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人類已經消滅了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動植物,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損害。然而這一現象大部分都是由於糧食生產,擴張土地,破壞動植物棲息地所造成的。僅僅是節約糧食並不能解決主要問題,我們需要採取更多的措施。
一、糧食生產成威脅
世界自然基金會報告,從1970年開始,該機構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物種近4400個。然而到2016年,這些物種平均數量下降了三分之二,且該數據還在不斷的下降中。全球80%的森林砍伐和70%的消耗都是農業造成的,我們為了自己的食物,卻在不斷的掠奪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環境。過去50年,人類消滅了地球上68%的動植物。單中國過去50年就已經滅絕了6種生物。而地球過去45億年的歷史中,僅有5次物種大滅絕。
二、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除了直隸獼猴外,還有小齒靈貓,普氏野馬,野生豚鹿等生物相繼滅絕。2013年,臺灣雲豹也宣布滅絕,由於人類過度捕殺和破壞其棲息地,臺灣雲豹再未見蹤跡。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白暨豚,最後一隻於2006年死亡。從20世紀80年代被發現以來,白暨豚的數量銳減,到了2002年已經不足50頭。
三、即將滅絕的物種
此外,還有多種生物即將滅絕,如果仍未採取措施,它們很可能就會從地球上永遠的消失。長江鰣魚從80年代後就再未出現過,但是科學家認為只要未來20年保護得當的話,它們還有可能重新出現。生活在西藏和西北地區的兔猻,目前也僅存2000隻。還有僅存不到1000隻的野駱駝,生活在西北地區的它們數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然而這還只是中國的數據,世界數據更加滲人。
人類健康依賴於自然健康,如果不能更好的保護動物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它們所遭到的傷害遲早會返還到人類的身上。據研究,到本世紀末,地球上六分之一的物種可能消失。但通過緊急措施,環境惡化劣勢依舊可以逆轉。人類想要自保,或許已經是還地球給野生動物們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