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端於武漢迅速蔓延中國大地的疫情成為我們猝不及防的「黑天鵝」事件。
世界最大的人群因一個名叫新型冠狀病毒的東西忽然變得異常安靜。各國科學家研究的結果幾乎都指向了蝙蝠:它可能是病毒的自然宿主,也許還有「中間商」。
一隻不起眼的蝙蝠忽然成為人類關注的中心,估計蝙蝠也沒有想到,人類更沒有想到。歷史學家和生物學家也認為,回顧人類傳染病歷史,發現很多病毒都與蝙蝠有關,如伊波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冠狀病毒、亨德拉病毒等。
那麼,蝙蝠究竟是一隻什麼樣的動物,它們為何要「襲擊」人類?
據媒體報導,全世界目前已知的蝙蝠有1200多種,包括從體長不到4釐米、體重僅2克多的凹臉蝠,到翼展超過1.5米、體重可達1.2千克的鬃毛利齒狐蝠。除南極洲外,其蹤跡遍布世界其他大洲和相當大一部分島嶼。
蝙蝠喜歡群居,最多時巢中每平方米竟有3000隻。它們群居在一起的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它喜歡在夜晚覓食,白天就躲進山洞裡。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習性,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山洞。其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遲受精」的現象。蝙蝠類動物的食性相當廣泛,有些種類喜愛花蜜、果實,有的喜歡吃魚、青蛙、昆蟲,吸食動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一般來說,大蝙蝠類一般以果實或花蜜為食,而大多數小蝙蝠類則以捕食昆蟲為主。
西班牙科學家指出,人們最初以為蝙蝠擠在一起,可以提高棲息地的溫度,但經研究說明這不是主要原因。後來,科學家發現,群居的蝙蝠在冬眠之後,平均體重超過散居的蝙蝠,因為有些營養不良的蝙蝠群居時能與健康的蝙蝠分享食物。
據悉,蝙蝠的壽命可達30歲。它可以說是「百毒之王」,其身攜帶了約100多種病毒。它是許多病原體的「天然病毒庫」。它飛行時會使自己高燒發熱,持續的高燒人是會死掉的,但是蝙蝠不會。它在幾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使得它的DNA具有極其強大的修復能力,對於因高燒發熱而受損的細胞能快速修復,讓細胞得以「永生」。蝙蝠的持續發熱高燒,使得其免疫系統不停的工作,附在它身上的病毒也只能不斷變異,這也就是為什麼蝙蝠會攜帶多種病毒的原因。這些病毒在蝙蝠身上是威脅不到人類的,但是如果人類將這病毒引到自己身上,將會導致災難的發生。
處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作為萬物的中心,想當然的提出一些並不科學的見解,比如有人提出「消滅蝙蝠」。
為什麼以前人們吃野生動物沒出現病狀現在才出現?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權威的消息證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始於食用野生動物蝙蝠。科學家認為,蝙蝠的滅絕,甚至會對許多地區的生態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比如,對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原始森林而言,在其中生存的果蝠(關鍵種),其實起到了動植物之間的協同進化作用。
人類學家指出,人類的傳染疾病始於農業的發展。因為在原始的狩獵時代雖然也有傳染疾病的發生,但由於人口較少、居住的分散使其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疫情。而農業的發展讓定居成為可能,人類通過馴化各種動植物得以生存和發展。這些因素加劇了人口的集中和大規模人口的增長以及人畜共居的生產方式的發展。同時,由於各國快速推進的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劇了人口的集中以及對自然資源的無情掠奪,並逐步蠶食了動植物的生存空間,破壞了它們的基本生態平衡。
蝙蝠喜歡在山洞和森林裡居住,可最近最關於它的新聞驟然多起來。先看二則近的,據《北方新報》報導,2月2日晚,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東萬達小區居民樓內發現一隻蝙蝠。賽罕區森林公安局民警們立刻前往現場進行了處理。當日19時30分許,賽罕區森林公安局接警後到達現場,發現蝙蝠已死亡,便立即將蝙蝠裝入醫療廢棄物專用垃圾袋,民警在撤離現場時對物業辦公室也進行了消毒處理。隨後,依據野生動物屍體處理的相關規定,民警在安全區域對蝙蝠屍體、防護服、手套及口罩進行了焚燒處理。無獨有偶,據來自瀟湘晨報網的消息透露,深圳市民最近反映,在深圳市區也發現了死掉的蝙蝠,一次是在羅湖,另一次是在紅樹林公園。街道和疾控部門及時趕到現場,並對其進行了無公害處理和現場消毒。
再看一則距離我們較遠的新聞。據《新晚報 》報導,由於森林大火肆虐,25萬隻蝙蝠飛進澳洲市區 。25萬隻蝙蝠試圖逃離森林大火肆虐的地區,而且預計將有更多的蝙蝠將侵襲昆士蘭東南部地區,甚至會闖入城區幹擾居民的正常生活。當地民眾擔心大量的蝙蝠可能會帶來病毒,引發公共衛生危機。
本來蝙蝠天然的棲息地是在山洞和森林,如果沒有人打擾它們,人類與其相逢何必「求相識」,最好的相處是:你住城市裡,我住山洞裡,互不幹涉「兩歡喜」。可現代文明的腳步一經開啟,人類似乎無法阻擋自己向前的步伐,我們不可能退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文明。但作為理性的人類,是否可以放慢自己的腳步,是否可以控制自己的貪婪的嘴?
讓我們對蝙蝠說聲對不起!
�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