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場物種大滅絕事件發生了,當時的災難消滅了地球上75%以上的物種。
爾後,在地球45億年間,這樣的滅絕發生過五次。
我們誰都無法知道,下一次會什麼時候來臨。但是目前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整體社會意識形態的變革,無不憂心忡忡。
到本世紀末,地球上六分之一的物種可能會消失。
那麼,人類會嗎?
如果會,誰能夠倖免?
如果我們把地球的一半讓給野生動物,會更好嗎?
面對一系列困惑,我們不得不反思過去野蠻地傷害行為。
有專家指出,隨著人類燃燒森林,過度捕撈和破壞野生棲息地,野生生物數量正經歷著「自由落體」式的變化。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
從1970年起,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 。
截至至2016年,其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報告指出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由此看出,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不少網友無奈地自黑——其實滅霸是對的。還有人心酸地感慨:「人類非常強大,強大到只有自己才能消滅自己。」
說到野生動物,想到最近發生在山東德州動植物園的一件事。
當時,有人爆料自己看到假鱷魚。
後有媒體來考察,德州動植物園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地說:鱷魚為真,正在睡覺所以趴著不動,「假一賠十」。
可能遊客期望值太高,希望鱷魚像猴子一樣蹦蹦跳跳,或者說,鱷魚就不應該偷懶,需要像是回歸到大自然的形態。
無論如何,整個系統都在發生改變,重要的是,所有因為我們生存需要而瀕臨滅絕的物種,心中可有怨恨?
所以,再多的利益關聯也不能肆意破壞環境。
只有人類與動植物均衡發展,才會有一個更遠的未來。
令人欣慰的是,有許多環保人士敢於站出來正在成為英雄、成為困難之中引領的力量。
(註:圖片來自網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