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易媽媽」春去冬歸守戰疫一線:護海外遊子健康回家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蘭州「易媽媽」春去冬歸守戰疫一線:護海外遊子健康回家

  中新網蘭州1月12日電 (南如卓瑪)「身處疫情之下的海外遊子,漂泊異國他鄉,他們坐了十幾個小時飛機回來,剛下飛機就一個人待在一個房間14天,我不放心啊,要照顧好他們……」堅守在甘肅入境隔離點——蘭州新區後備醫院的易思華,格外能夠體會到這份艱難。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蘭大一院被確定為首批省級定點救治醫院。身為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與公共衛生科副科長的易思華主動請戰,緊急上崗,全力參與醫院感控工作,每天深入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一線排查隱患,確保每項工作萬無一失。醫院抽調馳援武漢的4批次醫療隊隊員出發前,防護物資、生活物資都是易思華逐一籌措、配備好。

工作中的易思華(左一)。蘭大一院供圖

  2020年3月初,中國包機赴海外接回滯留公民,第一架包機落地蘭州時,易思華再次逆行出徵,勇擔重任。6月,「帶疫解封」時,易思華再次被派往後備醫院。

  她在2020年的春日寒潮中出發,歸來已是寒冬臘月。50歲的易思華,在蘭州新區後備醫院工作整整199天,共接送了2943名海外歸國人員平安回家。

  在她的手機裡,有上百個微信群,其中最多的是,每班歸國航班中,隔離區不同樓層留觀人員和護理人員同在的「家人群」。

易思華和同事在隔離區工作。蘭大一院供圖

  有個6歲就被父母送出國的女孩,情緒低落,存在心理障礙,被細心的易思華在微信交談中發現後,每次巡查隔離區時,都會到她房間談談心,鼓勵她在「家人群」多互動,「請教」她發揮特長,發化妝視頻,教護士們學化妝。至解除隔離時,女孩變得愛笑了。

  還有一名在海外工作一年多的中石油工人,常年能吃到的只有土豆和洋蔥。回到祖國,他很想吃一口豆皮、大蔥等食物,但是因隔離區條件有限,無法滿足。易思華知道後,私下託朋友購買回來,當精心準備的「家鄉味」端上他的餐桌時,這份來自祖國的溫暖和同胞的關愛,讓他感動不已。

易思華在2020年的春日寒潮中出發,歸來已是寒冬臘月。蘭大一院供圖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易思華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易媽媽」。

  「當時疫情嚴重,網上很多人質疑他們為什麼回來,我的深切感受就是:能回來,就讓他們回來吧!」易思華說,回國人員都是含淚講自己的海外故事,真得很不容易,只想盡最大的心確保他們平安、健康地回家。

  作為蘭州新區後備醫院隔離點總負責人,易思華每天的睡眠時間很少,腦子裡時刻想著各種工作:明天要做些什麼,哪些事情需要交代,如何保證醫護人員安全,還要保證大家工作不要太勞累,各項工作流程怎樣更順暢,還存在哪些問題等……以及及時回復微信群裡各種消息。

  每次轉運陽性或疑似病例時,易思華帶頭和防護組的人員,背著噴霧器對轉院人員的行李及個人物品進行消殺,詳細核對轉運人員信息。特殊的留觀人員、來自省內各醫院的醫護人員、新組建的隔離區工作團隊,從生活區保障到隔離區內各項工作,從梳理工作流程到細化工作職責,從防護組到隔離區各樓層,從工作督查到各項工作協調,從咽拭子標本採集到各種培訓,各樓棟、各樓層、院內的各角落,都能看到「易媽媽」忙碌的身影。

  在易思華和同事們的努力下,蘭大一院醫護人員在抗擊疫情的一線,至今沒有發生一例感染。

  「不用換人,我還能再堅守。」對於院領導和同事們的關懷,易思華總說「我對這裡的情況已經比較熟悉,辛苦一些沒啥,只要能儘快打贏這場戰疫,吃的這點兒苦不算啥。」就這樣,她堅守著。

  目前,蘭州新區後備醫院境外回國人員醫學觀察留觀工作仍在繼續,易思華和她的戰友們仍然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每天奔波在後備醫院隔離病區的每一個樓層,每一個角落……她說,微光成炬,必能穿透陰霾,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定能打贏這場仗,必將迎來春暖花開。(完)

相關焦點

  • 春歸大地暖 疫去民心安
    春歸。   萬花吐蕊,燕趙春回。在這個春天,雖然新冠肺炎病毒曾把我們無情地圈固在家,讓我們無法盡情領略春之魅力,但絲毫不會阻擋春姑娘為大地送暖、為世間驅疫的步伐。   戰「疫」。截至3月15日,我省連續16天新增確診病例為零,多地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全部治癒出院,實現「清零」。
  • 遊子思親當回鄉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康作坤 庚子大災,華夏以舉國之力,歷萬劫,閉門鎖國以護萬家。 初春,江山失色,五湖不動,千門萬戶兒不歸,家國兒女赴湖去。
  • 戰「疫」繪本 | 《等爸爸回家》、《媽媽的秘密》
    一波波醫務工作者「不計報酬 無論生死」奔赴一線,從收到電話通知到出發奔赴一線,往往只有幾個小時。這麼短暫的時間裡,他們甚至都不能好好與孩子告別,更無法向孩子解釋,他們為何又一次要失言。而這種分別,也許不止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在醫務工作者的年年歲歲中。在孩子的眼中,身為醫務工作者的爸爸媽媽到底去做什麼了?他們現在還好嗎?
  • 遊子寫家書 深情謝祖國
    中國關愛海外留學生的「健康包」。 人民網洛杉磯4月11日電(記者 王如君)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查普曼大學中國留學生近日向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發來一封家書,深情表達海外遊子對祖國關懷的謝意。家書內容如下: 遊子們的一封家書 今年夏天洛杉磯連下了兩周的小雨,這片以陽光沙灘著稱的地方竟也多了絲涼意。在這特殊時期,我好想你,華夏。
  • 共克時艱 彰顯大愛 我市各界向抗疫一線捐款捐物
    2月18日下午,經市商務局聯繫,標有抗疫物資橫幅字樣、滿載著新鮮蔬菜、水果、方便麵、礦泉水等物資的三輛貨車分別駛入城關區渭源路街道辦事處、蘭州市肺科醫院和七裡河區西站街道辦事處,這是蘭州聚品匯客生活超市專門為我市抗疫一線人員捐贈的生活物資
  • 別樣的「女神節」 西京醫院為抗「疫」一線白衣天使送上特殊禮物
    春意尚寒,暖風漸起,在第110個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為仍然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送上了節日的問候。一件睡衣,伴你溫暖「最近睡的不太好,走的時候著急忘記帶睡衣了……」當得知這一消息後,醫院專門成立的慰問小組本著「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立即行動起來。
  • 用格律詩致敬戰鬥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遼寧醫務工作者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我省廣大文藝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筆, 創作出一批有溫度接地氣高質量的文藝作品,助力眾志成城戰「疫」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美術館館長、遼寧畫院院長冷旭,和許多藝術家一樣,不僅用繪畫作品為抗疫助力,還飽含深情地創作了兩首格律詩致敬戰鬥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遼寧醫務工作者。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遼寧衛視《遼寧新聞》主播張明第一時間朗誦這兩首格律詩。
  • 長白山機場氣象預報員付家毓:戰「疫」前線 顯巾幗風採
    從疫情擴散開始,她以不讓鬚眉之志義無反顧地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體現了黨員的擔當。1月30日正逢大年初六,在剛剛結束春節值班工作的她,接到了支援黑龍江齊齊哈爾機場預報工作的任務。這正是疫情爆發的第一周,人們都在惶恐中度過。當領導徵求她的意見時,付家毓肯定地回答:「我去!」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 支持你到一線去救人!83歲老母親顫抖著在我的請戰書上寫下這些話
    「小雨女兒,我和你爸都支持你到一線去抗疫救人!」——這是一位83歲老母親,用顫抖的手在女兒方麗的「請戰書」上寫下的文字。方麗是一名軍隊文職護士,從2月17日抵達武漢至今,已經在一線奮戰了近30天。我想起了83歲的母親用顫抖的手顫顫巍巍地在我的「請戰書」上寫下:我和你爸都支持你到一線去抗疫救人!我想起了臨行前,不善言語的丈夫拉著我的手,堅定地對我說:「做你想做的事,我永遠支持你!只要你平安回家!」我想起了九歲的兒子焦灼地望著我說:「媽媽,能不能不去啊?
  • 戰「疫」一線的「鋼板哥」
    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鋼板哥」再次勇挑重擔,與全鎮黨員、幹部一道築起了保衛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鋼鐵長城」。退伍不褪志 永葆軍人本色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湖南省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吉首市河溪鎮連夜部署防控工作。
  • 寫戰「疫」作文, 這30個好標題不容錯過! 題好一半文
    1.為了春回大雁歸 出自歌手祖海的歌曲《為了誰》:「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穫,為了春回大雁歸。」寫本次抗疫類主題的作文,可以用「為了春回大雁歸」做標題,謳歌最美逆行者的敬業態度和奉獻精神——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記得你的樣子;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是為了春回大雁歸。 2.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近日,日本富山縣向遼寧省捐贈1萬枚口罩,箱子上面寫有: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 落雪甘南 春冬交集
    春 雪 落雪羚城 春冬交集 落雪似乎最是偏愛羚城這片土地的, 這已經不是羚城的立春以來的第一場大雪, 但每一場都是獨具特色的, 昨日的雪褪去了邊下邊融化的矯情
  • 戰「疫」微電影《向愛而行》在德州市人民醫院拍攝完畢,即將上映...
    出品:德州市人民醫院,德州市公安局,山東星感覺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這是一個「醫」「警」家庭這是一個戰「疫」之家這是一個向「愛」前行的故事……一部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微電影作品《向愛而行》在山東德州拍攝完畢
  • 詩詞:桃紅柳綠菜花黃,牧童老牛古道旁,又是一年春好處
    賞花出戶探芳春。天邊遠,田頭近,老叟欣、紫燕不孤身。大家都把手機巡。自留風景笑殷殷。夕陽晚,回家早,照翻查、今日累貧身。柏榮生西江月 題圖破老頭入菜花簾外春光正暖,菜花一片金黃。困居喜出此時狂,搶拍先留個相。襯出藍天白雪,金妍喜福馨香。風流有我作尋常,疫盡江城點唱。
  • 遠道而歸的遊子貝建中:「根」在家鄉
    是的,這樣的場合,每位遠道而歸的遊子都在盡力表達自己與故鄉的親近之情,這種親近不是在這種特定場合才出現的。  1個多月前,為了配合此次盛會的前期報導,記者專程赴美國採訪了幾位受邀嘉賓,其中就包括貝建中。他出生在美國,但他很篤定地對記者說:「我的老家在蘇州。」這是前後1個多小時採訪中,他說的有限的幾句中文之一,發音還挺標準。
  • 構築起堅固的戰「疫」防線——蘭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綜述
    構築起堅固的戰「疫」防線——蘭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綜述1月26日,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發熱門診醫護人員在採集患者樣本。新華社照片 2020年,註定不平凡。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彼時,戰鬥在抗「疫」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的醫護工作者就是英雄。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即是責任。疫情發生後,疾控部門嚴格落實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密切了解動態,提前做好人員、物資準備,全力以赴開展疫情監測、生物樣品檢測、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甘肅省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就在這裡被檢出。
  • 冬去春來珍稀昆蟲中華虎鳳蝶又到羽化產卵期
    冬去春來,又到了中華虎鳳蝶的羽化、產卵期。「我在南京老山上發現了兩隻中華虎鳳蝶。」3月11日上午,南京蝴蝶協會志願者武先生在浦口老山幸運地尋覓到中華虎鳳蝶的身影,真令人驚喜。上午,武先生從老山半山腰樹林叢中,一路尋覓中華虎鳳蝶。武先生稱,中華虎鳳蝶幼蟲唯一的食物叫杜蘅。
  • 前線手記 齊魯醫院武熒熒《冬將盡,春已至》
    魯網2月15日訊(記者 張嵬琛 通訊員 謝靜)2月15日,記者收到一份來自湖北一線的手記,是由山東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內科專業護師武熒熒提供,講述著她作為齊魯醫院第四批奔赴湖北武漢一線的一名醫護,從準備到投入戰鬥再到熟練熟悉各項操作,這段時間裡,同事戰友領導對她的細心指導及幫助,讓她感受到勝利不算遠了;醫院的花已盛開,冬將盡,春已至。
  • (網絡媒體走轉改)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再現金城蘭州
    究竟是怎樣的「水土」造就了蘭州的這碗面呢?蘭州有金城之稱,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山環水繞的蘭州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正是這樣的水土,誕生了美味的蘭州牛肉麵。這種煙霧對人類健康危害十分嚴重,主要傷害眼睛和黏膜、造成頭痛、呼吸障礙、慢性呼吸道疾病惡化、兒童肺功能異常等。  出生在1979年的蘭州人姚蕾,就是一個「敏感」的人。從小到大,她因為呼吸道感染打針、吃藥的次數多到數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