子衝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投身到新中國建設中。即便在飛機失事的一瞬間,他首先想到的還是國家,用寶貴生命守護了事關國家利益的重要數據,用血肉之軀為國防事業奠下千秋基石。

回國之後,郭永懷把主要精力用在科研組織、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上,擱置自己的愛好,不計個人得失。當國家核武器研製事業需要時,他毫不猶豫地投身到這項絕密工程中,常常不辭而別離家數月,銷聲匿跡於戈壁荒灘。郭永懷經常對學生說:「我們回國的目的都是為了報效祖國,你們乃至二三代科技工作者都要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做鋪路石子,要有思想準備吃苦受罪,不要為名利所累!」為此,倡議書提出學習郭永懷一心為公、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

在原子彈研製之初,面對國外專家的突然撤離和百年不遇的嚴重自然災害,郭永懷與萬千科技工作者一道不懼困難,面對缺少關鍵圖紙資料、缺乏先進高端設備等極端惡劣情況,硬是憑著自己的雙手和才智,換來了新中國原子彈的初啼,締造了「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蹟。「我們要學習郭永懷艱苦創業、銳意進取的奮鬥精神。」王恩東說。

倡議書還提出,要學習郭永懷追求真理、勇於登攀的科學精神。在外求學期間,郭永懷用頑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破解了「聲障」這一世界難題。回國後,如何將科學探索、應用實踐與國家民族利益緊密結合,始終是郭永懷為之奮鬥的研究方向。他為「兩彈一星」的研製不懈努力,取得了國際公認的科學成就。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的家國情懷
    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全媒體行走進郭永懷事跡陳列館,近距離聆聽和感受「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家國情懷。1999年,郭永懷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勳章,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也是唯一一位為中國核彈、飛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在講解員飽含深情的敘述中,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傳奇人生路徐徐展開。
  • 今天在兩所小學,聽"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的故事
    講述人簡介李偉格,「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郭永懷夫人李佩的秘書。郭永懷,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力學、應用數學和航空領域做出過傑出貢獻,橫跨核彈、飛彈、人造衛星三個領域,是迄今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獎章的科學家。
  • 為「兩彈一星」殉職的科學家郭永懷
    上世紀60年代的郭永懷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決定,對23位「兩彈一星功勳」予以表彰。在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個為許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那就是郭永懷。 郭永懷殉職於「兩彈一星」已逾30年了,當年共和國「兩彈一星」的研製又在秘密中運作,連郭永懷家鄉的許多人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 話劇《今夜星辰》在皖公演 紀念「兩彈一星」功勳郭永懷夫婦
    話劇《今夜星辰》在皖公演 紀念「兩彈一星」功勳郭永懷夫婦 發布時間:2020-11-27 10:39: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 「兩彈一星」元勳少年時的生活場景
    、「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永懷教育學院同步舉行揭牌儀式。、郭氏家族親屬等,紛紛前來緬懷郭老,參觀永懷故居,向郭永懷雕像敬獻鮮花,了解郭永懷的成長軌跡、走近他的精神世界、體悟他的愛國情懷。
  • 安徽創排大型話劇致敬「兩彈一星」科學家郭永懷
    該劇自2018年起籌備創作,以郭永懷、李佩夫婦生平事跡為原型,講述了倆人深厚的家國情懷。郭永懷烈士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創始人之一,是中國力學科學的奠基人和空氣動力研究的開拓者,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曾任中科大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 表彰「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由來『兩彈一星往事』
    在國外封鎖、國內經濟困難的條件下,我國科學家、技術人員、工人和解放軍,排除萬難,奮力拼搏,爭取「兩彈一星」的成功突破,這種精神,對於今天我們實施「科教興國」方針、爭取在21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具有重要的鼓舞作用和現實意義。 我還在信中說,由於歷史(尤其是保密)的原因,對研製「兩彈一星」的有功人員,只在內部獎勵過,從未公開。
  • 此人是不遜於錢學森的「兩彈一星」專家,遇難時不忘保護科研手稿
    曾經有人說一個優秀的科學家的威力往往能比得上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下面我要帶大家認識的這個人比起錢學森來毫不遜色,也是我國「兩彈一星」的功勳專家,他的名字叫郭永懷。郭永懷出生於1909年,他是山東榮成人,從小成長於一個條件很一般的家庭。
  • 【科學向日葵】「兩彈一星」唯一「烈士」郭永懷
    上一期我們講述了核技術應用專家安繼剛院士的故事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兩彈一星」唯一「烈士」郭永懷 郭永懷 郭永懷生於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逝世,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
  • 紀念兩彈元勳郭永懷:犧牲時仍緊抱絕密資料(圖)
    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  研究空氣動力學馳名世界  郭永懷出生於山東榮成縣一個農民家庭。1933年他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後來在新建的西南聯大改學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生。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時,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數學碩士學位。
  • 兩彈一星功臣中唯一獲「烈士」稱號的科學家是誰?錢學森是他師兄
    郭永懷1909年生於山東榮成的一個農民家庭,17歲以優異成績被青島大學附屬中學錄取並免收學費,成為十裡八鄉第一個由政府承擔學費的中學生。1929年他考取了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1933年進入北大物理系學習,在校物理學專業基礎非常紮實。
  • ...記物理科學學院306-308聯合黨支部召開學習「兩彈一星」精神...
    會議由紀念館宣講員劉智穎向大家作報告。報告以「兩彈一星」精神開始,分別從歷史進程、科技攻關、功勳科學家、中科院學科建設等角度全面講解了「兩彈一星」工程的歷史經驗和地位。宣講員劉智穎講解「兩彈一星」精神  1999年9月18日,江澤民同志在為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表彰時,將「兩彈一星」精神總結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科學是無國界的,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界的。
  • 帶你了解民族英雄郭永懷
    [2] 2018年7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國際社會發布公告,編號為212796號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為「郭永懷星」。20歲那年,郭永懷考取了南開大學預科理工班。1931年7月,郭永懷預科班畢業後直接轉入本科學習。郭永懷選擇了物理學專業,得到了當時國內知名教授顧靜徽的賞識。兩年後,顧靜徽推薦郭到北京大學光學專家饒毓泰教授門下繼續深造。在參加了北京大學的入學考試後,郭永懷如願以償地進入北大物理系學習。在顧、饒二位導師的精心錘鍊下,郭永懷打下了紮實的物理學專業基礎。
  •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2019-09-18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日|這13位科學家為中國航天立下不朽功勳,請銘記!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的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他於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後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 激情的歲月鍾培林的原型是誰結局如何 郭永懷個人資料簡介
    北京時間9月23日,首部以年輕科學家為主角的「兩彈一星」題材的電視劇《激情的歲月》在cctv-1綜合頻道開播了。作為劇中的男主角鍾培林,其身份人物原型自然也引發了外界的猜測。鍾培林,45歲左右,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應用數學家,九所技術領導,鍾心的父親。他樂觀善良,信仰堅定對什麼都感興趣,什麼都學一點。常有奇思妙想。
  • 郭永懷:1人可抵10個師,用生命保護核武資料的兩彈一星元勳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寧馨兒)郭永懷:1人可抵10個師的兩彈一星元勳,用生命保護核武資料的烈士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在山東容城滕家鎮西灘郭家村。10歲時,進入本家叔叔辦的學堂讀書,17歲以優異成績考入青島大學附中,成為十裡八村第一個公費中學生。
  •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01-16 16:04 來源:澎湃新聞
  • 他是研製「兩彈一星」唯一遇難的科學家,貢獻巨大卻鮮為人知
    兩彈一星,也就是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它們代表著新中國的偉大成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對於當時的中國而言,兩彈一星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被創造出來的,代表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的決心,那些參與的科學家付出了智慧、青春,乃至生命。
  • 周光召向母校捐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勉勵學子
    周光召向母校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