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時間並不比地球上過得快

2020-11-24 鳳凰網

「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6月20日上午,神十航天員王亞平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太空授課,勾起了不少人對於神秘太空的求知慾。對於一些網友提出的太空疑問,專家給出了參考答案。

我國太空種子已有100多種

問:植物種子怎麼搭乘「神舟」飛船遨遊太空?它們有什麼特點?

答:「航天育種」也叫「空間誘變育種」,是將植物種子搭載於返回式太空飛行器內,利用空間磁場、失重、輻射等環境因素,使種子基因突變,在返回地面後,通過精心培育從中挖掘優良豐產的新品種,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我國的「太空種子」已有100多種。

這次在神十上也搭載了三四種種子,搭載種子時用的是一個專業的航天郵包。

太空種子產量會稍稍有所提高,抗病蟲害的效果要比普通種子強一些。不過,並非進入太空的每粒種子都會發生基因誘變,有益的基因誘變更是僅有千分之三左右。種子返回地面後,須經過專業育種人員至少3到5年的篩選、淘汰等過程,選出有前景的產品,最後還須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才能被稱為「太空種子」進行推廣應用。

航天員回地球不用倒時差

問:王亞平老師的手錶在太空中走得準嗎?航天表與普通手錶有什麼區別?

答:如果不「上天」,航天表與普通手錶區別基本不大,都是用來計時的。其實「上天」也是用來計時,只不過在那種環境下航天表防震、耐振動、耐負壓性能、耐正負溫差等要大大超過一般的手錶。航天員在太空生活參考的是北京時間,錶盤標有「上午」和「下午」,他們回地球不用倒時差。

航天員24小時可看16次日出

問:「天上一天,地上十年」的說法有道理嗎?

答:航天員在太空中度過的時間和在地球上沒有差別。只有當飛行器速度接近光速時,時間、空間、質量等才會發生變化。現在的太空飛行器遠達不到那樣的速度。

如果說感受的時間不同,可能是指在太空上白天和黑夜的周期跟地球不一樣。神十繞地球一周的軌道周期大約是90分鐘,所以在24小時之內,航天員可以看到16次日出日落。但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上一天,地上十年」。這就好像你坐飛機去美國,會有時差,但並非你比別人多過了一天時間。

尿不溼技術來源於航天

問:發展航天,對老百姓的生活有什麼用?

答:華人科學家唐鑫源在上世紀80年代完成了對太空服的改進,利用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能吸水1400毫升的紙尿片,為航天員解決了尿到航天服裡這個難言之隱。而這項技術後來轉為民用,成本大大降低,走進了千家萬戶,變成了人們熟悉的「尿不溼」。類似的還有:航天服內膽「落地」成了氣墊鞋,脫水蔬菜成就了方便麵,航天領域紅外線天文觀測技術的「紅外線溫度計」,為抗非典立下了汗馬功勞。(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著名航空航天專家 焦維新)

相關焦點

  • 航天員在太空中,時間會過得比地球上快還是慢?
    這個問題要涉及到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不同參照系的時間流逝速率並非完全是一樣的,時間是相對的。航天員在太空中相對於地面高速運動,並且他們離地心更遠,所受到的地心引力作用比地面上弱,所以太空中的航天員與地面上的人會經歷不同的時間流逝速率。
  • 宇宙中的時間過得與地球一樣快嗎?
    為了讓光速保持不變,時間和空間就需要發生變化,這兩個參數將會隨著參照系的不同而變得不一樣。與相對靜止的參照系或者弱引力場相比,在運動的參照系或者強引力場中,時間的流逝速率會變慢,這就是時間膨脹效應。因此,宇宙中其他星球上的時間流逝速率與地球並不一樣。如果有個星球相對於地球運動,那麼,這個星球上的時間過得會比地球上慢。
  • 根據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天宮二號上的時間比地球上快還是慢?
    根據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由於天宮二號在太空中飛行,那上面的時間流逝速率與地球上相比會有所不同。不過,只有在接近光速和強引力場的情況下,時間膨脹效應才會變得很顯著。天宮二號和地球的時間流逝速率差異其實很小,小到只有用原子鐘才能測出來。
  • 為什麼你總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依靠早期對宇宙的了解,愛因斯坦由此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並且發現了時間和速度的關係,即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作用在物體上的時間越慢。也就意味著,如果某人乘坐了光速飛船離開地球一分鐘,那麼當他回到地球的時候,很可能地球上已經過去了幾十甚至幾百年。
  • 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很多人感同身受,愛因斯坦相對論或能解釋!
    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很多人感同身受,愛因斯坦相對論或能解釋!地球上的一些現象已經成為了定律,就比如地球是在一直不斷自轉和公轉的,也決定了我們一年和一天的時間,公轉一圈的時間是365天,也就是一年,而自轉一圈的時間是24個小時,好像是從地球誕生之後就已經規定好了一樣,但是最近卻有很多人表示,感覺隨著年齡的長大時間已經變得越來越快了。
  • 時間並不存在?時間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按照我們的常識去理解,時間這個概念理所應當是恆久不變的,但是這樣的理解只能局限於我們在地球上,或者某一個星球上,如果將不同星球之間的時間進行比較,人類就會發現這樣的理解是存在偏頗的。我們剛才說了,物體的質量越大,萬有引力越大,實則就是產生時空的凹陷越大,那麼光線被扭曲而產生的弧度就越大,那麼內外側行進距離的差距就越大,進而內外側的時間快慢程度差別也越大,即外側的時間越快於內側的時間。也就是說,越靠近星體,其時間過得越慢。
  • 從2012年開始,時間就過得越來越快?是時間加速了嗎?
    2012年是瑪雅預言中的「世界末日」,雖然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但是這一年還是被人們賦予了神秘的色彩,比如說就有人指出,從2012年開始,時間就過得越來越快,我們的時間好像加速了。實際情況看上去好像也是這樣,在我們的印象中,時間似乎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從我們身邊「溜走」,感覺在不久前才剛剛過完新年,但轉眼間又驚訝地發現,這一年快要過完了。
  • 那隻上過太空的猴子,回到地球後,過上了怎樣的生活?
    眾所周知,地球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星球,除了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之外,還有月球、火星、水星等等,這些構成了宇宙,人類總是對宇宙抱有十分大的好奇心, 他們總想探索宇宙。也許有一天,他們能找到另一個星球,同樣適合生命生存。每個國家都一直在研究這個課題。
  • 不知不覺又過一年,從科學角度來看能不能解釋時間越來越快?
    愛因斯坦舉過一個例子,假設有這麼一對雙胞胎,哥哥留在地球上,弟弟乘坐超高速的太空飛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往距離太陽系不遠的一個星球之後回來
  • 熾熱的太陽烤得地球都如此溫暖,可為什麼太空中卻是無比寒冷呢?
    正是因為有了太陽的照耀,地球才能夠擁有適宜生命存活的溫度,地球上才能夠如此繁榮。當然,只是有太陽也是不夠的,還有我們自身距離太陽的距離也是十分重要的,太遠自然是會過於寒冷,可是如果再近一些,恐怕地球也就要被烤熟了。因為太陽實在是太過熾熱了。那麼太陽到底有多熱呢?如果用我們所熟悉的攝氏度來表示,那麼差不多也有五千五百度左右吧,這還只不過是太陽表面的溫度而已。
  • 智商超高的黑猩猩,被美國送上太空之後,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智商超高的黑猩猩,被美國送上太空之後,現在過得怎麼樣了?並且黑猩猩的記憶能力也非常強,所以美國人就開始訓練黑猩猩,他們訓練黑猩猩的目的就是讓它們幫助人類去完成一些探索太空的任務,於是美國就預選了40隻黑猩猩,他們訓練黑猩猩的聽話能力。他們首選是將黑猩猩固定在一個座位上,這個座位就是模擬火箭升空時真正要坐的座位。
  • 他被遺忘在太空,漂泊了311天,回地球後國家沒了,如今過得怎樣
    有這麼一位不幸的太空人,他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就被國家和人民遺忘了,獨自一人在太空中生活了311天。這聽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確有其事。這位倒黴的太空人叫謝爾蓋·克裡卡廖夫,是一名前蘇聯太空人,他一共執行過6次太空任務,是全球在太空累計停留時間記錄的保持者,總的有803天9小時39分鐘。
  • 上了太空的人可能老得更快?
    然而,上述這些症狀也可能是由一些不太常見的原因引起的:太空旅行。   太空飛行對生物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太空中的人似乎比地球上的人更容易衰老。現在,科學家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了解太空旅行對生物的影響。
  •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飛到距離地球6光年的超級地球需要多長時間?
    在地面大型射電望遠鏡和環繞地球運行的太空望遠鏡觀測的基礎上,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有可能具備生命特徵的行星,那麼,如果這些發射升空的探測器,以最快的速度運行,能夠多久可以抵達到「超級地球」呢?目前飛行速度最快的探測器如果從地球表面運行的飛行器來看,目前速度最快的為美國宇航局研製的X-43A飛機,其飛行速度為11200公裡/小時,約合3.1公裡/秒,相當於音速的9.2倍,環繞地球赤道一周需要3.6個小時,在地球上這個速度已經相當快了,但是如果這個速度應用到航天領域,則基本上連龜速都談不上。
  • 太空電梯原理並不複雜,為什麼至今還沒造出來?因為卡在了材料上
    齊奧爾科夫斯基從小是個聾人,從來沒有上過學,所有的知識也都是自學的,後來他成為數學和物理老師,在課餘時間,他研究了很多物理課題,火箭設計領域著名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他首先提出利用反推作用力製造火箭,並算出了第一宇宙速度,設計了噴氣式火箭的模型。他在1895年去參觀法國艾菲爾鐵塔時,產生了宇宙電梯的概念。
  • 本質是物體由時間流逝快墜落到時間流逝慢的地方
    引力波就是這個幾何構型上的漣漪,就像我們在湖裡扔一個石頭子會看見水波漣漪一樣。黑洞就像從湖裡流下的水流。這裡的類比並不精確。主要缺失的部分是我們沒有考慮時間膨脹,一個和廣義相對論核心內容相關的新版本的時間膨脹。首先,讓我們回憶一下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在狹義相對論中,時空是固定的。它討論當物體相對運動時物體是如何表現的。時間膨脹描述了當物體運動時時間是如何變慢的。
  • 「時間」並不存在?愛因斯坦、牛頓早已看穿,只是人類不願相信
    是對時間最完美的詮釋,從天體運動來講,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地球約過了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這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時間,但是時間這個概念是抽象的,時間是人類創造,年份也是。從相對論來講,人類穿過了空間,卻沒有穿過時間,人體生命流逝的速度還是向前的,愛因斯坦提出過一個著名的「雙生子佯謬」,這個實驗也是一個時空旅行,一對雙生兄弟,一個做上宇宙飛船進行太空旅行,一個則留在地球。
  • 人以光速離開地球一年,再以光速返回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目前光速是全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而人類目前飛得最快的飛行器也不過幾十千米每秒,這還不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如果有一艘光速飛船的話,那麼從地球上到月球上所需的時間不足兩秒鐘,而幾十年前人類從地球前往月球可是整整化了十幾天的時間。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沒有東西可以比光移動的速度更快。
  • 從太空看地球,美得窒息了
    太多影視劇的開頭,都會選擇從地球視角延展到外太空。但你曾俯瞰過地球嗎?由上至下,看清地球上的每一條紋理。,從太空看也不過是螻蟻。這是洋流帶來的浮遊生物,它們利用溫暖的海水和春季的陽光大量繁殖,隨著水流開出大小規模不一的花來,只有在太空中才得以窺得全貌
  • 人以光速離開地球一年,再以光速返回,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光速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而人類目前飛得最快的飛行器也不過幾十千米每秒,這還不到光速的百分之一,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如果有一艘光速飛船的話,那麼從地球上到月球上所需的時間不足兩秒鐘,而幾十年前人類從地球前往月球可是整整化了十幾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