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電梯原理並不複雜,為什麼至今還沒造出來?因為卡在了材料上

2020-09-18 卷裡人生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吹牛段子:某人說他承接了一個項目,要在珠穆朗瑪峰上安電梯,太厲害了。不過,與下面我們要說的太空電梯相比,他那個是小兒科了。太空電梯,顧名思義就是連接地面和太空非常高的電梯,乘坐這個電梯,&34;的一聲可到達太空,比坐宇宙飛船成本更低,更安全。

最早提出太空電梯設想的是宇宙航行之父,俄羅斯著名航空航天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你可能不熟悉這個人,但你一定知道他的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留在搖籃裡。齊奧爾科夫斯基從小是個聾人,從來沒有上過學,所有的知識也都是自學的,後來他成為數學和物理老師,在課餘時間,他研究了很多物理課題,火箭設計領域著名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他首先提出利用反推作用力製造火箭,並算出了第一宇宙速度,設計了噴氣式火箭的模型。他在1895年去參觀法國艾菲爾鐵塔時,產生了宇宙電梯的概念。

太空電梯怎麼造?是不是在地球表面建一個高聳入雲、直達太空的高塔再安上電梯,這豈不是太費勁了?非也,其實不用這麼麻煩。先從地球同步軌道說起,赤道的上空有一個同步軌道,衛星發射到這裡後可跟著地球同步運動,從地面看來它靜止不動,為什麼會靜止不動?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以及地球自轉時將物體甩出去的離心力,當衛星飛到地球上空某一高度時,既受到引力把它拉回地面,又受到離心力把它甩向太空,當這兩個力相等的時候,衛星既飛不出去也不掉落到地面,這就是地球同步軌道,距離地面3.6萬公裡。

同理,假如把一根足夠長的繩子從地面伸向太空,當它高度低於在同步軌道時,繩子受到地球引力會落回地面,如果繼續向上伸,超過同步軌道高度後,受離心力的作用會把它往上拉,當引力和離心力相等時,這根繩子就會穩穩噹噹地筆直向上立著不倒且不用支撐,因為有兩個力分別在兩頭緊緊地拉住了它,此時,我們就可以依靠這根繩子安裝太空電梯了,由此可見,太空電梯的原理並不複雜。

現在來說它結構,太空電梯只能建在地球赤道上,因為只有在赤道上它的離心力和引力方向才完全相反。假如我們在赤道上立了一個太空電梯,它的高度必須高過同步軌道,因為只有高過同步軌道,引力和離心力才達到平衡。電梯可以在同步軌道即3.6萬公裡處設一個站點,在這裡可以體驗失重的感覺,還要在地面上建一個基座將其固定起來,同時,要在電梯的上端加一塊配重。

為什麼要加配重?是因為要減少電梯的高度。回到剛才那根繩子的問題,根據計算,要使引力和離心力達到平衡狀態,這根繩子必須筆直向上伸10萬公裡,而我們的電梯沒必要建10萬公裡這麼高,所以要在繩索(電梯)上端加一個大鐵塊,根據離心力公式,上端質量增加後,相應地縮短其長度也可達到平衡狀態。

太空電梯如何供電呢?要實現數萬公裡的遠程輸電,可採取無線傳輸的方式,其實它消耗的電量並不是很大,開始啟動的時候用電,到達一定速度後就可以利用動能轉化成勢能,如果超過了同步軌道,利用離心力把電梯拉上去,預計時速能達到200公裡每小時,即便是這個速度,要從底層升到10萬公裡也需要500小時,到達這個高度後,可幹的事情就多了,不僅僅限於觀光旅遊。

為什麼太空電梯到現在還沒造出來?是因為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它對材料的抗拉伸強度要求非常高,剛才說了,高於同步軌道部分它受到離心力向上拉,低於同步軌道部分又受到引力向下拉,如果強度不夠電梯就會被拉斷,一半飛向太空,一半砸回地面,如果用鋼作為材料,鋼的抗拉伸強度僅為所需值的千分之一,遠遠達不到要求。

太空電梯建設卡在材料上了,理想材料是質量輕,抗拉伸能力強,人們研究了近一個世紀,直到1991年,日本物理學家發現了碳納米管,這種材料被稱為&34;,它的特點是重量輕,只有鋼的六分之一,用它製造太空電梯,抗拉伸強度可達到300GP,為所需值的4倍多,是非常理想的材料,如果用這種材料做成一根繩子伸向太空,掛上轎廂就成太空電梯了。

但是,碳納米管還處於實驗階段,長度只能做得很短,目前清華大學的最新科研成果、世界第一長度的碳納米管長度也僅僅有半米長,要做成幾萬公裡長的太空電梯現在還不現實,儘管如此,經過科學家們的努力,終會有突破的一天。

相關焦點

  • 是什麼阻止我們建造太空電梯?
    從理論上講,該項目是可行的。那麼阻止我們的是什麼?為什麼到太空旅行甚至發送有效載荷仍然有如此昂貴的奢侈品?那裡有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市場上的競爭每年都在加劇,從而降低了價格。好吧,太空電梯真的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這可能與旺卡先生在查理的那條路上看起來有所不同。 首先,太空電梯應從赤道開始,使其到達地球同步軌道,這樣「第一層」和「最後一層」將同步旋轉。因此,我們最好考慮由巴西,印度尼西亞 或 肯亞 作為主辦國。
  • 大膽到令人髮指的太空電梯 人類能製造出來嗎?
    Keith Henson ,一位研究太空殖民和相關航天工程近40年科學家、工程師,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空間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在早前一次訪談時他表示並不看好太空電梯計劃。「就已知的導電材料而言,沒有足夠的抗拉強度和足夠小的密度。目前暫時還不存在能滿足這些條件的材料,納米碳管也不行。」事實上,納米碳管是最有可能成就太空電梯的材料。
  • 造個太空電梯能上天嗎?
    | 太空電梯的原理從理論上來說,太空電梯是可行的,而且比火箭和宇宙飛船更節能。這就是太空電梯的原理,發射火箭的推動力包括兩個方向,一個是垂直上升,一個是與地球表面平行的橫向加速,太空電梯就像繩子上的螞蟻,手部的軸心就像自轉的地球,只要順著軌道往高處爬升,達到頂端時藉助地球的自轉,就擁有了平行地表的轉動速度
  • 太空電梯可能實現嗎?
    所以,齊奧爾科夫斯基和克拉克都會成為未來太空電梯命名的有力候選者。好,下面我就來為你講解在《迷人的技術》這本書中,作者魏納史密斯是如何講解太空電梯的原理以及實現路徑的。 太空電梯的原理真的很簡單,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垂一根長長的繩子,一直垂到地面上。
  •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他提出空間電梯應該自上而下修建,而不是自地球向上修建,先把太空飛船送入軌道,然後將纜繩向下延伸,固定到地球上。在距離地球3.6萬公裡處建立一個空間站,專門用於接收太空電梯,而3.6萬公裡是地球的靜止軌道,在地球自轉的作用下,太空電梯用的纜繩才能繃緊拉直,屆時這個空間站就相當於一個地球同步衛星的角色。
  • 日本測試「太空電梯」2050年或建成 太空旅行有多遠?
    其實太空電梯的基本原理就是,用一條長纜繩,其一端固定在地球上,另一端固定在地球靜止軌道(距離地面約3.6萬千米)上運行的太空飛行器或者空間站上,在引力和向心加速度的相互作用下,纜繩會繃緊,一個類似於電梯的升降艙在纜繩兩端上下運動。  本世紀初,隨著新材料的不斷出現,太空電梯的構想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各國的科學家紛紛開始探索,因為一旦建成將大大節約太空運輸成本。
  • 「站」著上太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將進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
    「站」著上太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將進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浩瀚無盡的太空總會讓人覺得神秘與好奇。自古以來,人類都在探索這太空的奧秘,不過受制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古代對於太空的發現僅僅停留在觀星上。小編平時喜歡看一些小說,有一次在一本科幻小說中讀到人們進入太空不僅採用飛船這一種方法,還可以採用令一種方法,乘坐一種類似於電梯的的東西,可以讓人站在這上邊,平穩地脫離地球前往太空,令人不禁遐想這種電梯,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要多久才能成為現實,我們是不是可以在有生之年也能夠乘坐這種電梯,站在地球之外眺望這無盡的宇宙太空呢。
  • 馬斯克的太空電梯:這個真的可以有?(這樣的電梯太美了)
    ,伊隆•馬斯克開創了新的私人航天時代,前不久他又提出了超環列車的構想,從舊金山到洛杉磯只要半個小時。雖然伊隆•馬斯克是時代的開創者,但他也有不認同的地方,比如太空電梯就是其中之一,他認為太空電梯概念過於牽強,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實現。(羅輯/編譯)在麻省理工學院於去年10月舉行的會議上,伊隆•馬斯克認為太空電梯其實非常複雜,如果用一個比喻來形容太空電梯的複雜性,那麼我們更傾向於在洛杉磯與東京之間架設一座橋梁,或許後者的工程複雜性更低一些。
  • 三體章北海傳:太空電梯是什麼原理?現實中有這樣的技術嗎?
    在三體中,太空電梯是人類走出地球進入太空最重要的一步。因為火箭的研發周期長,運載能力低,最重要的是更消耗資源,也就是更貴。所以很多科幻小說中都有提到太空電梯,太空電梯可以讓人類更容易進入太空,才可以更簡單的對太空開發。
  • 三體人為什麼讓整個宇宙為汪淼閃爍,看懂太空電梯的作用就明白了
    納米材料 星艦之父章北海說過:基礎理論決定一切。因此,對於基礎科技遠高於人類的三體文明來說,地球上有資格進入他們暗殺、幹擾名單的科學家,無一例外從事的都是基礎科學領域。
  • 太空電梯,不止是擁有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
    太空電梯的原理真的很簡單,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垂一根長長的繩子,一直垂到地面上。因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與地球自轉同步的,所以理論上這根繩子與地面接觸的地點就是可以固定在地球赤道的某處的。這根繩子上如果再裝一個可以升降的電梯,那麼就可以慢慢地升到太空中了。
  • 太空電梯你敢乘坐嗎?
    ,和地面用一根纜繩連接起來,這樣向太空運輸人和物資就再也不需要發射複雜的火箭了。靜止軌道,是指當在該軌道上的太空飛行器以每秒7.27×10-5弧度的角速度繞地球運行時,正好與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故從地面上看去,好像固定在太空中不動一樣,因此才被稱為地球靜止軌道。
  • 我們從這裡出發,坐電梯到月球!太空電梯深度解析
    太空電梯的關鍵概念出現在1895年,當時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受到了巴黎艾菲爾鐵塔的啟發,提出建造一座類似的高塔,一直延伸到35786公裡的高度,這是地球靜止軌道的高度,從這個高度釋放的物體將會保持在地球靜止軌道上,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概念塔是一個壓縮結構,在工程上這是很難實現的,因為沒有哪一種材料能夠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壓力。
  • 最驚人的太空計劃,未來上太空不用火箭,日本即將建造太空電梯
    康斯坦丁說,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呆在搖籃裡,美國科普作家凱莉魏納史密斯和扎克魏納史密斯合著的《迷人的技術》中,就提出了很多關於太空的未來計劃,比如在上面建造一臺電梯以方便人們往來,隨著新材料的發展,人類發明出了碳納米管,這種材料的強度是鋼鐵的100倍,而且十分輕便,這又將人們對
  • 通往太空的電梯什麼時候能建?
    太空電梯由五部分組成:基座、纜繩、電梯艙、空間站和平衡錘。太空電梯的建造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它結合了萬有引力和圓周運動。我們小時候大概都幹過這樣的事,用繩子拴著一個重物(可能是石頭或者沙袋),拉著繩子轉,如果速度足夠快的話,重物就不會掉下來。
  • 太空電梯會是太空旅行的未來嗎?
    為方便廣大讀者更加便捷地訂閱《中國電梯》,本刊已開通微信在線訂閱功能。點擊【傳送門】閱讀詳情。注 | 本文經【原理】(微信公眾號:principia1687)授權轉載,禁止二次轉載。(© Wikipedia)除了碳納米管,去年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超薄的新材料「金剛石納米線」(Diamond nanothreads),是一種由鑽石構成的納米級材料,比碳納米管強度還要高,未來或許可以成為建造太空電梯的關鍵。
  • 如果造一臺「電梯」,直接把人送上太空,你想坐嗎?「西瓜視頻」
    喜歡科幻、關注科學的人對「太空電梯」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因為這個東西在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代表作《三體》中出現過,而且可以說是《三體》第一部的主角。只要有一根永久性連接太空站和地球表面的纜繩,就能將人和貨物從地面快速地運送到太空站。這就是太空電梯,和我們常見的電梯在功能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的大海】電磁加速軌道vs太空電梯
    我一直很奇怪一點,為什麼人們津津樂道於現有技術不可能實現的太空電梯,NASA甚至和前進太空基金會(Spaceward Foundation)合作搞了一個Elevator:2010 太空電梯設計比賽。我說太空電梯不可能實現基於以下幾點:1. 材料問題:沒有任何現有材料能夠建造太空電梯。碳納米管纖維或是氮化硼納米管纖維現在只能以實驗室規模少量生產,根本達不到工業規模。2. 資源問題:即使材料問題能夠解決,建造數萬公裡長電梯軌道需要的資源量是不可想像的3.
  • 太空電梯了解一下
    與船舶和海洋裡的鑽井平臺一樣,整個太空電梯裝置在地面設有一個巨大的錨用於固定整個電梯的位置。而在太空裡的另一端,則是一個用來提供拉力,將整個線纜繃緊的配重裝置。至於在中間的,就是用來承載太空電梯上下運行的線纜了。 而在整個裝置部署之後,乘客及貨物可以搭乘電梯以每小時 200 公裡的速度沿著線纜上天,整個行程大約為一周。
  • 2050年太空電梯實現了你敢乘坐嗎?
    上個世紀70年代,俄羅斯著名學者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一個設想,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建設一個太空站,和地面用一根纜繩連接起來,這樣向太空運輸人和物資就再也不需要發射複雜的火箭了。這部電梯原理其實並不複雜,最關鍵的技術是這根纜繩,由於地球的自轉會帶動這個根纜繩旋轉,將貨物運送到地球重量過大時,纜繩產生高溫會燃燒。因此此技術一直沒有進展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