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報告:人類世界的物種下降速度空前加快

2020-09-10 紅狐狸視聽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在周三發布的一份新報告中警告,在短短的40年中,隨著人類的消耗增加,世界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了68%。

《 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評估了1970年至2016年間超過4,392種受監測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物種的種群減少情況。所監測的淡水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數量平均每年下降4%。

該報告說,近幾十年來,地球上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的減少速度在過去的幾百萬年內最高。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是世界上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平均下降了94%。

草地,大草原,森林和溼地生境的轉變,野生動植物的過度開發,非本地物種的引進和氣候變化是造成這一下降的主要原因。

左起分別為:全球平均速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北美洲、歐洲

人類已經極大地改變了地球上75%的無冰陸地表面。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稱,現在的生態系統破壞威脅著約100萬個物種+500,000種動植物和500,000種昆蟲的生存,這些物種會在未來幾十年內繼續加快滅絕。

專家說,淡水生物多樣性的下降速度最快,數據顯示,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已經喪失了85%的溼地。

人為原因

研究人員說,人類活動是物種下降的主要原因。

報告指出:「為了養活幾十億人口並推動21世紀的生活方式,人類過度利用了地球的生物能力。

該報告的作者警告說,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嚴重威脅。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說,這種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威脅著世界的糧食安全。

人居破壞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流行病

科學家們還警告說,地球的進一步破壞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這份報告提醒我們,我們不能毀滅這個星球,因為它是我們的家園。隨著人類足跡擴展到原本荒蕪的地方,我們正在破壞物種、種群。我們也在加劇氣候變化並增加風險,像Covid-19這樣的人畜共患疾病或許會成為常見疾病」,美國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說。而Covid-19僅僅是開始,」


但是,儘管報告發現大自然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被我們摧毀」,但專家們說,這種下降趨勢可以制止,甚至可以通過採取緊急行動予以扭轉,例如改變我們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保護自然。



關注作者,獲取最新最快的諮詢。

相關焦點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2018地球生命力報告
    事實上,許多科學家認為,我們不斷增長的消費以及由此產生對能源、土地和水的更大需求,正在推動一個新的地質時代——人類紀的產生。這是地球歷史上第一次由某單一物種——智人——對地球產生如此強大的影響。擁有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充沛的服務,構成了現代社會的基石;然而,自然和生物多樣性均以令人觸目驚心的速度消逝。
  • 世界自然基金會:我們是可以拯救生物多樣性的「最後一代」
    在一份最新的報告中,世界最大的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嚴肅地向世人發出警告,表示汙染加速、森林砍伐、氣候變化和其他人為因素已造成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短短四十多年內下降了60%,生態危機進一步加深。
  • 最新報告發現,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淡水魚瀕臨滅絕
    當地時間2021年2月23日發布的《世界被遺忘的魚類》(World’sForgotten Fishes)報告指出,已知的有80種淡水魚已經滅絕,其中16種滅絕發生在去年。自1970年以來,洄遊淡水魚的數量下降了76%,大型「巨型動物」魚類的數量下降了驚人的94%。
  • 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自工業革命以來,不斷擴張的人類活動破壞了越來越多的森林、草原、溼地和其他重要的生態系統。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證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氣候帶來的巨大影響。報告指出,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報告從漁業、氣候變化、土地汙染、海洋汙染、海岸帶開發、外來物種入侵、海上基礎設施、航運、海水養殖(海洋生物的水產養殖)、深海採礦等方面,指出了潛在負面影響,並列舉了產生的生態後果。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證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氣候帶來的巨大影響。報告指出,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報告從漁業、氣候變化、土地汙染、海洋汙染、海岸帶開發、外來物種入侵、海上基礎設施、航運、海水養殖(海洋生物的水產養殖)、深海採礦等方面,指出了潛在負面影響,並列舉了產生的生態後果。
  •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 Antonio-1983 10-04 20:32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證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氣候帶來的巨大影響。報告指出,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無論是近海還是深海,過度捕撈、汙染和海岸帶開發等壓力是影響整個海洋的重要因素,而氣候變化將持續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越來越多的影響。
  •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總幹事:中國為世界提供了綠色轉型方案
    「人與自然和諧新共識」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 肖連兵:尊敬的蘭博蒂尼先生,您領導的世界自然基金會今年9月發布了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之際,發布該報告有什麼考慮? 蘭博蒂尼:《地球生命力報告》每兩年出版一次。
  • 物種滅絕速度加快1000倍?科學家:人類讓全球進入第二滅絕潮
    比如說如果非洲羚羊滅絕了,獅子吃不飽,就會改吃水牛,水牛的消耗量不斷增大,最終突破了繁衍需要的最低數,水牛滅絕了,獅子吃不到水牛,最終也只能滅絕了……所以說,物種滅絕的速度是累積的,只要開始加速,就會越來越快。那麼,為什麼物種滅絕速度加快了呢?科學家表示:這全是人類的鍋。
  • 世界自然基金會: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正間接導致傳染病不斷爆發
    環境協會的一份新報告解釋說,全球衛生危機也是我們對自然影響的結果,流行病的傳播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有密切聯繫。 流行病的傳播和生物多樣性的損失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
  • WWF地球生命力報告:淡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每年減少4%
    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刁凡超9月10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由於棲息地喪失和退化,包括由於人類糧食生產方式所造成的森林砍伐,導致了陸地物種數量急劇下降。
  • WWF報告:野生動物種群46年間減少68%,22%熱帶植物有滅絕風險
    記者 | 高佳編輯 | 翟瑞民2020年9月10日,國際非營利性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簡稱《報告》)顯示,世界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1970至2016年間平均減少了68%。
  • 野生動物40年消亡60% 世界自然基金會警告拯救自然最後機會
    最近朋友圈的小夥伴們都在關注家禽被虐殺,動物被活生生剝皮的慘狀,而一則最新的報告更具體地揭露了人類活動「消滅」動物的情況。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0月30日公開了兩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指出全球野生動物因人為因素在40多年內減少了60%。
  • WWF:人類自然資源需求已超出地球生態承載力的50%
    世界自然基金會:人類自然資源的需求已超出地球生態承載力的50%  新華網北京10月13日電 (記者 馬述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3日發布了《地球生命力報告》。調查分析指出,熱帶物種的種群數量正在急劇下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已經超出了地球生態承載力的50%。
  • 世界自然基金會:野生物種群數量在半世紀內平均減少了68%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9月1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人畜共患病蔓延,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
  • 世界自然基金會:50年來全球野生動物滅絕2/3
    原標題:世界自然基金會:50年來全球野生動物滅絕2/3[環球時報記者胡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
  • 人類在50年內已消滅了世界三分之二的野生動物
    專家警告,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同時也對人類構成威脅首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上周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發現,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總體而言,這項研究中所記錄的物種急劇下降「預示著人類與自然界之間從根本上破裂的關係」。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特別指出,人類對生境的破壞是對世界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例如,自1970年以來,淡水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平均每年下降4%。
  • 人類50年消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動植物,自然向人類發出警示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內容讓人難以置信!報告指出,人們為了種植糧食,飼養動物,入侵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過度消耗了地球上的森林資源和淡水資源。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以及農業生產是對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也會成為未來幾十年物種滅絕的最重要因素。
  • 野生動物44年間消亡60%,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來臨?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沁涵)全球最大的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0月30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顯示,從1970年到2014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消亡了60%。最近數十年,地球物種消失的速度是數百年前的100到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