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50年消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動植物,自然向人類發出警示

2020-09-24 大公網湖南


  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


  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截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內容讓人難以置信!報告指出,人們為了種植糧食,飼養動物,入侵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過度消耗了地球上的森林資源和淡水資源。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以及農業生產是對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也會成為未來幾十年物種滅絕的最重要因素。


  50年間,人類總是忘了自然間其他生命,極速發展讓地球變了模樣,城市擴張,雨林縮小,冰川融化。每個人、每一天對資源的消耗和影響,使地球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不得不更加重視自然環境與自身發展之間的關係。



  過度索取 陷生物窘迫之境


  是否還記得,今年初一組令人心疼不已的新聞報導,燒焦的考拉正在接受醫療救治,躺在地上的動物奄奄一息,袋鼠們四處逃竄,偌大的森林焦煙蔓延……


  這是澳大利亞的一場山火,火災整整肆虐了4個多月,帶走了近5億動物包括2萬隻考拉,燒毀了1000萬公頃林地,2000處房屋毀於一旦。之後8月初,美國也發生了一起大火,截至目前仍未撲滅,已燒毀了近200萬公頃的土地,造成至少35人死亡。


  火災的起因或是有自然與人為因素,但結果都對大自然與人類的生存環境都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不少網友不禁感慨,如今我們每年都在儘可能多種一些樹木,卻遠遠不夠彌補這幾場大火對環境帶來的傷害。


  在紀錄片《我們的星球》中,這種傷害也在發生,生活在北極圈的動物們每一天都在經歷著惡劣的生存考驗。因為氣溫上升導致的冰川融化,賴以生存的冰原面積正在飛速減少,數十萬隻的海象只能被迫擠在一片不大的海灘上,凡是目光所及之處,皆堆疊著密密麻麻的海象。之前也有媒體報導,一隻飢餓的北極熊在俄羅斯諾裡爾斯克市近郊遊蕩,甚至在垃圾堆中覓食,引發網友熱議。


  生存發展的需求導致人類對地球資源進行肆無忌憚的索取,造成棲息地的分割和縮減,迫使野生動植物生活在逼仄、碎片化的角落裡,最終致使它們逐漸喪失了維持生存的能力,面臨功能性滅絕。


  自然警示 行和諧共生之道


  報告中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字告訴人類,人類的活動影響了環境,而環境又影響了生物的生存,最後,生物會通過自己的方式替大自然警示人類愛護環境。


  今年以來,除了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國家還先後遭遇了洪澇、雷擊、火災等災害。不可否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導致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人畜共患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原因。


  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副總幹事周非認為,如果人類依然忽略來自大自然的預警,我們的食物、健康和未來都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讓整個世界就像被按了暫停鍵一樣,失業、破產、居家生活壓力劇增,許多生產和生活活動都被迫停止,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出現嚴重衰退。世界銀行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經濟萎縮為80年來最嚴重,高達5.2%。


  然而,據參考消息網報導,大西洋深處出現罕見一幕,大量鯨魚來到巴西東北部沿海地區進行繁殖。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當下該地區疫情爆發,人們很少外出和旅行,船隻也減少了,如今安靜的環境當然是鯨繁殖的好機會。


  通過疫情,人類充分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地球可以沒有人類,但人類萬萬不可以沒有地球。地球上多樣化生物樣態的和諧共生,穩定健康的生態環境,這些對於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至關重要。



  任重道遠,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當星空不再蔚藍,當河流不再清澈,當土地變成荒漠,當動植物都不復存在,人類將何以生存?


  構建和諧有序的生態文明凸顯出前所未有的緊迫性。


  自始以來,我國都非常重視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對於野生動物保護更是毫不懈怠,先後建立了2700多個自然保護區,為野生動物種群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保障。


  今年2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該決定全面禁止和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維護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有效防範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這更強化了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


  其實早在1988年,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就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到2018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已經完成了該法的多次修正。


  這些務實的舉措對於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而且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中國全面推進建設生態文明的步伐在未來還會加快。


  生態環境的惡化已成事實,但幸而可控,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如何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都是全球各地發展最首要的課題。(文/大公網湖南周汝潔)

相關焦點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的動植物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場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了,消滅了地球上75%以上的物種。在地球45億年間,這樣的滅絕發生過五次。但下一次已經悄悄的開始了!到本世紀末,地球上六分之一的物種可能會消失。人類會嗎?如果會,人類如何才能倖免?如果我們把地球的一半讓給野生動物,我們會更好嗎?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你對動植物的減少有發覺嗎?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據美國CBS新聞報導,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糧食生產嚴重威脅大自然
    據美國CBS新聞報導,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威脅之一
    據美國CBS新聞報導,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 專家:短短50年,人類已消滅世界2/3動植物
    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這份報告很直接的體現出人類所犯下的錯誤,從1970年以來不過短短的50年間裡,人類竟然消滅了高達三分之二的動植物
  • 用行動改變生存,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均衡發展有未來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場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了,當時的災難消滅了地球上75%以上的物種。爾後,在地球45億年間,這樣的滅絕發生過五次。到本世紀末,地球上六分之一的物種可能會消失。那麼,人類會嗎?如果會,誰能夠倖免?如果我們把地球的一半讓給野生動物,會更好嗎?面對一系列困惑,我們不得不反思過去野蠻地傷害行為。
  • 人類50年消滅70%動植物,糧食生產成最大危害,這些動物即將滅絕
    近50年,人類已經消滅了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動植物,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損害。然而這一現象大部分都是由於糧食生產,擴張土地,破壞動植物棲息地所造成的。僅僅是節約糧食並不能解決主要問題,我們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
  • 孩子,對不起,我們在50年內消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動植物
    你知道嗎,我們在50年內消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動植物。 真不知道這事兒該如何跟孩子們交代,先表示抱歉:對不起,留給你們一個不完美的世界。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
  • 50年裡超過三分之二野生動植物滅亡,人類在玩一場自掘墳墓遊戲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發布了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近50年來,和我們人類共享地球的野生動物數量驟減三分之二以上。但人類的文明的快速發展,早就剝奪了地球共生者——野生動植物的家園。自然棲息地的大幅減少,導致物種數量驟減,再加之種族壓制的影響,才有了如今野生動植物數量慘澹的結局。
  • 近50年降三分之二以上!野生動物大滅絕或出現,人類何去何從?
    作者:文/虞子期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而這五次幾乎消滅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隨著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劇,越來越多的生物在逐步消失或滅絕。所以不少的科學家已經懷疑,我們地球新一輪的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來了,也就是「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 近50年降三分之二以上!野生動物大滅絕或出現,人類何去何從?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過程,而這五次幾乎消滅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隨著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劇,越來越多的生物在逐步消失或滅絕。
  • 人類在50年內已消滅了世界三分之二的野生動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總體而言,這項研究中所記錄的物種急劇下降「預示著人類與自然界之間從根本上破裂的關係」。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特別指出,人類對生境的破壞是對世界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例如,自1970年以來,淡水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平均每年下降4%。
  • 世界自然基金會:野生動植物數量在不到50年內銳減近70%
    根據外國媒體9月11日綜合整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從1970年至2016年,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平均下降了68%,無數物種瀕臨滅絕,從數據來看,人類50年內已經消滅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動植物。
  • 人類50年消滅了地球上野生動植物的2/3,終將威脅到人類自己!
    生長著一種稀有的沙漠野花,在世界的其他角落都找不到,因為它只在這片土地上綻放。 原本生長著小花的地面上,現在全都是一個又一個圓形的窟窿,小路上還有不少屬於人類的腳印。
  • 地球發出哀嚎聲音,人類生存環境岌岌可危
    在小學課本中經常會講到要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沒有它我們無從談起,我們都知道地球70%都是水,所以又稱作「水球」。另一方面人類生活的提高,製造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別是「白色垃圾」,焚燒汙染空氣,掩埋地下100年都不會融化,大自然的承載力有限,超出它的吞吐能力,就會「生病」。
  • 人類44年來已消滅地球上60%動物,未來不容樂觀!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0月30日發布了一份重要報告,稱全球人口對資源的廣泛需求和消費的不斷增長,正在摧毀地球數十億年來形成的生命體系。從1970年到2014年的44年間,人類已消滅了地球上60%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和爬行動物。
  • 人類近50年來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地球同伴」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世界自然基金會表示,在近50年裡地球上的野生動物數量急劇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該慈善組織警告說,由於亂砍伐樹木、機械化農業和城市發展而破壞動植物棲息地,目前自然界正處於一個危險狀態。世界自然基金會有報告稱,自1970年以來,能夠監控到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已經減少了68%。該組織希望通過新的法律來阻止為了農業而砍伐森林,並促使人們從肉類和奶製品轉向更多的植物性飲食。有報告顯示,這些需要解決整個供應鏈以及零售商和消費者浪費的大量食品問題。
  • 瞭望丨人類必當不負自然
    文|《瞭望》評論員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再次警示人們,人類歷史與自然歷史從來無法分離,人類與大自然是唇齒相依的命運共同體,是共生關係、夥伴關係  ◇以億萬人綠色生活的點滴小事,匯聚成生態文明的大勢、常勢  ◇建設一個更健康、更綠色、更安全的未來。
  • 科學家警告:自然「災難性的衰退」,絕望的SOS向誰求救?
    大象正受到偷獵和棲息地喪失的威脅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不到50年的時間裡科學家警告,自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壞人類。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譚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表示,森林燃燒、過度捕撈海洋和破壞野生地區,野生生物正在「自由落體」。「我們正在破壞我們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家園,在地球上我們的健康,安全和生存的風險,大自然在向我們發送了一個絕望的SOS,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