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對不起,我們在50年內消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動植物

2020-09-12 荼然笑了

  你知道嗎,我們在50年內消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動植物。

真不知道這事兒該如何跟孩子們交代,先表示抱歉:對不起,留給你們一個不完美的世界。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

  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

  在北京有這樣一座特殊的墓地,它坐落在南海子麋鹿苑內,這是一座世界滅絕動物墓地。

  在巨大的十字架後,176種我國瀕危野生動物的墓碑排列成多米諾骨牌的樣子,如果墓碑倒下了,就意味著這個物種已經沉澱到了歷史長河之中。

  墓地中還有一隻大手矗立著,預示著人類,努力地保護野生動植物與環境,儘自己的力量阻止物種的衰敗,維持生物的多樣性。

  曾經,我們與眾多生物同路而行;曾經,我們身處鳥語花香之中;曾經,我們的記憶是那樣的多姿多彩。

  但是現在,孩子了解這些動植物卻只能在影片中才能看到。

呼籲:大家行動起來吧,不再消費瀕危野生動植物製品,不再食用野生動植物。

同時希望大家可以勸說、阻止身邊傷害野生動植物的人和事,但願能為孩子多留下一抹斑斕的色彩!

  中教資料庫學術平臺相關文獻:

  《芻議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意義及展望》

  《野生動植物保護與瀕危物種管理探析》

  《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相關焦點

  • 誰之殤?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
    誰之殤?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據美國CBS新聞報導,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的動植物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場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了,消滅了地球上75%以上的物種。在地球45億年間,這樣的滅絕發生過五次。但下一次已經悄悄的開始了!到本世紀末,地球上六分之一的物種可能會消失。人類會嗎?如果會,人類如何才能倖免?如果我們把地球的一半讓給野生動物,我們會更好嗎?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你對動植物的減少有發覺嗎?
  • 專家:短短50年,人類已消滅世界2/3動植物
    WWF)於9月10日發布報告稱,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 這份報告很直接的體現出人類所犯下的錯誤,從1970年以來不過短短的50年間裡,人類竟然消滅了高達三分之二的動植物毫不誇張的說,人類絕對是地球上「最勇敢的生物」,因為我們在自取滅亡這條道路上,真是義無反顧的在高歌猛進!科技極大的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卻沒能一絲一毫減少我們的貪婪,每個人都不斷嚮往更好的生活、使用更多的資源、毀滅更多的生物......
  • 人類50年消滅70%動植物,糧食生產成最大危害,這些動物即將滅絕
    近50年,人類已經消滅了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動植物,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損害。然而這一現象大部分都是由於糧食生產,擴張土地,破壞動植物棲息地所造成的。僅僅是節約糧食並不能解決主要問題,我們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
  • 世界自然基金會:野生動植物數量在不到50年內銳減近70%
    根據外國媒體9月11日綜合整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地球生命力報告》指出,從1970年至2016年,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平均下降了68%,無數物種瀕臨滅絕,從數據來看,人類50年內已經消滅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動植物。
  • 人類50年消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動植物,自然向人類發出警示
    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截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  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2020年《地球生命力報告》,內容讓人難以置信!報告指出,人們為了種植糧食,飼養動物,入侵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過度消耗了地球上的森林資源和淡水資源。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以及農業生產是對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也會成為未來幾十年物種滅絕的最重要因素。
  • 用行動改變生存,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均衡發展有未來
    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場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了,當時的災難消滅了地球上75%以上的物種。爾後,在地球45億年間,這樣的滅絕發生過五次。到本世紀末,地球上六分之一的物種可能會消失。那麼,人類會嗎?如果會,誰能夠倖免?如果我們把地球的一半讓給野生動物,會更好嗎?面對一系列困惑,我們不得不反思過去野蠻地傷害行為。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糧食生產嚴重威脅大自然
    據美國CBS新聞報導,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 人類50年消滅世界三分之二動植物,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威脅之一
    據美國CBS新聞報導,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 蝙蝠,我們對你說聲對不起
    發端於武漢迅速蔓延中國大地的疫情成為我們猝不及防的「黑天鵝」事件。世界最大的人群因一個名叫新型冠狀病毒的東西忽然變得異常安靜。各國科學家研究的結果幾乎都指向了蝙蝠:它可能是病毒的自然宿主,也許還有「中間商」。一隻不起眼的蝙蝠忽然成為人類關注的中心,估計蝙蝠也沒有想到,人類更沒有想到。
  • 人類在50年內已消滅了世界三分之二的野生動物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總體而言,這項研究中所記錄的物種急劇下降「預示著人類與自然界之間從根本上破裂的關係」。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特別指出,人類對生境的破壞是對世界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例如,自1970年以來,淡水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的數量平均每年下降4%。
  • 世界野生動植物日 盤點滬上野生動植物現狀
    原標題: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日小小善舉 明天生生不息  今天(3月3日)是第4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旨在激勵青年一代,致力於保護野生動植物這一偉大事業。  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的由來:為保護大象和其它瀕危野生動植物,1973年3月3日,全球80個國家在美國華盛頓籤署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on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簡稱CITES)(以下簡稱《公約》)。
  • 人類50年消滅了地球上野生動植物的2/3,終將威脅到人類自己!
    生長著一種稀有的沙漠野花,在世界的其他角落都找不到,因為它只在這片土地上綻放。 在本月,兩個權威機構相繼發布了報告,描繪了地球上動植物未來的前景——而這個前景,非常不妙。 第一個機構,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 2003年,我們是如何消滅SARS的?
    2003年到2020年,已經17年,很多90後,00後在SARS時代還是小孩,甚至還沒有出生。對於SARS的認識來自於記錄片和網絡謠言。諸如,天氣熱了,SARS突然就沒有了一類。那麼2003年,我們到底是如何消滅SARS的呢?我們來回顧一下。
  • 大量哺乳動物或將在50年內滅絕
    人類消滅動植物物種的速度快到大自然的防禦機制——進化——都無法跟上。一個來自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團隊計算,如果保護行動不變,那麼接下來的50年內將有大量哺乳動物滅絕,而自然要花費300萬到500萬年才能恢復原狀。過去的450萬年中,地球氣候曾發生過5次劇烈變化,造成了大部分植物和動物的滅絕。
  • 人類44年來已消滅地球上60%動物,未來不容樂觀!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10月30日發布了一份重要報告,稱全球人口對資源的廣泛需求和消費的不斷增長,正在摧毀地球數十億年來形成的生命體系。從1970年到2014年的44年間,人類已消滅了地球上60%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和爬行動物。
  • 美國全力捕殺"殺人蜂",專家:2年內不消滅,以後就消滅不了了
    美國西海岸和加拿大部分地區2019年11月以來首次發現亞洲大黃蜂,4月起,它們從冬眠中甦醒,再次活躍起來。這種綽號「殺人蜂」的兇猛昆蟲讓美國人十分恐懼,科學家正盡力對其進行全面捕殺。有專家稱,2年內不消滅,以後就消滅不了了。
  • 50年內超三分之一動植物物種或消失
    2月12日,據外媒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通過綜合有關因氣候變化而滅絕的信息、物種移動的速度和對未來氣候的不同預測,他們估計每三種動植物中就有一種可能面臨滅絕。研究人員分析了全世界538個物種和581個地點的氣候環境等數據。
  • 西雙版納自然探索成長研學營讓孩子發現雨林傣鄉神奇的動植物世界
    西雙版納自然探索成長研學營:讓孩子發現雨林傣鄉神奇的動植物世界研學背景研學目的 為孩子開啟一段快樂、豐富的自然體驗課之旅,讓孩子憑著興趣,在快樂中去給孩子一片自由想像、創造的空間,幫助孩子開發空間思維能力。在孩子與自然界的親密接觸中,讓孩子認識到生物的多樣性,從而激發孩子對自然科學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