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的人生路
然而,當說起錢永剛,人們卻知之甚少,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錢學森之子。錢永剛,高中沒畢業就去參軍了,一直到34歲才重新考上大學,40歲拿到碩士學位,最後投身教育事業,擔任多所大學教授。無學可上的錢永剛提出了從軍的想法,希望換一種人生實現人生價值。很快這個想法得到錢學森的支持,錢學森告訴兒子,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種,沒有人規定未來的道路一定要往哪裡走。就這樣,16歲的錢永剛毅然輟學,投身從軍之路。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高中未畢業去參軍,34歲考進大學,現狀如何?
錢學森在國內從事科研工作時,我國的經濟發展還較為落後,所以也不能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但是不管條件多麼簡陋,錢學森始終沒有放棄過,並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錢學森在回國時也將自己的一雙兒女帶回了中國——錢永剛、錢永真,但由於平時的工作很忙,錢學森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照顧自己的孩子,這對於錢學森而言,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人生中的榜樣有若干個,我父親是其中一位
提起父親錢學森,錢永剛最常說的兩個字就是榜樣。七歲走上回家之途,少不經事的錢永剛無法理解其中的千辛萬難。聚少離多,錢永剛何曾不對父親心懷怨言?長大才知道自己身邊不苟言笑的父親有多偉大。在錢永剛一歲的時候,錢學森蔣英聽聞了新中國成立的好消息,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國報效祖國,參與祖國建設。1950年,錢學森夫婦帶著尚還幼小的錢永剛和妹妹想要搭乘輪船回國,卻在碼頭上被美國政府人員逮捕,他們誣陷錢學森的行李中有美國國家機密。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34歲才大學畢業,40歲讀完碩士,後成為多校教授
而 身為錢學森之子的錢永剛與他關係如此緊密,又怎會逃離開時代的漩渦呢?錢學森回國使我國的原子彈發射至少推進20年。但若他沒回國,其子錢永剛也不會直到34歲才上大學,40歲才拿到碩士學位了。 錢永剛曾說:「如果我不是錢學森的兒子,可能得到的更多一點。」
-
錢學森之子,高中沒畢業,卻因校長一承諾,免試進加州理工學習
——錢學森1935年,錢學森赴美留學時,中國的科技發展很差,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懷揣報國之志的錢學森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刻苦學習。他獲得了航空和數學的博士學位,1947年,作為一名中國人,他成功地成為了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的主任。近十年來,錢學森在美國的研究和學習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此同時,新中國也在蓬勃萌芽。
-
錢學森之子談家風:如沐春雨潤無聲
,常有人問錢永剛,他的父親在教育子女時,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方法或者訣竅。錢學森隨即讓學校從捐款中拿出三分之二,給每個學生買了一把計算尺。當時,買一把計算尺的錢約是一位大學生一個月的夥食費。 這些故事是錢永剛後來從母親蔣英處獲知的。「這反過來告訴我,一個人做點好事,不值得吹噓。」錢永剛說,父親用行動向他表明了,一個人對國家、對名利的基本態度。2.教育不僅僅是用嘴說 常有人問錢永剛,「科學家」父親、「藝術家」母親如何管他的教育。
-
羅藤學府朱源院長受邀參加全國第三屆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
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國際教育專家、中國超常教育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羅藤學府朱源院長等多位專家為論壇做了重要報告(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發表講話)朱源院長在會上發表了關於《如何發現與培養超常少年》的主題報告。作為中科大少年班班主任是怎樣一步步建立少年班,又怎樣將少年班一步步發展壯大,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完美地回答了「錢學森」之問。
-
第三屆全國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落幕,與會者用行動回答錢學森...
11月27日,第三屆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在鄭州市第四高級中學隴豫藝術中心閉幕。在兩天的時間裡,與會領導、專家在論壇中分享各學校在「錢學森班」建設中的體會、經驗,傳承錢學森「愛國、奉獻、求真、創新」的精神,在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引領下,鑽研創新,培養新型創新人才,推動 「大成智慧」教育邁向新高度。閉幕式在鄭州市第四高級中學民樂團和舞蹈團的精彩表演中開始。
-
錢學森兒子為何能免試進入加州理工學習?只因校長當年的一個承諾
大家都知道「火箭之王」錢學森,卻很少有人了解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他34歲才上了大學,40歲才拿到了碩士學位,但是他認為人生沒有如果,如今自己過得還是挺好的。錢永剛生於1948年,當時錢學森已經當上了教授,他也是當時美國最年輕的教授。
-
錢永剛分享父親錢學森小故事:都是我一生的財富
圖為在全國第三屆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做「錢學森的故事」主題報告。 闞力 攝中新網鄭州11月27日電 (記者 闞力 李超慶)「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誰敢和我比」、「這可不成,得給他們補補課」……從國內的學生時代,到海外求學,再到歸國工作,錢學森的每一個小故事,在錢學森兒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眼裡都是一生的財富。
-
錢學森遺體告別式北京舉行 骨灰將暫放八寶山(圖)
「繼承錢老遺志,再譜航天華章」等十餘幅挽幛被送別錢老的人們高高舉起。航空航天領域的專家、學者,全國高校的莘莘學子以及普通民眾,滿懷悲痛的心情緩緩地向錢學森遺體告別廳走去。 錢老的遺體告別儀式從上午9時開始。為了讓更多民眾瞻仰到錢老遺容,遺體告別儀式將持續到中午12時以後。
-
錢永剛分享父親錢學森十個感人故事
【解說】11月26日,全國第三屆錢學森班(院、校)工作論壇在鄭州舉行。 【解說】當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以「講錢學森故事,明人生方向」為主題,講述了錢學森從國內上學時「報告老師,我不是滿分」,到國外求學中「誰敢和我比」,再到回國後工作時「這可不成,得給他們補補課」等十個故事。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7歲回國學漢語,34歲考上大學,如今怎樣了
提起錢學森,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為我國科技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最著名的成就便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作為"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航天之父""由此可見,錢學森在毛澤東心中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毫無理由的,錢學森現在能擁有如此至高無上的榮譽,也是因為他之前為之付出的努力。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永剛,講述他父親報效祖國的故事
9月17日,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錢永剛在慶陽賓館和隴東學院,作了題為《打造國之重器鑄造科技豐碑講述人簡介錢永剛,「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 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
-
錢學森子女現在何在?兒子:沒有沾父親「光」,家教都靠身教
說起錢學森,人人都能耳熟能詳,他是我國最傑出的的科學家,飛彈之父,為我國的原子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有人認為錢學森一個人就把中國的飛彈和原子彈往前推動了二十年。錢學森老先生為祖國奉獻了一生,雖然現在錢學森老先生離開了人世,但是錢學森還留下了一兒一女。
-
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父親從未要求我要考100分,但他有一個大遺憾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錢學森、妻子蔣英、兒子錢永剛和女兒錢永真)終於踏上了回國的海輪。為了這一天,錢學森足足等待了五年時間。錢學森的貢獻早已家喻戶曉,官方給的評價是,「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錢學森的另一面:滿分不是最佳選擇
他就是錢學森,也是錢永剛敬愛的父親。53年前,1966年10月27日,兩彈結合試驗成功, 標誌著中國有了能用於實戰的核飛彈,錢學森是當時試驗總技術負責人。53年後,在錢學森逝世十周年紀念日(2019年10月31日)到來之際,《面對面》記者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對錢永剛進行了專訪。
-
錢學森「萬斤畝」公案始末
本文作者葉永烈先生在為錢學森寫作傳記時,採訪了諸多當事人,詳細考證了這段公案的來龍去脈,得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錢學森早在人民日報放第一顆「高產衛星」之前,就已開始研究糧食畝產問題,發表了若干篇文章,但他的研究只是針對農業發展遠景所做的科學展望或理論推算,將錢學森的理論推算與「高產衛星」聯繫起來、引起毛澤東注意的,是中國青年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但這篇文章並非錢學森親筆所寫。
-
錢學森養生經
錢學森(1911.11.12----2009.10.31)是我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和「火箭之王」。錢老長期致力於尖端領域科學研究,嘔心瀝血,夜以繼日,但又如何養得98歲的高壽呢?有些文學作品甚至新聞報導中,為了體現錢老的敬業精神,經常寫道,錢學森為了工作,常常一邊抽菸,一邊冥思苦想。「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還特意澄清說,父親從不抽菸,也不喝酒,這是他一生堅持的原則。」
-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出版:是什麼成就了錢學森
2019年9月17日,《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以下簡稱《他日歸來》)新書發布會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舉辦。《他日歸來》是一本具有傳記文學風格的著作,時間跨度從錢學森1911年出生,一直到1955年歸國為止,是作者呂成冬在近十年時間裡持續搜集、考證和研究錢學森檔案史料的成果。全書近30萬字,圖文並茂,126份插圖中有60份屬於首次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