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測試「太空電梯」,百年「天梯」夢要實現了?| 新京報專欄

2020-12-05 新京報評論

太空電梯給航天活動帶來的收益是充滿了誘惑的,人類將來從地球靜止軌道起飛進入深空,或將帶來未來航天模式的改變。

▲圖/新京報網

文 | 孫正凡

日前有媒體報導,日本靜岡大學工學部的科研團隊與日本建設公司大林組合作開發了迷你版太空電梯,將視天氣情況在本月進行實驗。

負責研發的日本靜岡大學教授能見公博表示,實驗在國際空間站進行,研究人員將用一段10米長的鋼製纜繩,連接2顆邊長為10釐米的小型立方體衛星,以此測試太空電梯模型的可行性。

作為一種低成本進入太空的方式,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各國的科學家都對太空電梯充滿了興趣,日本是最積極的國家之一,10年前就組建了「日本太空電梯協會」。

太空電梯概念早已有之

太空電梯的概念最初出現在1895年,由「航天之父」俄國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它的底端位於地面或平流層之上,頂部直達外太空,所以又名「天梯」。

▲圖/騰訊科學

由於它與地球保持相對靜止,從而可以用電梯把物品和人運送到太空。與這個概念緊密聯繫的是地球靜止軌道,也即在地球赤道上空大約35786 千米的高度上,衛星受到的地球引力和它繞地球自轉所需要的向心力恰好相等,從而在這個軌道上的衛星,在我們地面看來是保持靜止不動的。如今我們轉播電視節目的衛星,就位於這個軌道。

為了能夠把太空電梯拉住,需要在地球靜止軌道之上放置一個比較重的平衡錘,從而使整體重心保持在靜止軌道。就像我們日常乘坐的電梯一樣,太空電梯也需要又長又結實的纜繩,纜繩所需要的強度是鋼材的上百倍。由於長達36000千米的普通纜繩無法承受自身重量,所以只能考慮用納米材料來製作,目前最看好的是碳納米管。

太空電梯最下方的平臺,由於氣候影響,可能不方便設置在地面上,而考慮在平流層之上設計基地。由於近地面平臺只能設置在赤道附近,屆時那些如今人跡罕至的赤道區域將成為航天大國爭搶的「熱地」。當然除了地面氣候影響,太空電梯還必須考慮來自太空隕石、太陽風暴等情形的威脅,保證自身和貨艙、乘客的安全。

技術障礙制約太空電梯商業化

進入太空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正如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名言「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它首先小心地探索大氣層的邊緣,然後將把控制和幹預能力擴展到整個太陽系。」

不過,航天技術的進展在近幾十年來一直不盡如人意,自從1969年實現載人登月以來,載人航天活動一直在近地空間徘徊,國際空間站的高度不過360公裡。

制約航天活動的困難之一是化學燃料的低效率和昂貴的發射活動成本,比如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進行的火箭回收實驗,就是為了降低發射成本。化學燃料對地球環境的汙染也相當大。這些成本大多是由於我們為了衝破地球大氣層和近地引力所付出的。

▲SpaceX公司成功發射新型火箭Falcon 9 FT,並在發射10分鐘後回收一級火箭。 圖/新華社

如果太空電梯能夠實現,改用電力提升貨艙,直接上升至36000千米地球靜止軌道之上,也就是如今國際空間站高度的100倍,地球半徑的6倍,航天活動的效率和成本將會大大降低。別忘了,這時所需的電力可以從太空裡直接獲得太陽能發電。在這個高度上,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幾乎24小時工作。

當然,正如日本大林公司團隊的估計,要到2050年才可能實現太空電梯的商業運作,太空電梯面臨的困難也是可想而知的。建造一部現實的空間電梯成本約100億美元,對於充滿希望的航天工程來說,成本並不高,但它涉及的幾乎每一項技術都還是未知數。實際上,Google X在2014年就承認,它支持的一項太空電梯研究計劃已經廢止。

比如,作為電梯最主要結構的纜繩——雖然在目前的設想中,碳納米管的強度能夠承擔這個工作,但如何生產長達36000千米的碳納米管纜繩還完全沒有頭緒,目前碳納米管生產技術仍然停留米量級。

根據目前的設想,太空電梯從近地面出發,要用8天抵達地球同步軌道。這就意味著在航程中風險係數不小。比如,對航天活動最大的威脅之一是太陽風暴,其爆發活動噴射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會強烈幹擾地球電磁環境,高能輻射還會影響航天員的健康。

太陽噴發出物質之後,太陽風會在1到4天後抵達地球,而目前我們的太陽物理學還不能對太陽噴發活動做出提前預報。太空電梯只能保持在固定位置,無法靈活移動,如何保證太空電梯和乘客的安全,這將需要包括天文學家在內的更多科學家協作。

一旦夢圓,赤道將成「熱土」

儘管面臨著未知的研發成本、技術突破時限、安全風險等諸多問題,但太空電梯給航天活動帶來的收益是充滿了誘惑的,人類將來從地球靜止軌道起飛進入深空,或將帶來未來航天模式的改變。

未知太空的奧秘一直在召喚著勇敢的人類,日本的這項迷你太空電梯實驗至少讓我們知道,地球上一些最聰明、最富有想像力的人在努力挑戰極限,探索未來之路。30年後,也許這將成為人類社會的熱點,赤道也將成為名副其實的「熱土」。

□孫正凡(科普作家)

相關焦點

  • 太空夢或將實現?日本近期將進行「太空電梯」實驗
    當我們長大後,我們意識到這些只是我們無法實現的童年幻想。然而,日本的一個研發團隊決定讓不可能的太空電梯成為現實。「太空電梯」的概念最早是由俄羅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科夫斯基於1895年提出的,但由於技術和物質方面的原因,它總是被概念化,這使得太空電梯計劃一直被擱淺。太空電梯只出現在一些科幻小說中。
  • 日本測試「太空電梯」2050年或建成 太空旅行有多遠?
    日本測試「太空電梯」 太空旅行有多遠?本月日本將進行迷你版太空電梯實驗,這將是世界首個測試電梯在太空中運動的實驗。日本科研團隊的目標是2050年建成太空電梯,屆時將乘客帶到3.6萬千米的高空旅行。  用碳納米管制作纜繩連接地面和太空  據日媒《每日新聞》報導,日本靜岡大學工學部的科研團隊與日本建設公司大林組合作開發了迷你版太空電梯,將視天氣情況在本月進行實驗。
  • 乘坐天梯去「太空一日遊」 這個夢或許不再遙不可及
    2015年大熱的科幻小說《三體》也曾多次提及「太空電梯」。人類對外太空的嚮往,從古至今都有「執念」,一直設想著搭建「天梯」的種種可能。但經過上百年的開發與研究,這個夢想至今仍未能實現。不過,近年隨著新材料科學的發展,「天梯」終於開始一步步走進現實。
  • 太空電梯替代火箭?遊覽太空不再是夢,還需要多久?
    為了節省成本,太空電梯即將替代火箭,遊覽太空將不再是夢,不過還需要多久實現呢?太空人在離開地球飛向太空的這一過程始終都是藉助火箭升空,而火箭是發動機噴射工質(也就是工作介質)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從而向前推進的一種飛行器,它可以在稠密的大氣層內飛行也可以在稠密的大氣外飛行,是目前實現航天飛行的一種運載工具。
  • 太空電梯最快2050年實現?美國和日本投入研究,它的原理是什麼?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從發射探測火箭,到後來的衛星發射,最後美國還實現了登月計劃,把人類的太空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所以人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新的傳送方式,把人或者是物傳送到太空去,這就是太空電梯。
  • 太空電梯最快2050年實現?美國和日本投入研究,它的原理是什麼?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從發射探測火箭,到後來的衛星發射,最後美國還實現了登月計劃,把人類的太空事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所以人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新的傳送方式,把人或者是物傳送到太空去,這就是太空電梯。
  • 太空電梯真的來了!下周,日本將進行世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
    下周,日本靜岡大學打造的一個迷你版太空電梯將搭乘H-2B火箭從種子島發射,在太空接受測試。靜岡大學發言人表示:「這將是世界上第一項在太空測試電梯移動的實驗。」美國宇航局設想的太空電梯。日本的一支研究團隊將在太空測試這項技術日本的一支團隊致力於研製太空電梯。
  • 太空電梯到底可不可行?
    圖片來源:io9.com理論基礎太空電梯是「危機紀元」中最先實現的航天關鍵技術。太空電梯源自一個古老的夢想——用天梯連接地面與天空,人可以通過此梯往返天地之間。這個夢想可以追溯至《聖經》時代。《聖經·創世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雅各布做夢沿著登天的梯子取得了「聖火」。後人便把這夢想中的梯子,稱之為雅各布天梯。
  • 太空電梯將實現,高3.6萬公裡,老百姓的航天夢可以實現了
    太空電梯是一端連在地球上的,所以它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轉速度相同的,但是電梯的另一端是在太空中的,如果電梯超過同步衛星軌道它的速度就會大於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速度,所以它必定會作離心運動。先來簡單說下啥是太空電梯,太空電梯最早出現在科幻小說中,是一種可以直接將物體送上3.6萬公裡高度的電梯,在3.6萬公裡這個高度上,位於赤道的太空電梯和地球的角速度相同,可以像同步衛星一樣跟著地球同步運動。
  • 太空電梯了解一下
    ,並計劃在兩顆衛星之間長 10 米的線纜間進行測試,為之後能大幅削減人員、物資上天成本的「太空電梯」進行驗證。 《三體》真的要來了麼? 與船舶和海洋裡的鑽井平臺一樣,整個太空電梯裝置在地面設有一個巨大的錨用於固定整個電梯的位置。而在太空裡的另一端,則是一個用來提供拉力,將整個線纜繃緊的配重裝置。至於在中間的,就是用來承載太空電梯上下運行的線纜了。 而在整個裝置部署之後,乘客及貨物可以搭乘電梯以每小時 200 公裡的速度沿著線纜上天,整個行程大約為一周。
  • 日本準備開測太空電梯:十米鋼纜連接兩顆小衛星
    日本準備開測太空電梯:十米鋼纜連接兩顆小衛星 時間:2018-09-07 10:10:59 來源:3DM整理
  • 普通人什麼時候能實現太空旅行?日本科學家:快了
    到現在先後有七個人實現了太空旅行,無一例外,他們都是頂級富豪。能去太空旅行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樣的旅行會給人不一樣的體驗,用一句通俗點的話說:此景只應天上有。當遊客飛行到距離地球18公裡的高空時,便可看到腳下地球的弧形曲線和頭頂黑暗的天空,體會到一種無邊無際的空曠感,這種體驗乘坐高性能戰鬥機就可以達到,一般需支付一萬美元,但是這根本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太空旅行。那麼我們普通人距離太空旅遊還有多遠?
  • 《三體》航天考:太空電梯無工質推進終極曲率驅動
    太空電梯源自一個古老的夢想——用天梯連接地面與天空,人可以通過此梯往返天地之間。這個夢想可以追溯至《聖經》時代。《聖經·創世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雅各布做夢沿著登天的梯子取得了「聖火」。後人便把這夢想中的梯子,稱之為雅各布天梯。
  • 「太空天梯」命運的走向?夭折?亦或是……
    男主工作的地方——國際太空天梯,又名「軌道電梯」。一部長約3.6萬公裡的「電梯」,由地面直接連接太空。太空電梯的概念最早來自20世紀年70年代,由著名的火箭科學先驅者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根據科學家們的設想,太空電梯應該是一條從距離地面3.6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衛星向地面垂下一條纜繩至地面基站,並沿著這條纜繩修建往返於地球和太空之間的電梯型飛船,往來運輸物資。這樣就能大大地節約人類太空探索的成本。同時電梯會攜帶太陽能發電系統,在太空中能比在地面更能有效的採集太陽能,這樣除了維持電梯本身的運行,也可以為地球提供清潔的能源。相當於太空電梯也是一條超長的「電纜」。
  • 2050年太空電梯實現了你敢乘坐嗎?
    這部電梯原理其實並不複雜,最關鍵的技術是這根纜繩,由於地球的自轉會帶動這個根纜繩旋轉,將貨物運送到地球重量過大時,纜繩產生高溫會燃燒。因此此技術一直沒有進展性的突破。2012年美國航天局前工程師麥可-萊恩創辦的電梯港集團公司宣稱這一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聲稱這套太空電梯系統可以在8年內實現 ,公司計劃首先利用纜繩測試該系統,然後再推出月球系統。不僅將地球與太空站連接起來,還要將太空站與月球連接起來。
  • 日本欲發射太空電梯,若實驗成功,最快2050年可送遊客上太空
    太空電梯是科學家目前一直在努力攻克的課題,因為太空電梯對人類探索宇宙有著重大的意義。而在日前,日本一隻研究團隊計劃本月在人造衛星上放置一顆太空電梯模型,對太空電梯技術進行可行性測試。
  • 「站」著上太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將進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
    「站」著上太空?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日本將進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浩瀚無盡的太空總會讓人覺得神秘與好奇。自古以來,人類都在探索這太空的奧秘,不過受制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古代對於太空的發現僅僅停留在觀星上。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天文學也得到了發展,而我們對於太空也走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當美國的登月計劃實現了之後,人們前往太空的夢想也變成了現實,而星際間的旅行也不再只是想像當中的事情。
  • 太空電梯可能實現嗎?
    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來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建成了太空電梯,那麼一定會用阿瑟·克拉克的名字來命名整個工程或者某個部分,如果你對此表示懷疑的話,可以去買一本《天堂的噴泉》啃啃,只是要小心牙齒崩壞。不過我必須要補充一點,最早正式提出太空電梯設想的其實是有火箭之父美譽的俄羅斯火箭專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1895年就提出來了。
  • 世界上有哪些團隊在研究太空電梯?他們都是如何克服其中難點的
    實際上,最早開始對太空電梯展開研究的,仍然是超級大國——美國的官方團隊,NASA。1999年的時候,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所布拉德利·愛德華茲博士在NASA的贊助下,制定了一整套利用1991年人類剛剛發現的碳納米管建造太空電梯的可行性報告。接下來,美國宇航局馬歇爾中心的先進辦公室發表了《天梯:太空的先進基礎設施》一文,認真分析了其中的問題,開始正式考慮研發太空電梯。
  • 谷歌10大瘋狂項目:從無人駕駛汽車到太空天梯
    但根據媒體的披露,這家公司卻在秘密的開始著許多「狂野之夢」,其中就包括無人駕駛汽車、家庭自動化、太空電梯甚至「預測」未來等項目。或許,在未來這類在我們現在看來不可以思議事情將由這家公司幫我們實現。谷歌的Android @Home 平臺通過Android設備來完全控制例如檯燈、鬧鐘、洗碗機等家電產品,實現居住環境的完全Android化。  除此之外,谷歌還打算將其擴展至家庭之外,也就是更寬廣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在最近該公司舉行的研發大會上,谷歌還展示了開放的研發工具箱,邀請世界各地工程師將安卓將各式各樣的東西(從小配件到大機器)連接在一起。