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電梯可能實現嗎?

2020-08-28 科學有故事



上期節目結尾賣了一個遭到無數人強烈開火的關子,實際上答案根本難不住你們,已經有很多留言都寫出了正確答案。是的,想要廉價地進入太空,目前看來,最有希望的方案就是太空電梯

說到太空電梯,我必須要提美國科幻黃金年代的三巨頭之一阿瑟·克拉克,他在 1979 年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說《天堂的噴泉》,這本小說第二年獲得雨果獎。我完整地閱讀過這本小說,說實話是硬著頭皮啃下來的,因為實在不太像是小說,倒像是一本工程師寫的操作指南,克拉克幾乎就是在用寫論文的方式完整地講述了如何從無到有建造一座太空電梯。我的天哪,我從來沒看過那本科幻小說能把工程細節描寫到這個程度的。在成名的科幻小說作家中,歷史上恐怕也只有阿瑟·克拉克能做到。

實際上阿瑟·克拉克雖然沒有正經的科學家或者工程師的頭銜,但是作為英國皇家空軍雷達技師出身的他,早在1945年就提出了利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構建全球通訊系統的構想,而且他真的不是說開個腦洞想想而已,而是認認真真地做了計算,提出了很多具體的實現方案。為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把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命名為「克拉克軌道」。克拉克的這個設想今天早已經成真了。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來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建成了太空電梯,那麼一定會用阿瑟·克拉克的名字來命名整個工程或者某個部分,如果你對此表示懷疑的話,可以去買一本《天堂的噴泉》啃啃,只是要小心牙齒崩壞。

不過我必須要補充一點,最早正式提出太空電梯設想的其實是有火箭之父美譽的俄羅斯火箭專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1895年就提出來了。所以,齊奧爾科夫斯基和克拉克都會成為未來太空電梯命名的有力候選者。

好,下面我就來為你講解在《迷人的技術》這本書中,作者魏納史密斯是如何講解太空電梯的原理以及實現路徑的。


太空電梯的原理真的很簡單,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上垂一根長長的繩子,一直垂到地面上。因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與地球自轉同步的,所以理論上這根繩子與地面接觸的地點就是可以固定在地球赤道的某處的。這根繩子上如果再裝一個可以升降的電梯,那麼就可以慢慢地升到太空中了。

當然,這麼說有點過於簡化了,實際情況還要比這個稍微複雜點。地球同步軌道的高度是在地球赤道上空大約36000公裡,你想,一根長達36000公裡的繩子的質量無論如何都是很可觀的。所以,繩子加上同步衛星的共同質心就肯定會在同步軌道高度以下了,這樣就不能保證它們整體上和地球自轉保持同步了。

那要怎麼辦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這根繩子繼續加長,一直延伸到衛星的上方,再連接一個巨大的配重物體,使得所有連在一起的物體的共同質心剛好落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你聽到這裡,還是沒怎麼太明白的話,我在本期文稿中附了一張示意圖,幫助你理解太空電梯的結構。



建造太空電梯有2個難點,第一個難點就是如何獲得最上面那個用來配重的物體。

目前,有三種常見的設想:

1. 捕獲一顆近地小行星

2. 將我們多年來留在太空中的大量垃圾聚積在一起

3. 將這根纜繩本身作為配重,拉的非常非常的長,以使它能完全以自身的質量來保持緊繃的狀態。

至於地表上的基站,最佳的方案就是在海上建設一座可移動的平臺,因為一座可移動的海上平臺既能避開惡劣的天氣,還可以調整纜繩的位置,以規避更高處的太空垃圾。

第二個難點,可能也是最困難的一個問題,估計你也猜到了,就是我們究竟該用什麼材料來製造這根纜繩呢?

為了讓你能理解製造這根纜繩的難度,我要先給你解釋一個單位:尤裡(Yuri),它是以太空電梯的另外一位重要提出者尤裡·阿特蘇塔諾夫的名字命名的。這個單位代表了材料的強度,也就是單位面積能夠承受的極限力與材料的密度之比。尤裡越大,則材料也就越不容易斷裂

經常被用來做眼鏡腿的鈦合金的強度大概是30萬尤裡,美國杜邦公司發明的超強材料凱夫拉的強度大約為250萬尤裡。而要成為太空電梯的纜繩,根據計算,它的強度應當介於3000萬到8000萬尤裡之間。凱夫拉的強度至少還差了10多倍。

現在看來,前景最為樂觀的候選材料名為碳納米管。它的結構是碳原子排列成形似一根吸管的分子,直徑小於頭髮絲。如果工藝完美的話,在理論上,碳納米管的強度能達到5000萬到6000萬尤裡的水平,可以用作太空電梯的纜繩。不過,這種材料的製造難度非常高,2013年,我國清華大學的魏飛教授團隊成功製造出了世界上最長的碳納米管,長度大約是半米,這項成就在線發表在了國際著名材料學期刊《美國化學納米》上。

好吧,現在能做出半米長的碳納米管就已經是世界紀錄了,而太空電梯需要的長度則至少超過 4 萬千米,距離是還很遠,但大家想想集成電路的發展吧,假如碳納米管也以摩爾定律的速度發展。那麼,從0.5米長到6.7萬千米只不過需要38年的時間,這真的不算太久。真正關鍵的問題在於是否存在著這種材料的需求市場,如果沒有商業需求,那麼這個行業就不會有發展動力。

不過,除了長度問題,還有一些其他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碳納米管對電非常敏感,所以如果遭受到一次雷擊,那這根帶狀物便會大面積地碎裂。有一種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直接辦法,太平洋上有一片從未有過雷擊記錄的區域,因此有人建議把太空電梯的基站放在那。但這種方案顯然不能讓大多數人安心。

當然,這個問題我相信最終也是難不倒科學家們的,給碳納米管加上絕緣保護的方案並不難設計。

對太空電梯還有一個威脅,就是太空垃圾。太空中有很多高速運動著的東西,即便能躲開大體積的東西,小東西或許也能對纜繩造成長期的磨損。美國航空航天局先進概念研究所的羅恩·特納博士說:「必須持續不斷地翻新這臺電梯的想法仍然是太空電梯最大的挑戰之一,而且在我的印象中,他們對這個挑戰始終沒有一種好的解決辦法。」

另外,這臺太空電梯也許會成為恐怖份子眼中絕佳的襲擊目標。我估計很多人會好奇,如果有人剪斷了一根通向太空的纜繩會發生什麼?

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目前還有一些分歧。全世界有好多個研究小組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他們模擬纜索在不同位置上被剪斷的後果,粗略地來說,後果大概會是這樣的:

無論從哪剪,這個切口以上的東西都會進入一條更高的軌道,而這個切口以下的東西則會墜向地球。

如果你在高處剪,那這根纜繩的大部分便會落向地面。在這個過程中,纜繩會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轉的雙重影響,甚至還有可能和來自太陽的帶電粒子發生相互作用,從而產生一些極為複雜的後果。簡而言之,這根纜繩會開始猛烈地來回扭動,並在大氣中升溫,直至斷裂。因為纜繩材料的重量必須很輕,所以一小塊這樣的材料很可能不會傷及地面上的任何人。此外,如果這根纜繩被製成了像漁網那樣的結構,那麼傷人的風險就會更低。

但是,這根纜繩實在太長了,我們假設是從3萬公裡的地方剪斷的。那麼,在地球以上3萬公裡的高度上,會有許許多多的低軌道衛星,軌道最低的衛星只有150 - 300公裡左右。斷裂的纜繩會像一根鞭子或者長蛇一樣在太空中甩動,而有幾千顆衛星在這片太空中運行,弄不好就會打中其中的一顆,對這顆衛星來說,顯然是災難性的打擊。不過,損失一顆或者若干顆衛星,對於人類來說,也不算是什麼了不得的損失。太空中幾乎每天都有衛星在退役。

但是,我必須提醒你們,太空電梯這項工程絕不僅僅只是像美國的登月工程那樣是一次科技實力的展示,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變很有可能是遠超你的想像的。

如果太空電梯真的實現了,那就意味著我們能以大約每千克不到 500 美元,甚至更低的成本往太空中輸送貨物,人類與太空的關係將被永遠地改變。普通人進入太空觀光將成為可能,甚至可以建設太空中的定居點。但是,你可能沒有想到,太空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輕易地對地面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在冷戰時期,有一個概念叫 「

上帝之杖」。大致說來,就是從太空中把一塊很重的金屬扔向一個敵對國家,這塊金屬到達地面時,與一顆核彈具有的破壞力是一樣大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在空間站中,物體都出於失重狀態,你想把東西扔回地球不是不可能,而是需要有額外的動力給物體減速,才能讓它快速落回地球。因此,如果不是專門設計這樣的武器,一名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是扔不出上帝之仗的。

但是,有了太空電梯就完全不同了。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太空電梯在上升過程中的絕大多數時間,你都不會感到失重,你只會感到自己的重量在很緩慢地逐漸減少。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大約是300公裡左右,如果你乘坐太空電梯到達這個高度,你是不是會以為自己也像太空人一樣失重了,其實,你完全感覺不到自己失重,你會感受到跟在地面上差不了多少的重力。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天宮號繞地球運行的速度要遠遠高於太空電梯,你在天宮號上失重的原因是你的重力剛好提供了向心力。天宮號上的失重本質上是你在做自由落體運動,只不過因為下落的同時還有一個水平方向的速度,使得你只會繞著地球轉圈,無法落回地面。

而太空電梯的繞地速度是恆定的24小時一圈,遠遠小於天宮二號的90分鐘一圈。所以,如果有人在太空電梯中朝外面扔出一塊金屬,這塊金屬就會像自由落體一樣落回地面,理論上每噸質量可以產生相當於2噸TNT炸藥的爆炸當量,這個威力雖然比小型核彈還差一點,但也足夠恐怖了。假如乘坐太空電梯觀光與到上海的環球金融中心頂樓觀光一樣容易的話,很難保證不被恐怖分子或者某些心理失常的人利用。他們把自己的身體作為一顆超級炮彈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種可怕的可能是大國的野心。如果人類獲得了通往太空的廉價方式,很難想像所有的國家依然會遵守現在的國際公約,把太空當作是全人類共有的空間。太空電梯的建成很可能意味著一場政治紛爭如疾風驟雨般呼嘯而至。一個國家如果率先擁有了進入太空的廉價方式,它將獲得巨大的太空優勢。這種優勢可以來自於軍事威脅上,拋開我前面說的隨便仍一個金屬塊就能毀掉一個小城市不說,如果改用大型雷射武器,那麼在太空中可以極為精準地打擊地面上的目標。除了軍事上的優勢,在其他領域,例如通信、太陽能採集等,都將獲得巨大的優勢。所以,我很難想像,世界上會有哪一個國家真的能獨自擁有一架太空電梯。但是,另我感到非常驚訝的是,我在查閱與太空電梯有關的資料時,竟然發現 2012年2月:日本大林建設公司宣布以100億美元建設太空電梯,時速200公裡,單程需7天,預計2050年落成。當然,我估計全世界大概都沒有太空多少人把這事當真,可能覺得比馬斯克宣布2030年要把人類送上火星瘋狂多了。

如果大家願意在網上搜索一下有關太空電梯的資料,你會發現有非常多嚴肅的討論。比如,我在論文檢索網站Science Direct上用關鍵詞「Space elevator」檢索,有超過30篇論文標題中含有這個關鍵詞。

《迷人的技術》這本書中也提到,在一項對太空電梯的典型提議中,攀升器每天能將1.8萬千克的貨物升入軌道一次。國際空間站的質量大約有40萬千克,這意味著即使電梯操控員周末休息,我們也能每個月發射一座巨大的空間站。費用大概總共是50億美元的樣子。廉價的發射也將促使人造衛星系統被極大地改進,這應該意味著更好的通信方法和更精準的全球定位系統。或許還可以改善全球性的氣候變化。科學家曾預測或許雲量只要多出幾個百分點,便能完全抵消掉全球變暖的趨勢。阻止全球變暖的一種人工方式是發射一面巨大的屏障來阻擋部分入射陽光。有一天,你可能會抬頭望向一塊漂浮在天空中令人倍感親切的深色遮板,它保護著你,使你免受災難。

太空電梯的前景是非常誘人的,僅僅是太空旅遊這一項需求就擁有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你過去可能時不時地就會聽到新聞中播報哪位富豪又花了幾千萬美元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到太空一遊。但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搭乘火箭去太空絕對不是一次很愜意的旅行。在起飛的時候要承受巨大的加速度,而且絕大多數的人會在零重力下吐得一塌糊塗,哪怕是訓練有素的太空人,所以,你可能不知道,在國際空間站,到處都有嘔吐袋。這是因為我們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從未經歷過長時間的失重狀態,所以,我們的胃不習慣食物四處漂浮,而我們的平衡感也不習慣一個每次後傾便開始翻滾的世界。

但是,搭乘太空電梯進行太空旅遊,將會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首先,在太空電梯中,我們不必承受過大的重力加速度。而且這趟旅程完全沒必要升到同步軌道的高度,那樣的花的時間也太長,只要升到國際空間站的高度或者更高一點,然後就可以觀光並返回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幾乎感覺不到失重。當然,你也有可能就是為了體驗一下失重才去太空旅遊。這也很好辦,只要讓電梯在返回的時候做自由落體運動,失重感立刻就來,並且可以靈活控制失重的時間,讓人們既能體驗失重,又不至於時間過長而吐的一塌糊塗。

太空電梯這些誘人的前景必然會激勵人們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不論是出於大國政治還是商業價值,都能找到投入研發資金的理由。

但是,也請各位聽眾記住,今天這期節目絕不意味著太空電梯是一個在近未來能夠實現的夢想,實際上,在我的有生之年我都不抱幻想。但在考慮了那麼多種進入太空的方式後,我不得不承認,只有太空電梯這個方案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廉價進入太空。也只有這個方案,才能使得人類有可能建設巨大的太空定居點或者太空飛船,而這兩樣東西是人類離開地球搖籃,進入更深遠宇宙空間所必需的。基於這個邏輯,又使我堅信,太空電梯的落成必將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不可避免的一次裡程碑式事件。

好了,關於未來預測的第一項,如何廉價進入太空的幻想就給你全部講完了。下一期我將跟你聊聊開採小行星的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太空夢或將實現?日本近期將進行「太空電梯」實驗
    當我們長大後,我們意識到這些只是我們無法實現的童年幻想。然而,日本的一個研發團隊決定讓不可能的太空電梯成為現實。「太空電梯」的概念最早是由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科夫斯基於1895年提出的,但由於技術和物質方面的原因,它總是被概念化,這使得太空電梯計劃一直被擱淺。太空電梯只出現在一些科幻小說中。
  • 2050年太空電梯實現了你敢乘坐嗎?
    這部電梯原理其實並不複雜,最關鍵的技術是這根纜繩,由於地球的自轉會帶動這個根纜繩旋轉,將貨物運送到地球重量過大時,纜繩產生高溫會燃燒。因此此技術一直沒有進展性的突破。2012年美國航天局前工程師麥可-萊恩創辦的電梯港集團公司宣稱這一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聲稱這套太空電梯系統可以在8年內實現 ,公司計劃首先利用纜繩測試該系統,然後再推出月球系統。不僅將地球與太空站連接起來,還要將太空站與月球連接起來。
  • 太空電梯會是太空旅行的未來嗎?
    但是除了火箭,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更經濟的選擇,那就是太空電梯。科幻小說家克拉克在《天堂的噴泉》一書中也提到了主人公修建了一座太空電梯,更是激發了人們對太空電梯的極大興趣。2002年,NASA的Brad Edwards鼓勵同僚重新思考現代版的太空電梯。Brad Edwards在報告中指出,一個可行的太空電梯應當包括四個部分:纜繩、錨、平衡錘和升降機。電梯部分由耐用的纜繩和機械升降機組成,從地面一直延伸到太空中。
  • 太空電梯將實現,高3.6萬公裡,老百姓的航天夢可以實現了
    太空電梯是一端連在地球上的,所以它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轉速度相同的,但是電梯的另一端是在太空中的,如果電梯超過同步衛星軌道它的速度就會大於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速度,所以它必定會作離心運動。先來簡單說下啥是太空電梯,太空電梯最早出現在科幻小說中,是一種可以直接將物體送上3.6萬公裡高度的電梯,在3.6萬公裡這個高度上,位於赤道的太空電梯和地球的角速度相同,可以像同步衛星一樣跟著地球同步運動。
  • 太空電梯你敢乘坐嗎?
    2012年美國航天局前工程師麥可-萊恩創辦的電梯港集團公司宣稱這一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聲稱這套太空電梯系統可以在8年內實現 ,公司計劃首先利用纜繩測試該系統,然後再推出月球系統。不僅將地球與太空站連接起來,還要將太空站與月球連接起來。
  • 日本測試「太空電梯」,百年「天梯」夢要實現了?| 新京報專欄
    太空電梯最下方的平臺,由於氣候影響,可能不方便設置在地面上,而考慮在平流層之上設計基地。由於近地面平臺只能設置在赤道附近,屆時那些如今人跡罕至的赤道區域將成為航天大國爭搶的「熱地」。當然除了地面氣候影響,太空電梯還必須考慮來自太空隕石、太陽風暴等情形的威脅,保證自身和貨艙、乘客的安全。
  • 太空電梯到底可不可行?
    其中,關鍵技術就是核聚變發動機和太空電梯。核聚變發動機,工質or非工質?在物理學基礎研究被三體人鎖定,基礎理論無法發展的情況下,人們只能根據各學科現有發展情況確定指標參數,推測人類可能達到的各種技術層次。
  • 是什麼阻止我們建造太空電梯?
    :利用當前技術可實現的實用太空電梯替代方案」的研究。還有其他選擇嗎?好吧,太空電梯真的可以幫助我們。但是,這可能與旺卡先生在查理的那條路上看起來有所不同。 首先,太空電梯應從赤道開始,使其到達地球同步軌道,這樣「第一層」和「最後一層」將同步旋轉。因此,我們最好考慮由巴西,印度尼西亞 或 肯亞 作為主辦國。
  • 馬斯克的太空電梯:這個真的可以有?(這樣的電梯太美了)
    ,伊隆•馬斯克開創了新的私人航天時代,前不久他又提出了超環列車的構想,從舊金山到洛杉磯只要半個小時。國際太空電梯協會會長彼得認為太空電梯是一項驚人的技術,能夠讓我們打開通往太陽系的大門,我們甚至可以在火星軌道上部署太空電梯,這樣就能夠大規模開發火星。
  • 造個太空電梯能上天嗎?
    | 太空電梯的構造太空電梯主要包括四個結構,地表基座、線纜軌道、太空艙、升降艙。升降的方式和普通的電梯類似,基座位於地球表面,穩固線纜的部分在地表之下,最頂層是電梯的出入口,太空艙是漂浮在近地軌道上的飛行器,線纜軌道連接基座和太空艙,升降艙是運載人和貨物的空間。
  • 「站」著上太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將進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
    「站」著上太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將進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浩瀚無盡的太空總會讓人覺得神秘與好奇。自古以來,人類都在探索這太空的奧秘,不過受制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古代對於太空的發現僅僅停留在觀星上。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天文學也得到了發展,而我們對於太空也走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當美國的登月計劃實現了之後,人們前往太空的夢想也變成了現實,而星際間的旅行也不再只是想像當中的事情。
  • 日本測試「太空電梯」2050年或建成 太空旅行有多遠?
    在纜繩上,研究人員將嘗試利用電機驅動一個模擬電梯升降艙的盒子,使其在纜繩上來回移動。安裝在衛星上的照相機將會記錄,盒子如何在實際的宇宙空間中移動,以此測試太空電梯模型的可行性。靜岡大學的研發團隊表示,雖然是迷你版太空電梯實驗,但如果能夠在宇宙空間確認運行情況,將會成為實現構想的第一步。  參與太空電梯實驗的日本建設公司大林組還在單獨推進研發工作。
  • 太空電梯替代火箭?遊覽太空不再是夢,還需要多久?
    為了節省成本,太空電梯即將替代火箭,遊覽太空將不再是夢,不過還需要多久實現呢?太空人在離開地球飛向太空的這一過程始終都是藉助火箭升空,而火箭是發動機噴射工質(也就是工作介質)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從而向前推進的一種飛行器,它可以在稠密的大氣層內飛行也可以在稠密的大氣外飛行,是目前實現航天飛行的一種運載工具。
  • 太空電梯,不止是擁有不可估量的商業價值
    好,下面我就來為你講解在《迷人的技術》這本書中,作者魏納史密斯是如何講解太空電梯的原理以及實現路徑的。但是,我必須提醒你們,太空電梯這項工程絕不僅僅只是像美國的登月工程那樣是一次科技實力的展示,他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變很有可能是遠超你的想像的。如果太空電梯真的實現了,那就意味著我們能以大約每千克不到 500 美元,甚至更低的成本往太空中輸送貨物,人類與太空的關係將被永遠地改變。
  • 通往太空的電梯什麼時候能建?
    只要是稍高一點的樓層都會安裝電梯,電梯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節省了我們上下樓梯的時間和體力。隨著人們對太空探索需求的加大,我們經常使用運載火箭。不過,運載火箭的花銷巨大,費時費力。如果在太空建造一個電梯,就會方便得多了,而且太空電梯不僅可以運輸貨物,說不定還可以帶人類去太空觀光。
  • 太空電梯最快2050年實現?美國和日本投入研究,它的原理是什麼?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從發射探測火箭,到後來的衛星發射,最後美國還實現了登月計劃,把人類的太空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所以人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新的傳送方式,把人或者是物傳送到太空去,這就是太空電梯。
  • 太空電梯最快2050年實現?美國和日本投入研究,它的原理是什麼?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從發射探測火箭,到後來的衛星發射,最後美國還實現了登月計劃,把人類的太空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所以人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新的傳送方式,把人或者是物傳送到太空去,這就是太空電梯。
  • 進入宇宙的最好方法,宇宙電梯!是否能夠實現?
    幻想圖它一端連接地面,一端進入太空,讓人實現最經濟的太空運輸任務。並且人均太空旅行的費用會降低到1000美元以下。所以宇宙電梯被認為是人類最理想的地面對太空運輸方案!起源最早提出這個設想的人是人類宇宙之父,俄國航天航空學家,康斯坦丁。
  • 我們從這裡出發,坐電梯到月球!太空電梯深度解析
    太空電梯的關鍵概念出現在1895年,當時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受到了巴黎艾菲爾鐵塔的啟發,提出建造一座類似的高塔,一直延伸到35786公裡的高度,這是地球靜止軌道的高度,從這個高度釋放的物體將會保持在地球靜止軌道上,齊奧爾科夫斯基的概念塔是一個壓縮結構,在工程上這是很難實現的,因為沒有哪一種材料能夠承受住如此巨大的壓力。
  • 太空電梯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不過相比助推器回收,曾經有人提出過「太空電梯」的概念,這或許成本來的更為低廉。他提出空間電梯應該自上而下修建,而不是自地球向上修建,先把太空飛船送入軌道,然後將纜繩向下延伸,固定到地球上。在距離地球3.6萬公裡處建立一個空間站,專門用於接收太空電梯,而3.6萬公裡是地球的靜止軌道,在地球自轉的作用下,太空電梯用的纜繩才能繃緊拉直,屆時這個空間站就相當於一個地球同步衛星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