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音樂布道會引發「敬拜讚美」爭論:這是在敬拜上帝?

2020-12-01 福音時報
敬拜

本來是想通過嘻哈樂回應當下教會中90後、00後多位喜歡音樂的青少年們,以此來傳遞基督教福音的信息。誰知,這場音樂布道會卻引發了爭論,多是負面的,甚至有傳道人從教會論、神學和崇拜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也有牧師表示要不斷嘗試,只要有一定尺度的把握就好。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網絡上傳出一段10秒的短視頻,展示出在溫州當地的一個夏令營布道會上,當地的一個基督教背景的樂團採用了嘻哈的方式來布道,又是說唱又是舞蹈,這種方式被不少基督徒批評。

聖經裡多處提到讚美,說「耶和華是以讚美為寶座的」,聖經裡的米利暗、大衛等人都喜歡讚美神,教會歷史上的讚美詩更是雋永而聖潔。有教會的地方就有讚美,時代變遷,就有不同語言的詞曲和敬拜方式,或嚴肅安靜、琴聲悠揚;或輕鬆活躍、節奏歡快。教會有自身崇拜的傳統,在與不同時代的音樂形式碰撞之時,傳道人和信徒們必然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能自然地融合,有的會引起不適。

此次嘻哈音樂會的主辦方在8月6日發布了聲明,並因給信徒造成了影響與不安而致歉,「這是我們一次全新的嘗試,我們會在總結與改進中不斷歸正。」

該布道會在聲明中闡述了自己舉辦嘻哈布道會的初衷,說樂團熱心於教會聖樂事工,致力於本土原創讚美詩,嘗試結合傳統聖樂和現代音樂來宣教。而此次布道會邀請了五位基督徒嘻哈人做導師,舉辦營會的目的是回應當下教會中90後、00後諸多喜歡嘻哈音樂的青少年們,「希望透過學習引導他們的生命、對自身的處境有更正確的認知」。

營會主題為「愛與和平」,他們希望引導學員知道,雖然嘻哈大多與基督教無關,但其為新一代年輕人的表達方式之一。「因此,我們相信任何的音樂形式只是一種形式,是一種表達工具,重要的是要看表達的是什麼。」

對此,福音時報聯繫了此次嘻哈營會的主辦方,對方說正在總結和評估,之後會介紹整個事工的想法以及事件過程。此外,採訪了基督教界一些對聖樂有思考的牧師和基督教樂隊帶領人,並將綜合不同信息,展現各方觀點,有的反對,有的從敬拜的對象和目的來引發信徒思考,有的則是鼓勵。

溫州的一位傳道人:布道會不是為了迎合嘻哈人

這位堅守基要真理的傳道人以「雷人」來形容該嘻哈布道會背後透露出來的教會觀,「嘻哈布道會的出現時因為忽略了『教會為一機體』,只偏極在教會的組織上。」他認為,布道會要宣講的是福音,不是為了迎合嘻哈人(罪人),耶穌沒有用神跡迎合猶太人,保羅沒有用哲學迎合希臘人。如果說布道會目標是引導教會善用舞蹈來布道和引導年輕人用正確的方式看待嘻哈文化,那這不是布耶穌的道。同時,他也表示,在批評嘻哈布道會時,又要看到教會的組織性,教會的布道會是需要多元化、多樣化,卻不能娛樂化、世俗化。

此外,他還從敬拜的角度進行解釋,這不是傳統和現代的問題,是神學的表達和界線,要思考敬拜的對象和目的是什麼。「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敬拜是有啟示的。」這位傳道人談到了聖經,他說,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以後,效法了迦南地宗教模式敬拜神,是不合神心意的,神有他啟示的模式。「整個敬拜是要表達在基督教裡,或者以基督為中心,任何的敬拜不是關乎人的,而是關乎神。」因此,他認為,合宜的敬拜讚美要合乎神學和大公教會傳統,要看想表達什麼。「離開了聖經的標準去談敬拜,有何意義?」他反問道。

80後傳道人:「敬拜上帝也要趕時髦?」

他說自己很難想像那10秒視頻裡的場景是在敬拜上帝。當該布道團發了聲明後,這位傳道人認為,想法很好,但盲目引進世俗音樂,陷入了過分「處境化」的境地,結果勢必導致布道會敬拜走形,甚至可能還有福音信息的扭曲。「我們想一想,這種輕浮低俗的音樂又怎能承載起敬拜上帝的神聖莊嚴使命呢?又怎能為純正布道信息的釋放鋪路呢?」

這位傳道人認為,基督教有別於其他宗教的一個特色是,高度重視讚美敬拜,用音樂和讚美敬拜那位創造天地的最高主宰。但敬拜不是隨心所欲的,「但你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上帝的聖潔屬性決定了敬拜上帝是有一定規範的,要把會眾的心靈提升到上帝的寶座面前,因此不能褻慢。

兩位神學院聖樂老師:堅守傳統,思考敬拜真義

華東地區神學院的一位牧師表示,他的態度是堅持傳統方向,但不是守舊和古板。「我一向堅持聖樂應該以神為本,崇拜中的聖樂不是自我娛樂,而是向上帝獻上頌讚的祭。」

香港教授禮儀學的伍牧師分享,對比世俗,教會會眾一般比較保守,這是應該的,世人期望教會守護傳統價值,教會也不宜作世俗潮流急先鋒。

隨後,他談到了嘻哈樂的來源:嘻哈源於紐約市最北的布朗克斯郡(Bronx)非裔居民貧困地區,通常與街舞、饒舌出現的次文化,不需跟師傅刻苦學習,在街頭聯群模仿勤練習,自得其樂。而同是出於非洲裔的藍調和爵士音樂,其文化就深厚堅實得多了,他們的音樂來自美國南部的黑人靈歌,這些靈歌詩為奴的黑人向上主呼求的樂章。嘻哈基本是年輕人自我表達,抗議主流文化代表教化、教養的音樂。

但是,這位牧師認為,嘻哈也可以吸引年輕人,用他們喜愛的節奏吟詠聖經真理,但這難度很大,功力要出神入化。並且,用什麼媒介傳遞信息,本身也是一種信息了,要小心處理,「但我覺得值得嘗試。」

隨後,他從崇拜學的角度分析道,崇拜是信仰的表白,有宣教作用。而主喜悅我們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這不是主觀的虔誠而是指聖靈,背後需要有真理的依託。「崇拜禮儀最大危機是隨意性,按著自己的喜好打造金牛犢,將其當作上主來敬拜。」

因此,教會敬拜需要有聖經依據,以真理為根基,而不是隨意創造自己喜歡的敬拜禮儀。「崇拜是回應上主在基督裡的啟示,禮序以宣召開其端,祝福總其誠,述說基督救贖事件,而不是敬拜者按己意抒發情緒。」伍牧師曾在一次講座中說。

東北一位牧師:讚美可以使用各種表達形式

這位牧師認為,嘻哈布道是很好的嘗試,並說保羅在新約裡就談到了讚美可以使用的各種表達形式。「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歌頌讚美神的恩典,講述生命見證,在營會、晚會等舞臺上呈現,沒有什麼不妥。」但是,禮拜天的崇拜時間,這不大適合在教堂使用,需要有敬畏、禮儀和秩序。

「不論什麼形式,重要的是有一定尺度的把握,不能把後現代主義當作時髦。只要他們的出發點和動機是正確的,形式就不是問題,應當鼓勵創新,又不失核心基礎,只是需要在適合的土壤上先嘗試,再逐步推進。」

筆者也曾和金陵協和神學院喜樂敬拜團的兩位服侍同工交流過,這是該院歷史上首支以電聲音樂和現代敬拜讚美形式來服侍的樂隊。對於這種「傳統」與「現代」敬拜方式的爭論,L弟兄認為,有人喜歡古典音樂有人喜歡現代敬拜,無論採用何種方式,都要回到聖經的原則當中,有衝突的時候,出於人的東西需要放棄,若只是觀念上的問題,就需要更新觀念。在聖樂崇拜發展史上,鋼琴用於伴奏也曾飽受爭議,當時的人認為只能用管風琴伴奏,但如今鋼琴已被普遍接受。聖經上要我們擊鼓跳舞、用絲弦的樂器讚美神,那使用吉他等現代樂器有何不可呢?「要本著愛的原則,上帝不會那麼狹隘,要有更廣闊的胸懷。」L弟兄說。

另一位同工認為,現代敬拜是傳統聖樂的升華,這種敬拜方式是為了服務於現代教會發展的趨勢。

深圳一位在教會敬拜讚美方面服侍的L牧師在接觸了比較活躍的「現代化」敬拜方式後認為,傳統與現代的敬拜方式都有可取之處,只是焦點要在上帝那裡,不在乎外在的表現形式。兩種方式應該彼此包容,而非批判指責。

「現代化不等於世俗化。」香港的一位牧師表示。此前,Jesus Fashion敬拜團將「主」流文化帶到教會和社會,也有內地牧者和信徒表示支持,但不少網友直接說:「不要把世俗時尚潮流引進分別為聖的教會。」「我也煩透了那些吵鬧的敬拜歌曲,感覺不到一點屬靈的東西。」

而深圳的S牧師是這樣看的,「這些藝人能進入教會,並且發生生命的改變,是傳統教會不能做到的。他們在臺上表演,不是為了高舉自己,而是高舉耶穌基督的名,而且他們到深圳舉辦演唱會都是免費的,因為不是為自己謀財利,而是為了傳揚基督的福音。」 他認為,重點是敬拜者能否透過他們的歌聲把人帶到神的面前,而不是一種偶像崇拜。

「一個真正的敬拜者,不會去批評指責別人跟你敬拜方式不同,因為進入神的同在時,會明白神的心意。越敬拜神,我們就會越來越有神的形象和樣式,活出神謙卑美好的生命。這就是敬拜的目的。」S牧師表示。

而另一位80後傳道人思考的是:「時代變了,布道會要如何變?」,讓大家關注一個現實:這些人,教會對於年輕人漸漸失去了吸引力。教會很著急,所以嘗試各種形式的布道會來吸引90後、00後。

他分析,從教會傳統來說,布道會以講道為主,但操作起來很困難;而以表演為主,講道為輔的布道會,操作起來也很困難。而每年教會非常重視的聖誕晚會,也只是穿插一小段講道,然後像晚會一般地按照程序走。基督教界的敬拜讚美隊/布道團更為專業,更有活力,但難以滿足中國教會的需求,所以不同的布道團湧現出來。更為尷尬的局面是,很多教堂裡有布道晚會,但是講道時間非常短,而且臺下的人似乎不感興趣。因此,這位傳道人建議,布道會除了在意形式,可能更需要思考如何在短時間內提煉內容,讓宣講的福音信息變得精彩,一下子就可以抓住人心。可這對於很多傳道人,也是挑戰。

同在基督教敬拜樂團領域服侍的T姊妹表示,傳統和現代應該平衡為宜,唱現代詩歌不可拋棄傳統、但也不可過分高舉傳統聖詩而貶低現代詩歌。而敬拜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論,比較重要和堅持的原則是詩歌歌詞的內容,風格就要看場合。還有樂隊和敬拜團的心態,是以服侍和敬拜的心態而不是在表演。

本來是想通過嘻哈樂回應當下教會中90後、00後多位喜歡音樂的青少年們,以此來傳遞基督教福音的信息。誰知,這場音樂布道會卻引發了爭論,多是負面的,甚至有傳道人從教會論、神學和崇拜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也有牧師表示要不斷嘗試,只要有一定尺度的把握就好。

事情是這樣的,最近,網絡上傳出一段10秒的短視頻,展示出在溫州當地的一個夏令營布道會上,當地的一個基督教背景的樂團採用了嘻哈的方式來布道,又是說唱又是舞蹈,這種方式被不少基督徒批評。

聖經裡多處提到讚美,說「耶和華是以讚美為寶座的」,聖經裡的米利暗、大衛等人都喜歡讚美神,教會歷史上的讚美詩更是雋永而聖潔。有教會的地方就有讚美,時代變遷,就有不同語言的詞曲和敬拜方式,或嚴肅安靜、琴聲悠揚;或輕鬆活躍、節奏歡快。教會有自身崇拜的傳統,在與不同時代的音樂形式碰撞之時,傳道人和信徒們必然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能自然地融合,有的會引起不適。

此次嘻哈音樂會的主辦方在8月6日發布了聲明,並因給信徒造成了影響與不安而致歉,「這是我們一次全新的嘗試,我們會在總結與改進中不斷歸正。」

該布道會在聲明中闡述了自己舉辦嘻哈布道會的初衷,說樂團熱心於教會聖樂事工,致力於本土原創讚美詩,嘗試結合傳統聖樂和現代音樂來宣教。而此次布道會邀請了五位基督徒嘻哈人做導師,舉辦營會的目的是回應當下教會中90後、00後諸多喜歡嘻哈音樂的青少年們,「希望透過學習引導他們的生命、對自身的處境有更正確的認知」。

營會主題為「愛與和平」,他們希望引導學員知道,雖然嘻哈大多與基督教無關,但其為新一代年輕人的表達方式之一。「因此,我們相信任何的音樂形式只是一種形式,是一種表達工具,重要的是要看表達的是什麼。」

對此,福音時報聯繫了此次嘻哈營會的主辦方,對方說正在總結和評估,之後會介紹整個事工的想法以及事件過程。此外,採訪了基督教界一些對聖樂有思考的牧師和基督教樂隊帶領人,並將綜合不同信息,展現各方觀點,有的反對,有的從敬拜的對象和目的來引發信徒思考,有的則是鼓勵。

溫州的一位傳道人:布道會不是為了迎合嘻哈人

這位堅守基要真理的傳道人以「雷人」來形容該嘻哈布道會背後透露出來的教會觀,「嘻哈布道會的出現時因為忽略了『教會為一機體』,只偏極在教會的組織上。」他認為,布道會要宣講的是福音,不是為了迎合嘻哈人(罪人),耶穌沒有用神跡迎合猶太人,保羅沒有用哲學迎合希臘人。如果說布道會目標是引導教會善用舞蹈來布道和引導年輕人用正確的方式看待嘻哈文化,那這不是布耶穌的道。同時,他也表示,在批評嘻哈布道會時,又要看到教會的組織性,教會的布道會是需要多元化、多樣化,卻不能娛樂化、世俗化。

此外,他還從敬拜的角度進行解釋,這不是傳統和現代的問題,是神學的表達和界線,要思考敬拜的對象和目的是什麼。「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敬拜是有啟示的。」這位傳道人談到了聖經,他說,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以後,效法了迦南地宗教模式敬拜神,是不合神心意的,神有他啟示的模式。「整個敬拜是要表達在基督教裡,或者以基督為中心,任何的敬拜不是關乎人的,而是關乎神。」因此,他認為,合宜的敬拜讚美要合乎神學和大公教會傳統,要看想表達什麼。「離開了聖經的標準去談敬拜,有何意義?」他反問道。

80後傳道人:「敬拜上帝也要趕時髦?」

他說自己很難想像那10秒視頻裡的場景是在敬拜上帝。當該布道團發了聲明後,這位傳道人認為,想法很好,但盲目引進世俗音樂,陷入了過分「處境化」的境地,結果勢必導致布道會敬拜走形,甚至可能還有福音信息的扭曲。「我們想一想,這種輕浮低俗的音樂又怎能承載起敬拜上帝的神聖莊嚴使命呢?又怎能為純正布道信息的釋放鋪路呢?」

這位傳道人認為,基督教有別於其他宗教的一個特色是,高度重視讚美敬拜,用音樂和讚美敬拜那位創造天地的最高主宰。但敬拜不是隨心所欲的,「但你是聖潔的,是用以色列的讚美為寶座的。」上帝的聖潔屬性決定了敬拜上帝是有一定規範的,要把會眾的心靈提升到上帝的寶座面前,因此不能褻慢。

兩位神學院聖樂老師:堅守傳統,思考敬拜真義

華東地區神學院的一位牧師表示,他的態度是堅持傳統方向,但不是守舊和古板。「我一向堅持聖樂應該以神為本,崇拜中的聖樂不是自我娛樂,而是向上帝獻上頌讚的祭。」

香港教授禮儀學的伍牧師分享,對比世俗,教會會眾一般比較保守,這是應該的,世人期望教會守護傳統價值,教會也不宜作世俗潮流急先鋒。

隨後,他談到了嘻哈樂的來源:嘻哈源於紐約市最北的布朗克斯郡(Bronx)非裔居民貧困地區,通常與街舞、饒舌出現的次文化,不需跟師傅刻苦學習,在街頭聯群模仿勤練習,自得其樂。而同是出於非洲裔的藍調和爵士音樂,其文化就深厚堅實得多了,他們的音樂來自美國南部的黑人靈歌,這些靈歌詩為奴的黑人向上主呼求的樂章。嘻哈基本是年輕人自我表達,抗議主流文化代表教化、教養的音樂。

但是,這位牧師認為,嘻哈也可以吸引年輕人,用他們喜愛的節奏吟詠聖經真理,但這難度很大,功力要出神入化。並且,用什麼媒介傳遞信息,本身也是一種信息了,要小心處理,「但我覺得值得嘗試。」

隨後,他從崇拜學的角度分析道,崇拜是信仰的表白,有宣教作用。而主喜悅我們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這不是主觀的虔誠而是指聖靈,背後需要有真理的依託。「崇拜禮儀最大危機是隨意性,按著自己的喜好打造金牛犢,將其當作上主來敬拜。」

因此,教會敬拜需要有聖經依據,以真理為根基,而不是隨意創造自己喜歡的敬拜禮儀。「崇拜是回應上主在基督裡的啟示,禮序以宣召開其端,祝福總其誠,述說基督救贖事件,而不是敬拜者按己意抒發情緒。」伍牧師曾在一次講座中說。

東北一位牧師:讚美可以使用各種表達形式

這位牧師認為,嘻哈布道是很好的嘗試,並說保羅在新約裡就談到了讚美可以使用的各種表達形式。「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歌頌讚美神的恩典,講述生命見證,在營會、晚會等舞臺上呈現,沒有什麼不妥。」但是,禮拜天的崇拜時間,這不大適合在教堂使用,需要有敬畏、禮儀和秩序。

「不論什麼形式,重要的是有一定尺度的把握,不能把後現代主義當作時髦。只要他們的出發點和動機是正確的,形式就不是問題,應當鼓勵創新,又不失核心基礎,只是需要在適合的土壤上先嘗試,再逐步推進。」

筆者也曾和金陵協和神學院喜樂敬拜團的兩位服侍同工交流過,這是該院歷史上首支以電聲音樂和現代敬拜讚美形式來服侍的樂隊。對於這種「傳統」與「現代」敬拜方式的爭論,L弟兄認為,有人喜歡古典音樂有人喜歡現代敬拜,無論採用何種方式,都要回到聖經的原則當中,有衝突的時候,出於人的東西需要放棄,若只是觀念上的問題,就需要更新觀念。在聖樂崇拜發展史上,鋼琴用於伴奏也曾飽受爭議,當時的人認為只能用管風琴伴奏,但如今鋼琴已被普遍接受。聖經上要我們擊鼓跳舞、用絲弦的樂器讚美神,那使用吉他等現代樂器有何不可呢?「要本著愛的原則,上帝不會那麼狹隘,要有更廣闊的胸懷。」L弟兄說。

另一位同工認為,現代敬拜是傳統聖樂的升華,這種敬拜方式是為了服務於現代教會發展的趨勢。

深圳一位在教會敬拜讚美方面服侍的L牧師在接觸了比較活躍的「現代化」敬拜方式後認為,傳統與現代的敬拜方式都有可取之處,只是焦點要在上帝那裡,不在乎外在的表現形式。兩種方式應該彼此包容,而非批判指責。

「現代化不等於世俗化。」香港的一位牧師表示。此前,Jesus Fashion敬拜團將「主」流文化帶到教會和社會,也有內地牧者和信徒表示支持,但不少網友直接說:「不要把世俗時尚潮流引進分別為聖的教會。」「我也煩透了那些吵鬧的敬拜歌曲,感覺不到一點屬靈的東西。」

而深圳的S牧師是這樣看的,「這些藝人能進入教會,並且發生生命的改變,是傳統教會不能做到的。他們在臺上表演,不是為了高舉自己,而是高舉耶穌基督的名,而且他們到深圳舉辦演唱會都是免費的,因為不是為自己謀財利,而是為了傳揚基督的福音。」 他認為,重點是敬拜者能否透過他們的歌聲把人帶到神的面前,而不是一種偶像崇拜。

「一個真正的敬拜者,不會去批評指責別人跟你敬拜方式不同,因為進入神的同在時,會明白神的心意。越敬拜神,我們就會越來越有神的形象和樣式,活出神謙卑美好的生命。這就是敬拜的目的。」S牧師表示。

而另一位80後傳道人思考的是:「時代變了,布道會要如何變?」,讓大家關注一個現實:這些人,教會對於年輕人漸漸失去了吸引力。教會很著急,所以嘗試各種形式的布道會來吸引90後、00後。

他分析,從教會傳統來說,布道會以講道為主,但操作起來很困難;而以表演為主,講道為輔的布道會,操作起來也很困難。而每年教會非常重視的聖誕晚會,也只是穿插一小段講道,然後像晚會一般地按照程序走。基督教界的敬拜讚美隊/布道團更為專業,更有活力,但難以滿足中國教會的需求,所以不同的布道團湧現出來。更為尷尬的局面是,很多教堂裡有布道晚會,但是講道時間非常短,而且臺下的人似乎不感興趣。因此,這位傳道人建議,布道會除了在意形式,可能更需要思考如何在短時間內提煉內容,讓宣講的福音信息變得精彩,一下子就可以抓住人心。可這對於很多傳道人,也是挑戰。

同在基督教敬拜樂團領域服侍的T姊妹表示,傳統和現代應該平衡為宜,唱現代詩歌不可拋棄傳統、但也不可過分高舉傳統聖詩而貶低現代詩歌。而敬拜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論,比較重要和堅持的原則是詩歌歌詞的內容,風格就要看場合。還有樂隊和敬拜團的心態,是以服侍和敬拜的心態而不是在表演。

相關焦點

  • 【專訪】上海七寶豐盛堂讚美敬拜主領董亮弟兄:期待中國每個教會都...
    這個團隊都很年輕,很有活力,能夠帶領不同年紀的人都能夠跟著一起來讚美上帝。有時,敬拜團隊也會受邀到國內其他教會進行讚美的服侍。 董亮弟兄談到,中國國內教會的敬拜讚美水平比起港臺國外處於落後階層,相比於國外和港臺還有一些的差距。不只是落後在技術方面,樂手的技巧,而且屬靈的生命也需要更深的提升。敬拜不能是為了唱而唱,生命關係第一、屬靈的品格第二、技巧第三,這是正確的次序。
  • 【見證】吉中鳴:「著名基督徒音樂人」遇上「牧師」的故事
    四年後,他開始轉向全職布道,藉著從神領受的以傳播媒介作為廣傳福音的渠道,1986年在加拿大多倫多開始以電視為傳福音媒介的服侍工作。1992年回到香港,用了九年的時間,創作出大量的敬拜讚美詩歌,《你是王》《天地讚美》《大祭司》等華人信徒熟悉的經典詩歌。直至現在,神引領他以敬拜讚美及影視布道服侍。
  • ...葛衛理在戴德生紀念地——鎮江宣德堂布道 4500人參加逾200人決志
    2月21日主日禮拜這天,葛培理之孫葛衛理來到江蘇鎮江的宣德堂——戴德生紀念地,在這裡進行了兩場布道大會,共有4500人參加,逾200人決志信主。這是葛衛理本人第三次的中國行。當天,鎮江本地和周邊很多人前來聆聽布道,圖為教會門前的停泊的會友的摩託車。
  • 每日親近主:敬拜上帝是種特權
    我過去認為,這節經文所說的「聖殿震動」是因為上帝的聲音洪亮而把門檻的根基震動了。後來我仔細再讀,才發現是天使們彼此呼喊的聲音,將天堂中聖殿的根基震動了。倘若侍奉上帝的天使們彼此呼喊的聲音都產生如此大的威力,那麼,上帝親自說話的時候將會怎樣呢?上帝將敬拜他的特權給了我們,可惜我們對此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
  • 主耶穌啊我讚美你72首《聚會的山上敬拜耶和華》
    問:怎麼才能每天第一時間收到讚美詩歌呢? 回答:只要關注公眾號「讚美詩歌全集」即可! 【敬拜耶和華】 詞曲:小敏 我們要在聚會的山上敬拜耶和華 我們要在聚會的山上讚美耶和華 因為他驅散了我們心中的愁煩 因為他帶來了光明和平安
  • 【特寫】約書亞樂團團長周巽光牧師深圳教會分享:如何打造敬拜文化...
    所以,營造的教會文化是只能特定的神職人員才能讀聖經、禱告、敬拜讚美,平民百姓不能讀經、禱告,甚至不能唱讚美詩。直到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之後,提出人人皆祭司,每個基督徒都可以讀經、禱告、讚美神。但改革也有不完全的地方,改革運動所創作的聖樂並不是用來幫助「敬拜」,而是用來講道和教導。
  • 上海牧者分享直擊亞洲回家特會感受:兩萬會眾享受「熱度破表」的敬拜
    近日,上海牧者特別分享了這次聚會中令人驚嘆的敬拜熱潮。戴牧師此次參加完「回家」聚會後,特別受感動,每天都在社交網絡分享自己在聚會中收穫的點滴。昨天,他特別詳細地描述了「回家」聚會現場火熱的敬拜氛圍。他說,現場的敬拜帶動會場兩萬會眾掀起一次次的高潮,並且呼求、渴望、宣告君王將要回來,榮耀降臨全地。
  • 讓敬拜大會燃燒你的心!
    主要內容是關於敬拜和基督徒生活中的關鍵議題。 這個在線體驗為各領域的學習者所設計,今年也有超過 90 個講員,其中有牧者、神學家、音樂家、敬拜帶領者等。 我們強烈邀請你參與體會。通過網絡媒體,可與世界各地的參與者一起加入這個免費的體驗,共同學習和連結。
  • 國產大片《一九四二》選小敏詩歌片尾曲 音樂事工不容忽視
    基督徒紛紛藉此機會傳福音,分享讚美詩的聖經來源,盼其認識這生命之河、活水源泉乃是耶穌基督;並且相信會有更多非基督徒因此接觸基督教信仰而認識耶穌,福音音樂事工在傳福音上的功能不容忽視。「生命的河 喜悅的河 緩緩流進我的心窩 我要唱一首歌 一首天上的歌 頭上的烏雲 心裡的憂傷 全都灑落」《一九四二》片尾歌,歌詞取自聖歌,震雲整理,趙季平作曲,姚貝那演唱。好聽。都對。」
  • 有了線上敬拜,主日真的不用去教會了嗎?
    然而有些信徒,由於長期的居家敬拜已經習慣了,認為在線上敬拜、聽道和居家「自牧」很好,不僅可以與在教堂裡一樣聽到神的話語,而且還不用在去教堂的路上來回折騰和花費時間,認為在主日可以在家線上敬拜,產生了何必去教堂禮拜。他們主日不想再去教堂禮拜了。有了線上敬拜,主日真的不用去教堂了嗎?筆者認為一些基督徒之所以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尚不明白主日去教堂禮拜的實際意義。
  • 周杰倫作曲敬拜音樂《Jesus Fashion》青春版MV出爐:主愛不斷的讓...
    …… 六個穿著白色T恤,表情青澀而純真的大男孩、大女孩首先出在敬拜音樂歌曲《Jesus Fashion》青春版MV的片頭,讓人眼前一亮。昨晚,這一在內地視頻網站上被上傳的MV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也讓人欣賞到這一首由亞洲流行天王級人物周杰倫親自作曲的敬拜音樂Jesus Fashion(《耶穌時尚》)。
  • 問題回復:動物是否有靈魂,《天耀中華》,敬拜時發視頻等(170712)
    這一節經文如何解釋?動物也有靈魂嗎?答:有人認為動物有靈魂,有人認為動物沒有靈魂。還有人(多為三元論者,認為人由靈、魂、體三部分組成)根據這節經文,認為人有靈和魂,而動物只有魂,沒有靈。但其實這節經文中的「魂」和「靈」在原文是同一個詞,都是「靈」(也可翻譯為「氣、氣息、風」)。所以,不能根據這節經文來證明動物只有魂,沒有靈。
  • 天天QT827《帶來祝福的敬拜主榮耀的同在》
    17他又奉上素祭,從其中取一滿把,燒在壇上;這是在早晨的燔祭以外。18亞倫宰了那給百姓作平安祭的公牛和公綿羊。他兒子把血遞給他,他就灑在壇的周圍;19又把公牛和公綿羊的脂油、肥尾巴,並蓋髒的脂油與腰子,和肝上的網子,都遞給他;20把脂油放在胸上,他就把脂油燒在壇上。
  • 基督徒橄欖枝音樂公益支教恩典記:讓我們來宣揚十字架的偉大
    近日,基督徒原創樂隊橄欖枝音樂受邀,在安徽和山東等一些地區的教會中進行音樂與敬拜輔導,輔導對象是以青年團契與培訓班為主,年齡大都為較小的弟兄姊妹。這是在一次培訓開始,教學前與前來受訓的弟兄姊妹一起做禱告。
  • 真正愛上帝的人知道,死不是悲壯,而是永遠與上帝同在
    雅各經過人生風風雨雨的經歷,倍感人生的虛空,認定唯有上帝,唯有上帝的愛與恩典才是人生的追求與至寶,唯有敬拜神,人生才不致虛空,才是唯一的價值,因此他在將離開世界前的美好時刻敬拜上帝。 二. 生命不息,事主不止雅各的生命沒有停息,侍奉主的心也永不停止。
  • 基督徒必看:主日敬拜時要注意這六點
    (利19:2)有的慕道友去教堂參加主日敬拜,有時候是出於好奇心,當大家都在認真敬拜或者聽道的時候,有些慕道友往往表現得不太專心,東瞧瞧,西看看,甚至有的人就在座位上玩手機,刷微信,根本沒有靜下心來,更不要說是懷著敬虔的心來參加敬拜活動。恆切專心地在教堂參加敬拜、聽道活動是宗教活動的最基本要求,必須要心懷敬虔、敬畏和懺悔之心來到神的面前,才能真正蒙神的喜悅和赦免。
  • 我們所敬拜的獨一真神
    本會信徒所敬拜的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獨一真神。神賜福給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裡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一章第27~28節)。
  • 疫情封鎖期間 一群英國基督徒藝術家共同演唱敬拜音樂 獲百萬觀看量
    > 圖源:YouTube screenshot 在YouTube上,一群因為封鎖而居家的英國基督徒藝術家們合作錄製的音樂視頻收穫了超過一百萬的收看量
  • 基督徒當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真神,兩者缺一不可
    敬拜是人的天性,因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能夠自由到教會中敬拜的時候,老我常會攔阻人:「人去不去不要緊,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就行了。」其實,實際情況也未見得就用心靈和誠實敬拜,也不一定就向神敞開心。
  • 廢墟上的敬拜——記鄭州中牟張湖橋教會被拆之後的主日聚會
    到了平常禮拜的時間,照舊按以往的敬拜禮儀開始了長達3個小時的敬拜:主禮、詩班獻唱、證道。這三個小時,大家都安靜在這片廢墟之上,沒有一個人走動,除了證道人的聲音,剩下的就是呼呼的風聲。偶然一陣大風,將捲起的塵沙拋灑在會眾的衣服上、頭上,還有眼睛裡……在教會同工昨天給福音時報發來的一個視頻中,證道人聲嘶力竭地講到:「神叫萬事互相效力,要叫愛他的人得益處,當你愛上帝的時候......當你愛上帝的時候,你會像古利奈人西門一樣替耶穌背十字架,哪怕為要背負重擔;當你愛上帝的時候,你會像馬利亞一樣把你最好的,把你最貴重的,把你最有價值的拿出來用在主的身上,用在神家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